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化作业能够保证小学数学作业完成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对体验探讨、协作学习、探索查阅、趣味这几种小学生活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展开了分析,实现了对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小学生活化数学教育水平的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作业;小学作业
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能够使其逐步体会生活与数学的息息相关,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强数学作业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生活化小学数学作业的效用,教师应针对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展开深入分析,寻求科学、合理的生活化作业设计方法,促进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发展.
一、体验探讨类生活化作业设计
(一)体验操作作业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教材中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高效地消化数学知识,还可以促使其养成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习惯,逐步形成数学思维,加强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设计生活化体验操作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尝试在生活中应用课上学习的数学知识,达到上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提高生活化作业设计的效用.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厘米和米”的生活化作业设计为例,该课程的教学重点为帮助学生学会用厘米单位测量长度,教学难点为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師会向学生讲解1米=100厘米的知识点,以及通过计拃数实现用手丈量物体的方法.因此,在生活化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丈量家中桌子的长宽,并提出问题“如果要给桌子做一个桌套,那么需要收集那些数据,尝试用手测量出这些数据”,实现生活化体验操作作业设计,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自操作,体验利用课上知识解决生活化的问题,清楚地理解1厘米的概念,保证生活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二)操作探讨作业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操作探讨类作业,使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对生活现象、元素中存在的数学知识进行探讨,培养其自主探究的思维和能力,有助于帮助其树立自主发展的意识,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与之相关的生活元素,为学生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作业内容,使其逐步认识生活中的数学,并学会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材料对数学知识、问题展开研究,锻炼其自主探究能力,增强生活化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以“圆柱与圆锥”课程的生活化作业设计为例,该课程的一个课程教学目标是“认识圆柱,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算法”,针对该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生活化作业设计为“寻找生活中的圆柱物体,并将其记录下来,然后去买一桶薯片,沿着桶的高剪一刀,观察包装纸的形状,再计算包装纸的面积,总结出自己发现了什么”,生活化操作探讨作业的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圆柱体的侧面积与表面积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学会通过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独立操作,归纳、总结出新知识,增强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二、协作学习类生活化作业设计
(一)生生合作作业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布置协作类生活化作业,可以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认识合作的重要性,有助于其情智水平的发展,增强布置小学数学作业的效用.一般来说,该类作业主要分为两种,即生生合作作业和家长协作作业.其中,在生生合作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实操性作业,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内容,构建协作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以“平均数”课程的作业设计为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引导学生学习平均数及其计算,并了解该项知识的生活实际应用.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生生合作作业“去学校附近的超市或农贸市场调查土豆与黄瓜的价格,并分别计算出土豆、黄瓜价格的平均数”,然后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调查,使其能够切实体验与他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情智水平的成长,保证生活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二)家长协作作业设计
在生活化作业布置中,家长协作作业相较于生生合作作业的操作性更强,而且能够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向他人寻求帮助,如何准确阐述自身需求,如何与不同年龄段的人沟通,加快学生情智方面的成长.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结合,设计可操作性强、不费时间的生活化作业,避免为家长带来负担.以“统计”课程的生活化作业设计为例,该单元课时内容主要以条形统计图为主,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生活中的数据,学会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技巧,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基于此,在家长协作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与家长协作水培蒜苗,然后定期测量蒜苗的长度,一个月后,将测量得出的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再在课堂上展示.在此过程中,家长能够起到督促作用,同时,学生也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向他人寻求帮助,培养学生的耐心与细心,实现有效的生活化作业设计.
三、探索查阅类生活化作业设计
(一)数学问题查阅作业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培养被纳入了教学目标体系,因此,在生活化作业的设计中,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进行培养.教师可以设计探索查阅类的生活化作业,并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工具,如计算机等,进行问题的查阅,促进学生形成信息意识,更好地适应当前时代,达到有效设计生活化作业的目的.探索查阅类生活化作业主要包括数学问题查阅、数学历史查阅等.其中,在数学问题查阅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拓展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要求学生通过询问家长、上网查阅等方式,获取该问题的答案,锻炼其信息技能,促进其信息素养的成长,例如:在“除法”内容的课程中,3的倍数的特征,即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能够被3整除,该数字就为3的倍数,作为重要的课程知识点,教师可以针对该知识点,设计数学问题查阅作业,并提出问题“3的倍数特征为什么会成立?”,然后要求学生独立查阅信息,总结该问题的答案,在之后的课程中对学生的查阅结果进行总结,以便教师在实现教授拓展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数学历史查阅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历史具备重要的价值.一般来说,数学历史中包含很多小故事,而小学生对故事具有明显的偏好,教师通过让学生查阅数学历史,有助于调动其数学学习兴趣,同时,数学史中还包含了大量具有思考、借鉴意义的数学思想、观点,可以帮助学生充实自身的数学思维框架,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成长.因此,在生活化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围绕课程知识点,如定律、概念等,要求学生借助生活中常用的信息获取渠道,对这些数学知识形成的历史进行查阅,然后在课上加以讨论,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成长,还可以丰富其数学知识认知,深入优化生活化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写数学历史日记,将查阅到的数学史内容记录下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文化知识,促进其历史人文积淀的发展.
