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打造语文学习的“趣味场”,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需教师、课堂、评价三方共同完成。教师是学习兴趣培养的前提,课堂是学习兴趣培养的主战场,评价是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
【关键词】趣味场;教师;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甚至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早在2005年第二届“语文之星”夏令营上,全国各知名高校中文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曾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把过脉,他们普遍认为: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太无趣,师生无法享受母语带来的快乐,这种痛苦的、无味的教学现状必须改革。
从问题的提出至今,无数语文教师已从多方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联系生活,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提高创新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遗憾的是,他们大多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方面的改革。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语文学习的无趣无聊,必须从教师、课堂、评价等方面多途径合力打造语文学习的“趣味场”。
一、教师:学习兴趣培养的前提
有人说,语文就像一道菜,教师是厨师,学生是客人,这道菜味道如何主要看教师的调味功夫怎样,假设教师在烹调时加入的作料好,就能够做出别具风味的菜品,色、香、味俱全,学生看着嘴馋,吃着津津有味,吃完余味无穷,因此,教师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的关键人物。
这就要求教师需做阳光教师。在教学中投入自己的心血,挥洒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唤起学生们的激情和动力。以阳光和爱的心态对待教学,用自己的教育方法、手段去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做到既给千里马以阳光,又给丑小鸭以雨露。爱人者,人恒爱之。亲其师,信其道。如此博爱的老师,学生怎会不热烈地追随呢?
其次,更新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不断地充实、提高、完善自己。不断学习、更新过去的知识是延长教师教学生命的保鲜纸。语文教师如果具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就能够厚积薄发,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发挥。一个幽默的故事,一首意境深远的古诗,一次富有感染力的范读,一回活灵活现的模仿,都体现了教师应有的素质,都能够让学生由衷地佩服,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抹快乐的微笑、一种儒雅的风度,都能深深吸引已有自己审美观念的学生,潜移默化中产生对教师的崇拜感。学生就会努力去学、去模仿,久而久之,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产生了,语文课就有味了。
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用阳光话语去温暖学生,做阳光教师,快乐教,快乐学,享受快乐的教与学。
二、课堂:学习兴趣培养的主战场
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让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一)凤头:激趣
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
好的导入如序幕,让学生翘首以待;像磁石,让学生备受吸引;像序曲,令学生心驰神往;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
我们可由名言警句、古诗词导入,比如上《隆中对》时,先出示小诗一首:“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由熟悉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引入课文所记叙的那令人赞叹不已的“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的画面;也可妙改标题,激趣促学,如宁鸿彬老师在讲授《七根火柴》时,故意将标题写成《六根火柴》,并说:“假如有一座红军博物馆,展台上摆放着六根火柴,你能以讲解员的身份,根据课文内容,介绍这六根火柴的来历吗?”当学生指出应是七根火柴时,宁老师笑道:“明明是七根火柴,为什么我变成六根火柴呢?这一根火柴到哪里去了?这一根火柴在漫漫草地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样妙改标题,欲擒故纵,既强化了关键词语,又让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也可由故事导入,如学习《生命生命》时,播放音乐《命运》,并动情地讲述少女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故事,又介绍课文作者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毫不放弃生命的事迹。“未成曲调先有情”,两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总之,导语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形式,可因“材”设计。
