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某项活动演变为一门艺术后,它的拥趸者便蜂拥而至。它玩得越转,拥趸者就越疯狂。体育、音乐、电影莫不如此,美食也不例外。
薛明敏一家就是法国美食的忠实拥趸者,在过去的十年中,他们吃遍了法国二十余家三星餐厅。这段富有传奇色彩的美食经历不仅给了他们经得起反复咀嚼的味觉享受,也成了一份人生骄傲。
薛明敏是台湾企业家,目前在昆山投资经营一家金属材料厂。我在昆山见到他时,倒并没有给人大腹便便的感觉,想必他在饮食上是比较节制的。
喜爱美食,有钱当然是放手埋单的先决条件,但于他来说似乎是天性使然。他毕业于台大中文系,曾经穿过军装。上世纪六十年代,海峡两岸炮声正隆,驻守金门的“阿兵哥”是没什么可吃的,饿得眼冒金星时,薛明敏就在战壕里与大家精神会餐,靠回忆儿时吃过的美食打发无聊的时光。也因此,退役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进入旅馆业——当时台湾还没有餐饮业这个概念。
薛明敏于1965年起先后在日本、美国、瑞士及法国留学六年,美国的老师教他如何将食品科学应用到烹饪上,瑞士老师教他西洋烹饪的传统方法。“那两年,我们天天吃地道的法国菜。尤其在日内瓦旅馆学校念书时,我有一半时间在餐厅实习。这个餐厅是为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官员服务的,我们吃得与他们一样,菜点出品要求很严,但我的味觉也练得非常敏感了。”他有点得意地说。
回台湾后,薛明敏曾先后替人筹备了台北希尔顿大酒店、来来大酒店和丽晶大酒店,前者是岛内第一家国际连锁酒店。他为了将欧洲的餐厅服务方式引入岛内,并有感于台湾餐饮业让人大摇其头的现状,专门为厨师写了好几本专著,如《西洋烹饪》、《餐厅服务》等,直到今天还被台湾地区的几所高校选为教科书。后来他还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密歇根大学讲学。但以普通旅游者的身份与法国三星餐厅亲密接触,是在他们的女儿留学法国之后。
提起这个话题,薛明敏脸上顿时泛出一层兴奋的红光。而他的太太插进来说:“我们那个女儿啊,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吃,她是先识菜谱再识字的。我们带她去饭店吃饭,吃了什么都记得清清楚楚,下回再外出吃饭,她就会在旅游指南里找一家她认为值得去的饭店,画一把汤匙,这是她的评价。我们一看,果然是曾经吃过比较好的饭店。”
薛家有女初长成。具有美食家异秉的薛茱立小姐,舌尖功夫不让父母,对美食的追求更近乎痴狂。为了美食,她选择了巴黎作为留学的第一站,在那里一所大学进修商业英语。而薛明敏搁下正在筹备的酒店事务,与太太奔赴法国陪读,一呆就是三四年,而这正是这对美食家在那里大吃大喝的绝妙借口。
“我们在巴黎开始了深入研究,除了收集最新的烹饪资料,还从电视里收看三星厨师的烹饪节目,这种节目在当地收视率很高。在法国,—个三星厨师的名声可能超过总统。”薛明敏说。
他们非常注意《米其林指南》及另一本与之齐名的美食圣经《GM指南》(Les Guides Gaultmillau)上的信息,每年要购买新的版本,并据此开始美食之旅。
“我们第一次真正品尝三星餐厅是在1996年。”这个日子他们记得非常清楚,似乎对人生来说有特别的意义。“现在,被评为三星的餐厅,在整个法国也不过22家,”薛明敏如数家珍地对我说:“巴黎市内有7家,香槟区有1家,阿尔萨斯有2家,靠近瑞士的地区也有1家,此外在南部的普罗旺斯、蒙迪卡罗、马赛附近也有好几家,对了,勃艮第还有好几家呢。二星、一星的就比较多了,凡上星的餐厅味道一般都不差,但在内行人嘴里,就高下立现。”
据薛明敏介绍,《米其林指南》每年要对法国境内比较优秀的饭店进行二次铁面无私的打分,凡挂了三星的餐厅,从此鸿运高照,生意好到要在一个月前订位才能吃到。与人们想象相反的是,这些三星餐厅的外观都很平常,门面不大,甚至有点土,也不大张旗鼓地挂上中国人想象中必有的铜牌。但一进门后就会发现里面的气氛非常热烈,墙上挂些家族传下来的照片和老器物,或古典,或浪漫,或前卫,也有很奇特的,均予人宾至如归的温馨感。菜单印刷精美,餐具极精致,闪闪发光。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酒窖,有自己傲人的品牌葡萄酒。软件更是一流,侍者彬彬有礼,视野很宽,你有什么动静,他们早就发觉了,飞一般地来到你面前。一般来说,侍者、厨师与客人的比例为一比一。
