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ty_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敲门,简单吗?
  敲门,容易吗?
  敲门,敲得开吗?
  敲开了物理之门,心灵之门,能敲得开吗?
  敲不敲门?
  今天,住进城市新社区的朋友,许多人失去了向邻居敲门的勇气,面临着敲门困境!
  城市快速发展,新楼盘拔地而起,高楼大厦组成的新社区,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社区主体。搬进新社区,无论是生活配套、居住环境还是居住条件,等等,民生服务,大大改善。
  新社区居民来自四面八方。居民通过市场,货币化购买房屋,大家成了互不相识的新邻居。即使那些传统乡村社区或者城市大院社区的居民,也在城市改造和扩张中,或进城上楼,或买房搬迁,邻里关系也日渐陌生起来。
  于是,人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场景:
  当忙碌一天,回到崭新的家。
  当赶上休假,离开工作岗位的熟人生态。
  当忙碌一生,退下来,彻底回归家庭。
  人们茫然四顾,发现自己身处没有熟人的社区,置身社交孤岛,一旦遇到困难,急切需要帮助时,你第一时间会去敲邻居的门吗?
  敲门之前,会不会犹豫?
  有没有敲不开门的担忧?
  即使敲开了门,会看到一张热情的脸吗?
  在熟人生态,这根本就不是问题,邻居的大门,时刻为你开着。因为“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人们从功能不全的老旧小区,搬到路平灯亮、绿植迎面、花香扑鼻、配套齐全的新社区,从排子房、简易楼搬进现代化公寓,新公寓客卧分离、居室宽敞,厨卫水电齐备。就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而言,和过去比,天差地别,不可谓不好。
  但是,新鲜感过去之后,有那么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并不快乐。
  为什么?
  在居住及环境等物质条件改善后,邻里关系、个人社交等出现了新的问题。从一个熟人生态搬入陌生人环境,除了家人,邻里之间,没有了过去那种熟悉和随意,社会交往的孤岛效应,很快冲淡了居住条件改善带来的快乐感、幸福感。
  城市大杂院及村社社区,是一种平面居住生态,邻里关系相对开放,邻里之间隐私不多,人与人之间的关注、交流,更加方便及时。而新的居民楼栋,居住环境是封闭的,关起防盗门,房子成了舒适的钢筋水泥笼子,隐私得到较多保护,邻里关系却越来越淡了。

  和谐的人际关系、愉悦的邻里交往,是最有魅力的环境,也是一个社区最大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伴随人们住房条件改善,父母与子女分家单住,家庭变小,成员减少,大杂院变为独立单元楼,亲人朋友之间,不仅物理距离远了,心灵距离也远了。
  在新居民社区,人与人、邻居与邻居关系重建的滞后,导致不少人在一个楼栋里、在一个社区住了几年乃至十几年,每天进进出出,见面脸熟,却很少打招呼,不知对方是谁,交往更无从谈起。这让许多人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居民,经常怀念老社区,想念老邻居,也呈现出一种围城情结:老社区的人想进新社区,新社区的人想出来。
  现在,抱着手机刷微信朋友圈的人为何那么多?以致一家人聚会或回到家,都各自忙着刷微信,手机比亲人还亲。
  人们到底在刷什么呢?除了获取信息外,更多的恐怕是刷寂寞、晒孤独。身边的社交有点难,只好在虚擬的世界找朋友、刷存在感。
  但是,刷微信等社交软件,可以真正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吗?
