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和民族心理,常常影响到管理层的决策。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使商业风格迴然不同,如美国人感兴趣的主要是利润,而中国人感兴趣的则是市场份额。在中国,集体主义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在美国,个人主义观念往往很受尊重。还有,使用不同的语言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严谨的德国人、灵活的美国人、冷静的法国人、热情的西班牙人、令人捉摸不透的日本人等等,无不与他们的语言密切相关。因此,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不仅要熟悉商务活动的规则,而且要了解对方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
商务合同中的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签订合同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对合同 (contract) 一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其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对美国人或德国人来说,合同是一种签了字以后就必须遵守的东西,签名意味着是定稿不能再变。但是日本人把合同看作是由于环境变化可以被修正的开始性文件。南美人则把合同看作是一种不容易实现的理想状态,在上面签字只是为了避免争论而已。意大利人对合同有着非常灵活的看法,有时不执行规定,但并不承认自己违法,他们往往采取一些走捷径的办法。德国人刻板、守时,做事井井有条,不愿同时做几件事情,因此签订合同时,他们要的是具体的内容、细节,合同一旦签订,就按时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工作。
美国人积极进取、随机应变,在商务活动中把速度和金钱摆在首位。一旦定下目标就放手大干,而且敢想敢干。在美国商业圈中,交易胜过个人感情,如果价钱合适,他可以和魔鬼做生意,如果无利可图,不值得和朋友做任何交易。美国人在签订合同时常常考虑到所有意外事件的法律赔偿问题,把合同的条款写得很详细,有时细到卫生间用几个抽水马桶。在与美国人打交道时,一定要看清合同上的所有条款,虽然他们看上去开诚布公又十分信任你,但你一旦在合同上签了字,若有违反,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起诉你。美国人特爱打官司,雇员告公司、政府告公司、公司告公司等等,上至总统,下至平民百姓,都有被人起诉的可能。所以当你的企业要与美国人签合同做生意时,最好在你的班子中有人非常了解美国,这样才能减少磨擦与误会,达到共赢的目的。
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跨文化传播专家Richard D. Lewis 将世界文化分为三大类:单线活动型,指那些用直线的方式制定计划,安排日程,组织工作,进行活动,在一个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的人。德国人和瑞士人属于这类人。多线活动型,指那些活泼、爱说话的人。他们在同一时间内做许多事情,他们不是根据时间表,而是根据每件事情的情绪或重要性来安排先后顺序。意大利人、拉丁美洲人和阿拉伯人属于这类人。反应型,这种文化的人会优先考虑礼貌和礼节,静静地倾听对方的发言,并对不同的建议审慎地做出反应。中国人、日本人和芬兰人属于这类人。不同文化类型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单线活动型主要依靠数据;多线活动型主要依靠面对面的交流和对话;反应型则结合上述两种方法。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谈判 (negotiation) 有着不同的理解,其谈判的方式、方法、技巧及风格也大相径庭,甚至于谈判时切入正题的方式也不同。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把艰苦的谈判进行得十分顺利,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也许有人认为,谈判者都带着从书本上学来的谈判策略、讨价还价战术、使用数据、退让底线等游戏计划,一定能产生一个合理的、大家共同认可的合同。但是当跨国的和跨文化因素加入谈判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谈判的,成功的谈判必须了解和进入对方的文化世界。如,大多数美国人将美国视为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民主的国家,因而认为美国的规矩理所当然是对的。其实美国商人的生意哲学很简单,那就是通过努力、速度、机会和权力,尽可能快地挣尽可能多的钱。美国商人表面上看起来友好且笑容可掬,但通常缺乏耐心,谈判时爱说一些刺激的话来推动谈判的进行,希望尽快结束谈判,谈判前后很少有招待或娱乐活动,他们在生意上的决策一般不会受情感的影响,金钱至上。美国人大多在谈判一开始就将自己的条件、要求等和盘托出,然后再与对方讨价还价。他们习惯于先谈妥大的原则,具体操作细节留待以后。但他们在细节上会很认真,或者说很计较,会不顾表面上的相互信任而核对、检查所有的细节问题。谈判中,他们不喜欢停下来或保持沉默,而是集中精力,速战速决。他们从不轻言放弃,认为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出现僵局时,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提出各种可能。相比之下,美国人更看重眼前的交易,而不是长期的关系。美国人很坚决、狡猾,但有时也很幼稚。所以在与美国人谈判时,要表现得直接、诚实、坚决,但要不露痕迹地表现你的善意,甚至谦逊。
