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生与水有缘,上世纪50年代初,我一参加工作就在水利部门。有人类以来,我们的祖辈逐水而居,水像乳汁一样哺育了人类。但曾几何时,水势滔滔,又总是威胁着我们的家园,危害着我们的生存。在我的脑海中,水刻下了难以磨灭的一幕。
那是1982年,我时任南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南新联圩抗洪指挥。6月上旬,我们的母亲河赣江中、上游普降大暴雨,河水猛涨,威胁着南昌县洪湖圩堤的安全。6月17日,我和100多名县直机关干部下到南新公社参加抗洪。南新联圩是1954年洪灾后,由南新集义圩、安太圩、九联圩三座圩联成的一座大堤,是我省重点圩堤之一。它全长56.3公里,保障10万亩农田、6000亩水面、5万人口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次赣江洪水上涨很快,三四天就涨得超过最高年份1954年的水位。同时暴雨下得平地烟起,10米开外看不清人影。20日早上6时,指挥部在黄渡粮站召开公社、大队干部紧急会议,传达上级指示,分析水情雨情,号召众志成城,严防死守,人在堤在,坚决确保圩堤安全。
水情就是命令,抗洪大军迎着暴雨和涛声,把一个个坚定的身影刻在大堤上。从中徐往上到会龙洲头3000米长的圩堤上,1万多劳力用他们的铜肩铁骨保卫自己家园,一根根树木、一床床竹垫、一扇扇门板,凡是能阻挡洪水的东西,包括家具都毫不犹豫地拿出来铺在堤外坡抵挡风浪。大风时,负责王爷庙一线堤段的东邺村书记李凤眼、中徐村书记徐春牛和40多名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带领300多名群众奋不顾身地跳下水,手挽手,肩并肩,硬是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堤。21日晚12时,由于黄渡街口的扬子洲横河口段圩堤缺口,造成从南昌方向来的公路中断,车辆无法通行,防洪器材无法运来。加之风大雨大,横跨赣江的电话线被吹断,与县防总失去联络,使我们成了孤军作战。我和公社书记吁反根心急如焚,立即派办公室主任刘圣文绕道蒋巷到县防总汇报。由于暴雨不断,圩堤上渗漏、泡泉不断发生,一些群众心里产生了恐惧感,谣传四起,一时说这段堤倒了,一时又说那段堤发了大险,快要倒了。22日下午3时,我和吁反根从九联巡堤刚回到指挥部,接到在黄渡段负责抗洪的公社副书记刘婆子的告急电话,说黄渡街头出了大险堤快倒了。我们马上驱车前往,看到沿堤到处有搬被子、木箱、粮食、衣物,牵牛赶猪,携老扶幼的群众往堤顶上跑。此时此刻我心中有说不出的紧张和难受。我告诉司机倪金柳,以不压死人为原则加大油门往前冲,20里路只用了五六分钟,就赶到了黄渡街险段。到那一看,堤内一口约30平方米的水塘内,有一个直径25公分左右大的大泡泉,泡泉高有70多公分,他们因此认为堤快倒了,有些惊慌。我们当即与技术人员研究,决定用卵石、块石压泡泉,堤外借用粮站一块帆布盖住,使堤内泡泉流清水,堤外洪水不渗透,并且派了8位干部和社员一起24小时看守。黄渡街险段刚处理好,又在岗上魏村一房屋内发现一个大漏洞,我们也及时进行了处理。发现这一漏洞的是一位小学生,抗洪指挥部当即奖给他50元。到了7月初,洪水渐渐退落,抗洪取得了初胜。在这同时,我们还集中1万劳力,苦战3天3夜,配土1万方,将交通中断的黄渡街一段500米长的堤顶加高1.5米,使交通恢复,为战胜可能出现更大的洪水创造了条件。
这次抗洪抢险考验了我们,也铸造了任何洪水也冲不垮我们的坚强意志,成为以后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去年春节前夕,我从北京探亲回来,在老村主任杨和平陪同下,来到南新联圩会龙洲,站在平整石矶上,俯视赣江河,思绪万千。杨和平高兴地告诉我,像这样的险堤上都铺了块石护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现在的圩堤已经固若金汤,再也不怕洪水侵袭,农民奔小康也就有了坚强的保障。
