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虚拟现实(VR)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应用将颠覆新闻的生产制作流程。当前VR新闻处在探索阶段,面临硬件设备配置不足、制作成本高、用户体验差及新闻伦理困境等问题,在制作虚拟现实新闻时需要从叙事角度、制作结构和参与方式等方面综合考虑。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新闻制作
虚拟现实新闻(VR News)是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制作、报道新闻,是一种利用游戏平台和虚拟环境来传递新闻、纪录片和非虚构故事的新方法。VR技术对新闻的采集、制作和发布等具体制作环节以及受众对新闻、讯息的接收、解读方式带来巨大改进,同时将更新新闻媒介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颠覆新闻生产的整个流程。因此,从新闻自身的角度对VR新闻制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基于VR技术的新闻制作存在的问题
1、虚拟现实技术仍处在探索阶段。现在的虚拟现实虽然能完成一些比较复杂的场景制作,但对于新闻而言,更看重时效性,现有技术尚不能实现实时的采集、制作、传输,周期长,新闻时效性得不到保证,在新闻选题上也有很大的局限,只能制作一些时空限制较弱的“软新闻”。当前即使是大型的传媒机构,也无法独立操作虚拟现实新闻,通常选择与技术公司进行合作,获得专业支持。
2、虚拟现实新闻硬件设备配置能力不足。目前虚拟现实新闻体验需要配置相应的头盔,市场上生产此设备的厂商有很多,却缺乏统一的规制,源代码不同,导致设备之间无法兼容,很大程度限制了虚拟现实产品的推广;而且虚拟现实产品的体积过大,对用户的网速和手机内存要求很高,手机等周边设施硬件能力还远未能承受虚拟时代。
3、虚拟现实新闻制作成本太高。虚拟现实内容的制作,不是按照时长来估算的,而是场景的规模和交互的复杂度,举例来讲,在百米的虚拟场景中转一圈来回,成本约需 10 万元人民币,还不包括交互。高昂的成本和开发风险,让大多媒体公司望而却步。
4、虚拟现实新闻用户体验感较差。技术和设备的限制极大地影响了用户体验,例如加载速度缓慢、使用成本高、观看方式受时空限制、操作复杂等,还有一部分用户在使用头盔观看 3D 效果时会产生眩晕等不适感受,解决了用户问题才能真正将虚拟现实推向市场。
5、虚拟现实新闻面临伦理困境。把新闻和游戏结合,增强了报道的趣味性,但也有人担心,过度游戏化会扼杀新闻的本义,新闻在为大众提供娱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担负社会功能,起到监测社会、引导舆论、宣传教化、文化传承的职能,将严肃新闻娱乐化是对事实的不尊重。此外,暴力场面的逼真,会不会对社会造成适得其反的影响。虚拟现实新闻要继续发展,必须回答这些伦理的拷问。
二、基于VR技术的新闻制作策略分析
1、 虚拟现实新闻的叙事角度由“呈现”转变为“在场”。
新闻报道强调客观事实,因此记者一般被要求忠实客观地记录下现场的情景,受众在阅读新闻时,更像是一个听众或者旁观者。同时,新闻报道从记者写作到受众阅读,因为个人社会经历、学识背景、性格修养等因素的差异,传播效果是参差不齐甚至是良莠并济,扭曲新闻事实,误解传者意图等情况屡见不鲜。而虚拟现实新闻叙事视角和观看视角都是第一人称的,这个“第一人称”不只是制作者的,更是作为新闻事件当事人的视角。人们看到的是鲜活真实的事件,而不是平面呈现出来的信息符号。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对新闻有着重大价值,它的情境描述更加真实、情感表达更加直接,会强化受众的情感体验,提升他们对新闻的理解。第一视角叙事角度让受众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实现了“在场”,满足人们对新闻信息获取的需求。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说,虚拟现实新闻将有助于公共空间的建构。
