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社区医疗经过多年的发展,寻找到了适合自身的模式,成为亚洲地区的最佳典范之一。台湾社区医疗服务的主要经验是什么?对大陆社区医疗发展有何启示?在全科医生的培养上,有哪些心得?针对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台湾坜新医院院长张焕祯。
今日中国:台湾“社区医院”的概念与大陆是否相同?
张焕祯:以前,台湾民众把专门服务于某个社区的医院,叫做社区医院,但如今这个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
大家常常有个误解,认为社区医院就是乡下医院,就是小医院。其实,真正的社区医院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是否从事社区医疗服务。只要是在做社区医疗服务的医院,都算社区医院。例如,台湾很多三甲医院都有社区医疗部,这也算是社区医院的范畴。
今日中国:在大陆,人们一旦生病,通常首先考虑去大医院,而非社区医院。在台湾,人们如果遭遇头疼脑热,是否也是如此?
张焕祯:大陆有很多情形和曾经的台湾很相似:老百姓就医习惯和30年前的台湾一样,医生的行为习惯和台湾15年前的情况接近。台湾也有过类似的时期,老百姓生病了喜欢往大医院跑。差不多到上个世纪90年代,这种局面发生了转变,最主要的原因是基层医生水平的提高。
台湾的医疗机构呈现两极化,一边是大中型医院,另一边是基层诊所。很多基层医生是从大医院出来的,水平与大医院的主治医生相当,所以人们看病不见得要去大医院,很多小毛病在基层诊所就能解决。事实上,基层诊所能够解决80%的病。
台湾基层医生的实力很强,病人信任度高,这是台湾社区医疗和大陆当前最大的差别。病人去看病,考虑的只是医生的实力,如果实力不行,病人是不会去的。
今日中国:为什么台湾优秀的医生会从大医院出来,到基层诊所去?
张焕祯:台湾的医院没有大陆医院那么庞大,并且人才结构是金字塔形的,进去的医学生多,但留下的很少。如果没有编制名额,无论这个医生多么优秀,也一定要离开,到二级医院、次级医院或基层诊所去工作。
台湾的医生中,有50%的医生在医院服务,剩下50%在基层服务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基层里有50%是全科医生。
今日中国:台湾采用什么模式来培养全科医生?
张焕祯:台湾的医学生首先都要经历7年的专业学习,这个时期什么专业都学,内科外科妇科等等,打好7年的基础后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科。
全科,本身就是台湾医学教育中一个专门的学科,并且是各个专科里最难的。但全科也是许多医学毕业生的第一选择,是个热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全科医生,是很不容易的。它的难度在于,全科不是“什么都看什么都不会看”,而是从_个“全人”的概念来看病,将人看作一个整体。所以,全科的“全”,是一个整体的概念,绝不是什么病都会看,但都只会看一点点。全科是很难的,难度超过内科。
对于一个病人,专科医生会考虑自己专科方向的疾病。全科医生则会从各方面来考虑,诊断是哪方面的病,他们的职责是处理小病、鉴别大病、提供健康指导。
在台湾,全科医生与其他专科的医生收入差不多,每个月少则5万元人民币,好的能到15万元人民币。有的全科医生白天和晚上都在看病,星期天也看病,因为病人需要。
今日中国:你本人多次参与培训大陆全科医生,对大陆的全科医生培养有何体会?
张焕祯:我感觉,大陆的全科医生培训缺乏一个完整培训系统。在台湾,全科医生毕业后,一定要在大医院受满3~5年的住院医生训练。这3~5年的训练,完全只针对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全科医生,除了学内外妇科、心外科、精神医学,还要学习社区医疗、心理学、安宁医疗、老年医疗等等。
根据我的观察,大陆目前除了_上海、北京有少数规范化的全科医生外,大多都只有3个月或半年的培训,这对于全科医生的培养是不利的。台湾全科医生为什么好?因为台湾培养全科医生一定是在最好的医院训练,用最好的学生,并且给医生最好的待遇,以及受人尊敬的职位。另外,台湾的评鉴体系也非常重视全科。如果医院没有全科,医院评鉴方面就不会通过。
今日中国:说起台湾的社区医疗,常常会提到一种“社区医疗群”模式,能否解释`下这种模式?
