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钢材的产量持续增加,钢结构建筑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数量严重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为此专业院校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模式,结合市场实际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知识,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钢结构;应用型人才;钢结构教学改革
钢结构产业的发展需要炼钢和炼铁等技术的支持,也需要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当前,我国的综合国力持续提高,钢产量增速明显,这也为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为此高校在开展钢结构的教学时需要密切关注行业的发展动向,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改变人才培养严重滞后的问题,力争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更好的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当前钢结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课程体系陈旧落后,无法适应当前社会需求
当前,大部分高校进行钢结构教学时知识体系过于陈旧,以理论分析为主要教学内容,比较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进行,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显著增加,这也使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钢结构的课程设置安排不够合理,内容较多,而其重复的教学内容占据较大的比例,包括土木工程材料,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可靠程度等知识属于钢结构课程的前续课程,结构的计算方法和结构材料稳定理论等很多内容重复讲解会占用大量的课时。大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涉及到砌体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对钢结构的质量检验和施工技术涉及的内容比较少,导致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不强,大部分毕业生从事施工监理或房地产行业,钢结构建筑市场应用型人才紧缺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1]。
1.2教学方法落后,缺失实践环节
伴随科技水平的提高,钢结构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手段,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积极性不高,综合素质提升不明显。同时,大部分高校进行钢结构课程教学时,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普遍依据教材的顺序逐章节进行教学,期末统一进行课程设计,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无法灵活运用结构计算等理论方面的知识。一些高校进行课程设计的内容长期不进行改变,导致学生对实际应用的情况缺少必要的了解,无法形成对复杂钢结构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习的兴趣也会受到影响。
1.3课程内容缺少创新,学生设计质量不高
钢结构课程设计的内容由教师安排,无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部分学生直接照抄指导材料的案例,没有查阅相关的资料和设计规范,也不会运用相关的计算工具软件,实践能力亟待加强。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量引用工程实际图片,但由于钢结构较为复杂,学生接触机会少,学生对绘图以及架构施工图掌握情况不佳,在设计中,图纸无法准确反映出施工的意图,设计质量不高[2]。
2、钢结构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2.1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相关高校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建立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保证课程设计内容不重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每一个学生安排不同的设计内容,充分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學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安排学生进行钢结构的施工现场实习,建立专门的仿真模拟实验室,帮助学生实际操作所需的各种理论知识,组织学生参加设计方面的各类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所有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2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不足,教学质量偏低。为此,教师应当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在钢结构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结构模型,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使学生能够更准确的了解各个结构之间的关联和实际操作方法,全面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比如在讲解网架螺栓球节点这一内容时,可以利用实物进行拆装的演示,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利用塑料、胶水等材料模拟钢结构,制作出按比例缩小的模型,在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团队合作能力[3]。
2.3优化课程体系,避免教学内容重复脱节
结合当前的人才需求形势,高校应当积极改革,可以把钢结构的课程分为钢结构设计和钢结构原理两门课程,适当增加课时,保证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的具体内容,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可以将钢结构材料的内容在土木工程材料中进行讲解,将稳定的理论安排在结构力学中讲解,在其他学科中增加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内容,解决课程重复的问题,为学生讲解更多前沿的钢结构知识,定期邀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情况[4]。
2.4适当增加软件内容的教学
熟练运用各类分析设计软件是学生综合工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钢结构的课程中可以适当增加软件的应用和实际操作内容,包括钢框架、门式钢架等,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模型相关知识,形成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能力[5]。
结语:
钢结构属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当前高校在开展相关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社会对应用型钢结构人才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应当加快教学改革,设置更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合理安排课时,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宋高丽.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04):62-64.
[2]余卫华,史姣,李宗利.钢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01):54-57.
[3]宋高丽.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03):68-71.
[4]孙国华,高晓莹,高建洪,毛小勇.电子模型在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06):174-178.
[5]王军芳,卢超丰.“兴趣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钢结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06):117-120.