四、趣味类生活化作业设计
(一)游戏类作业
在作业设计中,趣味类生活化作业贯彻寓教于乐的理念,使学生逐步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其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类生活化作业,保证生活化作业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考虑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游戏类动手操作活动的偏爱,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游戏作业,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消除其对数学学科学习的倦怠情绪.在游戏类作业的设计中,教师需考虑小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基于生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以动手实践操作为主的游戏类作业,增强小学数学作业的趣味性,提高作业设计的效果,例如:在时、分、秒课程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独立设计、制作一个钟表,使学生熟悉钟表的构造,并更好地区分时针、分针、秒针,巩固课程内容.在此过程中,亲自动手设计、制造这一环节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偏好,使其能够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作业内容,实现寓教于乐,增强生活化作业设计的效果.
(二)见闻类作业
在趣味性作业设计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见闻类实践内容,使学生借助实际见闻,获取问题答案或体验课程知識内容在生活中的表现形态,深化其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同时,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征,也使得见闻实践活动符合其兴趣偏好,能够调动学生课下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其站在数学角度思考、认知日常生活的习惯,促进其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以课程“位置与方向”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与家长或其他同学,到公园中游览,然后将游览路线标注在地图中,并注明路线方向以及休息点的位置,使其能够在公园游览这一见闻实践活动中,学会看地图,认识比例尺,并对比认知地图上的方向与现实中的方向,丰富其数学知识见闻,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此外,游览公园本身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极具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其对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认知.
综上所述,增强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能够更好地巩固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借助有效的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设计,可以具象化抽象的数学知识,实现情智方面的素质培养,增强信息素养培养效果,提高作业内容的趣味性,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桂兰,徐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0(13):130-131.
[2]徐东.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作业设计[J].华夏教师,2019(25):56-57.
[3]周法运,郭文菲.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作业设计[J].中华少年,2019(27):29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作业;小学作业
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能够使其逐步体会生活与数学的息息相关,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强数学作业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生活化小学数学作业的效用,教师应针对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展开深入分析,寻求科学、合理的生活化作业设计方法,促进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发展.
一、体验探讨类生活化作业设计
(一)体验操作作业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教材中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高效地消化数学知识,还可以促使其养成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习惯,逐步形成数学思维,加强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设计生活化体验操作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尝试在生活中应用课上学习的数学知识,达到上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提高生活化作业设计的效用.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厘米和米”的生活化作业设计为例,该课程的教学重点为帮助学生学会用厘米单位测量长度,教学难点为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師会向学生讲解1米=100厘米的知识点,以及通过计拃数实现用手丈量物体的方法.因此,在生活化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丈量家中桌子的长宽,并提出问题“如果要给桌子做一个桌套,那么需要收集那些数据,尝试用手测量出这些数据”,实现生活化体验操作作业设计,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自操作,体验利用课上知识解决生活化的问题,清楚地理解1厘米的概念,保证生活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二)操作探讨作业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操作探讨类作业,使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对生活现象、元素中存在的数学知识进行探讨,培养其自主探究的思维和能力,有助于帮助其树立自主发展的意识,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与之相关的生活元素,为学生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作业内容,使其逐步认识生活中的数学,并学会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材料对数学知识、问题展开研究,锻炼其自主探究能力,增强生活化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以“圆柱与圆锥”课程的生活化作业设计为例,该课程的一个课程教学目标是“认识圆柱,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算法”,针对该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生活化作业设计为“寻找生活中的圆柱物体,并将其记录下来,然后去买一桶薯片,沿着桶的高剪一刀,观察包装纸的形状,再计算包装纸的面积,总结出自己发现了什么”,生活化操作探讨作业的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圆柱体的侧面积与表面积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学会通过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独立操作,归纳、总结出新知识,增强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二、协作学习类生活化作业设计
(一)生生合作作业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布置协作类生活化作业,可以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认识合作的重要性,有助于其情智水平的发展,增强布置小学数学作业的效用.一般来说,该类作业主要分为两种,即生生合作作业和家长协作作业.其中,在生生合作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实操性作业,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内容,构建协作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以“平均数”课程的作业设计为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引导学生学习平均数及其计算,并了解该项知识的生活实际应用.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生生合作作业“去学校附近的超市或农贸市场调查土豆与黄瓜的价格,并分别计算出土豆、黄瓜价格的平均数”,然后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调查,使其能够切实体验与他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情智水平的成长,保证生活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二)家长协作作业设计
在生活化作业布置中,家长协作作业相较于生生合作作业的操作性更强,而且能够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向他人寻求帮助,如何准确阐述自身需求,如何与不同年龄段的人沟通,加快学生情智方面的成长.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结合,设计可操作性强、不费时间的生活化作业,避免为家长带来负担.以“统计”课程的生活化作业设计为例,该单元课时内容主要以条形统计图为主,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生活中的数据,学会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技巧,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基于此,在家长协作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与家长协作水培蒜苗,然后定期测量蒜苗的长度,一个月后,将测量得出的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再在课堂上展示.在此过程中,家长能够起到督促作用,同时,学生也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向他人寻求帮助,培养学生的耐心与细心,实现有效的生活化作业设计.
