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代不断在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伴随人们越来越提升的精神层次享受,我国社会的博物馆展览的公益事业出现了巨大的成长空间和进步意义。本文就针对我国目前文物在陈列展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在此提出对陈列展览有益的管理措施,以此促进我国文化事业更加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文物;陈列;展览;存在问题;管理措施;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前言
文物是对历史的记载,因为不能够再重复的被制造出来,所以显得尤为珍贵,也因为文物关乎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以对人类具有极高的纪念价值和促进发展的意义。通过文物的展览,能够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历史并且陶怡情操,但是在陈列展览的过程中有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针对文物在陈列展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文物管理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有效的保护文物,使其在展览的过程中不受损坏,让人们在参观文物的过程中更好的了解历史,提升对现代生活的认知,促进社会进步发展。
一、文物陈列管理意义
文物是社会文明发展中遗留下来的不可复制的证明,是人们挖掘和了解历史文明的重要依据,这些文物都曾经见证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人类世界文明开始的记忆。文物的发现,能够有利于历史学家挖掘和研究历史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历史社会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避免重复历史上存在的问题。让人们在了解过去生存环境以及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精神层面的认知。所以,对文物的陈列和管理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妥善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对文物资源的破坏,在长久的时间中保证了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和了解,帮助了社会文明不断进步,是建设社会文明的重大举措。
二、文物陈列展览中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追求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当前,有一小部分博物馆,盲目追求社会反响和社会效应,选择长途运输并不符合博物馆自身初期的构建目的的文物进行展览,这样的方式让文物在转运的过程中承担了巨大的风险,而且不符合博物馆构建理念的展览,很容易导致人们对文物本身失去兴趣,进而出现文物被搁置的情形,让管理人员无心管理,导致文物保存不善[1]。
(二)文物在陈列环境中受到破坏。文物在陈列展览中经常会出现化学损伤,这些损伤源于陈列环境的外力刺激,比如说有环境对文物的氧化情况,还有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对文物在陈列过程中出现的损伤,光照刺激对文物的损伤等等。首先,文物展览的环境必须要处理好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对于书籍、纸张类的文物,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会造成巨大的伤害,会导致文物出现过早的老化,书籍和纸张会出现变形、褶皱等情况,书写在书籍或者是纸张上面的文字也会出现模糊和消失的情况。而对于一些特殊的材质,比如唐山皮影,是用驴皮制作的,如果温度和湿度没有控制好,会使皮影卷曲走形,使文物受伤害;其次就是光线的破坏,主要是紫外线的光线会改变文物的色彩结构,会迫使文物的本身绚丽的色彩都消失不见,影响了原本文物的审美价值;最为严重的就是氧化的破坏,这项对文物的损伤是非常难以监管的,只要有空气接触的地方就会出现氧化的侵害,当文物受到氧化侵害后,会导致文物永久性的消失,比如敦煌壁画在长期的氧化过程中受到的氧化伤害,已经不能修复。
(三)缺失对文物保护理念。长期以来,我国就面临着对文物保护理念缺失的问题,人们对文物保护以及管理意识不强,导致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比如在陶瓷文物展出的过程中,人们大声喧哗和跑跳,都会导致陶瓷制品内部受到剧烈的震动,从而形成裂痕,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大面积的损伤还破坏。管理人员对陶瓷制品等的管理疏忽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损伤的形成,没有防范和预防文物破坏的意识存在,就是对文物损伤留下后患。
(四)文物陈列场地空间设计。为了保证文物在陈列展览的过程中减少损耗和破坏,需要对文物陈列的场地和空间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首先要设计一条流畅、宽敞的参观通道,观众可以通过设计好的参观路径进行参观,避免反复流转过程中人员的拥堵对文物造成破坏。还要为文物设计具有保护作用的展示台、展示柜等辅助展示工具,能够减少人员在参观中对文物的破坏,还能减少空气、光线等物质对文物的损坏。
三、文物陈列展览的管理措施