(二)猪肚:增趣
探究新知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心灵互动的重要环节。这一过程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恰如“猪肚”。可采用知识讲堂、图片欣赏、诗词朗诵、视频鉴赏、广告欣赏、各抒己见、情境剧场、针锋相对、榜样学习、自我反省、案例分析、国学赏析、故事小屋、角色扮演、心灵驿站、拓展空间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寓教于乐,增添学习兴趣。
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拓课文的疑难点,勾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善于设疑,巧设问题,激发思考的激情;寻幽探微,挖掘课文中的一些精妙之处,拨动学生敏锐的触角;捕捉灵魂,点燃学生思想中时时闪出的智慧火花;鼓励学生对独特性见解的创新,激发创新的热望,即使学生对教师问题的解答与教参的观点有明显不同,也要对学生独创性的见解持鼓励赞许的态度,认真倾听学生的见解,组织学生展开争论。这样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学习兴趣更高,也更具创造性。 (三)豹尾:延趣
课堂教学的“结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设计得精妙,能产生课断思不断、语停意不停的艺术效果。它是一首乐曲曲终时留下的袅袅不绝的余音;是一台精彩晚会中令人拍案称奇的压轴戏。虽然它在一节课中仅占几分钟,有时甚至是几句话,却是画龙点睛,延续学生情趣的关键。因此,许多语文教师十分重视课堂结尾的设计,努力使结尾起到巩固知识、启迪智慧、诱发兴趣、训练思维的作用。
语文课堂的结尾要根据不同课型和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的结尾,即教学结尾方式要“因体施教”。一般来说,诗歌、散文等以意境和情思取胜,宜缘情;小说与事理类文章以理取胜,宜循理。不管怎样结尾都应让学生明白本课所学,完善学生知识系统,延续学生继续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评价:学习兴趣巩固的关键
考试,作为教和学的主要评价方式,对语文的教和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决定性的作用。提倡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就要求我们实现命题与学生的对话,读懂学生的等待,增加一些新颖的、开放的、自由灵活的内容。
一位美国学者说:“我让他们哈哈大笑,在他们张开嘴巴的时候,我丢进去一些东西让他们咀嚼。”现在的命题者已经试着在严肃而紧张的中考里,让学生品尝“轻松果”。
2012年厦门的中考题就很有代表性。语文的第一道题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淘宝体”开始,请看原题:
根据对话情境,回答问题(7分)
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南理工,不错的哦!亲,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这是2011年7月16日由南京理工大学发出的第一条录取短信,这种“淘宝体”录取短信一时之间引起社会热议:
甲:的确别出心裁,收到如此有趣的录取短信,哪个考生不高兴?我想公众看了这样的短信,也会会心一笑:原来大学录取短信也可以这样来发!
乙:我可不这么看。大学录取通知可是一种正式通知,不能为了迎合大众而丧失自身原则。这种方式有自我造势、哗众取宠之嫌。搞不好,学生还以为是诈骗短信呢!
丙:其实,录取短信只是一种形式。最关键的是,学校应该在学术和学生的真正需求上下功夫,有实力才真正有魅力嘛。
丁:……
(1)甲、乙、丙争论的焦点是:( )(2分)
A.怎样使用“淘宝体”更好。 B.哪一种录取短信更能吸引大众。 C.怎样看待“淘宝体”录取短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甲认为考生很喜欢这种录取短信,乙不认同这种短信形式,认为弄不好学生会以为是诈骗短信,丙认为录取短信只是一种形式,三者都是围绕“淘宝体”短信来争论的。 (以下略)
让处于青春期的考生又惊又喜的是:现代文阅读是选自5月份《青年文摘》里的《被造就的虚拟偶像》,说的是“初音未来”的《甩葱歌》。该文介绍了日本虚拟3D女歌手“初音未来”的起源及发展历程等,要求考生说明“初音未来”能风靡世界的原因,并谈谈对虚拟偶像的看法。许多“初音未来”的“粉丝”考生表示,考卷一发下来,看到“初音未来”这四个字,“整个人就很亢奋”。
语文考题紧扣时事,运用的材料包括海峡两岸的两位“草根英雄”——天津助学老人白方礼、捐款32万美元的台湾卖菜阿婆陈树菊等。有些材料还是新近出炉,譬如说,有则材料说的是今年六一儿童节,温家宝总理到湘西山区看望留守儿童,赠了一个粉色书包给8岁的龙英俊。这个小男生说我是男生不要粉红色,温家宝说道:“哦,忘了你是个男子汉!”赶紧让人给孩子换了一个蓝色书包。这则材料和微博、关爱自闭症孩子等三则构成一组,要求学生写对“爱与尊重的理解”。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对名著阅读的灵活考法,有道题说的是赛珍珠把《水浒传》译成《四海之内皆兄弟》,要求考生谈看法。
念考题之趣味,虽应试则怡然。如果在教学评价中,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生硬的说教,对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营造宽松的考试氛围十分重要,让练习乃至考试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场”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就是众所周知的“磁效应”。借用到教学中就是趣味浓厚的“教学场”,或称“趣味场”,让学生乐在其中,乐中求知,乐而好学的“场效应”。只要以上三者合为一体,共同努力,营造一个乐意融融的语文教学氛围,教师乐教,学生乐学,那么成功已离我们不远。
参考文献
[1] 钱威主编.语文教学艺术导论[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7.
