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围:小粽子翻身成大业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曾经是大上海的一位洗碗妹,老板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不许到大厅,免得吓跑客人”;21年后,嘉兴市副市长周阳评价她说:“她的财富,在我们嘉兴绝对是前三名,连我都觉得不可思议。”
   确实,这位叫孙雅囡的女士发生的变化几乎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而她赖以发家的不过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粽子!
  
  寻寻觅觅:原来做粽子最没风险
  
   23年前,孙雅囡只有15岁,刚刚初中毕业就被父亲送到嘉兴市七星镇一家私人袜厂当缝袜工。由于技术不熟,她常常被老板训得鼻涕眼泪一起流,而且,一个月下来,只有15元钱的工钱!
   17岁那年,父亲对她说:“到上海去看看吧,说不定回来可以找更好的活干!”于是,孙雅囡跟着一位亲戚来到上海市闸北区的一家小餐厅,当上了洗碗工。孙雅囡记得很清楚,第一天上班时,老板就指着厨房的一大堆碗对她说:“你就呆在厨房里,别乱跑,更不许到大厅,免得吓跑客人。”
   她当真没有去过大厅。每天早晨9点起床,晚上11点回去睡觉,这中间除了吃饭的时间,她就安心蹲在那里洗数不清的碗。一天下来,她常常累得走不动路。可是她心里高兴,因为每个月末,她差不多可以拿45元钱工资——这可是她以前连想都没想过的事。
   孙雅囡渐渐地喜欢上了上海这座城市。她在这里处了一个男朋友;然后由洗碗工做到了配菜工;除了不能到大厅里去,她对自己的一切都很满意。她常常对自己说:“等我有钱了,我就自己开一家小餐厅,让这些上海人给我打工。”
   1995年,28岁的孙雅囡结婚了。她和丈夫也结束了在上海的打工生涯,回到了七星镇。孙雅囡并没有像父亲说的那样“找个更好的活干”。在上海,她手艺没学到什么,却学会了一种生活态度:不怕失败,不怕吃苦,自己当老板怎么也比给别人当伙计强!可是,究竟什么是更好的活,她一时也说不清楚。
   在家里总不能闲着,她就和丈夫商量,花2万元钱买一辆面包车拉货,既可以赚钱又可以见世面找路子。丈夫听了她的建议,没敢做声——那个时候,女司机并不多见,何况专门给人拉货的女司机。她行吗?父亲孙罗生却生气地对孙雅囡讲:“你折腾个啥?看看到时候你做生意还是生意做你!”
   孙雅囡一笑了之,她定下的主意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没多久,她就不顾丈夫的反对拿出2万元买了一辆面包车。
   车一开就是两年,两年里,她几乎走遍了上海和嘉兴的每一个角落。可惜,她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做的那种“既不需要学历、也不需要资金更不需要技术”的行业。
   1997年初,一家叫做“嘉禾粽子厂”的陈老板找到孙雅囡,让她拉一车粽子到上海——当时孙雅囡并没有把这一车粽子跟自己联系起来,因为在嘉兴人人都会做粽子,家家户户都吃粽子,没什么值得新奇。可是,等她拉第四次的时候,她才突然想起来:“怎么粽子这么好卖?”陈老板有自己的货车,只有他拉不完的货才会让她拉,这么算下来,这一个月他得赚多少钱啊?
   孙雅囡脑子一激灵:这粽子我也会做啊,要不,咱也卖粽子试试?这嘉禾粽子厂都开了十几年了,看来肯定有生意做。第二天,从上海回到嘉兴,她就不顾丈夫的反对卖掉了自己赖以为生的小面包车,在七星镇以一个月500元的价格租下了一间民房,准备用作自己的创业基地。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孙雅囡才想起来:不对啊,平时家里包的粽子可都大小不一,形状不同,人家拉出去的可都是方方正正的啊;而且,整车整车地朝外拉,又全是靠人工作业,那得多少人啊。最可怕的是,她一打听,从百年老店到无名作坊,嘉兴市差不多有60多家粽子厂,她一个初中毕业的农民真能在这60家粽子厂里折腾出来点名堂?
