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警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0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群大雁落在湖心的沙洲上露宿,一只雁为大伙担任警戒。长途的飞行使它们都很疲劳,倒下来就都睡着了,只有雁警警惕地注视着四周,保卫着雁群的安全。
  突然,远处燃起了一个明亮的火炬,雁警立即大叫:“醒醒,醒醒!火光!”
  雁群从睡梦中惊醒,整个沙洲骚动起来。然而火光却无踪无影。忠诚的雁警怎么也说不清火光为什么又突然消失了。
  一阵骚动过后,沙洲又安静下来,旅行者们再度进入梦乡。只有尽职的雁警依然警卫在它们的身旁。
  火炬又突然出现,而且是两个,离得更近了,它们高擎在两只船上,火光下看得见晃动的人影。
  “醒醒,醒醒!有人!”雁警又大声呼喊。
  雁群再次被惊醒,骚动得更加厉害。然而,火光又神秘地消失了。
  疲倦的雁们以为雁警捉弄它们,它们暴怒起来。“欺骗!”“胡闹!”“啄死它!”“把它赶走!”雁们吼着,啄它。雁警尽一切力量逃出包围,羽毛被啄得零落不堪。
  骚动的沙洲再一次恢复平静。雁警仍然守在它的岗位上。
  短时间的平静过后,熊熊的大火顷刻之间冒出在雁群营地的四周,持着猎枪的猎雁者站在船头,雁群被包围了。一切清楚了:火光的忽现忽隐是猎雁者布置的疑阵,出现之后又熄灭是为了麻痹雁群,并使上当的雁们不再信任雁警的警报。
  “醒醒!快飞!醒醒!快飞!”雁警尽一切力量呼喊。
  雁群无动于衷。猎枪对着互相枕藉的大雁猛烈开火,雁群遭受了浩劫。许多雁还没有醒来就被击毙,折颈断翅尚未死去的雁们徒劳地挣扎在沙洲上,发出凄惨的鸣叫。火光熊熊地照亮了交织着狂欢与惨绝的战场。
  猎雁者大获全胜收拾战场离去以后,钻进芦苇的雁警走出来。现在,只有它一只雁,面对着黑暗凄清的沙洲悲伤地啜泣。
  “太委屈你了,”同情的芦苇安慰它说,“我们知道你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的。”
  “我受委屈是无关紧要的。”悲哀的雁警说,“最大的痛苦在于,我清醒地看到了灾祸的来临,却无力使我的群体免于毁灭的命运。”
  (选自《百年中国寓言精华》,大象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今天一大早,有人送来一只大公鸡。它被装在一个大袋子里,扔在厨房的地上。我一向对各种小动物都有爱怜和好奇之心,便悄悄绕到它的正面。它把头伸出来,大半个身子蜷缩在袋子里一动不动,眼睛紧紧闭着,大红冠子也歪在了一边。我看它很可怜,就用小碟子装了一些米,放到它面前,它仍是动也不动。我又倒了一些在地上,它还是不看一眼。我有些急了,便用盛了米的小碟子碰碰它的嘴。忽然,它一个激灵,挣扎了一下,把我吓了一跳,然后
期刊
段考前的一天,班主任曾老师进来说:“大扫除后,记着将课桌……”话未落音,同学们异口同声接道:“转过去!”  我正埋头拖地板,当时真想直起身子对老师认真地说:“老师,我不愿课桌反向放置。”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因为全校都这么做,不是曾老师的个人行为。  自从来到这所学校,每逢考试(不论大考小考还是将教室借给外单位做考场)都遵守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课桌反向放置(即抽屉口朝讲台)。据说是为了防止作弊,也便
期刊
嘉宾方阵:天津四十三中书虫  指导教师:马琳    【虫虫的话】    乡下的7月是美丽的。  淡淡的雾贴着田垄游走,像一条缓缓流动的乳白色的河;玉米的叶子全被打湿了,却愈发嫩绿,精神得像孩子们刚洗过的小脸儿;露珠坐在狭长的狗尾草的叶子上,慢慢地往下滑,草叶深深地弯下腰去,眼看就要坠断了,它们却只是在叶尖上调皮地荡了一下秋千,跳到土壤里就不见了;一群大白鹅排着队,嘎嘎地叫着,神气活现地从摇荡着炊烟
期刊