2、虚拟现实新闻制作结构由“线性”到“网状”。传统的新闻报道在叙事上存在各种非技术性因素的限制,例如字数、版面、容量、播出时间等,因而一般采用线性的叙事结构,从某一个角度出发;或者是块状的结构,将多个事实组合在一起。记者在采访时收集到的材料也许非常多,但最后呈现出来的可能只是一篇一千多字的文字或者三分钟的视频,这是一个新闻事实取舍的过程。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新闻报道,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复杂、多维的背景都展现在受众面前,事件不是孤立地存在,各种相关的链接、更为广阔的议题和不同媒体形式的内容,都无缝衔接地融合在一起,媒介界面消失了,受众关注的只是事实本身,信息像一张柔软的大网,将受众包裹在其中,受众可以看到更多的信息,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全景式的新闻体验。
3、虚拟现实新闻的参与方式由“被动”到“主动”。
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理论以人在传播过程的参与程度为划分依据,他认为,冷媒介传达的信息量少、明确度低,需要受众调动自己的感官和想象,例如口语、漫画、电话等;相对的,热媒介表达的信息准确明晰,作用于一种感官,不需要受众投入过多的想象,书籍、报刊、广播等都属于典型的热媒介。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受众对于媒介呈现出的信息都是被动接受的,即使在互联网的使用下,受众对于新闻的参与仍是有限的。没有受众的参与,新闻叙事将是不完整的。主动参与的受众,是传播中的人,也是传播内容的一部分,并直接构成了传播环境,因此也决定了虚拟现实新闻是以人为中心的传播,是个性化的传播,是人性化的传播。
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影响了媒介形态和新闻制作流程,跨界合作成为新闻传播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尽管虚拟现实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在新闻传播领域内的应用也只是摸索阶段,但人们对“真实”的需求一直存在,虚拟现实新闻的发展只是时间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怡雯. 虚拟现实新闻设计及其传播效果研究[D].哈爾滨工业大学,2016.
[2] 何帆.虚拟现实的媒介属性与新闻叙事策略[J].中国报业,2018(24):59-60.
蒲聪,朱柏谕:西华大学凤凰学院本科生。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新闻制作
虚拟现实新闻(VR News)是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制作、报道新闻,是一种利用游戏平台和虚拟环境来传递新闻、纪录片和非虚构故事的新方法。VR技术对新闻的采集、制作和发布等具体制作环节以及受众对新闻、讯息的接收、解读方式带来巨大改进,同时将更新新闻媒介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颠覆新闻生产的整个流程。因此,从新闻自身的角度对VR新闻制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基于VR技术的新闻制作存在的问题
1、虚拟现实技术仍处在探索阶段。现在的虚拟现实虽然能完成一些比较复杂的场景制作,但对于新闻而言,更看重时效性,现有技术尚不能实现实时的采集、制作、传输,周期长,新闻时效性得不到保证,在新闻选题上也有很大的局限,只能制作一些时空限制较弱的“软新闻”。当前即使是大型的传媒机构,也无法独立操作虚拟现实新闻,通常选择与技术公司进行合作,获得专业支持。
2、虚拟现实新闻硬件设备配置能力不足。目前虚拟现实新闻体验需要配置相应的头盔,市场上生产此设备的厂商有很多,却缺乏统一的规制,源代码不同,导致设备之间无法兼容,很大程度限制了虚拟现实产品的推广;而且虚拟现实产品的体积过大,对用户的网速和手机内存要求很高,手机等周边设施硬件能力还远未能承受虚拟时代。
3、虚拟现实新闻制作成本太高。虚拟现实内容的制作,不是按照时长来估算的,而是场景的规模和交互的复杂度,举例来讲,在百米的虚拟场景中转一圈来回,成本约需 10 万元人民币,还不包括交互。高昂的成本和开发风险,让大多媒体公司望而却步。
4、虚拟现实新闻用户体验感较差。技术和设备的限制极大地影响了用户体验,例如加载速度缓慢、使用成本高、观看方式受时空限制、操作复杂等,还有一部分用户在使用头盔观看 3D 效果时会产生眩晕等不适感受,解决了用户问题才能真正将虚拟现实推向市场。