   她有点胆怯了。
  
  突出重围:小粽子翻身成大业
  
   孙雅囡只犹豫了10分钟就知道自己非做不可了:车卖了,钱砸进去了,跟丈夫也吵了几次架,能放手吗?再说了,大家都卖粽子,别人能活下去,为什么我就不能活下去呢?
   一咬牙,为了学会技术,她干脆去了陈老板的嘉禾粽子厂学习。手包的粽子,怎么才能统一大小,哪里的糯米好,哪里的粽叶最有特色……陈老板也很大度,一一向她解释。
   孙雅囡想,这下能做了吧?粽子要大小一样说起来也好办,不过是控制粽叶的大小而已。基本的知识学会后,她就在那间不足30平方米的简易房前挂上了“南湖斋”的牌子,然后在镇上雇了三个人——一个淘米,蒸糯米;两个包粽子;她本人就兼任总指挥。孙雅囡的粽子事业就此启动了。
   第一锅粽子出锅了,三个人围着锅,望着整整齐齐排列的粽子,高兴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粽子叶怎么还没变色?闻一闻,有肉香,可是,揭锅后她才发现,粽子没熟!咬一口,糯米是熟的,肉是生的。孙雅囡这才知道,嘉禾的陈老板对她留了一手,这肉跟糯米要想一起熟,还得学会控制火候。
   孙雅囡这次学乖了,她不再去找任何人帮忙,而是自己带着三个人摸索。粽子蒸嫩了不熟,蒸老了不好吃,他们三个人就拿着表,站在那里一小锅一小锅对着表做试验……
   粽子终于做好了。新的问题又重新摆上了桌面:卖不出去。她联系了当时自己拉货时认识的几家食品厂,人家当即拒绝了:“南湖斋?不要!没听说过。”上好的粽子出锅了半个月,她愣是一只都没卖出去。
   为了在这60多家粽子厂的层层包围下生存下来,孙雅囡只好走下下策:她带着三个员工,向一些小摊位直接联系业务。有些摊点要的粽子不过几只、十几只,她仍然要员工按时送货。
   尽管如此勤劳,但是命运之神并没有马上就向她微笑。1998年中秋节过后,她开业一年了,但一算账,竟然还倒贴了不少钱。
   1999年的春节应该是孙雅囡最痛苦的一年。别人家都兴高采烈的,可是她连门都没敢出——门口站满了要债的:卖大米的要米钱,卖肉的要肉钱,甚至连卖酱油的都上门来讨酱油债了……
   孙雅囡不服气。怎么别人卖的粽子赚钱,我反而赔钱呢?她静下心来想,难道别人家味道好?不是啊,嘉兴市场上的粽子无非是肉粽、蛋黄粽、豆沙粽几种,生意最好的“翠风斋”的豆沙粽做得还不如她的呢。那么,就是服务和价格的问题了?反正我欠债多,再低下去也不怕。孙雅囡对自己说。
   1999年下半年,孙雅囡调查了市场价格后,开始压低“南湖斋”的价格。别人批发给小商人是1元钱一只粽子,她就9角;别人是9角,她就8角。事实上,在一段时间内,她的“低价战术”的确起了点作用。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了使粽子的口味更好,孙雅囡聘请了几位国有粽子厂的退休厂长做顾问,除了对现有的粽子口味进行提高外,还请他们研究了一些新的品种,比如板栗粽、鲜蔬粽、鲜肉粽等等。渐渐地,有一些小商人开始认识常有新口味出台的“南湖斋”了。孙雅囡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
   但是,孙雅囡也明白,出新口味的粽子只能一时有效,要想从口味上站稳脚跟的可能性不大——粽子的口味是没有专利的,内行人只要尝一尝就知道怎么做的。怎么才能从根本上留住客户?孙雅囡用自己农民的脑袋想了两个晚上,只想出了一点:要顾客满意,就得让他们省钱省事。
   她分析过,自己以前的路是没走错的。一些学校、快餐点和小摊位因为进货不多,其他厂家根本不注意,或者注意了也不会像对待大客户那样周到,这些地方就是突破口。
   从那天开始,孙雅囡彻底放弃了寻找大客户的打算,开始经营这些小市场。每天,不管对方要多少货,她都亲自按时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她还附带进行一些活动,比如买够10只粽子送一只等等。
   在送粽子的过程中,孙雅囡注意到,最困扰这些小摊点的就是粽子的加热问题。因为粽子凉了不好吃,他们就得整天把炉子给开着,既耗时又耗钱。孙雅囡就想,如果我能解决他们的加热问题,会不会对生意好一点?