[2] 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杜云信(1964-),男,山东青岛黄岛区黄山经济区中心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育教学。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趣味场;教师;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甚至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早在2005年第二届“语文之星”夏令营上,全国各知名高校中文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曾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把过脉,他们普遍认为: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太无趣,师生无法享受母语带来的快乐,这种痛苦的、无味的教学现状必须改革。
从问题的提出至今,无数语文教师已从多方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联系生活,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提高创新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遗憾的是,他们大多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方面的改革。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语文学习的无趣无聊,必须从教师、课堂、评价等方面多途径合力打造语文学习的“趣味场”。
一、教师:学习兴趣培养的前提
有人说,语文就像一道菜,教师是厨师,学生是客人,这道菜味道如何主要看教师的调味功夫怎样,假设教师在烹调时加入的作料好,就能够做出别具风味的菜品,色、香、味俱全,学生看着嘴馋,吃着津津有味,吃完余味无穷,因此,教师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的关键人物。
这就要求教师需做阳光教师。在教学中投入自己的心血,挥洒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唤起学生们的激情和动力。以阳光和爱的心态对待教学,用自己的教育方法、手段去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做到既给千里马以阳光,又给丑小鸭以雨露。爱人者,人恒爱之。亲其师,信其道。如此博爱的老师,学生怎会不热烈地追随呢?
其次,更新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不断地充实、提高、完善自己。不断学习、更新过去的知识是延长教师教学生命的保鲜纸。语文教师如果具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就能够厚积薄发,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发挥。一个幽默的故事,一首意境深远的古诗,一次富有感染力的范读,一回活灵活现的模仿,都体现了教师应有的素质,都能够让学生由衷地佩服,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抹快乐的微笑、一种儒雅的风度,都能深深吸引已有自己审美观念的学生,潜移默化中产生对教师的崇拜感。学生就会努力去学、去模仿,久而久之,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产生了,语文课就有味了。
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用阳光话语去温暖学生,做阳光教师,快乐教,快乐学,享受快乐的教与学。
二、课堂:学习兴趣培养的主战场
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让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一)凤头:激趣
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
好的导入如序幕,让学生翘首以待;像磁石,让学生备受吸引;像序曲,令学生心驰神往;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
我们可由名言警句、古诗词导入,比如上《隆中对》时,先出示小诗一首:“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由熟悉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引入课文所记叙的那令人赞叹不已的“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的画面;也可妙改标题,激趣促学,如宁鸿彬老师在讲授《七根火柴》时,故意将标题写成《六根火柴》,并说:“假如有一座红军博物馆,展台上摆放着六根火柴,你能以讲解员的身份,根据课文内容,介绍这六根火柴的来历吗?”当学生指出应是七根火柴时,宁老师笑道:“明明是七根火柴,为什么我变成六根火柴呢?这一根火柴到哪里去了?这一根火柴在漫漫草地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样妙改标题,欲擒故纵,既强化了关键词语,又让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也可由故事导入,如学习《生命生命》时,播放音乐《命运》,并动情地讲述少女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故事,又介绍课文作者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毫不放弃生命的事迹。“未成曲调先有情”,两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总之,导语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形式,可因“材”设计。
(二)猪肚:增趣