三、探索查阅类生活化作业设计
(一)数学问题查阅作业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培养被纳入了教学目标体系,因此,在生活化作业的设计中,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进行培养.教师可以设计探索查阅类的生活化作业,并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工具,如计算机等,进行问题的查阅,促进学生形成信息意识,更好地适应当前时代,达到有效设计生活化作业的目的.探索查阅类生活化作业主要包括数学问题查阅、数学历史查阅等.其中,在数学问题查阅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拓展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要求学生通过询问家长、上网查阅等方式,获取该问题的答案,锻炼其信息技能,促进其信息素养的成长,例如:在“除法”内容的课程中,3的倍数的特征,即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能够被3整除,该数字就为3的倍数,作为重要的课程知识点,教师可以针对该知识点,设计数学问题查阅作业,并提出问题“3的倍数特征为什么会成立?”,然后要求学生独立查阅信息,总结该问题的答案,在之后的课程中对学生的查阅结果进行总结,以便教师在实现教授拓展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数学历史查阅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历史具备重要的价值.一般来说,数学历史中包含很多小故事,而小学生对故事具有明显的偏好,教师通过让学生查阅数学历史,有助于调动其数学学习兴趣,同时,数学史中还包含了大量具有思考、借鉴意义的数学思想、观点,可以帮助学生充实自身的数学思维框架,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成长.因此,在生活化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围绕课程知识点,如定律、概念等,要求学生借助生活中常用的信息获取渠道,对这些数学知识形成的历史进行查阅,然后在课上加以讨论,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成长,还可以丰富其数学知识认知,深入优化生活化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写数学历史日记,将查阅到的数学史内容记录下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文化知识,促进其历史人文积淀的发展.
四、趣味类生活化作业设计
(一)游戏类作业
在作业设计中,趣味类生活化作业贯彻寓教于乐的理念,使学生逐步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其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类生活化作业,保证生活化作业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考虑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游戏类动手操作活动的偏爱,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游戏作业,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消除其对数学学科学习的倦怠情绪.在游戏类作业的设计中,教师需考虑小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基于生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以动手实践操作为主的游戏类作业,增强小学数学作业的趣味性,提高作业设计的效果,例如:在时、分、秒课程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独立设计、制作一个钟表,使学生熟悉钟表的构造,并更好地区分时针、分针、秒针,巩固课程内容.在此过程中,亲自动手设计、制造这一环节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偏好,使其能够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作业内容,实现寓教于乐,增强生活化作业设计的效果.
(二)见闻类作业
在趣味性作业设计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见闻类实践内容,使学生借助实际见闻,获取问题答案或体验课程知識内容在生活中的表现形态,深化其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同时,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征,也使得见闻实践活动符合其兴趣偏好,能够调动学生课下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其站在数学角度思考、认知日常生活的习惯,促进其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以课程“位置与方向”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与家长或其他同学,到公园中游览,然后将游览路线标注在地图中,并注明路线方向以及休息点的位置,使其能够在公园游览这一见闻实践活动中,学会看地图,认识比例尺,并对比认知地图上的方向与现实中的方向,丰富其数学知识见闻,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此外,游览公园本身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极具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其对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认知.
综上所述,增强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能够更好地巩固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借助有效的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设计,可以具象化抽象的数学知识,实现情智方面的素质培养,增强信息素养培养效果,提高作业内容的趣味性,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桂兰,徐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0(13):130-131.
[2]徐东.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作业设计[J].华夏教师,2019(25):56-57.
[3]周法运,郭文菲.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作业设计[J].中华少年,2019(27):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