张焕祯:社区医疗群,就是一个大医院跟好几个诊所合作,换句话说,一个大医院搭配好几个诊所。通常,他们在地理位置上是相近的。老百姓生病了首先在诊昕看,万一有问题再送到医院去。
与大医院合作的诊所,既有私人的诊所,也有公家的卫生所。大医院与他们的关系,是合作关系,不是从属关系。但是,诊所的医生可以在大医院兼任主治医生,每个礼拜有一天在那里坐门诊。
台湾医生是可以自由执业和多点执业的。早在20年前,台湾医生只要接受过完整的训练,可以在医院的两个专科同时执业。再后来就是可以同时在多家医院执业。
在一个社区医疗群里,诊所医生在诊所是专任,在医院是兼任,这样带给他的好处是可以继续进修,持续进步,还可以带学生。另外,万一病人转到合作的大医院去,那么他在大医院坐诊时,可以继续关注这位病人病情的进展,协助病人在大医院的康复进程。
这种模式对大医院同样有好处,就是可以专心治大病,而不用担心大家一有小病就到大医院来看。
今日中国:作为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委员,你觉得当前大陆社区医疗最大的问题在哪里?有什么建议?
张焕祯:我认为,当前最应该解决的是社区医生的水平问题,医生人数多少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好好训练和提高社区医生的水平,那只会拖慢大陆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另外,全科医生一定要是在最好的医院训练。优秀社区医生的出现,有赖于三甲医院的规范培养。
为什么三甲医院要多培养优秀的社区医生?因为如果不这么做,那未来政府财务负担一定会很重,老百姓也会有怨言,大医院也不堪重负。所以于国家,于自身,培养优秀的社区医生都是三甲医院的一个重要责任。
今日中国:台湾“社区医院”的概念与大陆是否相同?
张焕祯:以前,台湾民众把专门服务于某个社区的医院,叫做社区医院,但如今这个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
大家常常有个误解,认为社区医院就是乡下医院,就是小医院。其实,真正的社区医院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是否从事社区医疗服务。只要是在做社区医疗服务的医院,都算社区医院。例如,台湾很多三甲医院都有社区医疗部,这也算是社区医院的范畴。
今日中国:在大陆,人们一旦生病,通常首先考虑去大医院,而非社区医院。在台湾,人们如果遭遇头疼脑热,是否也是如此?
张焕祯:大陆有很多情形和曾经的台湾很相似:老百姓就医习惯和30年前的台湾一样,医生的行为习惯和台湾15年前的情况接近。台湾也有过类似的时期,老百姓生病了喜欢往大医院跑。差不多到上个世纪90年代,这种局面发生了转变,最主要的原因是基层医生水平的提高。
台湾的医疗机构呈现两极化,一边是大中型医院,另一边是基层诊所。很多基层医生是从大医院出来的,水平与大医院的主治医生相当,所以人们看病不见得要去大医院,很多小毛病在基层诊所就能解决。事实上,基层诊所能够解决80%的病。
台湾基层医生的实力很强,病人信任度高,这是台湾社区医疗和大陆当前最大的差别。病人去看病,考虑的只是医生的实力,如果实力不行,病人是不会去的。
今日中国:为什么台湾优秀的医生会从大医院出来,到基层诊所去?
张焕祯:台湾的医院没有大陆医院那么庞大,并且人才结构是金字塔形的,进去的医学生多,但留下的很少。如果没有编制名额,无论这个医生多么优秀,也一定要离开,到二级医院、次级医院或基层诊所去工作。
台湾的医生中,有50%的医生在医院服务,剩下50%在基层服务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基层里有50%是全科医生。
今日中国:台湾采用什么模式来培养全科医生?