探究新知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心灵互动的重要环节。这一过程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恰如“猪肚”。可采用知识讲堂、图片欣赏、诗词朗诵、视频鉴赏、广告欣赏、各抒己见、情境剧场、针锋相对、榜样学习、自我反省、案例分析、国学赏析、故事小屋、角色扮演、心灵驿站、拓展空间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寓教于乐,增添学习兴趣。
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拓课文的疑难点,勾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善于设疑,巧设问题,激发思考的激情;寻幽探微,挖掘课文中的一些精妙之处,拨动学生敏锐的触角;捕捉灵魂,点燃学生思想中时时闪出的智慧火花;鼓励学生对独特性见解的创新,激发创新的热望,即使学生对教师问题的解答与教参的观点有明显不同,也要对学生独创性的见解持鼓励赞许的态度,认真倾听学生的见解,组织学生展开争论。这样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学习兴趣更高,也更具创造性。 (三)豹尾:延趣
课堂教学的“结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设计得精妙,能产生课断思不断、语停意不停的艺术效果。它是一首乐曲曲终时留下的袅袅不绝的余音;是一台精彩晚会中令人拍案称奇的压轴戏。虽然它在一节课中仅占几分钟,有时甚至是几句话,却是画龙点睛,延续学生情趣的关键。因此,许多语文教师十分重视课堂结尾的设计,努力使结尾起到巩固知识、启迪智慧、诱发兴趣、训练思维的作用。
语文课堂的结尾要根据不同课型和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的结尾,即教学结尾方式要“因体施教”。一般来说,诗歌、散文等以意境和情思取胜,宜缘情;小说与事理类文章以理取胜,宜循理。不管怎样结尾都应让学生明白本课所学,完善学生知识系统,延续学生继续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评价:学习兴趣巩固的关键
考试,作为教和学的主要评价方式,对语文的教和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决定性的作用。提倡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就要求我们实现命题与学生的对话,读懂学生的等待,增加一些新颖的、开放的、自由灵活的内容。
一位美国学者说:“我让他们哈哈大笑,在他们张开嘴巴的时候,我丢进去一些东西让他们咀嚼。”现在的命题者已经试着在严肃而紧张的中考里,让学生品尝“轻松果”。
2012年厦门的中考题就很有代表性。语文的第一道题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淘宝体”开始,请看原题:
根据对话情境,回答问题(7分)
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南理工,不错的哦!亲,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这是2011年7月16日由南京理工大学发出的第一条录取短信,这种“淘宝体”录取短信一时之间引起社会热议:
甲:的确别出心裁,收到如此有趣的录取短信,哪个考生不高兴?我想公众看了这样的短信,也会会心一笑:原来大学录取短信也可以这样来发!
乙:我可不这么看。大学录取通知可是一种正式通知,不能为了迎合大众而丧失自身原则。这种方式有自我造势、哗众取宠之嫌。搞不好,学生还以为是诈骗短信呢!
丙:其实,录取短信只是一种形式。最关键的是,学校应该在学术和学生的真正需求上下功夫,有实力才真正有魅力嘛。
丁:……
(1)甲、乙、丙争论的焦点是:( )(2分)
A.怎样使用“淘宝体”更好。 B.哪一种录取短信更能吸引大众。 C.怎样看待“淘宝体”录取短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甲认为考生很喜欢这种录取短信,乙不认同这种短信形式,认为弄不好学生会以为是诈骗短信,丙认为录取短信只是一种形式,三者都是围绕“淘宝体”短信来争论的。 (以下略)
让处于青春期的考生又惊又喜的是:现代文阅读是选自5月份《青年文摘》里的《被造就的虚拟偶像》,说的是“初音未来”的《甩葱歌》。该文介绍了日本虚拟3D女歌手“初音未来”的起源及发展历程等,要求考生说明“初音未来”能风靡世界的原因,并谈谈对虚拟偶像的看法。许多“初音未来”的“粉丝”考生表示,考卷一发下来,看到“初音未来”这四个字,“整个人就很亢奋”。
语文考题紧扣时事,运用的材料包括海峡两岸的两位“草根英雄”——天津助学老人白方礼、捐款32万美元的台湾卖菜阿婆陈树菊等。有些材料还是新近出炉,譬如说,有则材料说的是今年六一儿童节,温家宝总理到湘西山区看望留守儿童,赠了一个粉色书包给8岁的龙英俊。这个小男生说我是男生不要粉红色,温家宝说道:“哦,忘了你是个男子汉!”赶紧让人给孩子换了一个蓝色书包。这则材料和微博、关爱自闭症孩子等三则构成一组,要求学生写对“爱与尊重的理解”。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对名著阅读的灵活考法,有道题说的是赛珍珠把《水浒传》译成《四海之内皆兄弟》,要求考生谈看法。
念考题之趣味,虽应试则怡然。如果在教学评价中,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生硬的说教,对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营造宽松的考试氛围十分重要,让练习乃至考试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场”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就是众所周知的“磁效应”。借用到教学中就是趣味浓厚的“教学场”,或称“趣味场”,让学生乐在其中,乐中求知,乐而好学的“场效应”。只要以上三者合为一体,共同努力,营造一个乐意融融的语文教学氛围,教师乐教,学生乐学,那么成功已离我们不远。
参考文献
[1] 钱威主编.语文教学艺术导论[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7.
[2] 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杜云信(1964-),男,山东青岛黄岛区黄山经济区中心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育教学。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