  进入陌生人居住生态,社区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社区,邻居也不再是过去的邻居。在这种陌生人居住生态里,你常常遇到这样的障碍:
  羞涩障碍:面对陌生人,我们普遍羞涩、内敛、低调。对面来了人,感觉像是邻居,但你和他不熟悉,打招呼还是不打?不打招呼不好,打招呼又怕人家不理睬,产生各种误会,你很有些拿不定主意,时间分分秒秒过去了,你终于没张开口。而对面那位,也许和你有一样的障碍。
  恐惧障碍:新邻居之间,谁都不认识,不了解,缺乏信任,你会心怀恐惧,外出怕门没锁好,要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拉拽检查。
  清高障碍:也有一些朋友,既不屑于主动与人打招呼,又对别人的热情表现出拒人千里的姿态,清高也是一种社交障碍。
  冷漠障碍:还有个别朋友,事不关己,对邻里对社区一脸冷漠,甘愿做一个独行侠。
  社交“原子化”障碍:新加坡国立大学郑永年教授认为,互联网通过虚拟空间把人更加广泛连接起来的同时,也造成现实世界人际关系的“原子化”,即互不相连。日常生活中,与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越是关联多的人,离真实的人、团体和社会就越远。人们可以借助社交媒体交往,但在现实世界却是一个十足孤独的个人。尤其是在城市化程度高的社会,人们可以依靠互联网而生存,生产了大量的宅男宅女。宅男宅女多为年轻群体,他们“宅”在房子里足不出户,对居民社区邻里关系重建和邻里文化的养成,这也是一大障碍。
  这些障碍,在熟人环境、熟人居住生态下,是不太可能存在的。
  笑脸是最暖心的力量,和谐的人际关系、愉悦的邻里交往,是最有魅力的环境,也是一个社区最大的吸引力与凝聚力。而这些障碍的存在,却让现代化的新社区缺少了几分温暖。

让邻居之间“敞开”家门


  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下,社区居民关系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传统的农耕文化里,邻里关系与文化,更多地表现为:宗族聚居、亲缘等级、村社文化、乡规民约、亲情互助。
  在工业与商业化社会中,社区邻里关系,则更多地表现为居民平等、商品交换、分工合作、法律信誉及商业秘密。社会分工细化,人类的各种需求,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都可以通过交换或购买获取。
  我们正经历互联网时代,即将迎来万物互联的5G时代,这个时代,新技术对社区治理、邻里关系及文化重建,会带来哪些影响?   我们已经感知了4G通信技术的神奇,可以在虚拟条件下既闻其声又见其“人”。到5G时代,万物互联,信息将实现多维低时延传输。不必面对面,人与人就可以随时交往。
  即便如此,人与人能隔着屏幕拥抱吗?屏幕温度能让人感知彼此的内心吗?技术能彻底取代人,解决人性与人情冷暖吗?能安放人类的心灵、满足多样化的情感需求吗?
  在新技术与陌生人居住生态叠加下,技术是可以让虚拟世界的朋友生态,转移到现实世界,支撑邻里文化重建的。但虚拟世界的朋友关系,不太可能取代现实世界的邻里关系。技术越发达,人类越害怕被隔离、被取代,越害怕出现社交孤岛、成为社交孤儿,越需要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有体感的交流互动。所以,无论科技怎样进步,以人为本的邻里关系、邻里文化、社区融合以及社会关怀,对人类生活更加不可或缺。
  西方欧美社会社区治理中,宗教是一个重要工具。各种宗教渗透到居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邻里关系、邻里文化,也呈现明显的宗教特点。
  与西方社会不同,在中国,佛教和道教,都是出世的,讲究信仰者的个人修行。宗教从来没有在社区治理及邻里关系上,发挥过主导作用。(当然,我们也发现,近年来,宗教在城乡居民中的渗透也是挺严重的。通过加强社区邻里关系与文化重建,才能防止宗教对社会生活的渗透,特别是对社交孤岛人群的争夺。)历朝历代,只有儒家文化对邻里关系、社区发展治理发挥着规范引领作用,形成了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儒家社会伦理及邻里关系基本规范。
  新中国成立后,推进社会革命,进行社会改革,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挖掘不同地域环境中,居民自发养成的优风良俗,形成了全新的社区邻里关系及邻里文化。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针对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重建城乡社区居民新型邻里关系,养成新的邻里文化。
  重建邻里关系,有必要引导居民对“家”的概念进行再认识。
  家,从微观而言,是居民个体的那间房子。每个相邻的个体之家,组成了单元门洞,进而组成楼栋,若干个楼栋组成了社区。家不仅仅是关起门来,自己那一块小天地。那块钢筋水泥的小天地,肯定是家,不仅仅是吃饭、睡觉的地方。防盗门外,和我们比邻而居的那些人,一起组成社区,有了这些,才是完整的家,这里是居民可以安放心灵、寄托情感的地方。这个大范围的家,人们习惯把它称之为家园、家乡。
  每一个具体的家庭,都不能脱离邻里、社区,不能脱离社会,一旦没有社会属性,家就只是个睡觉的孤岛。
  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通过市场行为,人们彼此成为邻居。这种邻里关系,与亲缘、乡缘、工作职业或种族、宗教信仰等因缘结成的传统社区有很大不同。新社区邻里社会关系,法律保障先于社会伦理保障;传统社区,社会伦理保障往往优先于法律保障。
