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基亚曾是移动通信领域的全球技术领先者,连续16年保持销量第一。然而技术革新的转变却让这个曾经的霸主瞬息跌入谷底。
诺基亚(Nokia)公司成立于1865年,经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凭借经验丰富、创新、用户友好以及可靠的解决方案,逐渐成为移动电话的领先供应商,自1996年以来,诺基亚连续16年占据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第一。面对新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的崛起,诺基亚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2年被苹果及三星双双超越。2013年9月,诺基亚被微软收购手机业务,这样一个曾经的跨国行业霸主,最后却被后来居上者收购,这样的发展教训值得许多企业深思。
从传统行业到只做手机
1865年,诺基亚创始人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rik Idestam)在芬兰的“诺基亚河”沿岸创建了一家木材纸浆厂,取名诺基亚。19世纪末,艾德斯坦将诺基亚管理者的职务转交给利奥·米其林,当时无线电产业刚刚起步。米其林突发奇想地想将诺基亚公司的业务扩张到电信行业,但是遭到了艾德斯坦的反对。直到1902年,米其林才说服艾德斯坦,这才让诺基亚增加了一个电缆部门。但令米其林没想到的是,这个由突发奇想所建立的电信部门最终发展成为后来的诺基亚公司 。
1967年诺基亚成为芬兰国内一家跨产业的大型公司,其产业涉及造纸、化工、橡胶、电缆、制药、天然气、石油、军事等多个领域,而诺基亚开始手机生产制造则在1960年。从1962年到70年代中期,诺基亚在芬兰电信市场所占份额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中期,诺基亚濒临破产,当时的诺基亚总裁以及高层果断地将其他所有产业舍弃,拆分传统产业并出售,只保留诺基亚电子部门,诺基亚集团开始了两年的内部整合。通过分离整合,诺基亚确立了自身发展的战略抉择,这一决定,成就了其日后的全球移动通信领导者地位。
独占鳌头16年 未成功转型
战略转移的诺基亚,用5年的时间,逐渐摆脱了破产的境况,开始专注于传统功能手机产业的研发。正是这次卓有成效的转型,直接促成了诺基亚从1996年开始的辉煌时期,其整体手机销量和订单激增,使公司利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自那时起直至2011年的连续16年,诺基亚的手机都占据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2008年诺基亚公司手机销量达到高峰,约4.68亿部,市场份额达到38.6%。
许多使用过诺基亚手机的人,对于它的评价就是耐用。结实耐用确实是诺基亚手机最大的优点,有网友调侃,装上木柄的诺基亚3210手机可以当锤子使。虽然手机经摔,但却无法一直抓住用户的心。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系统和网络速度开始成为当今的主流,而诺基亚还在陈旧的Symbian系统上修修补补,维持着S60千年不变的龟速和低效,依然让消费者继续在繁杂的菜单里寻找传说中的某项功能,这样的诺基亚显然不堪一击。
某种程度上说,诺基亚未能引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必然的,但它迟缓的转型却是不可饶恕的错误。诺基亚很清楚智能手机将会向移动互联网方向转变,只是不知道如何转型突破。于是希望通过大量的并购,从外部寻求竞争力的提升。从2006年起,先后花费了100多亿美元,并购了多家公司。不过事实表明,这种漫无目的的大规模并购通常是公司衰败的征兆,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却徒劳无功。
手机时代短暂落幕
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约54.4亿欧元的价格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诺基亚手机业务),并获得相关专利和品牌的授权。诺基亚未来将努力发展Here地图服务、诺基亚解决方案与网络(NSN)和领先科技三大支柱业务。2014年4月25日,诺基亚宣布完成与微软公司的手机业务交易,正式退出手机市场,以诺基亚手机为霸主的时代就这样短暂落幕。
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市场环境千变万化,没有哪家科技公司能够保证自己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在技术和市场面前,要始终保持谦卑,诺基亚或许就是输在技术领域的迟钝和市场层面的傲慢上。安卓系统出生时,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占据着40%以上的市场份额,要当时的诺基亚放弃引以为荣的塞班,当然很不现实。但是一年之后,塞班系统的市场份额跌到10%,继续原来道路则纯粹是因为放不下身段。诺基亚既没有预测到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没有市场压力面前的谦卑。后来与微软的合作算是亡羊补牢之举,并为收购埋下伏笔,但微软却也未能力挽狂澜。
诺基亚从一个芬兰的本土企业,做成一个世界知名的跨国企业,但是却被后起之秀所超越。它的成功或许不可复制,但是它的失败却值得借鉴。我国本土的许多手机企业,也都已经走出国门,并且在手机市场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诺基亚手机的经验教训尤为值得借鉴,要想企业能够在国外走得更远,就应该吸取这些经验教训,紧跟时代潮流、加大技术革新。
