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iang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技术是一门由多学科综合的新兴科学,就生物科学而言,它包括了微生物、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育种学等几乎所有与生命科学有挂的学科,特别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理论和成果更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对生物体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控制、改造或模拟,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生物物种伦理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深思。
  关键词:生物技术;伦理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99-01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深远。而生物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已成为世界的焦点议题。如何合理的应用生物技术造福人类和社会,是众多学者和科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进入21世纪,生物技术正处于发展成熟阶段,生物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许多与生物无关的角落。生物技术的发展至今已经揭示了许多生命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但生命现象极其复杂,目前仍有许多课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目前在克隆、胚胎干细胞、转基因食品、人类基因组计划、组织工程等研究和实际应用等领域取得了成果。
  (一)克隆技术。克隆原意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都是相同的。克隆技术首先用于动物,动物克隆就是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由动物细胞产生的遗传形状相同的动物个体。克隆羊多莉是首例克隆成功的动物。动物克隆为我们进一步揭示生命的奥妙及人类的自我认识展现了全新的视野。
  (二)胚胎干细胞。干细胞是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起“主干”作用的高度未分化细胞,它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分为三大类: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全能干细胞之所以全能,是指它可以分化成人体全部细胞类型,进而构建心、肝、肾、肺等多种组织和器官,最终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全能干细胞再进一步分裂、分化中又形成了各种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但是却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三)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从而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以这种生物为原料,加工出来的食品都被称为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在欧美应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资料表明,在欧洲,玉米钻心虫每年要毁坏4000万吨玉米,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7%,但是如果把分离出来的抗钻心虫基因植入玉米中去,就可培育出抗虫害的玉米,这种玉米就是转基因食品。
  二、现代技术发展引发的伦理问题
  (一)关于克隆人的争议。从“多莉”羊的克隆成功,待几年来其他克隆动物的尝试,克隆技术正不断发展。目前科学界把对人体的克隆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科学界和伦理界对治疗性克隆普遍支持。但生殖性克隆,即克隆完整的人则遭到很大的抵制。克隆人给伦理道德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现有的社会关系、家庭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另外,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使人伦关系发生模糊、混乱乃至颠倒,进而冲击传统的家庭观以及权利与义务观。
  (二)胚盘干细胞研究中的生命伦理问题。由于胚盘干细胞的制备是离不开人类卵子、胚盘以及克隆技术的,而卵子与胚盘在一些不同的国家和宗教界被视为是生命的起源,与活着的婴儿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在许多国家是被严格禁止的。坚持认为可以用人类胚胎做实验的人认为:1、早期胚胎仅是一团细胞,尚难称其为人的一条生命,从胚泡内细胞培养成人的胚胎干细胞,并没有杀死细胞,只是改变细胞的命运;2、培养胚盘干细胞是用于治疗现在还无法治愈的组织坏死性疾病,让病人恢复健康,完全是合乎人类伦理道德。
  (三)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对转基因食品发展有两种态度:支持者极力宣传其带给人类充足的粮食和新型抗病虫策略;反对者则强调人为地用基因技术改变神武,会给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危害。基因表达调控是个复杂的生命现象。目前,人类对基因的活动实施了解还不够透彻,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控制基因中组后的结果。1993年英国的一份报告列出了一些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应用的来努力方面的主要担忧:1、人类基因转入食品动物,如将人类基因因子与凝血的蛋白质的基因转入绵羊中;2、某些宗教团体禁止食用的动物基因转入他们通常食用的动物中,这可能触怒犹太人和穆斯林,列入将猪的基因转入绵羊;3、动物基因转入植物中,可能会引起一些素食者的特别关注。
  三、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存在的伦理问题对策
  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诸多伦理问题,发人深思。为了促进生物技术的和谐发展,应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科学预言,21世纪是生物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国普及大众伦理学知识尤为重要,设置伦理学咨询机构,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伦理学知识,增强大众的伦理学意识,提高全民族的整体伦理水平。同时,我们还应改变传统伦理观念,发展中国特色的生命伦理学。总体上,生命伦理学应和国际生命伦理学保持一致,但又要保持中国的特色。另外,培养生命伦理专业人才,解决人才匮乏的局面。生命伦理学的发展任道重远,生命伦理学人才匮乏问题需要解决,设置生命伦理学专业,加快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势在必行,特别应注重研究生、博士生的培养。
  四、结语
  现代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再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导致的伦理问题尤其受人们的重视。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问题的发生,并应用学习的科学知识尽力将其引导到好的方面发展。因此,我们任道而重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实惠。
  参考文献:
  [1]傅继梁.基因组研究引发的伦理思考[J].科学,2002,54(3):30-31.