   通过市场调查,孙雅囡了解到,目前市场上有一种加热箱,180元一台,很方便。可是,那个时候,她欠着一大堆债,不知道如何是好。丈夫就给她出主意:“你可以送加热箱。但是你得在加热箱上写上你‘南湖斋’几个字,只要能占领这些小市场,那你的名气也就传开了!”
   孙雅囡一听乐了:是啊,我为什么没想到?
  
  一路红火:沃尔玛超市上了我做的粽子
  
   听从了丈夫的建议,孙雅囡一咬牙,贷款15万进了500台加热器,在每台正面大大地贴上“南湖斋”的牌子,然后免费提供给了小经销商——从附近的学校到快餐店,凡是卖她粽子的摊点每家一台。当然,条件也是有的,加热箱里只能加热南湖斋的粽子,一旦发现里面有别人家的粽子,她就没收加热箱。
   很快,效果就显现出来了。不少客户从开始只买30个粽子加到了50个,一些学校的销售量更是可观。孙雅囡又实行优惠政策,当有些销售点的销售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她就再加送加热箱。
   实行免费提供加热箱后的第一个月,她就销售了15万只粽子。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整个嘉兴城都知道了“南湖斋”,知道“南湖斋”不但价格低,还免费送加热箱,不少小摊点纷纷跟孙雅囡联系业务。等到“翠风斋”等大的粽子企业知道“南湖斋”的时候,孙雅囡几乎已经占领了嘉兴市所有的小市场。
   2000年一年,孙雅囡在嘉兴的销售量就有200万元之多,她得意地对丈夫说:“什么叫吃小亏占大便宜?这就是!”
   钱是人的胆。手里有了钱后,孙雅囡立刻新建了厂房,工人也增加到了30多个。她常常手把手地教员工包粽子、掌握火候;为了便于管理,她还专门设立了检验员……令她高兴的是,虽然厂规很严,可是开业至今,尚没有员工要离开。
   在这些成绩的鼓舞下,孙雅囡准备在2001年大干一场。可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她却发现在嘉兴的销售量有所下降。后来经过调查,她才知道,原来有几个小摊点的老板自己开起了粽子厂。孙雅囡听说后,当时愣住了。她当初决定做粽子就是因为技术容易掌握,没想到最后因为同样的原因被别人抢了生意。
   四天后,她想通了,市场竞争是必然的,在嘉兴这个粽子密集的地方,任何人想长久独霸,都不可能。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只能朝嘉兴以外发展。
   第二天开始,她把粽子厂的事情全部交给了弟弟,自己带着一辆车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奔波。在这三个月内,她去了上海、镇江、萧山、南京等地,与这些地方的食品加工厂取得了联系,并把自己带的粽子提供给对方试销,然后根据销售情况给对方提成——无本的生意当然大家都愿意做,“南湖斋”的销售量立刻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回升。
   为了避免打开的市场再次被人抢走,孙雅囡立刻为自己的粽子注册了“红船”商标,并实行了防伪真空包装。
   散装的市场打开了,又有了自己的品牌,孙雅囡决定一鼓作气抢占超市这一大客户市场。但是由于消费人群不同,商品进入超市并不容易。后来,经过打听,她认识了原来在嘉兴一家大型国企做销售的吴加复,他对超市一块非常熟悉。在孙雅囡的再三邀请下,吴加复答应帮着销售“红船”粽子。最终,“红船”还是经受住了严格的质量考验进入了各大超市,并迅速在超市站稳了脚跟。2002年,她又成为进入家乐福超市的第一家生产粽子的企业。
