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诗兴勃发,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康桥美丽的景色里,驰骋在诗人奇异的想象之中。全诗运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营造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流连,对往昔的眷恋,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一首《再别康桥》,把诗人热烈、真挚、轻柔、细腻又略带飘逸的浪漫主义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给后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轻吟漫诵《再别康桥》,便会沉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诗人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彩飘逸。“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既像是喃喃自语,又像是浅回低吟,来时内心充溢着欣悦与欢喜,别时心底又充满了眷恋与惆怅。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曼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逗留中,突出了一个“别”字。“多情自古伤离别”,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却要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这份沉甸甸的离情别绪,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杨柳柔细。《诗经》有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是中国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人之所以钟爱它,一是取谐音“留”,即对别离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其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之意。但徐志摩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的这一幻影,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忆,也是对如歌青春的呼唤;既是甜蜜爱情的再现,也是对过去爱情的怀念。 “新娘”既娇羞默默,又光彩照人,诗人眼中的康河,就像是他心中的新娘,神秘、华美,撩拨着诗人的情感,吸引着诗人渐渐地走进康河,走进自然。作者曾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重返故地,“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理想破灭,爱情受挫。这情感如柳枝柔软脆弱,感触似柳叶细腻深沉。
情如潭水清澈。诗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镜,包容着水上的一切:“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艳影”,荡漾在诗人心头,也荡漾在读者心头,榆阴下的潭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只有心清如水,才写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风,没有深情的水的抚摸,“软泥上的青荇”怎会“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因为这水的多情抚慰,诗人竟然“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对康桥的情确如水一样清澈!康桥是诗人生活的梦,爱情的梦,艺术的梦,诗人像呵护自己的情人一样,不忍心打扰她。同时诗人也清楚,康桥带走了他的一切,带走了他的灵魂,带走了他真善美的追求与梦想,这美好的一切,永远地留在康桥。
情如夏虫沉默。作者重返康桥应该说是快乐并痛苦着的。快乐的是可以在康桥寻梦,寻找青春、理想、爱情之梦,“撑一支长篙”,到康河中“寻梦”,寻到了满满的“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何等畅快,何等惬意!接着,笔锋一转,“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连“今晚的康桥”也沉默。本该高歌一曲,现在却只能选择沉默,这是何等郁闷,何等痛苦!其实“沉默”是人最深的感情表达。柳永的《雨霖铃》中的语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苏轼的《江城子》“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还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都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面对沉默的夏虫、沉默的康桥,诗人情何以堪?“沉默”实际正反衬了诗人对康桥的那份缠绵悱恻欲说还休的感情。
徐志摩就是这样用含羞草般的触觉和婴儿般的情感去感知康桥的,是他纯真的情感给他的诗作注入了浪漫的气息。虽然这种浪漫不能成为现实,但是徐志摩那炽热与细腻的情感,在诗行中随着康河的柔波静静地流淌。
总之,《再别康桥》打动读者的是诗人内心流淌出来的真情。我们喜爱徐志摩,喜爱康桥,是因为我们同样慨叹美好的情感、美好的追求的消逝,同样留恋难舍生活中曾有过的那一份纯真细腻的感情。
(作者单位:宝应县天平初级中学)
情如云彩飘逸。“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既像是喃喃自语,又像是浅回低吟,来时内心充溢着欣悦与欢喜,别时心底又充满了眷恋与惆怅。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曼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逗留中,突出了一个“别”字。“多情自古伤离别”,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却要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这份沉甸甸的离情别绪,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杨柳柔细。《诗经》有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是中国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人之所以钟爱它,一是取谐音“留”,即对别离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其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之意。但徐志摩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的这一幻影,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忆,也是对如歌青春的呼唤;既是甜蜜爱情的再现,也是对过去爱情的怀念。 “新娘”既娇羞默默,又光彩照人,诗人眼中的康河,就像是他心中的新娘,神秘、华美,撩拨着诗人的情感,吸引着诗人渐渐地走进康河,走进自然。作者曾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重返故地,“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理想破灭,爱情受挫。这情感如柳枝柔软脆弱,感触似柳叶细腻深沉。
情如潭水清澈。诗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镜,包容着水上的一切:“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艳影”,荡漾在诗人心头,也荡漾在读者心头,榆阴下的潭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只有心清如水,才写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风,没有深情的水的抚摸,“软泥上的青荇”怎会“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因为这水的多情抚慰,诗人竟然“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对康桥的情确如水一样清澈!康桥是诗人生活的梦,爱情的梦,艺术的梦,诗人像呵护自己的情人一样,不忍心打扰她。同时诗人也清楚,康桥带走了他的一切,带走了他的灵魂,带走了他真善美的追求与梦想,这美好的一切,永远地留在康桥。
情如夏虫沉默。作者重返康桥应该说是快乐并痛苦着的。快乐的是可以在康桥寻梦,寻找青春、理想、爱情之梦,“撑一支长篙”,到康河中“寻梦”,寻到了满满的“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何等畅快,何等惬意!接着,笔锋一转,“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连“今晚的康桥”也沉默。本该高歌一曲,现在却只能选择沉默,这是何等郁闷,何等痛苦!其实“沉默”是人最深的感情表达。柳永的《雨霖铃》中的语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苏轼的《江城子》“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还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都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面对沉默的夏虫、沉默的康桥,诗人情何以堪?“沉默”实际正反衬了诗人对康桥的那份缠绵悱恻欲说还休的感情。
徐志摩就是这样用含羞草般的触觉和婴儿般的情感去感知康桥的,是他纯真的情感给他的诗作注入了浪漫的气息。虽然这种浪漫不能成为现实,但是徐志摩那炽热与细腻的情感,在诗行中随着康河的柔波静静地流淌。
总之,《再别康桥》打动读者的是诗人内心流淌出来的真情。我们喜爱徐志摩,喜爱康桥,是因为我们同样慨叹美好的情感、美好的追求的消逝,同样留恋难舍生活中曾有过的那一份纯真细腻的感情。
(作者单位:宝应县天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