德国人在谈判上也有自己的风格,这与德国商业文化的特点密不可分。德国人一般是在完成了一件事后才去做另一件事。德国人深信他们是诚实和坦率的谈判者,他们会直截了当地公开表明自己的反对意见,而不来客气或外交辞令那一套。他们对谈判往往采取一种很正式的方式,着装整齐,座位和发言顺序都是按照等级高低来安排的。德国人在谈判一开始就会问你许多难题,你必须让他们相信你的效率、产品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谈判时他们不会轻易做出让步,但是也会寻找双方的共同点。这常常是你可以加以利用的,以使谈判有所突破。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人们经常在商务会议上开些玩笑,他们认为开玩笑是打破僵局的良方,可以推动会议的进程,以较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但德国人认为谈判桌不是讲笑话的地方,商业活动是严肃的,讲求效率、准时、缜密、方法、毅力和组织。当然,谈判结束后他们也很愿意放松一下。
商务礼仪中的文化差异。当代国际礼仪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个人至上,它强调以人为本,个性自由,反对损害个人尊严,要求尊重个人隐私,维护人格自尊;二是女士优先,它强调在一切交际场合,不仅要讲究男女平等,反对性别歧视,更要讲究尊重妇女、关心妇女、体谅妇女、帮助妇女、保护妇女,这就是所谓妇女优先;三是交际务实,它认为,在交际活动中,既要讲究礼仪,又要实事求是,反对虚假、造作,不提倡过分的客套,不认同过度的自谦、自贬。
国际交往惯例,就是参与国际交往时,必须认真了解,并且予以遵守的、常规的、通行的做法。例如拜访礼仪,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美国人都十分注重在拜访前进行预约。双方约定拜访时间,客人准时赴约,主人欣然接待。如果是约在酒店,通常的做法是到前台打个电话通知对方已到达。如果事前没有预约,贸然造访,则被视作无礼之举,主人可能正忙于处理其它事务而拒绝接待。而在中国的礼仪规范中,没有“不预约则失礼”这一条。因此中国人在拜访他人时往往随心所欲,很少考虑主人是否有事在身。对于不速之客,中国人一般不以为无礼,即使手中有十分紧迫的事正在处理,也要抽出空来予以接待,否则即被视为不好客。再比如,我们在进行商务谈判时,双方的座位应如何安排?在并排站立、行走或者就座时,怎么做才不会失礼?乘车时的具体位次如何确定?等等,都要考虑对方的礼仪特点,严格而认真遵守礼仪规范。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表现与作为,往往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每个人的品德与修养。参与国际交往时,对此点尤须切记。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交际成功。要想交际成功,就要学习和了解交际规则,而文化不同,交际规则也不尽相同。因此,由于人们的文化背景不同,交往时难免产生误解甚至发生冲突。而文化背景的范围又是十分宽广和复杂的,大至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小至人们的言谈举止、风俗习惯都是文化背景的重要内容,都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所以,国际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际成败的重要因素是,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排除文化优越感、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偏见的干扰,正确待人,正确对已,相互尊重,实现平等交往。
商务合同中的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签订合同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对合同 (contract) 一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其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对美国人或德国人来说,合同是一种签了字以后就必须遵守的东西,签名意味着是定稿不能再变。但是日本人把合同看作是由于环境变化可以被修正的开始性文件。南美人则把合同看作是一种不容易实现的理想状态,在上面签字只是为了避免争论而已。意大利人对合同有着非常灵活的看法,有时不执行规定,但并不承认自己违法,他们往往采取一些走捷径的办法。德国人刻板、守时,做事井井有条,不愿同时做几件事情,因此签订合同时,他们要的是具体的内容、细节,合同一旦签订,就按时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工作。
美国人积极进取、随机应变,在商务活动中把速度和金钱摆在首位。一旦定下目标就放手大干,而且敢想敢干。在美国商业圈中,交易胜过个人感情,如果价钱合适,他可以和魔鬼做生意,如果无利可图,不值得和朋友做任何交易。美国人在签订合同时常常考虑到所有意外事件的法律赔偿问题,把合同的条款写得很详细,有时细到卫生间用几个抽水马桶。在与美国人打交道时,一定要看清合同上的所有条款,虽然他们看上去开诚布公又十分信任你,但你一旦在合同上签了字,若有违反,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起诉你。美国人特爱打官司,雇员告公司、政府告公司、公司告公司等等,上至总统,下至平民百姓,都有被人起诉的可能。所以当你的企业要与美国人签合同做生意时,最好在你的班子中有人非常了解美国,这样才能减少磨擦与误会,达到共赢的目的。
