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种幻觉?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o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的流逝,也许是人类经验中最为基本的体验之一。然而,我们不能说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更糟糕的是,物理定律也说不清楚。
  关于时间,有一个很老的笑话,是说时间是大自然用来避免事情同时发生的方式。对于我们来说,时间体现在四季的更替,体现在皮肤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起皱。时间似乎永远向前不可逆,未来会不可避免地成为过去。不同于空间,时间有着天然的秩序。如果A影响了B,那么B所受影响的发生时间总会晚于A的行为。就像A向B开了一枪,B死伤在A开枪之后,而不是A开枪之前。这就是我们所感知到的时间的核心特点:一个流动的实体,使得我们的生活有了顺序。
  但我们的感知有着很大的问题。我们认为我们自己生活在现在,以特定的步伐沿着时间轴向前迈进。这个意象暗示着,宇宙还存在一种客观的节拍器,来决定时间向前走的步伐。那么,这种客观的节拍器又是什么呢?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目前描述大尺度下宇宙的最好理论,但是它里面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客观的节拍器。相反,相对论认为,时间与空间一起可成为一种可塑的东西,即四维时空,而时间流逝的快慢,会取决于你运动有多快,或者周围的引力有多强。
  量子力学——另一个基础物理理论——却把时间看成了一种外在的东西,完全與相对论相反。量子力学中,存在着一个客观的“上帝之眼”,可以让你处在事物之外看到所有的事件,包括在未来发生的事件。量子力学中的计算都依赖于这个时间,但时间本身却无法用理论来算出。甚至,你也无法准确测量它: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如果挨得很近的话,那么根据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你会无法区分这两个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于是,量子力学中常常有着结果先于原因发生的现象。
  所以,相对论、量子力学以及我们的体验之间,相互都存在着矛盾。
  一个希望是,把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结合起来,这可能会揭示出时间的本质,但物理学家要找到这种理论,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与此同时,一些人认为,当前最好的线索是来自加拿大物理学家唐·佩奇和美国物理学家威廉·伍特斯在30多年前的研究。他们发现,宇宙中的量子纠缠现象(粒子可以瞬时影响彼此的属性,即使它们相距很远),会为宇宙内部的观察者提供时间流逝的错觉。也就是说,时间的起源可能与量子纠缠有关。
  当然,这个理论还很不完善。但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去研究时间的本质,毕竟我们的时间是很有限的。
其他文献
如果问你哪里有冰洞,你可能会想到北极,也可能想到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其实找冰洞或许不用去那么北的地方,就在山西,就有中国最大规模的冰洞。  这里有个大冰洞  山西省宁武县是一个山岭纵横的地方,这片区域一般海拔在2千米左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天气温又会陡然上升,日照增强。稍显寒冷的春季终于过去,温度更舒适的夏天到来时,就在这个县城西50千米处的春景畦乡境内,一个洞穴吸引了大批游人前
期刊
在科学界,争议是经常出现的,但争议往往能带来一场思想风暴。而生命科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科学,在主流理论之外,还有着许多富有争议的理论。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这样的理论。  达尔文的跳跃扩散理论  达尔文首次提出进化论以后,就有争议伴随。虽然进化论、自然选择等观点已被今天的主流科学家所接受,但是,一些衍生的假设仍然富有争议,特别是达尔文提出的一个叫做“跳跃扩散”的理论。  跳跃扩散理论是用来解释为何有些
期刊