罗伯特·林德先生(英国评论家)曾经这样评论过简·奥斯丁(英国18世纪著名小说家,《傲慢与偏见》、《艾玛》的作者)笔下的人物:“他们是这样一些人,在他们的生活中,稍微下点雪也会成为一件大事。”即便是冒着这样的危险,在这位诙谐而真挚的批评家面前成为又一个乌德·豪斯先生(小说《艾玛》中的人物),我还是要坚持说,昨天夜里那场雪确实是件大事。今天早晨我几乎跟那群孩子一样兴奋,我看见他们都扒在托儿所的窗边,凝
期刊
读“大江东去”,你就得是苏轼;读《卖炭翁》,你就得是白居易;读《满江红》,你就得是岳飞;读“生当作人杰”,你就得是李清照。  “我家有个读书人,但没有读书声”,这是爷爷讽刺我的话。爷爷对我读书不出声不满意。  其实我读书并不是不出声,只不过是读得快,无标点,声音小,呜呜啦啦,全篇读下来,看似紧凑,其实我把词句都读碎了,像一盘剁碎的黄瓜,乱七八糟,没油没盐没滋味。爷爷说我读书像“羊吃豆”。说白了,就
期刊
好的寓言不但要有一个可称经典的故事,一个让人难忘的形象,还必须有让人回味不尽的哲理。  这则寓言的经典之处在于它影射了人类处在某些特定境况下的无奈和悲哀,像文中的雁警一样,尽管它无私真诚尽责,还是被它要效忠的集体误解、打击,甚至驱逐。回想起人类历史,这种悲剧场景比比皆是,我们丝毫不感陌生。  雁警的形象之所以让人难忘,是尽管它被集体误解和打击,却不自怜不委屈,而是站在一个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寻找
期刊
春节那天,村里的人走出家门,向长辈们拜年问好。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神色,然而我却独自一人躲在屋里不肯出来。在我们家里根本就没有过春节的那种气氛。在我眼里,太阳也变得不再温暖,只有一道道刺眼的寒光透过窗户,照在室内。温馨的往事又一幕幕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有奶奶的时候多好啊!每当我星期天回家时,奶奶总是站在门外等啊,盼啊!直到我的身影出现在她的视野里,她这才隐去焦急的神情,脸上浮现出一个舒
期刊
【主持人的话】  季尔·布雷乔夫(1943—)在俄罗斯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原名伊戈尔·福谢沃洛多维奇·莫热依科,是俄罗斯著名的学者型作家,拥有博士学位、教授职称和东方文学研究院院士头衔。他的作品,有丰富的知识,天马行空的幻想,色彩缤纷,奇妙诱人。  季尔·布雷乔夫自称是“业余作家”,而且他也的确是在业余时间搞创作,这不能不让我们佩服他的勤奋。季尔·布雷乔夫的初始创作动机很单纯——给他的爱女阿丽
期刊
我抽屉里总珍藏着一张几乎找不到对号的试卷。那是我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的劳动成果。  我总是想起那张卷子,时常翻看一下。看着那满是叉子的卷子,就回想起那一段不可抹灭的回忆。  记得那天秋风萧萧,落叶纷飞。数学课上,我偷偷地给一位我心中的文坛小奇女回信,被老师抓了个正着。她一边愤愤地责问:“写什么写得那么入神,连课也不听了!”一边拿起那张信纸,还读出了上面仅有的几个字“亲爱的小奇女”。“哄——”全班同学一
期刊
上初中一年级时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淌下了泪水,那是苦涩的泪。心头那伤口又重新被揭开,任凭泪水浸渍,让它流血。我痛苦地呢喃着:“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好父亲?为什么我的父亲不爱我?为什么……”在别人眼中,我父亲是个不值一提的人。我不敢站在亲戚中,甚至怕看见他们,因为他们眼中的怜悯深深地刺痛了我,像烙铁一样在我心口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心里积压着对父亲的怨恨。在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它结成了冰。  初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