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声乐就如驾车上路一样,都是由练习得来,渐渐的便熟能生巧,并成为一种习惯,然后就能下意识的把这些所学的技能发挥出来,所以我们在学习声乐当中,必须得经过长期、刻苦、有意识的发声训练,方能把方法运用自如,唱出美妙的歌声。
【关键词】发声训练;无声练唱;换声练习
发声训练是一个长期刻苦的,有意识的训练过程,所以不可急于求成,俗话说:“高楼万丈平地起”,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发声机能,最后形成适应歌唱的正确的下意识的方法和习惯。发声训练是掌握科学发声方法的重要基础内容,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各部分机能,在合乎自然生理规律的基础状态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从而更好的去为歌唱服务。一、愉悦心理练声法
练习发声时,在我们处于心情愉快,思想兴奋的时候去练习歌唱是很有帮助的,大量的心理实验和分析证明,愉快兴奋时人的思维较为活跃,感知也较为敏锐,反之则会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在我们具体练习时,应该抱一个积极的学习情感和心理去面对,这样学习才会像机器内部有了发动机一样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会促使其潜在的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而且我们还可以在练声时充分的发挥我们的想像,通过具体形象的联想,将发声的原理和机能中的各种较抽象和不易理解的概念变得清晰可辩。
二、辅助借鉴练唱法
其实我们练声时还可以借助其他有力的条件进行辅助练习,比如在我们上课时可借用录音机把上课时的全过程录下来加以保存,等在课余的时候,我们可以从新打开录音机,然后对录音机录里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比较分析,并找出自己的不足,同时对一些较好的发声做好纪录,并牢牢记住。假如你在某些时候进行发声时找不到感觉,你就可以再次打开录音资料去帮助练习,从新找回歌唱的发声状态。我们还可以将歌唱的发声训练和学习优秀者的演唱经验结合起来,努力促进我们音乐听觉的发展,不断的提高我们听觉分辨声音技巧好坏的能力,以便在反复发声训练中可以对所发出的每一个声音进行辨别和区分,通过思考、分析、不断的肯定正确的方面,否定和舍弃不好的方面。并把听起来较好的声音和正确的发声感觉在头脑里不断的巩固起来,建立起正确的歌唱发声的概念。
三、无声练唱学习法
无声的或心理的练唱,作为锻炼喉肌,背诵歌曲和促进形象化和音乐思维的手段,能在不引起别人的注意以及在任何环境中练唱。这对学习声乐,熟悉特定的技巧组合以及在思想上准确的预知他人的最终演唱有帮助。我们可以采用"狗喘气"式,先无声的将气吸进后,腰部的肌肉会往外扩,然后再保持腰围的紧绷和横膈膜向下坠压,在此前提下,小肚子向里弹动数次,每弹一次后立即放松,再弹第二次,再次放松。有时腰、横膈膜、小肚子的弹动不可能同时综合协调的做到,但是要是经过多次的练习,各个器官才会协调起来,应用自如。
四、练习曲练声法
练声曲起音是发声的基础之基,正确的起音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运用能力,起音时要考虑到共鸣的位置,喉咙要松弛的打开,深稳的吸气以及正确的呼吸与咬字的结合问题,并且还要把这几个方面正确的联合在一起,而且要瞬间完成,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才会干净、利落、圆润。对一些特殊毛病的学习者来说,如发出声音暗淡发闷,我们可以采用带"i"母音的练习曲;如发出的声音出现僵硬,挤卡的话,我们可用带"o u"母音的练习曲;对一些没有什么特殊毛病的学习者来说,我们可以选用"a"母音作为起音的练习曲;而舌根音较重的学习者,可以选用母音前加子音的练习曲,如"lo lu"或"ma mo"的练习曲。也可以用"m"音做哼鸣练习。练习练声曲,尽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采取三度音程的下行音阶开始练习,如|321-|321-|的练习曲,并逐渐增加到五度或八度,它可下行也可上行,如|54|32|1-|。注意每个音的连贯性,线条性和位置性。
为了达到发声更高要求,可以采用包括各种技巧的练习曲去训练,如带顿音、跳音、琶音、震音、轻音、弱音的练习曲。对于难度较高的练习曲,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去分阶段合理的选择安排。如练习中国声乐发声里的十三辙,这对对演唱中国作品时的咬字发音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采用字音联合十三辙里的母音和复母音或韵脚,并通过练唱练习曲的形式进行训练,这种训练对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是十分有帮助。
五、换声练唱法
女高音低声区到中声区换声明显的人,练声可以先从高音区开始,再向中低声区作下行的音阶训练,不一定要按一般的练声习惯从低往高唱。从高声往低声区唱时,必须注意声音的高位置,再将高位置的唱法带入中低声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逐渐就会磨去换声的“点”。而中声区向高声区换声较明显的人,往往发生会出现真假声未能结合的问题,这类人常常会用大本嗓去演唱,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假声喊嗓法。如从低音往高音喊,采用八度跳练声方式,如|1i1|等,刚开始练习会出现高音区的声音轻弱,但如果加强气息的运用并结合喉咙的打开和高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假声就会逐渐圆润壮实起来,不仅能与真声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换声点也会逐渐消失,音域得到扩展。
男高音的换声点往往在中声区往高声区转换时较为明显,因此在中声区较高的音域可以采用“a”母音进行训练,但我们要注意适度的咽腔垂直方向的向下,再往f以上,可采用“o”母音(并略帶“u”母音的状态)来练唱,直至a以上的可在o 、u母音的位置基础上运用带“ei”(哎)的复母音训练。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男高音可采用八度跳的形式进行练习,如|1 1 1-|2 2 2-|这样的练习曲。
我国民族唱法中“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就是要求学习歌唱的人要持之以恒,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天鸣恩.科学的唱法:—如何唱高音[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叶军(1981—),男,贺州学院西校区音乐学院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发声训练;无声练唱;换声练习