法国三星厨师的成长过程一般都要经过烹饪学校的严格培训与实践,然后在执业中不断被顾客敲打。而且一般都有师承,还不止一个,而一旦搏出名气之后,就自己开店做老大了,这也是三星厨师大多为老板的缘故。这一点与中国京剧演员的出道很相似。但也有例外。据薛明敏介绍,在阿尔萨斯有一家农夫餐厅,厨师就是无师自通的三星厨师。这个名叫Marc Veyrat的青年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个出色的厨师,可是那时的旅馆学校不接受他的申请,他只好在家乡放羊。不久他被父亲送到一家糕饼店做学徒,但表现平平,不久又回到家乡,直至结婚。但少年时的理想一直没破灭,1979年,他在家乡开了一家大众化餐厅,菜单上的食谱全是从电视节目上“偷”来的,为此他一直有犯罪感。直到他掌握了2000余种食谱后,才找到了厨师的感觉。
在山上的那家餐厅开了一段时间后,他又到山下小镇上开了一家。野路子出身的他深知不按常规出牌的重要性,于是就应用山上野草和野菜入肴,并不按章法烹饪,结果口味奇特,大获食客的赞誉。终于,在1985年获得米其林一星的荣誉。1992年,他在法瑞边境一个美丽的湖边买了一幢房子,开了家更大的附住宿的餐厅,并于1995年获得三颗星。
Marc Veyrat自认是农夫出身,所以他出现在客人面前时并不戴白色的厨师高帽,而是戴一顶黑色的宽檐山区农夫帽,在他的餐厅里,也不用传统的餐具,而是将玻璃当作盘子,偶尔也会采用中式的蒸笼和铁锅烹饪从父亲那里学来的法国农家菜。
由于大多数三星餐厅开在离巴黎较远的地方,薛明敏与太太,加上女儿就常常从朋友那里借—辆车,按照《米其林指南》按图索骥。“有时候,常常要开三四小时的路程才能找到。一路上,两边都是鲜绿色的原野和墨绿色的森林,点点滴滴的是奶牛和山羊,连农舍也很少见,真是如入仙境。终于,不经意之间,一个很大的农舍在前面的土坡上缓缓升起,我们停了车,小心翼翼地前去打探,门口并不见招牌,推门进去后才知道,就是这家了。”薛太太对我描述起他们寻找法国美食的经历,表情非常丰富。“喝了汤,全身心就彻底放松了,这才觉得,为了享受这一美好时刻,再累再苦的奔波也值了。”
在三星餐厅就餐,薛明敏一家的经验是一定要吃全套的:中间菜、鱼菜、肉菜、吉士、甜点。有的餐厅在前菜之间还有一小茶杯汤,餐后还有点心。如果算上冰酒,全套共有九道之多。按前两年的标准,每人每次大约花费1000法郎,时间为4小时。
三星餐厅非常有人情味的地方是对真正知味的食客的关照与信任。有时候,他们来到一家三星餐厅,厨师就会亮出一份试菜菜单,这说明他正在做一个新创意,希望得到行家直率的评价。有时候连菜单也不给,就想出菜时给他们一个惊喜,但“老鬼”的食客还是能从刀叉上猜得出将上桌的是海鲜还是烤肉。
还有什么能比厨师的信任更让美食家感动的呢?
在每晚的收市前,厨师也会走出厨房与客人见面,敬一杯酒,询问一下客人的感受,然后亲如一家地鼓掌,将人间盛宴收场。
有些三星餐厅虽然简陋,礼仪却马虎不得。有一次,薛明敏一家与一个朋友来到巴黎一家三星餐厅,为了“正式”地享受美食,那个朋友特地买了一件昂贵的大衣。但此时天气还不太冷,里面就只穿一件衬衫。进了餐厅,他突然觉得很热,刚脱了大衣,就被侍者有礼貌地制止,后来他只得出去借一套西装再进来。
薛明敏的女儿跟着父母吃遍了全法国的三星餐厅,但她多了一个心眼,每次都要让厨师在一本笔记本上签上大名,还与厨师合影。几年后,她这本笔记本就成了不可多得的美食档案,“有人要出大价钱买,她哪里肯啊,这是她的嫁妆呢。”薛太太笑着说。
薛茱立此刻又在日本一家旅游管理学校深造,其实她想吃遍日本最好的料理。“她平时很节俭的,一件衬衣可以穿四五年,但在餐厅里她一点也不吝啬,尽挑撮好的吃。”薛太太说:“她说过,如果能嫁给一个三星厨师,一生美味就享受不尽了。”
“哦,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薛明敏说:“不少有三星餐厅当家的厨师长得很帅,并且都有自己的产业,我们女儿跟他们中的大多数很熟,都是老朋友了。但说到婚嫁,就要靠缘份了。哈哈!”不用说,当母亲的也希望有个会做菜的女婿。