对于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要进行严格的制度拟定和理念培养,还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正规的培训。首先,要求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树立文物保护意识,理解博物馆对文物的展览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历史,弘扬历史,树立正确的办展理念;其次,就是对博物馆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文物管理的专业知识培训,让工作人员了解如何正确的进行文物的保护和处理,尽可能地排除对文物造成损害的因素。最后是对文物保护理念的传播,一般的博物馆管理人员没有非常完整的文物管理知识体系,对于他们保护文物的理念培养十分重要,要求管理人员充分融合自身对文物的热爱情感,在进行文物管理的时候深刻的体会保护和管理文物所需要的客观环境。文物的提取过程中要注意库房和展示厅的光线差异、温度差异,以及湿度差异等等,要保证展览文物实际展廳的要求能够与存储文物的空间要求相一致,保证在提取的过程中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避免直接接触文物,对文物造成伤害。在运输的前期,要进行对文物的良好包装,保证不能复制的文物可以在没有腐蚀、污染和损伤的情况下进行运输,要隔离空气、水源、光源等等自然损伤物质,保证运输的过程不破坏文物本身,不能够破坏文物的色彩,做好防盗的措施,为运输车辆安装防盗密码锁等设施,还要对运输的专业人员进行审核和考察,要求运输人员不会监守自盗。提取和运输的过程要极度小心,保证文物的安全和艺术赏析价值。
四、结论
综上所述,人们对文物展览的喜爱主要是体现出对历史的关注,在关注历史和学习历史经验的同时提升自我发展意识,所以文物的展览对人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我国社会文明和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对文物展览等文化事业的发展要越来越重视。只有保护好文物,管理好文物展览,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的精神文化素养,为实现又好又快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柏林.坚持以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形式开创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新局面——以北京自然博物馆为例[J].博物馆研究,2014,02:55-60.
[2]盛海.敦煌艺术展示的文化塑形思考——有关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的展览设计与制作[J].敦煌研究,2007,06:66-70.
[3]陈成军.关于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工作的思考——以2008—2009年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原创性临时展览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3,02:50-53.
关键词:文物;陈列;展览;存在问题;管理措施;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前言
文物是对历史的记载,因为不能够再重复的被制造出来,所以显得尤为珍贵,也因为文物关乎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以对人类具有极高的纪念价值和促进发展的意义。通过文物的展览,能够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历史并且陶怡情操,但是在陈列展览的过程中有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针对文物在陈列展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文物管理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有效的保护文物,使其在展览的过程中不受损坏,让人们在参观文物的过程中更好的了解历史,提升对现代生活的认知,促进社会进步发展。
一、文物陈列管理意义
文物是社会文明发展中遗留下来的不可复制的证明,是人们挖掘和了解历史文明的重要依据,这些文物都曾经见证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人类世界文明开始的记忆。文物的发现,能够有利于历史学家挖掘和研究历史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历史社会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避免重复历史上存在的问题。让人们在了解过去生存环境以及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精神层面的认知。所以,对文物的陈列和管理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妥善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对文物资源的破坏,在长久的时间中保证了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和了解,帮助了社会文明不断进步,是建设社会文明的重大举措。
二、文物陈列展览中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追求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当前,有一小部分博物馆,盲目追求社会反响和社会效应,选择长途运输并不符合博物馆自身初期的构建目的的文物进行展览,这样的方式让文物在转运的过程中承担了巨大的风险,而且不符合博物馆构建理念的展览,很容易导致人们对文物本身失去兴趣,进而出现文物被搁置的情形,让管理人员无心管理,导致文物保存不善[1]。
