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家谱出了错?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si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恐龙有两大家族,一大家族是鸟臀目恐龙。这类恐龙长有喙,为草食性恐龙。家族成员包括长有冠饰的有角类恐龙,如三角恐龙和长有鳞甲的装甲类恐龙。
  而另外一大家族是蜥臀目恐龙,包括兽脚亚目食肉恐龙(通常是两条腿),如霸王龙和迅掠龙,以及长有长脖子、长尾巴的蜥脚形亚目恐龙(通常为四条腿)。
  这种分类方法由著名英国古生物学家哈利·丝莱在1887年提出,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出现在各大教科书上。那么,哈利·丝莱是如何分类的呢?
  早期的族谱划分
  由于所存在的唯一线索只有恐龙骨骼化石,没有DNA线索,古生物学家只能通过比较不同恐龙的解剖学特征,推测出各物种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特征是如何在物种间演化的。哈利·丝莱所使用的分类方法也非常简单:看各自的盆骨形状。那些盆骨与鸟类相似的,被归为鸟臀目恐龙;而耻骨朝着前方,坐骨则向后延伸的恐龙,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相似,被归类为蜥臀目恐龙。显然,直观上看,这两种盆骨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研究者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恐龙化石标本属于哪个恐龙家族。
  实际上,哈利·丝莱的分类方法有一些非常矛盾的地方,比如化石证据表明,鸟臀目恐龙跟蜥臀目恐龙中的兽脚亚目恐龙一样也有羽毛,这两种不同恐龙家族的共同特征导致研究者们怀疑恐龙们的共同祖先是长有羽毛的。既然羽毛是所有恐龙的共同特征,那么,蜥臀目恐龙家族中的蜥脚形亚目恐龙应该也长有羽毛,但没有任何化石证据能支撑这一点。
  而且,既然鸟臀目在盆骨解剖学特征上跟鸟类相近,为什么鸟类是起源于蜥臀目呢?
  最近,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者在著名期刊《自然》上发表的研究表明,这个存在了130多年的“恐龙家谱”可能出了错。
  给恐龙重新划分家族
  研究者们研究了74种早期恐龙(很多是最近30年内才发现的)及其近代近亲物种,用计算机对超过3.5万个恐龙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学特征研究,并编排出457个详细特征,然后使用这些特征来创建恐龙家谱。
  最终结果表明比起蜥脚形亚目,兽脚亚目和鸟臀目化石在解剖结构上有更多相似之处,有21个相似的解剖学特征,如下巴的凸起和脚部的骨骼结构。自然地,这两类被归为同一类,研究者们将这两类划分为同一演化支系,并命名为 “Ornithoscelida”,用于纪念生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早在1870年,赫胥黎就提出鸟类进化自食肉的兽亚目恐龙,并将鸟臀目恐龙与兽亚目恐龙归为一类,并取名叫“Ornithoscelida”。
  而蜥脚形亚目恐龙仍然呆在蜥臀目恐龙家族中,此外,研究者将古食肉动物艾雷拉龙类也划分到这一类。新的划分就相当于宣布之前的分类是将“猫”和“狗”混淆成一類的错误分类。
  出现时间也有误?
  不仅是恐龙家族“派别”遭到了重组,恐龙出现的时间也将被改写。研究人员比较了两大恐龙家族早期成员在解剖学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推算出不同的解剖学特征需要多长时间独立进化而来,借此来估算恐龙祖先出现的时间。
  此前科学家们认为恐龙出现的时间是2.31亿~2.43亿年前,由在南非发现的最古老的恐龙化石证明最早期的恐龙从那里起源,当时南非还未从冈瓦纳大陆分离出来,所以恐龙是从南半球起源的。
  然而新的研究将恐龙们的“祖先”的出现时间提前了500万年~1600万年,计算结果表明,最早出现的恐龙应该出现于2.47亿年前,而且其栖息的地方也改变了,根据在英国发现的两个关键性的恐龙化石,研究者认为恐龙很有可能起源于英国,这些恐龙的最早祖先可能不是纯粹的肉食性的,它们体型更小,是用两条腿走路的杂食性动物。
  如果这个研究被证实,那么恐龙的定义也将需要更改。因为根据《普林斯顿恐龙大图鉴》,现在科学界所说的恐龙,包括了三角龙和鸟类的最近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裔。如果鸟类的祖先兽脚类恐龙和蜥脚类恐龙关系并不那么近,而是和鸟臀目关系更近,那么在现有定义下,蜥脚类就被踢出了恐龙家族。这就意味着梁龙和雷龙就不能算是恐龙。
  不过,也有人持质疑态度,因为研究者们找到的一个关键线索——一个早期的鸟臀目恐龙化石,碎得不成样子,可能无法证明这就是恐龙化石。所以,要完全确立这个新的说法,研究者们还需要找到更多的早期的恐龙化石。
其他文献
多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描绘宇宙的模样,起初靠的是想象、推理,随着超级计算机的发展,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型已经了解了宇宙大致的模样。  那么,宇宙真如科学家们所描述的那样吗?  科学家烘焙出了“假”宇宙  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模拟宇宙,我们可以把它比作烘焙一个巨大而美味的蛋糕。如果我们想做一个蛋糕,我们首先想到的原料会是鸡蛋、面粉,缺了这两样东西,蛋糕肯定是没法做成的。但是如果少了砂糖、香草荚