  从人际关系而言,由熟人生态进入陌生人生态,在一群陌生人因居住关系而组成的新社区里,居民更看重家庭与个人隐私保护,因此,陌生人生态下的邻里关系重建,是关系社区和谐稳定的大事。
  在定义社区概念时,社会学指出,社区是居住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守望相助的共同体。很多传统社区居民,通过经济、社交、精神等方面的互助,达到了心理与文化的认同、融合。彼此守望相助,才能拥抱比较好的物质与精神生活。
  今天,技术进步支持下的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新的居民社区应该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017年中央13号文件发布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指出,要把城乡社区建成“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当代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贝马斯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交往。这里的交往,更多的是指在现实世界的交往。
  邻里交往才能克服新社区居民认同与融入的困境,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建构新型的、与居住生态相适应的邻里关系,让邻里之间互动起来,建立信任关系,能够彼此“敞开”家门,走出小家,融入社区大家,相识、相亲、相敬、相助,这样的家,才是城市居民内心渴望的家,才能突破居民新社区邻里关系的困境,为现代社区发展治理,打下深厚的群众基础。
  心灵相通,情义相连
  重建新社区邻里关系,形成新的邻里文化,让邻里之间不仅敢于相互敲门,更要用邻里文化敲开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门,让社区居民群众,在情感上有家园故乡般的认同感、归属感。
  比起敲开防盗门,敲开居民之间的心灵之门,是更有意义也是最不容易的事。
  城市新社区邻里文化的重建与养成,就是要在陌生人生态下,重新确立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关系定位。
  陌生人社区邻里之间,要建立信任与联系,必须让邻居之间收起羞涩、放下清高、克服恐惧、拒绝冷漠,从虚拟回归真实。克服这些障碍的最佳方法就是组织各种能吸引居民的活动,让居民相识、相知、相融。
  邻里文化重建与养成,要从满足居民的需求入手,通过具体而微的活动发力,在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中实现。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一日三餐、育儿养老、生病就医、垃圾分类、遛弯逗狗、文化娱乐、交通停车、居住安全等等,有烟火气的琐碎日子中,确立非亲缘关系下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嫂姐妹等长幼伦理秩序,形成有认同归属感的家园亲情关系。像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樣,物化到居民日常生活之中,融入到全体中国人的骨血里,与居民的生活需求,实现自然无缝衔接,成为人们潜意识的思维习惯与言行规范,虽历经各种思潮和千年时间冲刷激荡,任何外力都难以撼动。
  社区精神塑造,邻里文化重建,还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共同追求,与地域特色、民俗风情等个性结合融合,形成接地气、有温度的特色邻里文化。
  邻里文化建设,要把社区内的党员、社会贤达、能人发动起来,把各类人才挖掘出来,广泛吸引居民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让居民在不同平台上,服务他人也服务自己,以共需共建促成共融共享。可以针对不同爱好及需求群体,组织不同内容的主题活动,把关在铁门内的居民,引出家门,走出单元门栋,参加社区各种活动。
  如:秀才艺、摆龙门阵、唱歌、跳舞、演戏、晒萌娃、比孝心、搞慈善、办邻居节、建笑脸墙,等等,通过一系列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浓浓生活气息的特色活动,吸引居民关注,带动居民参与,促进居民相识,拉近居民情感,改变陌生生态,融洽居民关系,促进邻里和谐,凝聚居民人心,养成邻里文化个性,最终让居民情感上对社区产生家园认同。
  总之,在现代化城市社区,邻里之间既要有高度价值认同,融洽相处,守望相助,又要保护并尊重个人及家庭隐私,建设有精神依归的家园生态。这样的城市新社区,才是真正的幸福社区,这样的邻里关系才是大家期待的邻里关系。这样的社区,才能成为价值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而不仅仅是一个居住共同体。
  让新邻居之间良性互动,尽快融入新社区,不妨从这些小事做起:
  迎面打招呼,有空聊几句。走出防盗门,社区认新朋。有事搭把手,敲门有回应。
其他文献