张焕祯:台湾的医学生首先都要经历7年的专业学习,这个时期什么专业都学,内科外科妇科等等,打好7年的基础后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科。
全科,本身就是台湾医学教育中一个专门的学科,并且是各个专科里最难的。但全科也是许多医学毕业生的第一选择,是个热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全科医生,是很不容易的。它的难度在于,全科不是“什么都看什么都不会看”,而是从_个“全人”的概念来看病,将人看作一个整体。所以,全科的“全”,是一个整体的概念,绝不是什么病都会看,但都只会看一点点。全科是很难的,难度超过内科。
对于一个病人,专科医生会考虑自己专科方向的疾病。全科医生则会从各方面来考虑,诊断是哪方面的病,他们的职责是处理小病、鉴别大病、提供健康指导。
在台湾,全科医生与其他专科的医生收入差不多,每个月少则5万元人民币,好的能到15万元人民币。有的全科医生白天和晚上都在看病,星期天也看病,因为病人需要。
今日中国:你本人多次参与培训大陆全科医生,对大陆的全科医生培养有何体会?
张焕祯:我感觉,大陆的全科医生培训缺乏一个完整培训系统。在台湾,全科医生毕业后,一定要在大医院受满3~5年的住院医生训练。这3~5年的训练,完全只针对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全科医生,除了学内外妇科、心外科、精神医学,还要学习社区医疗、心理学、安宁医疗、老年医疗等等。
根据我的观察,大陆目前除了_上海、北京有少数规范化的全科医生外,大多都只有3个月或半年的培训,这对于全科医生的培养是不利的。台湾全科医生为什么好?因为台湾培养全科医生一定是在最好的医院训练,用最好的学生,并且给医生最好的待遇,以及受人尊敬的职位。另外,台湾的评鉴体系也非常重视全科。如果医院没有全科,医院评鉴方面就不会通过。
今日中国:说起台湾的社区医疗,常常会提到一种“社区医疗群”模式,能否解释`下这种模式?
张焕祯:社区医疗群,就是一个大医院跟好几个诊所合作,换句话说,一个大医院搭配好几个诊所。通常,他们在地理位置上是相近的。老百姓生病了首先在诊昕看,万一有问题再送到医院去。
与大医院合作的诊所,既有私人的诊所,也有公家的卫生所。大医院与他们的关系,是合作关系,不是从属关系。但是,诊所的医生可以在大医院兼任主治医生,每个礼拜有一天在那里坐门诊。
台湾医生是可以自由执业和多点执业的。早在20年前,台湾医生只要接受过完整的训练,可以在医院的两个专科同时执业。再后来就是可以同时在多家医院执业。
在一个社区医疗群里,诊所医生在诊所是专任,在医院是兼任,这样带给他的好处是可以继续进修,持续进步,还可以带学生。另外,万一病人转到合作的大医院去,那么他在大医院坐诊时,可以继续关注这位病人病情的进展,协助病人在大医院的康复进程。
这种模式对大医院同样有好处,就是可以专心治大病,而不用担心大家一有小病就到大医院来看。
今日中国:作为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委员,你觉得当前大陆社区医疗最大的问题在哪里?有什么建议?
张焕祯:我认为,当前最应该解决的是社区医生的水平问题,医生人数多少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好好训练和提高社区医生的水平,那只会拖慢大陆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另外,全科医生一定要是在最好的医院训练。优秀社区医生的出现,有赖于三甲医院的规范培养。
为什么三甲医院要多培养优秀的社区医生?因为如果不这么做,那未来政府财务负担一定会很重,老百姓也会有怨言,大医院也不堪重负。所以于国家,于自身,培养优秀的社区医生都是三甲医院的一个重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