薛明敏一家就是法国美食的忠实拥趸者,在过去的十年中,他们吃遍了法国二十余家三星餐厅。这段富有传奇色彩的美食经历不仅给了他们经得起反复咀嚼的味觉享受,也成了一份人生骄傲。
薛明敏是台湾企业家,目前在昆山投资经营一家金属材料厂。我在昆山见到他时,倒并没有给人大腹便便的感觉,想必他在饮食上是比较节制的。
喜爱美食,有钱当然是放手埋单的先决条件,但于他来说似乎是天性使然。他毕业于台大中文系,曾经穿过军装。上世纪六十年代,海峡两岸炮声正隆,驻守金门的“阿兵哥”是没什么可吃的,饿得眼冒金星时,薛明敏就在战壕里与大家精神会餐,靠回忆儿时吃过的美食打发无聊的时光。也因此,退役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进入旅馆业——当时台湾还没有餐饮业这个概念。
薛明敏于1965年起先后在日本、美国、瑞士及法国留学六年,美国的老师教他如何将食品科学应用到烹饪上,瑞士老师教他西洋烹饪的传统方法。“那两年,我们天天吃地道的法国菜。尤其在日内瓦旅馆学校念书时,我有一半时间在餐厅实习。这个餐厅是为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官员服务的,我们吃得与他们一样,菜点出品要求很严,但我的味觉也练得非常敏感了。”他有点得意地说。
回台湾后,薛明敏曾先后替人筹备了台北希尔顿大酒店、来来大酒店和丽晶大酒店,前者是岛内第一家国际连锁酒店。他为了将欧洲的餐厅服务方式引入岛内,并有感于台湾餐饮业让人大摇其头的现状,专门为厨师写了好几本专著,如《西洋烹饪》、《餐厅服务》等,直到今天还被台湾地区的几所高校选为教科书。后来他还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密歇根大学讲学。但以普通旅游者的身份与法国三星餐厅亲密接触,是在他们的女儿留学法国之后。
提起这个话题,薛明敏脸上顿时泛出一层兴奋的红光。而他的太太插进来说:“我们那个女儿啊,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吃,她是先识菜谱再识字的。我们带她去饭店吃饭,吃了什么都记得清清楚楚,下回再外出吃饭,她就会在旅游指南里找一家她认为值得去的饭店,画一把汤匙,这是她的评价。我们一看,果然是曾经吃过比较好的饭店。”
薛家有女初长成。具有美食家异秉的薛茱立小姐,舌尖功夫不让父母,对美食的追求更近乎痴狂。为了美食,她选择了巴黎作为留学的第一站,在那里一所大学进修商业英语。而薛明敏搁下正在筹备的酒店事务,与太太奔赴法国陪读,一呆就是三四年,而这正是这对美食家在那里大吃大喝的绝妙借口。
“我们在巴黎开始了深入研究,除了收集最新的烹饪资料,还从电视里收看三星厨师的烹饪节目,这种节目在当地收视率很高。在法国,—个三星厨师的名声可能超过总统。”薛明敏说。
他们非常注意《米其林指南》及另一本与之齐名的美食圣经《GM指南》(Les Guides Gaultmillau)上的信息,每年要购买新的版本,并据此开始美食之旅。
“我们第一次真正品尝三星餐厅是在1996年。”这个日子他们记得非常清楚,似乎对人生来说有特别的意义。“现在,被评为三星的餐厅,在整个法国也不过22家,”薛明敏如数家珍地对我说:“巴黎市内有7家,香槟区有1家,阿尔萨斯有2家,靠近瑞士的地区也有1家,此外在南部的普罗旺斯、蒙迪卡罗、马赛附近也有好几家,对了,勃艮第还有好几家呢。二星、一星的就比较多了,凡上星的餐厅味道一般都不差,但在内行人嘴里,就高下立现。”
据薛明敏介绍,《米其林指南》每年要对法国境内比较优秀的饭店进行二次铁面无私的打分,凡挂了三星的餐厅,从此鸿运高照,生意好到要在一个月前订位才能吃到。与人们想象相反的是,这些三星餐厅的外观都很平常,门面不大,甚至有点土,也不大张旗鼓地挂上中国人想象中必有的铜牌。但一进门后就会发现里面的气氛非常热烈,墙上挂些家族传下来的照片和老器物,或古典,或浪漫,或前卫,也有很奇特的,均予人宾至如归的温馨感。菜单印刷精美,餐具极精致,闪闪发光。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酒窖,有自己傲人的品牌葡萄酒。软件更是一流,侍者彬彬有礼,视野很宽,你有什么动静,他们早就发觉了,飞一般地来到你面前。一般来说,侍者、厨师与客人的比例为一比一。