那是1982年,我时任南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南新联圩抗洪指挥。6月上旬,我们的母亲河赣江中、上游普降大暴雨,河水猛涨,威胁着南昌县洪湖圩堤的安全。6月17日,我和100多名县直机关干部下到南新公社参加抗洪。南新联圩是1954年洪灾后,由南新集义圩、安太圩、九联圩三座圩联成的一座大堤,是我省重点圩堤之一。它全长56.3公里,保障10万亩农田、6000亩水面、5万人口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次赣江洪水上涨很快,三四天就涨得超过最高年份1954年的水位。同时暴雨下得平地烟起,10米开外看不清人影。20日早上6时,指挥部在黄渡粮站召开公社、大队干部紧急会议,传达上级指示,分析水情雨情,号召众志成城,严防死守,人在堤在,坚决确保圩堤安全。
水情就是命令,抗洪大军迎着暴雨和涛声,把一个个坚定的身影刻在大堤上。从中徐往上到会龙洲头3000米长的圩堤上,1万多劳力用他们的铜肩铁骨保卫自己家园,一根根树木、一床床竹垫、一扇扇门板,凡是能阻挡洪水的东西,包括家具都毫不犹豫地拿出来铺在堤外坡抵挡风浪。大风时,负责王爷庙一线堤段的东邺村书记李凤眼、中徐村书记徐春牛和40多名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带领300多名群众奋不顾身地跳下水,手挽手,肩并肩,硬是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堤。21日晚12时,由于黄渡街口的扬子洲横河口段圩堤缺口,造成从南昌方向来的公路中断,车辆无法通行,防洪器材无法运来。加之风大雨大,横跨赣江的电话线被吹断,与县防总失去联络,使我们成了孤军作战。我和公社书记吁反根心急如焚,立即派办公室主任刘圣文绕道蒋巷到县防总汇报。由于暴雨不断,圩堤上渗漏、泡泉不断发生,一些群众心里产生了恐惧感,谣传四起,一时说这段堤倒了,一时又说那段堤发了大险,快要倒了。22日下午3时,我和吁反根从九联巡堤刚回到指挥部,接到在黄渡段负责抗洪的公社副书记刘婆子的告急电话,说黄渡街头出了大险堤快倒了。我们马上驱车前往,看到沿堤到处有搬被子、木箱、粮食、衣物,牵牛赶猪,携老扶幼的群众往堤顶上跑。此时此刻我心中有说不出的紧张和难受。我告诉司机倪金柳,以不压死人为原则加大油门往前冲,20里路只用了五六分钟,就赶到了黄渡街险段。到那一看,堤内一口约30平方米的水塘内,有一个直径25公分左右大的大泡泉,泡泉高有70多公分,他们因此认为堤快倒了,有些惊慌。我们当即与技术人员研究,决定用卵石、块石压泡泉,堤外借用粮站一块帆布盖住,使堤内泡泉流清水,堤外洪水不渗透,并且派了8位干部和社员一起24小时看守。黄渡街险段刚处理好,又在岗上魏村一房屋内发现一个大漏洞,我们也及时进行了处理。发现这一漏洞的是一位小学生,抗洪指挥部当即奖给他50元。到了7月初,洪水渐渐退落,抗洪取得了初胜。在这同时,我们还集中1万劳力,苦战3天3夜,配土1万方,将交通中断的黄渡街一段500米长的堤顶加高1.5米,使交通恢复,为战胜可能出现更大的洪水创造了条件。
这次抗洪抢险考验了我们,也铸造了任何洪水也冲不垮我们的坚强意志,成为以后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去年春节前夕,我从北京探亲回来,在老村主任杨和平陪同下,来到南新联圩会龙洲,站在平整石矶上,俯视赣江河,思绪万千。杨和平高兴地告诉我,像这样的险堤上都铺了块石护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现在的圩堤已经固若金汤,再也不怕洪水侵袭,农民奔小康也就有了坚强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