《民生周刊》记者于海军  从澜沧县城到昆明坐汽车要十几个小时,景迈机场通航后,这个时间被缩短到60分钟。2017年5月,机场通航那天,周边围了不少看飞机的人,有的人甚至买票飞去昆明,再买票飞回澜沧,为的就是“坐飞机”。  出行不便,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李石开2005年第一次出门远行,是去中央电视台参加《魅力十二》,因为不识汉字,不懂普通话,如厕时在门口站了半个钟头。这件事反映了直过民族地区部分百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要求,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才卫生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主办,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资助,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昭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镇雄县卫生健康局和镇雄县计划生育协会协办的乡村医生培训项目(第一期)近日在云南省镇雄县成功举办。在本期开班仪式上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秘书
什么是年味儿?  年味儿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就是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  身邊的人们越来越多地在感慨,如今的过年呀,已经越来越没有过去的那种年味儿了,这样的观点其实并不客观。年味儿呢,依旧还在,只是我们的生活加入了很多过往没有的现代化元素;年味儿
又到一年开学季。为孩子选一款不伤眼睛的眼镜,是很多家长关心的大事。  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们不得不在家长时间上网课。出于对孩子视力的担忧,家长热衷于购买一些有特殊功能的镜片,希望对孩子们的视力进行有效保护。  这为商家创造出绝佳的市场商机。一些商家夸大、虚假宣传“蓝光危害”,推销具有“预防近视、保护视力”功能的防蓝光眼镜、防蓝光贴膜、防蓝光护眼片等产品。北京一家眼镜店的工作人员甚至表示,
据统计,去年中国人寿全系统向贫困地区合计派出 600 余名驻村扶贫干部,全年投入扶贫资金超过 1 亿元,充分彰显了央企担当。  “住院时不用垫钱交押金,出院时只需负担10%的自付医疗费用,而且在医院一次性就能报销,‘一站式’结算省时省力,给我们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家住广西天等县小山乡胜马村的贫困户覃女士因急性肝衰竭,在天等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治疗期间总费用128464.38元,出院当天,通
“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这是60年前克拉玛依市的真实写照。  如今,克拉玛依发生了亘古未有的历史巨变,从过去的贫穷落后到今天的经济强市,从过去的茫茫戈壁到今天的绿树成荫,从过去的渺无人烟到今天的稠人广众,创造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齐头并进、互为促进的绿色发展奇迹。人民生活更是因此发生了改天换地般的变化。  这一奇迹是改革开放的一粒果实,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首进行曲。碧水穿城 旗
近年来,内江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部署,集聚“五种力量”打赢丘陵地区“插花式”贫困脱贫攻坚战。  内江市地处四川省“四大片区”贫困区域之外,贫困村、贫困户点状分散、面宽量大、成因复杂、消除困难、项目资金支持有限等丘陵地区“插花式”贫困特点突出。2013年底,全市有建檔立卡贫困村301个、贫困人口21.78万,其中有139784名贫困人口零星
我认为,我们润州区的宣传片可以拓展一下:跟着典籍游润州,或者说跟着经典游润州。  我出生在镇江,熱爱这座城市。但是在我出去的时候,或者碰到一些外地朋友,我非常遗憾的就是我经常跟人家介绍我是镇江人,有人听成湛江人;我经常介绍《白蛇传》金山寺,有人认为是杭州的;我介绍天下第一泉,有人把它当成是济南的……确实是我们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好,我们对润州旅游的主题也没有挖掘好。  但是我们润州文化资源确实非常丰富
开门见山,山外有山,这是游客来到马山的第一印象。“奋进似马、坚韧如山”是马山人的精神写照。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治理重点片区,也是南宁市唯一的深度贫困县。这里石峰林立,山体连绵,土地生产能力弱,部分村屯还长期缺水,自古以来有“九分石头一分地”的说法,曾被联合国评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  对于马山人来说,家门口的悬崖峭壁曾经是阻碍经济发展的“拦路石”。但马山绿色资
“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点任务。要以出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契机,以法治手段推动根治欠薪问题。”在12月13日召开的全国农民工工作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指出。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草案)》此前已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此次常务会议明确: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