《圣经》故事中,约拿被大鱼吃掉,祷告后还能逃生,这样的事已经被证明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详见《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6年01期文章《被鲸鱼生吞之后》)。然而,人类拙劣的生存技能,在动物面前可能根本不值得一提。大自然中,还真有动物能被吃掉后,从捕猎者体内给钻出来了。  从猎物肚子里出逃  2012年,在东南亚的东帝汶考察时,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的研究者们看到了一个奇特的场景:一块岩石下,一
期刊
因为鲨鱼对海洋生态系统非常重要,甚至被称为海洋的心脏 ,所以人们要保护鲨鱼,尤其是濒临灭绝的那些品种。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对鲨鱼很难爱得起来,就像对陆地上的豺狼虎豹一样,又恨又怕。虽然,世界上平均每年大约只有75起鲨鱼攻击人类的事件,其中有5起致命,但在海里,人们总是提心吊胆地防着它们。  人类一面要保护鲨鱼,一面又要避免被鲨鱼攻击。那么,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又有哪些新技术让自己不被鲨鱼咬呢?  1
期刊
如果将所有的动物都纳入考虑范围,进行横向比較,猫的宝宝显然不如大象宝宝体重大。所以,我们用后代的体重与其亲代,也就是它的父母的体重进行比较,以决出优胜者。  在此种情况下,胜出者应该是新西兰的几维鸟。几维鸟体型如鸡,雌性较雄性略大,它们的体长48至84厘米,体重1.25至4千克。个头不大的几维鸟产出的卵却很大,重量甚至可以达到几维鸟体重的一半。几维鸟1年才产1次卵,每次1至2枚,几维鸟宝宝被孵化后
期刊
左右腿一前一后迈出,是人类和许多动物共同的走路姿势。不过,如果你观察得更加仔细,就会发现二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大多数哺乳动物,比如一只狗或者一只猫在行走时,都是脚跟抬起,脚掌先着地。而像马和鹿这样的有蹄类动物,行走时,最先与地面接触的是趾骨末端的蹄子,相当于“脚尖”。人类则非常不同,脚各部位着地的顺序,首先是脚后跟,紧接着是脚掌,最后才是脚趾。为什么人类走路姿势这么独特呢?  腿变长了!  如
期刊
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二者有许多不同的性质,比如金属元素具有光泽,是良好的导体,在室温下呈现为固体,而非金属元素不具有光泽,是绝缘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根据这些性质,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氢就是非金属元素,它的一般形态是气体。然而,自1935年来,研究者们就怀疑氢可能还有其他特质,毕竟,氢元素是元素周期表碱金属列中唯一的非金属元素。  80多年后,2017年,美國哈
期刊
问题的提出  你知道有个反物质世界吗?因为有物质就有反物质——现在科学家已“造”出了反氢原子——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那么就有个反物质世界,那反物质世界去哪了?  物质与反物质同时诞生于宇宙大爆炸,似乎应该是成对出现的,然而,我们今天所能观察到的宇宙全部由物质组成,却几乎找不到反物质的踪影。  物质与反物质在宇宙中的含量存在如此极端的差异,其中的缘由物理学家还不得而知。也许,宇宙诞生时反物质的含量就
期刊
我们知道,恐龙有两大家族,一大家族是鸟臀目恐龙。这类恐龙长有喙,为草食性恐龙。家族成员包括长有冠饰的有角类恐龙,如三角恐龙和长有鳞甲的装甲类恐龙。  而另外一大家族是蜥臀目恐龙,包括兽脚亚目食肉恐龙(通常是两条腿),如霸王龙和迅掠龙,以及长有长脖子、长尾巴的蜥脚形亚目恐龙(通常为四条腿)。  这种分类方法由著名英国古生物学家哈利·丝莱在1887年提出,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出现在各大教科书上。那么,哈
期刊
说起寄生虫,除了一阵恶心和战栗外,你会想到什么?是引起皮肤瘙痒的螨虫,和你争抢食物营养的蛔虫,还是能够在人体内长久寄宿的绦虫?不管是什么,这些寄生虫都不可避免地和人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平时我们看不见这些共生的“小东西”,但它们对人体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除了立竿见影的发热、腹泻外,還有一些伤害,甚至会成为改变我们一生的罪魁祸首。  臭名昭著的绦虫  比如接下来将有可能给你带来不适的绦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