   “红船”就这样以“慢工出细活”的架势让嘉兴人熟悉了,现在嘉兴人一提到粽子,必定会想到“红船”。2003年,“南湖斋”一年的收入达300万元,在整个嘉兴的粽子企业中首屈一指。
   2004年12月10日,上海市举办了嘉兴市农副产品博览会,在这次展会上,孙雅囡的粽子摊位格外火暴,很多人慕名前来购买,她所带来的200箱3000多个粽子在半个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正在上海开会的副市长周阳听说了孙雅囡的创业故事后,大为高兴,他说:“发展得这么快,真是不可思议!”
   经过博览会的宣传,“南湖斋”在全国食品界名气大增。从博览会回来后,孙雅囡收到全国各地不下100份订单,最远的是东北,她采取款到发货的方式立刻进行了处理并与这些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其中,最令她高兴的是,她还收到了世界闻名的连锁店沃尔玛超市的合作计划书。
   沃尔玛超市是世界最大的零售超市,它从全世界各地的供货商中选择质量最好的产品,然后向全世界推销,被沃尔玛选中,就意味着,从今天开始,孙雅囡的粽子将走向世界!
   现在,孙雅囡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年收入500万;有了1800平方米的厂房;还有一辆价值不菲的别克车供她使用;而在2005年3月,她的粽子还将被沃尔玛销到世界!孙雅囡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人生从32岁胜出,孙雅囡感谢她的打工生涯!(未经作者许可,请勿任何形式的转载)
其他文献
妻子红杏出墙,丈夫怒不可遏,对情夫屡次报复后仍然怨气难消,为了彻底洗刷“绿帽子”的耻辱,他组织妻子一家人召开向第三者“孽债血还”的家庭会议,在他的威逼利诱下,家庭成员纷纷表态:两个妻弟支持姐夫,并承诺亲自出马除掉情夫。一边是鱼水之欢的情人,一边是对自己百般疼爱的丈夫,不忠在先的妻子将做何决断?  2004年10月25日,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震惊广东的车祸谋杀案做出终审判决,参与策划这起罪恶的所
期刊
A  22岁毕业后我开始了第一份工作,那时我挣的每分钱,都已经在几个月前就分配好了去处。比如大学的助学贷款,比如老家盖房子用的砖、瓦、水泥,比如生活必需品。至于衣服、鞋子和手机,那得计入我的年度预算里。  就是在那样窘迫的日子里,我遇见了大灰。他穿着普通的灰色夹克外套、洗到发白的牛仔裤,加上一双旧旧的球鞋。他跟我一样穷,一切都很不起眼,一切都很朴素,除了眼神明亮、轮廓分明。  我们刚在一起的时候,
期刊
最后的请求    有一天,一个死囚犯坐在电椅上即将执行死刑,狱长说:“可怜的人儿呀!在你将见到上帝之前,还有什么要求吗?”  囚犯说:“亲爱的,我没有什么奢望,请你在我见上帝的那一刻拥抱我一下。”    手术的结果     一个病人去找院长,愤愤地对院长说:“你们这儿的医生是怎么回事啊,一个医生说我得了阑尾炎,一个又肯定地说我得的是前列腺炎!”院长很平静地对病人说:“那结果怎么样啊?”  “结果他
期刊
虚伪男人用花言巧语俘获了她的芳心    翟宜群的童年是不幸的。7岁那年,她的父母就离婚了。  父母离婚后,翟宜群跟着母亲生活。三年过后,身为小学教师的母亲给翟宜群找了一个继父。继父平时对翟宜群母女俩还算关心体贴,但他身上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嗜酒如命,酒后不是摔桌子砸板凳,就是打人骂人,跟清醒时判若两人。  1983年初夏的一个晚上,母亲到外地参观学习去了,家里只剩翟宜群和继父两人。翟宜群吃过晚