期刊
吃完酸奶后,还要舔盖?这个网络段子是网友们在调侃自己很穷。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喝完酸奶后,你會发现在瓶内,依旧有不少酸奶黏在瓶子上,怎么倒也倒不出来,只能给“舔”出来。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受到了猪笼草捕虫笼的启发,设计了一款超滑溜涂层,这种材料几乎排斥一切液体,即便是像油这种具有极强吸附能力的液体经过它后,也不会留下任何油渍。它也能自我修复,如果物体表面出现裂缝,这种材料会自动地流到这个缺口,填
期刊
如果问你哪里有冰洞,你可能会想到北极,也可能想到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其实找冰洞或许不用去那么北的地方,就在山西,就有中国最大规模的冰洞。  这里有个大冰洞  山西省宁武县是一个山岭纵横的地方,这片区域一般海拔在2千米左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天气温又会陡然上升,日照增强。稍显寒冷的春季终于过去,温度更舒适的夏天到来时,就在这个县城西50千米处的春景畦乡境内,一个洞穴吸引了大批游人前
期刊
在科学界,争议是经常出现的,但争议往往能带来一场思想风暴。而生命科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科学,在主流理论之外,还有着许多富有争议的理论。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这样的理论。  达尔文的跳跃扩散理论  达尔文首次提出进化论以后,就有争议伴随。虽然进化论、自然选择等观点已被今天的主流科学家所接受,但是,一些衍生的假设仍然富有争议,特别是达尔文提出的一个叫做“跳跃扩散”的理论。  跳跃扩散理论是用来解释为何有些
期刊
《圣经》故事中,约拿被大鱼吃掉,祷告后还能逃生,这样的事已经被证明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详见《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6年01期文章《被鲸鱼生吞之后》)。然而,人类拙劣的生存技能,在动物面前可能根本不值得一提。大自然中,还真有动物能被吃掉后,从捕猎者体内给钻出来了。  从猎物肚子里出逃  2012年,在东南亚的东帝汶考察时,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的研究者们看到了一个奇特的场景:一块岩石下,一
期刊
因为鲨鱼对海洋生态系统非常重要,甚至被称为海洋的心脏 ,所以人们要保护鲨鱼,尤其是濒临灭绝的那些品种。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对鲨鱼很难爱得起来,就像对陆地上的豺狼虎豹一样,又恨又怕。虽然,世界上平均每年大约只有75起鲨鱼攻击人类的事件,其中有5起致命,但在海里,人们总是提心吊胆地防着它们。  人类一面要保护鲨鱼,一面又要避免被鲨鱼攻击。那么,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又有哪些新技术让自己不被鲨鱼咬呢?  1
期刊
如果将所有的动物都纳入考虑范围,进行横向比較,猫的宝宝显然不如大象宝宝体重大。所以,我们用后代的体重与其亲代,也就是它的父母的体重进行比较,以决出优胜者。  在此种情况下,胜出者应该是新西兰的几维鸟。几维鸟体型如鸡,雌性较雄性略大,它们的体长48至84厘米,体重1.25至4千克。个头不大的几维鸟产出的卵却很大,重量甚至可以达到几维鸟体重的一半。几维鸟1年才产1次卵,每次1至2枚,几维鸟宝宝被孵化后
期刊
左右腿一前一后迈出,是人类和许多动物共同的走路姿势。不过,如果你观察得更加仔细,就会发现二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大多数哺乳动物,比如一只狗或者一只猫在行走时,都是脚跟抬起,脚掌先着地。而像马和鹿这样的有蹄类动物,行走时,最先与地面接触的是趾骨末端的蹄子,相当于“脚尖”。人类则非常不同,脚各部位着地的顺序,首先是脚后跟,紧接着是脚掌,最后才是脚趾。为什么人类走路姿势这么独特呢?  腿变长了!  如
期刊
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二者有许多不同的性质,比如金属元素具有光泽,是良好的导体,在室温下呈现为固体,而非金属元素不具有光泽,是绝缘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根据这些性质,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氢就是非金属元素,它的一般形态是气体。然而,自1935年来,研究者们就怀疑氢可能还有其他特质,毕竟,氢元素是元素周期表碱金属列中唯一的非金属元素。  80多年后,2017年,美國哈
期刊
问题的提出  你知道有个反物质世界吗?因为有物质就有反物质——现在科学家已“造”出了反氢原子——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那么就有个反物质世界,那反物质世界去哪了?  物质与反物质同时诞生于宇宙大爆炸,似乎应该是成对出现的,然而,我们今天所能观察到的宇宙全部由物质组成,却几乎找不到反物质的踪影。  物质与反物质在宇宙中的含量存在如此极端的差异,其中的缘由物理学家还不得而知。也许,宇宙诞生时反物质的含量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