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跨文化传播专家Richard D. Lewis 将世界文化分为三大类:单线活动型,指那些用直线的方式制定计划,安排日程,组织工作,进行活动,在一个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的人。德国人和瑞士人属于这类人。多线活动型,指那些活泼、爱说话的人。他们在同一时间内做许多事情,他们不是根据时间表,而是根据每件事情的情绪或重要性来安排先后顺序。意大利人、拉丁美洲人和阿拉伯人属于这类人。反应型,这种文化的人会优先考虑礼貌和礼节,静静地倾听对方的发言,并对不同的建议审慎地做出反应。中国人、日本人和芬兰人属于这类人。不同文化类型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单线活动型主要依靠数据;多线活动型主要依靠面对面的交流和对话;反应型则结合上述两种方法。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谈判 (negotiation) 有着不同的理解,其谈判的方式、方法、技巧及风格也大相径庭,甚至于谈判时切入正题的方式也不同。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把艰苦的谈判进行得十分顺利,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也许有人认为,谈判者都带着从书本上学来的谈判策略、讨价还价战术、使用数据、退让底线等游戏计划,一定能产生一个合理的、大家共同认可的合同。但是当跨国的和跨文化因素加入谈判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谈判的,成功的谈判必须了解和进入对方的文化世界。如,大多数美国人将美国视为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民主的国家,因而认为美国的规矩理所当然是对的。其实美国商人的生意哲学很简单,那就是通过努力、速度、机会和权力,尽可能快地挣尽可能多的钱。美国商人表面上看起来友好且笑容可掬,但通常缺乏耐心,谈判时爱说一些刺激的话来推动谈判的进行,希望尽快结束谈判,谈判前后很少有招待或娱乐活动,他们在生意上的决策一般不会受情感的影响,金钱至上。美国人大多在谈判一开始就将自己的条件、要求等和盘托出,然后再与对方讨价还价。他们习惯于先谈妥大的原则,具体操作细节留待以后。但他们在细节上会很认真,或者说很计较,会不顾表面上的相互信任而核对、检查所有的细节问题。谈判中,他们不喜欢停下来或保持沉默,而是集中精力,速战速决。他们从不轻言放弃,认为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出现僵局时,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提出各种可能。相比之下,美国人更看重眼前的交易,而不是长期的关系。美国人很坚决、狡猾,但有时也很幼稚。所以在与美国人谈判时,要表现得直接、诚实、坚决,但要不露痕迹地表现你的善意,甚至谦逊。
德国人在谈判上也有自己的风格,这与德国商业文化的特点密不可分。德国人一般是在完成了一件事后才去做另一件事。德国人深信他们是诚实和坦率的谈判者,他们会直截了当地公开表明自己的反对意见,而不来客气或外交辞令那一套。他们对谈判往往采取一种很正式的方式,着装整齐,座位和发言顺序都是按照等级高低来安排的。德国人在谈判一开始就会问你许多难题,你必须让他们相信你的效率、产品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谈判时他们不会轻易做出让步,但是也会寻找双方的共同点。这常常是你可以加以利用的,以使谈判有所突破。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人们经常在商务会议上开些玩笑,他们认为开玩笑是打破僵局的良方,可以推动会议的进程,以较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但德国人认为谈判桌不是讲笑话的地方,商业活动是严肃的,讲求效率、准时、缜密、方法、毅力和组织。当然,谈判结束后他们也很愿意放松一下。
商务礼仪中的文化差异。当代国际礼仪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个人至上,它强调以人为本,个性自由,反对损害个人尊严,要求尊重个人隐私,维护人格自尊;二是女士优先,它强调在一切交际场合,不仅要讲究男女平等,反对性别歧视,更要讲究尊重妇女、关心妇女、体谅妇女、帮助妇女、保护妇女,这就是所谓妇女优先;三是交际务实,它认为,在交际活动中,既要讲究礼仪,又要实事求是,反对虚假、造作,不提倡过分的客套,不认同过度的自谦、自贬。
国际交往惯例,就是参与国际交往时,必须认真了解,并且予以遵守的、常规的、通行的做法。例如拜访礼仪,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美国人都十分注重在拜访前进行预约。双方约定拜访时间,客人准时赴约,主人欣然接待。如果是约在酒店,通常的做法是到前台打个电话通知对方已到达。如果事前没有预约,贸然造访,则被视作无礼之举,主人可能正忙于处理其它事务而拒绝接待。而在中国的礼仪规范中,没有“不预约则失礼”这一条。因此中国人在拜访他人时往往随心所欲,很少考虑主人是否有事在身。对于不速之客,中国人一般不以为无礼,即使手中有十分紧迫的事正在处理,也要抽出空来予以接待,否则即被视为不好客。再比如,我们在进行商务谈判时,双方的座位应如何安排?在并排站立、行走或者就座时,怎么做才不会失礼?乘车时的具体位次如何确定?等等,都要考虑对方的礼仪特点,严格而认真遵守礼仪规范。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表现与作为,往往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每个人的品德与修养。参与国际交往时,对此点尤须切记。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交际成功。要想交际成功,就要学习和了解交际规则,而文化不同,交际规则也不尽相同。因此,由于人们的文化背景不同,交往时难免产生误解甚至发生冲突。而文化背景的范围又是十分宽广和复杂的,大至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小至人们的言谈举止、风俗习惯都是文化背景的重要内容,都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所以,国际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际成败的重要因素是,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排除文化优越感、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偏见的干扰,正确待人,正确对已,相互尊重,实现平等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