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析中医针灸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方法: 结合我院一段时间内溃疡性结肠炎使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数据和实验数据,对其疗效和问题进行讨论。 结果 :多组数据证明了针灸疗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结论: 相比于西药,中医针灸疗法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疗效更好,副作用更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针灸数据;疗效
【 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1-0087-01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被弄清,发病部位主要在黏膜及其下层。在临床上具有持续时间长,病情状况不一,复发率高的特点。由于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此病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上升之趋势。在治疗方面,西医一般使用抗炎药物和免疫功能抑制剂,缺点是副作用强,不能根治[1]. 。目前,中医采用针灸治疗结肠炎取的了不错的成果,我院选取40位溃疡性结肠炎病例的针灸治疗数据,下面将进行概述。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甄选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内诊治的40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对象,男22例,女18例。年龄19~69岁,平均45岁,病程9个月至17年,平均病程4.2年。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做过多项检查,不存在误诊的可能性。
1.2诊断标准
无效: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明显的症状和各项体征均出现了好转,但由大便中获取的检测物依然异常,进一步使用肠镜检查发现没有显著改善。
好转: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主要症状出现了明显改善,异常体征不再出现,大便提取物基本无异常,进一步使用肠镜检查发现有明显改善。
治愈:在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主要体正完全消失,主要症状基本治愈,进一步的肠镜检查表现正常。
1.3 方法
使用中医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患者的背部取两个穴位,分别为长强和大肠俞,在腹部取三个穴位,分别为关元、天枢和气海,同时配穴取两处,分别为足三里和三阴交处。背部的三个穴位用针刺入一到二寸,长强刺入半寸至一寸,大肠俞刺入一到二寸。手法采用平补平泄,两组穴位轮流进行,需要有十五分钟的留针时间,并于每五分钟行针一次,每穴并温针灸15~25分钟,长强除外,两日一次。二是于气海、天枢和关元穴位用针,扎入一到二寸。在病人得气后,施以捻转和提插等行针手法。于大肠俞处刺入一寸半至两寸,于足三里,长强和三阴交刺入一寸到一寸半,使患者感到经气即可,同时辅以平补平泄的方法。针刺后需保留10~25分钟,两次行针的间隔为5分钟。也可以使用温针的手法,此法当最少每两天一次[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0例中基本治愈30例,占75.0%,显效7例,占17.5%,有效4例,占10%,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为95.0%。
3 讨论
在我国的临床医学领域,溃疡性结肠炎符合“肠下血”“久痢”“脏毒”等的领域,多数的病人都是在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效果均不佳的情况下转而使用针灸的方法。潜伏时间久,复发率高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特点,其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肠部的病变,而表现在脾部,脾的主要功能是主动化、主升清和统摄血液。如果脾的功能发生的异常,湿热气就会向下进入大肠,如果脾部的病变扩散到了肾,就会造成脾于肾同时亏损,患病时间将会延长,并且难以治愈。所以对于此病,最关键的应当是对于脾虚的治疗,而治疗脾虚的各种方法中最常用的就是使用中医针灸,基于中医的理论,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针刺和艾灸,以及其它一些手法,来达到对脾的补泻作用,从而实现人体阴阳调和,气血通畅,以及内脏功能的明显提升。如此,方可根本性的实现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愈。
很多的医学数据表明,如果在曲池、足三里、中脘、三阴交、大椎、关元等穴位施针,能够把人体内部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从而使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得到增强。在施针之后,人体内的心血管系统运行通畅,肺部呼吸功能强化,胃肠道系统强而有力,乃至于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各种代谢产物的抗性全部得到提高。根据一些中医治疗的临床数据,中医疗法中用于穴位刺激的方式主要是艾灸,包括肤灸这种传统方式和经穴灸的现代疗法。与此同时,也有医生在治疗中使用了耳针、体针、埋线和粗针的手法。中医针灸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疗效与西医的疗效也被很多国内外的专家医生做了大量比对研究,多数的专家都判断西医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相比而言,使用中医针灸进行治疗具有诸多长处,一方面不用继续服药,可以避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一方面也可以使病人的腹部不适症状得到快速而有效的改善。在国内,许多医药研究者将埋线法治疗和西药治疗做对比,发现前者的疗效有显著优势。通过刺激相关穴位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百分之九十的患者的症状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会经常产生反复。如果病症复发,一样可以通过针灸有效治疗。在很多实例中,如果患者腹部疼痛,可于其中脘、足三里等处施针,若是患者腰部疼痛,则于合股、命门等处用针,都可以快速起效。对于脱肛患者,需要再次在其命门、百会、合股处施针,起到补气、补阳的作用[3]。对于肠道黏膜糜烂患者,在其天枢、中脘、足三里处施针,达到消除炎症的功效。
使用中医针灸进行治疗时,巧妙结合各个穴位的特殊作用,准确下针,能够有效的治疗患者病症,而在提升患者的抵抗力,增强患者体质等方面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确证。同时,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程长,治疗的周期也长,所以患者使用针灸疗法的同时,辅以饮食疗法也是很重要的。至于饮食疗法,主要是要遵守高蛋白、高能量、少渣少油的原则。特别是在调养阶段,患者及其亲属要特别注意饮食的特点,并能摸索形成一套规律,这对患者的快速痊愈是十分重要的。总之,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中医针灸疗法的效果显著,优势明显,很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绪平. 现代穴位疗法大全[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0-15
[2] 钟志刚,苏诺,刘毅华,等.隔姜灸神厥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62 例[J].中国医药指南,2008,6(6):149-150.