发声训练是一个长期刻苦的,有意识的训练过程,所以不可急于求成,俗话说:“高楼万丈平地起”,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发声机能,最后形成适应歌唱的正确的下意识的方法和习惯。发声训练是掌握科学发声方法的重要基础内容,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各部分机能,在合乎自然生理规律的基础状态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从而更好的去为歌唱服务。一、愉悦心理练声法
练习发声时,在我们处于心情愉快,思想兴奋的时候去练习歌唱是很有帮助的,大量的心理实验和分析证明,愉快兴奋时人的思维较为活跃,感知也较为敏锐,反之则会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在我们具体练习时,应该抱一个积极的学习情感和心理去面对,这样学习才会像机器内部有了发动机一样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会促使其潜在的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而且我们还可以在练声时充分的发挥我们的想像,通过具体形象的联想,将发声的原理和机能中的各种较抽象和不易理解的概念变得清晰可辩。
二、辅助借鉴练唱法
其实我们练声时还可以借助其他有力的条件进行辅助练习,比如在我们上课时可借用录音机把上课时的全过程录下来加以保存,等在课余的时候,我们可以从新打开录音机,然后对录音机录里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比较分析,并找出自己的不足,同时对一些较好的发声做好纪录,并牢牢记住。假如你在某些时候进行发声时找不到感觉,你就可以再次打开录音资料去帮助练习,从新找回歌唱的发声状态。我们还可以将歌唱的发声训练和学习优秀者的演唱经验结合起来,努力促进我们音乐听觉的发展,不断的提高我们听觉分辨声音技巧好坏的能力,以便在反复发声训练中可以对所发出的每一个声音进行辨别和区分,通过思考、分析、不断的肯定正确的方面,否定和舍弃不好的方面。并把听起来较好的声音和正确的发声感觉在头脑里不断的巩固起来,建立起正确的歌唱发声的概念。
三、无声练唱学习法
无声的或心理的练唱,作为锻炼喉肌,背诵歌曲和促进形象化和音乐思维的手段,能在不引起别人的注意以及在任何环境中练唱。这对学习声乐,熟悉特定的技巧组合以及在思想上准确的预知他人的最终演唱有帮助。我们可以采用"狗喘气"式,先无声的将气吸进后,腰部的肌肉会往外扩,然后再保持腰围的紧绷和横膈膜向下坠压,在此前提下,小肚子向里弹动数次,每弹一次后立即放松,再弹第二次,再次放松。有时腰、横膈膜、小肚子的弹动不可能同时综合协调的做到,但是要是经过多次的练习,各个器官才会协调起来,应用自如。
四、练习曲练声法
练声曲起音是发声的基础之基,正确的起音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运用能力,起音时要考虑到共鸣的位置,喉咙要松弛的打开,深稳的吸气以及正确的呼吸与咬字的结合问题,并且还要把这几个方面正确的联合在一起,而且要瞬间完成,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才会干净、利落、圆润。对一些特殊毛病的学习者来说,如发出声音暗淡发闷,我们可以采用带"i"母音的练习曲;如发出的声音出现僵硬,挤卡的话,我们可用带"o u"母音的练习曲;对一些没有什么特殊毛病的学习者来说,我们可以选用"a"母音作为起音的练习曲;而舌根音较重的学习者,可以选用母音前加子音的练习曲,如"lo lu"或"ma mo"的练习曲。也可以用"m"音做哼鸣练习。练习练声曲,尽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采取三度音程的下行音阶开始练习,如|321-|321-|的练习曲,并逐渐增加到五度或八度,它可下行也可上行,如|54|32|1-|。注意每个音的连贯性,线条性和位置性。
为了达到发声更高要求,可以采用包括各种技巧的练习曲去训练,如带顿音、跳音、琶音、震音、轻音、弱音的练习曲。对于难度较高的练习曲,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去分阶段合理的选择安排。如练习中国声乐发声里的十三辙,这对对演唱中国作品时的咬字发音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采用字音联合十三辙里的母音和复母音或韵脚,并通过练唱练习曲的形式进行训练,这种训练对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是十分有帮助。
五、换声练唱法
女高音低声区到中声区换声明显的人,练声可以先从高音区开始,再向中低声区作下行的音阶训练,不一定要按一般的练声习惯从低往高唱。从高声往低声区唱时,必须注意声音的高位置,再将高位置的唱法带入中低声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逐渐就会磨去换声的“点”。而中声区向高声区换声较明显的人,往往发生会出现真假声未能结合的问题,这类人常常会用大本嗓去演唱,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假声喊嗓法。如从低音往高音喊,采用八度跳练声方式,如|1i1|等,刚开始练习会出现高音区的声音轻弱,但如果加强气息的运用并结合喉咙的打开和高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假声就会逐渐圆润壮实起来,不仅能与真声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换声点也会逐渐消失,音域得到扩展。
男高音的换声点往往在中声区往高声区转换时较为明显,因此在中声区较高的音域可以采用“a”母音进行训练,但我们要注意适度的咽腔垂直方向的向下,再往f以上,可采用“o”母音(并略帶“u”母音的状态)来练唱,直至a以上的可在o 、u母音的位置基础上运用带“ei”(哎)的复母音训练。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男高音可采用八度跳的形式进行练习,如|1 1 1-|2 2 2-|这样的练习曲。
我国民族唱法中“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就是要求学习歌唱的人要持之以恒,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天鸣恩.科学的唱法:—如何唱高音[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叶军(1981—),男,贺州学院西校区音乐学院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