期刊
1  整整七年了!我几乎已经记不清曾经多少次向陈菲发出婚姻的讯号,但她却总是搂着我精心挑选的鲜花愁眉苦脸地哀求我:“如果做个好妻子像吃一支哈根达斯一样简单,我就结婚!”  我和陈菲都是中国城市的第一代独生子女,通俗一点说,我们是喝着牛奶、吃着肯德基长大的“小皇帝”、“小公主”。当我们长大成人,读完大学,有了工作,开始恋爱,甚至谈婚论嫁时,我们才发现在糖水中泡大的我们,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那么多的
期刊
广西一对高知夫妇用这样一种残酷的方式来让女儿独立——上大学时只借给女儿1000元钱而且必须在一年内归还,四年内要她自己打工挣所有学费生活费!  2005年新年,女儿终于走过艰难的大学生活,并以优秀成绩获得新西兰留学的通知书。这时“无情”的父母又向她提出:要独自进行一切出国前后的准备,包括机票和学费……  那么,曾经一度在痛苦、埋怨与伤心里差点要与他们断绝亲情的女儿,还能理解她那位最后太过劳累倒在病
期刊
读者来信  我和老公是校园恋爱。当时,我的各方面条件更好一些,所以他非常主动,对我也很用心。而我也很依赖他,认为他是个里里外外一把抓的暖男靠谱老公。  幸福的日子大约持续到四五年前,那时我们的孩子出生了,这成了分水岭。由于育儿分工的不同,我们开始疏远。我因为照顾孩子,忙到爆炸,几乎失去自我,他却还是他自己。这让我产生了很多的怨念。此外,我们的夫妻生活也随之减少,孩子出生以后,我们几乎是无性婚姻了。
期刊
一个四岁的孩子找上门来叫爸爸    2004年3月6 日,周末。吃过午饭,丈夫熊刚午睡,我捋起袖子,开始收拾屋子。  门铃响了。开门,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子牵着一个小男孩,站在门口。“请问,是熊刚的家吗?”女子怯生生地问。我点点头。女子的眉头顿时舒展:“呵,终于找到了!”她突然发现我们客厅的一幅婚纱照,惊喜地指着照片上的丈夫对孩子说:“杰杰,快看,这就是你爸爸!”我大惊,也叫起来:“你是谁?怎么随口
期刊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年代,家书是连接分隔两地的亲人们最重要的纽带。在战火纷飞、生死难测的战争时期,家书更是亲人们翘首以盼的期待。无悔书、明志书、战地书、诀别书、动员书……安徽和曾在安徽奋战过的革命志士们留下了诸多他们与亲人的信件。  一封封感人至深的红色家书,生动展现了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深的家国情怀;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故事,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到了他们钢铁般的意
期刊
两年前,广州市智星吸塑厂突发大火,当时的救火英雄,该厂的打工妹王小红却在治疗中悄然离去,在广州二沙岛一带戴着橡皮面具当起了流浪歌手。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向世人哭诉了事情的真相——她不是英雄,而是这场事故的纵火犯!但,市民们却还是踊跃地为她捐款,300张神秘的汇款单后面,更有一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    救火英雄悄然离去    王小红是四川省盐亭县人,20岁时来到广州花都智星吸塑厂打工。聪明伶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