[3] 马胜, 张桂兰. 针炙并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60 例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 1997, 17(5): 275-276.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针灸数据;疗效
【 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1-0087-01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被弄清,发病部位主要在黏膜及其下层。在临床上具有持续时间长,病情状况不一,复发率高的特点。由于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此病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上升之趋势。在治疗方面,西医一般使用抗炎药物和免疫功能抑制剂,缺点是副作用强,不能根治[1]. 。目前,中医采用针灸治疗结肠炎取的了不错的成果,我院选取40位溃疡性结肠炎病例的针灸治疗数据,下面将进行概述。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甄选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内诊治的40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对象,男22例,女18例。年龄19~69岁,平均45岁,病程9个月至17年,平均病程4.2年。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做过多项检查,不存在误诊的可能性。
1.2诊断标准
无效: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明显的症状和各项体征均出现了好转,但由大便中获取的检测物依然异常,进一步使用肠镜检查发现没有显著改善。
好转: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主要症状出现了明显改善,异常体征不再出现,大便提取物基本无异常,进一步使用肠镜检查发现有明显改善。
治愈:在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主要体正完全消失,主要症状基本治愈,进一步的肠镜检查表现正常。
1.3 方法
使用中医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患者的背部取两个穴位,分别为长强和大肠俞,在腹部取三个穴位,分别为关元、天枢和气海,同时配穴取两处,分别为足三里和三阴交处。背部的三个穴位用针刺入一到二寸,长强刺入半寸至一寸,大肠俞刺入一到二寸。手法采用平补平泄,两组穴位轮流进行,需要有十五分钟的留针时间,并于每五分钟行针一次,每穴并温针灸15~25分钟,长强除外,两日一次。二是于气海、天枢和关元穴位用针,扎入一到二寸。在病人得气后,施以捻转和提插等行针手法。于大肠俞处刺入一寸半至两寸,于足三里,长强和三阴交刺入一寸到一寸半,使患者感到经气即可,同时辅以平补平泄的方法。针刺后需保留10~25分钟,两次行针的间隔为5分钟。也可以使用温针的手法,此法当最少每两天一次[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0例中基本治愈30例,占75.0%,显效7例,占17.5%,有效4例,占10%,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为95.0%。
3 讨论
在我国的临床医学领域,溃疡性结肠炎符合“肠下血”“久痢”“脏毒”等的领域,多数的病人都是在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效果均不佳的情况下转而使用针灸的方法。潜伏时间久,复发率高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特点,其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肠部的病变,而表现在脾部,脾的主要功能是主动化、主升清和统摄血液。如果脾的功能发生的异常,湿热气就会向下进入大肠,如果脾部的病变扩散到了肾,就会造成脾于肾同时亏损,患病时间将会延长,并且难以治愈。所以对于此病,最关键的应当是对于脾虚的治疗,而治疗脾虚的各种方法中最常用的就是使用中医针灸,基于中医的理论,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针刺和艾灸,以及其它一些手法,来达到对脾的补泻作用,从而实现人体阴阳调和,气血通畅,以及内脏功能的明显提升。如此,方可根本性的实现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愈。
很多的医学数据表明,如果在曲池、足三里、中脘、三阴交、大椎、关元等穴位施针,能够把人体内部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从而使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得到增强。在施针之后,人体内的心血管系统运行通畅,肺部呼吸功能强化,胃肠道系统强而有力,乃至于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各种代谢产物的抗性全部得到提高。根据一些中医治疗的临床数据,中医疗法中用于穴位刺激的方式主要是艾灸,包括肤灸这种传统方式和经穴灸的现代疗法。与此同时,也有医生在治疗中使用了耳针、体针、埋线和粗针的手法。中医针灸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疗效与西医的疗效也被很多国内外的专家医生做了大量比对研究,多数的专家都判断西医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相比而言,使用中医针灸进行治疗具有诸多长处,一方面不用继续服药,可以避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一方面也可以使病人的腹部不适症状得到快速而有效的改善。在国内,许多医药研究者将埋线法治疗和西药治疗做对比,发现前者的疗效有显著优势。通过刺激相关穴位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百分之九十的患者的症状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会经常产生反复。如果病症复发,一样可以通过针灸有效治疗。在很多实例中,如果患者腹部疼痛,可于其中脘、足三里等处施针,若是患者腰部疼痛,则于合股、命门等处用针,都可以快速起效。对于脱肛患者,需要再次在其命门、百会、合股处施针,起到补气、补阳的作用[3]。对于肠道黏膜糜烂患者,在其天枢、中脘、足三里处施针,达到消除炎症的功效。
使用中医针灸进行治疗时,巧妙结合各个穴位的特殊作用,准确下针,能够有效的治疗患者病症,而在提升患者的抵抗力,增强患者体质等方面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确证。同时,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程长,治疗的周期也长,所以患者使用针灸疗法的同时,辅以饮食疗法也是很重要的。至于饮食疗法,主要是要遵守高蛋白、高能量、少渣少油的原则。特别是在调养阶段,患者及其亲属要特别注意饮食的特点,并能摸索形成一套规律,这对患者的快速痊愈是十分重要的。总之,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中医针灸疗法的效果显著,优势明显,很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绪平. 现代穴位疗法大全[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0-15
[2] 钟志刚,苏诺,刘毅华,等.隔姜灸神厥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62 例[J].中国医药指南,2008,6(6):149-150.
[3] 马胜, 张桂兰. 针炙并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60 例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 1997, 17(5): 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