(编辑:沈仲义)
诺基亚(Nokia)公司成立于1865年,经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凭借经验丰富、创新、用户友好以及可靠的解决方案,逐渐成为移动电话的领先供应商,自1996年以来,诺基亚连续16年占据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第一。面对新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的崛起,诺基亚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2年被苹果及三星双双超越。2013年9月,诺基亚被微软收购手机业务,这样一个曾经的跨国行业霸主,最后却被后来居上者收购,这样的发展教训值得许多企业深思。
从传统行业到只做手机
1865年,诺基亚创始人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rik Idestam)在芬兰的“诺基亚河”沿岸创建了一家木材纸浆厂,取名诺基亚。19世纪末,艾德斯坦将诺基亚管理者的职务转交给利奥·米其林,当时无线电产业刚刚起步。米其林突发奇想地想将诺基亚公司的业务扩张到电信行业,但是遭到了艾德斯坦的反对。直到1902年,米其林才说服艾德斯坦,这才让诺基亚增加了一个电缆部门。但令米其林没想到的是,这个由突发奇想所建立的电信部门最终发展成为后来的诺基亚公司 。
1967年诺基亚成为芬兰国内一家跨产业的大型公司,其产业涉及造纸、化工、橡胶、电缆、制药、天然气、石油、军事等多个领域,而诺基亚开始手机生产制造则在1960年。从1962年到70年代中期,诺基亚在芬兰电信市场所占份额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中期,诺基亚濒临破产,当时的诺基亚总裁以及高层果断地将其他所有产业舍弃,拆分传统产业并出售,只保留诺基亚电子部门,诺基亚集团开始了两年的内部整合。通过分离整合,诺基亚确立了自身发展的战略抉择,这一决定,成就了其日后的全球移动通信领导者地位。
独占鳌头16年 未成功转型
战略转移的诺基亚,用5年的时间,逐渐摆脱了破产的境况,开始专注于传统功能手机产业的研发。正是这次卓有成效的转型,直接促成了诺基亚从1996年开始的辉煌时期,其整体手机销量和订单激增,使公司利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自那时起直至2011年的连续16年,诺基亚的手机都占据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2008年诺基亚公司手机销量达到高峰,约4.68亿部,市场份额达到38.6%。
许多使用过诺基亚手机的人,对于它的评价就是耐用。结实耐用确实是诺基亚手机最大的优点,有网友调侃,装上木柄的诺基亚3210手机可以当锤子使。虽然手机经摔,但却无法一直抓住用户的心。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系统和网络速度开始成为当今的主流,而诺基亚还在陈旧的Symbian系统上修修补补,维持着S60千年不变的龟速和低效,依然让消费者继续在繁杂的菜单里寻找传说中的某项功能,这样的诺基亚显然不堪一击。
某种程度上说,诺基亚未能引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必然的,但它迟缓的转型却是不可饶恕的错误。诺基亚很清楚智能手机将会向移动互联网方向转变,只是不知道如何转型突破。于是希望通过大量的并购,从外部寻求竞争力的提升。从2006年起,先后花费了100多亿美元,并购了多家公司。不过事实表明,这种漫无目的的大规模并购通常是公司衰败的征兆,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却徒劳无功。
手机时代短暂落幕
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约54.4亿欧元的价格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诺基亚手机业务),并获得相关专利和品牌的授权。诺基亚未来将努力发展Here地图服务、诺基亚解决方案与网络(NSN)和领先科技三大支柱业务。2014年4月25日,诺基亚宣布完成与微软公司的手机业务交易,正式退出手机市场,以诺基亚手机为霸主的时代就这样短暂落幕。
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市场环境千变万化,没有哪家科技公司能够保证自己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在技术和市场面前,要始终保持谦卑,诺基亚或许就是输在技术领域的迟钝和市场层面的傲慢上。安卓系统出生时,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占据着40%以上的市场份额,要当时的诺基亚放弃引以为荣的塞班,当然很不现实。但是一年之后,塞班系统的市场份额跌到10%,继续原来道路则纯粹是因为放不下身段。诺基亚既没有预测到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没有市场压力面前的谦卑。后来与微软的合作算是亡羊补牢之举,并为收购埋下伏笔,但微软却也未能力挽狂澜。
诺基亚从一个芬兰的本土企业,做成一个世界知名的跨国企业,但是却被后起之秀所超越。它的成功或许不可复制,但是它的失败却值得借鉴。我国本土的许多手机企业,也都已经走出国门,并且在手机市场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诺基亚手机的经验教训尤为值得借鉴,要想企业能够在国外走得更远,就应该吸取这些经验教训,紧跟时代潮流、加大技术革新。
(编辑:沈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