法国三星厨师的成长过程一般都要经过烹饪学校的严格培训与实践,然后在执业中不断被顾客敲打。而且一般都有师承,还不止一个,而一旦搏出名气之后,就自己开店做老大了,这也是三星厨师大多为老板的缘故。这一点与中国京剧演员的出道很相似。但也有例外。据薛明敏介绍,在阿尔萨斯有一家农夫餐厅,厨师就是无师自通的三星厨师。这个名叫Marc Veyrat的青年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个出色的厨师,可是那时的旅馆学校不接受他的申请,他只好在家乡放羊。不久他被父亲送到一家糕饼店做学徒,但表现平平,不久又回到家乡,直至结婚。但少年时的理想一直没破灭,1979年,他在家乡开了一家大众化餐厅,菜单上的食谱全是从电视节目上“偷”来的,为此他一直有犯罪感。直到他掌握了2000余种食谱后,才找到了厨师的感觉。
在山上的那家餐厅开了一段时间后,他又到山下小镇上开了一家。野路子出身的他深知不按常规出牌的重要性,于是就应用山上野草和野菜入肴,并不按章法烹饪,结果口味奇特,大获食客的赞誉。终于,在1985年获得米其林一星的荣誉。1992年,他在法瑞边境一个美丽的湖边买了一幢房子,开了家更大的附住宿的餐厅,并于1995年获得三颗星。
Marc Veyrat自认是农夫出身,所以他出现在客人面前时并不戴白色的厨师高帽,而是戴一顶黑色的宽檐山区农夫帽,在他的餐厅里,也不用传统的餐具,而是将玻璃当作盘子,偶尔也会采用中式的蒸笼和铁锅烹饪从父亲那里学来的法国农家菜。
由于大多数三星餐厅开在离巴黎较远的地方,薛明敏与太太,加上女儿就常常从朋友那里借—辆车,按照《米其林指南》按图索骥。“有时候,常常要开三四小时的路程才能找到。一路上,两边都是鲜绿色的原野和墨绿色的森林,点点滴滴的是奶牛和山羊,连农舍也很少见,真是如入仙境。终于,不经意之间,一个很大的农舍在前面的土坡上缓缓升起,我们停了车,小心翼翼地前去打探,门口并不见招牌,推门进去后才知道,就是这家了。”薛太太对我描述起他们寻找法国美食的经历,表情非常丰富。“喝了汤,全身心就彻底放松了,这才觉得,为了享受这一美好时刻,再累再苦的奔波也值了。”
在三星餐厅就餐,薛明敏一家的经验是一定要吃全套的:中间菜、鱼菜、肉菜、吉士、甜点。有的餐厅在前菜之间还有一小茶杯汤,餐后还有点心。如果算上冰酒,全套共有九道之多。按前两年的标准,每人每次大约花费1000法郎,时间为4小时。
三星餐厅非常有人情味的地方是对真正知味的食客的关照与信任。有时候,他们来到一家三星餐厅,厨师就会亮出一份试菜菜单,这说明他正在做一个新创意,希望得到行家直率的评价。有时候连菜单也不给,就想出菜时给他们一个惊喜,但“老鬼”的食客还是能从刀叉上猜得出将上桌的是海鲜还是烤肉。
还有什么能比厨师的信任更让美食家感动的呢?
在每晚的收市前,厨师也会走出厨房与客人见面,敬一杯酒,询问一下客人的感受,然后亲如一家地鼓掌,将人间盛宴收场。
有些三星餐厅虽然简陋,礼仪却马虎不得。有一次,薛明敏一家与一个朋友来到巴黎一家三星餐厅,为了“正式”地享受美食,那个朋友特地买了一件昂贵的大衣。但此时天气还不太冷,里面就只穿一件衬衫。进了餐厅,他突然觉得很热,刚脱了大衣,就被侍者有礼貌地制止,后来他只得出去借一套西装再进来。
薛明敏的女儿跟着父母吃遍了全法国的三星餐厅,但她多了一个心眼,每次都要让厨师在一本笔记本上签上大名,还与厨师合影。几年后,她这本笔记本就成了不可多得的美食档案,“有人要出大价钱买,她哪里肯啊,这是她的嫁妆呢。”薛太太笑着说。
薛茱立此刻又在日本一家旅游管理学校深造,其实她想吃遍日本最好的料理。“她平时很节俭的,一件衬衣可以穿四五年,但在餐厅里她一点也不吝啬,尽挑撮好的吃。”薛太太说:“她说过,如果能嫁给一个三星厨师,一生美味就享受不尽了。”
“哦,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薛明敏说:“不少有三星餐厅当家的厨师长得很帅,并且都有自己的产业,我们女儿跟他们中的大多数很熟,都是老朋友了。但说到婚嫁,就要靠缘份了。哈哈!”不用说,当母亲的也希望有个会做菜的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