5、虚拟现实新闻面临伦理困境。把新闻和游戏结合,增强了报道的趣味性,但也有人担心,过度游戏化会扼杀新闻的本义,新闻在为大众提供娱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担负社会功能,起到监测社会、引导舆论、宣传教化、文化传承的职能,将严肃新闻娱乐化是对事实的不尊重。此外,暴力场面的逼真,会不会对社会造成适得其反的影响。虚拟现实新闻要继续发展,必须回答这些伦理的拷问。
二、基于VR技术的新闻制作策略分析
1、 虚拟现实新闻的叙事角度由“呈现”转变为“在场”。
新闻报道强调客观事实,因此记者一般被要求忠实客观地记录下现场的情景,受众在阅读新闻时,更像是一个听众或者旁观者。同时,新闻报道从记者写作到受众阅读,因为个人社会经历、学识背景、性格修养等因素的差异,传播效果是参差不齐甚至是良莠并济,扭曲新闻事实,误解传者意图等情况屡见不鲜。而虚拟现实新闻叙事视角和观看视角都是第一人称的,这个“第一人称”不只是制作者的,更是作为新闻事件当事人的视角。人们看到的是鲜活真实的事件,而不是平面呈现出来的信息符号。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对新闻有着重大价值,它的情境描述更加真实、情感表达更加直接,会强化受众的情感体验,提升他们对新闻的理解。第一视角叙事角度让受众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实现了“在场”,满足人们对新闻信息获取的需求。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说,虚拟现实新闻将有助于公共空间的建构。
2、虚拟现实新闻制作结构由“线性”到“网状”。传统的新闻报道在叙事上存在各种非技术性因素的限制,例如字数、版面、容量、播出时间等,因而一般采用线性的叙事结构,从某一个角度出发;或者是块状的结构,将多个事实组合在一起。记者在采访时收集到的材料也许非常多,但最后呈现出来的可能只是一篇一千多字的文字或者三分钟的视频,这是一个新闻事实取舍的过程。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新闻报道,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复杂、多维的背景都展现在受众面前,事件不是孤立地存在,各种相关的链接、更为广阔的议题和不同媒体形式的内容,都无缝衔接地融合在一起,媒介界面消失了,受众关注的只是事实本身,信息像一张柔软的大网,将受众包裹在其中,受众可以看到更多的信息,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全景式的新闻体验。
3、虚拟现实新闻的参与方式由“被动”到“主动”。
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理论以人在传播过程的参与程度为划分依据,他认为,冷媒介传达的信息量少、明确度低,需要受众调动自己的感官和想象,例如口语、漫画、电话等;相对的,热媒介表达的信息准确明晰,作用于一种感官,不需要受众投入过多的想象,书籍、报刊、广播等都属于典型的热媒介。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受众对于媒介呈现出的信息都是被动接受的,即使在互联网的使用下,受众对于新闻的参与仍是有限的。没有受众的参与,新闻叙事将是不完整的。主动参与的受众,是传播中的人,也是传播内容的一部分,并直接构成了传播环境,因此也决定了虚拟现实新闻是以人为中心的传播,是个性化的传播,是人性化的传播。
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影响了媒介形态和新闻制作流程,跨界合作成为新闻传播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尽管虚拟现实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在新闻传播领域内的应用也只是摸索阶段,但人们对“真实”的需求一直存在,虚拟现实新闻的发展只是时间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怡雯. 虚拟现实新闻设计及其传播效果研究[D].哈爾滨工业大学,2016.
[2] 何帆.虚拟现实的媒介属性与新闻叙事策略[J].中国报业,2018(24):59-60.
蒲聪,朱柏谕:西华大学凤凰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