作者简介:
米莹,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长春。
【关键词】钢结构;应用型人才;钢结构教学改革
钢结构产业的发展需要炼钢和炼铁等技术的支持,也需要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当前,我国的综合国力持续提高,钢产量增速明显,这也为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为此高校在开展钢结构的教学时需要密切关注行业的发展动向,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改变人才培养严重滞后的问题,力争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更好的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当前钢结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课程体系陈旧落后,无法适应当前社会需求
当前,大部分高校进行钢结构教学时知识体系过于陈旧,以理论分析为主要教学内容,比较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进行,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显著增加,这也使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钢结构的课程设置安排不够合理,内容较多,而其重复的教学内容占据较大的比例,包括土木工程材料,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可靠程度等知识属于钢结构课程的前续课程,结构的计算方法和结构材料稳定理论等很多内容重复讲解会占用大量的课时。大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涉及到砌体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对钢结构的质量检验和施工技术涉及的内容比较少,导致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不强,大部分毕业生从事施工监理或房地产行业,钢结构建筑市场应用型人才紧缺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1]。
1.2教学方法落后,缺失实践环节
伴随科技水平的提高,钢结构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手段,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积极性不高,综合素质提升不明显。同时,大部分高校进行钢结构课程教学时,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普遍依据教材的顺序逐章节进行教学,期末统一进行课程设计,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无法灵活运用结构计算等理论方面的知识。一些高校进行课程设计的内容长期不进行改变,导致学生对实际应用的情况缺少必要的了解,无法形成对复杂钢结构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习的兴趣也会受到影响。
1.3课程内容缺少创新,学生设计质量不高
钢结构课程设计的内容由教师安排,无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部分学生直接照抄指导材料的案例,没有查阅相关的资料和设计规范,也不会运用相关的计算工具软件,实践能力亟待加强。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量引用工程实际图片,但由于钢结构较为复杂,学生接触机会少,学生对绘图以及架构施工图掌握情况不佳,在设计中,图纸无法准确反映出施工的意图,设计质量不高[2]。
2、钢结构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2.1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相关高校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建立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保证课程设计内容不重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每一个学生安排不同的设计内容,充分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學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安排学生进行钢结构的施工现场实习,建立专门的仿真模拟实验室,帮助学生实际操作所需的各种理论知识,组织学生参加设计方面的各类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所有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2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不足,教学质量偏低。为此,教师应当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在钢结构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结构模型,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使学生能够更准确的了解各个结构之间的关联和实际操作方法,全面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比如在讲解网架螺栓球节点这一内容时,可以利用实物进行拆装的演示,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利用塑料、胶水等材料模拟钢结构,制作出按比例缩小的模型,在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团队合作能力[3]。
2.3优化课程体系,避免教学内容重复脱节
结合当前的人才需求形势,高校应当积极改革,可以把钢结构的课程分为钢结构设计和钢结构原理两门课程,适当增加课时,保证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的具体内容,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可以将钢结构材料的内容在土木工程材料中进行讲解,将稳定的理论安排在结构力学中讲解,在其他学科中增加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内容,解决课程重复的问题,为学生讲解更多前沿的钢结构知识,定期邀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情况[4]。
2.4适当增加软件内容的教学
熟练运用各类分析设计软件是学生综合工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钢结构的课程中可以适当增加软件的应用和实际操作内容,包括钢框架、门式钢架等,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模型相关知识,形成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能力[5]。
结语:
钢结构属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当前高校在开展相关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社会对应用型钢结构人才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应当加快教学改革,设置更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合理安排课时,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宋高丽.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04):62-64.
[2]余卫华,史姣,李宗利.钢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01):54-57.
[3]宋高丽.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03):68-71.
[4]孙国华,高晓莹,高建洪,毛小勇.电子模型在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06):174-178.
[5]王军芳,卢超丰.“兴趣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钢结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06):117-120.
作者简介:
米莹,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