  [2]刘莹.现代生物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24).
  [3]牛乐.基因科技发展的人权影响[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4).
其他文献
摘 要:虽然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但制度创新才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并且相对于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其他所谓的社会管理创新仅仅只是“治标”,只有社会管理制度创新才是真正“治本”。  关键词:人的管理;制度的管理;好制度;坏制度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52-02  当今中国社会从总体看,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和社会等各项事业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竞争日愈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当今社会产生了诸多不适应,不能客观面对挫折和压力,对未来生活迷失方向,对自己、对生活、对世界失去信心。对于心理承受力较差的人如不能及时调整自己,就可能产生过激行为即自杀冲动。所以如今自杀已不仅是个人问题,上升为整个社会必须重视、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分析过激行为中的自杀现象和其直接原因。  关键
期刊
摘 要:基于网络时代的大环境下,公共信息政策已越来越深入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因此对于政府而言,出台一项公共信息政策决非易事。本文基于美国信息政策研究专家Galvin的信息政策问题分类法理论及“绿坝”事件这一具体案例,来分析网络时代下我国公共信息政策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试探究出制定成功的公共信息政策的有利因素。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公共信息政策;妥协;平衡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
期刊
摘 要:宗教渗透是西方敌对势力披着宗教外衣,利用宗教权利通过各种非法活动,妄图实现侵蚀人民思想的目的。不仅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对高校的消极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宗教渗透以政治渗透、经济渗透、思想文化渗透等方式呈现。  关键词:敌对势力;宗教渗透;文化  中图分类号:B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88-02  “宗教渗透,是指境外宗教组织或者打着宗教旗号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约束理论”原理,分析阻碍目前图书馆发展的三个问题,针对这些因素采取了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强化检索文献技能,加强数字资源整合、优化,借阅积分制的新型管理模式等措施,摆脱当前困境,提升了读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图书馆;瓶颈现象;读者服务;数字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63-02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新时期高
期刊
摘 要:生态文明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支配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一种价值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根本要求,是当前严峻生态形势的客观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意识,转变传统生态观念,树立生态文明的意识。由于国家生态规范不完善、社会生态环境宣传不力、学校生态教育存在不足、公民自身能力的缺陷,致使目前人们普遍存在生
期刊
摘 要:对生存权宪法上法性质的认识,直接影响生存权的司法实践。日本学界对生存权的法性质作了精深的研究和激烈的论争,形成了“纲领性规定论”(包括古典型“纲领性规定论”和“抽象性权利论”)和“具体性权利论”两种学说。前者不承认生存权宪法上的法性质,后者则予以承认,当事人可据此请求司法救济。这些理论已经或将对日本生存权的司法实践产生深刻影响。日本学界对生存权法性质的认真探究值得我们学习。  关键词:生存
期刊
摘 要:中职会计教育顺应经济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实践型人才。本文从中职会计教育的现状及前景出发,分析了目前教育模式存在的体制性弊病,并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师资建设、实训资源等角度,提出了完善目前中职会计教育的模式的思路。  关键词:会计;中职教育;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33-02  一、中职会计教育
期刊
摘 要:窃电行为的存在不仅捣乱了正常的供用电秩序,而且违反了市场经济“公开、公平、公正”的严则,也给和谐稳定社会建设带来危害。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相应的窃电手段也是花样繁多,越来越隐蔽,给窃电的取证带来了很大的难处。本文通过结合平时的工作实践体会,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现场取证的注意事项,有效提高了打击窃电的水平。  关键词:窃电;分析;证据;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DF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是高职经济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或专业选修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针对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理论性太强,实践内容过少,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进行了教学改革,遵循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适应当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多样化。课改效果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