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把心理学中的激励机制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激励 兴趣 初中数学 学习效率
一、正确认识学生能力的差异性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能力差不多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一定相同,有时能力差的学生可能还要比能力强的学生成绩更好一些。这个现象存在的原因不是单一的,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由于激励的程度和效果不同。
一般来说,学生的成绩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能力;二是动机激发程度。他们的关系可表现为:学习成绩=能力×动机激发程度,从式子可以看出,学生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其能力和动机激发程度的乘积,能力越强,动机激发程度越高,成绩就越好。在这两个影响因素中,能力是个人的心理特征,其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而动机激发则是较易变化而且可以控制的因素。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成绩与动机激发程度成正比,能力稍差,可以通过激发动机来弥补。在学习中,能力不怎么强的学生,通过自己刻苦努力而取得较高成就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或内驱力。
二、数学教学中运用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1.激励要因人而异。由于各个学生都存在着不同情况(包括学习基础、智力因素、人为因素),所以,激励要因人而异,一些学生的成绩很好,可以激励他们把成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给他们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一些学生的成绩一般或者不好,可以激励他们达到一个可以完成的目标。如果学生的目标都是同一个水平,成绩好的学生觉得没有动力,轻松达到目标,进而丧失进取心;对成绩差的学生或许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觉得反正达不到就不想学等。
2.激励要做到奖惩适度。奖励和惩罚不适度都会影响激励效果,如果学生在上数学课无精打采、开小差、不交数学作业等等,可以给惩罚,但惩罚过重会让学生感到不公,或者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等;惩罚过轻会让学生轻视错误的严重性,从而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学生数学成绩提升很快或者考试考得很好,可以奖励。但奖励过重会使学生产生骄傲和满足的情绪,失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欲望;奖励过轻则起不到激励效果,或者让学生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
3.激励要做到公平合理。公平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很公正的,他们往往把教师当成了神,认为老师处理事情都是公正、公平。如果某一件事或几件事让学生感到不公,就会对老师的印象大打折扣,不再信任老师,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也会影响激励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学生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等错误的学生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
4.激励要注重时效性。激励要及时地进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比如,某某学生在数学全国竞赛中获得名次,应即使表扬,不要等到该比赛过了几个月了才来表扬。学生的积极性早也大打折扣了,对于表扬不表扬也就无所谓了。
三、激励机制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灵活性的学科,不能单纯地讲授课本“死”知识,应多鼓励学生去探究,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的“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乐在其中。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
2.在数学教育中采用榜样激励。榜样激励,也叫做典型示范,就是通过榜样(先进典型)来教育学生、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它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容易引起人们在感情上的共鸣。同时,有了榜样,使得大家学有方向,赶超有目标,而且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强,号召力大。
3.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目标,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由消极学习到积极学习。对于学生达到目标可以进行表扬或者奖励,让学生有进一步努力的动力;如果达到目标什么表扬或者奖励都没有,会造成学生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难于达到目标。
4.教学中还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要求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这些方面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他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在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
(贵州遵义县新舟镇录塘中学;563127)
【关键词】激励 兴趣 初中数学 学习效率
一、正确认识学生能力的差异性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能力差不多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一定相同,有时能力差的学生可能还要比能力强的学生成绩更好一些。这个现象存在的原因不是单一的,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由于激励的程度和效果不同。
一般来说,学生的成绩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能力;二是动机激发程度。他们的关系可表现为:学习成绩=能力×动机激发程度,从式子可以看出,学生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其能力和动机激发程度的乘积,能力越强,动机激发程度越高,成绩就越好。在这两个影响因素中,能力是个人的心理特征,其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而动机激发则是较易变化而且可以控制的因素。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成绩与动机激发程度成正比,能力稍差,可以通过激发动机来弥补。在学习中,能力不怎么强的学生,通过自己刻苦努力而取得较高成就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或内驱力。
二、数学教学中运用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1.激励要因人而异。由于各个学生都存在着不同情况(包括学习基础、智力因素、人为因素),所以,激励要因人而异,一些学生的成绩很好,可以激励他们把成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给他们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一些学生的成绩一般或者不好,可以激励他们达到一个可以完成的目标。如果学生的目标都是同一个水平,成绩好的学生觉得没有动力,轻松达到目标,进而丧失进取心;对成绩差的学生或许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觉得反正达不到就不想学等。
2.激励要做到奖惩适度。奖励和惩罚不适度都会影响激励效果,如果学生在上数学课无精打采、开小差、不交数学作业等等,可以给惩罚,但惩罚过重会让学生感到不公,或者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等;惩罚过轻会让学生轻视错误的严重性,从而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学生数学成绩提升很快或者考试考得很好,可以奖励。但奖励过重会使学生产生骄傲和满足的情绪,失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欲望;奖励过轻则起不到激励效果,或者让学生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
3.激励要做到公平合理。公平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很公正的,他们往往把教师当成了神,认为老师处理事情都是公正、公平。如果某一件事或几件事让学生感到不公,就会对老师的印象大打折扣,不再信任老师,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也会影响激励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学生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等错误的学生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
4.激励要注重时效性。激励要及时地进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比如,某某学生在数学全国竞赛中获得名次,应即使表扬,不要等到该比赛过了几个月了才来表扬。学生的积极性早也大打折扣了,对于表扬不表扬也就无所谓了。
三、激励机制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灵活性的学科,不能单纯地讲授课本“死”知识,应多鼓励学生去探究,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的“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乐在其中。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
2.在数学教育中采用榜样激励。榜样激励,也叫做典型示范,就是通过榜样(先进典型)来教育学生、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它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容易引起人们在感情上的共鸣。同时,有了榜样,使得大家学有方向,赶超有目标,而且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强,号召力大。
3.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目标,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由消极学习到积极学习。对于学生达到目标可以进行表扬或者奖励,让学生有进一步努力的动力;如果达到目标什么表扬或者奖励都没有,会造成学生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难于达到目标。
4.教学中还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要求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这些方面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他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在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
(贵州遵义县新舟镇录塘中学;56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