(二)文物在陈列环境中受到破坏。文物在陈列展览中经常会出现化学损伤,这些损伤源于陈列环境的外力刺激,比如说有环境对文物的氧化情况,还有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对文物在陈列过程中出现的损伤,光照刺激对文物的损伤等等。首先,文物展览的环境必须要处理好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对于书籍、纸张类的文物,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会造成巨大的伤害,会导致文物出现过早的老化,书籍和纸张会出现变形、褶皱等情况,书写在书籍或者是纸张上面的文字也会出现模糊和消失的情况。而对于一些特殊的材质,比如唐山皮影,是用驴皮制作的,如果温度和湿度没有控制好,会使皮影卷曲走形,使文物受伤害;其次就是光线的破坏,主要是紫外线的光线会改变文物的色彩结构,会迫使文物的本身绚丽的色彩都消失不见,影响了原本文物的审美价值;最为严重的就是氧化的破坏,这项对文物的损伤是非常难以监管的,只要有空气接触的地方就会出现氧化的侵害,当文物受到氧化侵害后,会导致文物永久性的消失,比如敦煌壁画在长期的氧化过程中受到的氧化伤害,已经不能修复。
(三)缺失对文物保护理念。长期以来,我国就面临着对文物保护理念缺失的问题,人们对文物保护以及管理意识不强,导致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比如在陶瓷文物展出的过程中,人们大声喧哗和跑跳,都会导致陶瓷制品内部受到剧烈的震动,从而形成裂痕,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大面积的损伤还破坏。管理人员对陶瓷制品等的管理疏忽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损伤的形成,没有防范和预防文物破坏的意识存在,就是对文物损伤留下后患。
(四)文物陈列场地空间设计。为了保证文物在陈列展览的过程中减少损耗和破坏,需要对文物陈列的场地和空间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首先要设计一条流畅、宽敞的参观通道,观众可以通过设计好的参观路径进行参观,避免反复流转过程中人员的拥堵对文物造成破坏。还要为文物设计具有保护作用的展示台、展示柜等辅助展示工具,能够减少人员在参观中对文物的破坏,还能减少空气、光线等物质对文物的损坏。
三、文物陈列展览的管理措施
对于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要进行严格的制度拟定和理念培养,还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正规的培训。首先,要求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树立文物保护意识,理解博物馆对文物的展览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历史,弘扬历史,树立正确的办展理念;其次,就是对博物馆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文物管理的专业知识培训,让工作人员了解如何正确的进行文物的保护和处理,尽可能地排除对文物造成损害的因素。最后是对文物保护理念的传播,一般的博物馆管理人员没有非常完整的文物管理知识体系,对于他们保护文物的理念培养十分重要,要求管理人员充分融合自身对文物的热爱情感,在进行文物管理的时候深刻的体会保护和管理文物所需要的客观环境。文物的提取过程中要注意库房和展示厅的光线差异、温度差异,以及湿度差异等等,要保证展览文物实际展廳的要求能够与存储文物的空间要求相一致,保证在提取的过程中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避免直接接触文物,对文物造成伤害。在运输的前期,要进行对文物的良好包装,保证不能复制的文物可以在没有腐蚀、污染和损伤的情况下进行运输,要隔离空气、水源、光源等等自然损伤物质,保证运输的过程不破坏文物本身,不能够破坏文物的色彩,做好防盗的措施,为运输车辆安装防盗密码锁等设施,还要对运输的专业人员进行审核和考察,要求运输人员不会监守自盗。提取和运输的过程要极度小心,保证文物的安全和艺术赏析价值。
四、结论
综上所述,人们对文物展览的喜爱主要是体现出对历史的关注,在关注历史和学习历史经验的同时提升自我发展意识,所以文物的展览对人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我国社会文明和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对文物展览等文化事业的发展要越来越重视。只有保护好文物,管理好文物展览,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的精神文化素养,为实现又好又快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柏林.坚持以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形式开创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新局面——以北京自然博物馆为例[J].博物馆研究,2014,02:55-60.
[2]盛海.敦煌艺术展示的文化塑形思考——有关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的展览设计与制作[J].敦煌研究,2007,06:66-70.
[3]陈成军.关于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工作的思考——以2008—2009年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原创性临时展览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3,02: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