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是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审美范畴,“有所知,才会有所感;有所感,才会有所为”充分解释说明了“和”的本质。在“和”的相关音乐美学思想中“乐与人和”对我们现代音乐实践活动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什么是“乐与人和”展开,以当代著名民谣歌手赵雷的《理想》为例,表现出“乐与人和”在现代音乐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音乐美学;乐与人和;赵雷;《理想》
一、什么叫乐与人和?
什么叫乐与人和?总结一下,乐与人和指的是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由音乐来沟通、联络人之间的情感意志,并使之处于一种谐和状态,它既包括音乐审美中人与音乐的谐和状态,也包括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而达到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及其谐和状态。其实往大的方面去讲,乐与人和还指社会人生、政治伦理层面的谐和。在音乐的艺术实践活动中,音乐本身就充当一个媒介用来沟通、联络人之间的情感意志的,如果做不到乐与人和,有时候不但不会发挥音乐本身的沟通情感意志功能,反而会适得其反,使之不能达到“和”的状态。
在很多音乐活动中,有很多“乐不与人和”的情况。周景王铸钟的典故,不听单穆公劝阻,劳民伤财、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铸好无射大钟,百姓苦不堪言,怎么能做到“乐与人和”呢?
不同层次的人喜欢不同的音乐,这一点古人早已意识到。《墨子·三辩》中记载: 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殮冬藏,息于瓴缶之乐。假如你让农夫去听钟鼓之乐的话,农夫的音乐情感体验就会很差,更不要说通过音乐达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了,这样做是极不谐和的。就好像现在每个时代的人都喜欢听不同的歌曲一样,父母辈的人们大多数喜欢听邓丽君、费玉清等的歌曲,而很多年轻人对这些歌曲总是不“感冒”,喜欢听汪峰、赵雷的歌多一些,00后的青年们喜欢听TFBOYS的歌曲等。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处在人生不同的阶段,自己生活的年代环境也影响着自己的审美,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然,上面所说的只是说大多数人,并不是绝对的。所以说,每个人喜欢的音乐是不同的,作为观众要欣赏适合自己的音乐,作为演员要演适合观众的音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乐与人和。
二、赵雷《理想》的音乐美学情感分析。
提起民谣歌手赵雷,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凭借一首《成都》火遍了全国的大学校园,慢慢的被人们、尤其是年轻的人群关注和熟知。无论是上班的年轻人,还是在校的大学生,总喜欢闲暇之余听一首他的歌。在他后来创作的好多作品里面,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首《理想》。
歌曲的开头十分的平实,开头没谈坚持信念,而是说理想的苍白。之后便是一个漂亮的切镜叙事,充满极具画面感的细节。理想被拟人化,将个人的经历和环境完美的融和在一起。再往后他把时间轴瞬间拉长,表达长期的态势。在三段的描写之后,全歌的核心才渐渐出现。“理想今年你几岁”和“理想永远都年轻”相互映衬,把对理想的不解与执拗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合之前的故事背景,情感恰到好处。最后两句则把视角拉到第三人称,镜头感十足,表达对这个“人人称理想”时代的怅惘。整首歌词特别容易理解,却又相当细心。其中当然也有把理想拟人化的修辞,但这种修辞不会让人不知所云,也不显得错乱。赵雷从来不进行后现代式的解构,他只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总结和重新思考,同时再投射出一点儿当代社会的缩影。
他的音乐作品,虽然没有诗句般的柔情感动,但作品中折射出的单纯率直,正如他沉默寡言的性格,质朴坦诚。编曲方面则很粗糙,大多以吉他为主,有些基本的节奏,经常会有一些自己唱的和声,偶尔掺杂口琴、笛子等配器。歌词内容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细微见长,不做作,不矫情,又接地气,画面感极强。
记得四川在线的采访中有这样一段话:编曲,是赵雷做音乐遇到问题最多的一块。因为没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所以编曲一般都靠感觉来试。当记者问他,没想过找人来帮忙吗?有很多专业的音乐制作人应该很愿意帮忙。但赵雷说,也试过,但我要的东西他们不理解,并不是他们给的东西不好,只是并不是我想要的。说实话,这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也是许多独立音乐人的通病。但赵雷说得无比朴实“不是他们给的东西不好,只是并不是我想要的。”
我认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很多专业的音乐制作人,音乐编曲理论知识充沛,在音乐的创作中,往往会忽略音乐实践活动本身最大的功能和价值在于要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而达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及其谐和状态,用来达到“乐与人和”的状态。只顾一味的炫技,注意力全部放在编曲编的多复杂、配器配的多新颖等等,巴不得把所有的音乐编曲理论知识从作品中表现出来,这样的一种心态创作出的音乐是不能达到这种状态的。我觉得恰恰是因为赵雷这样的一种创作初衷和风格,创作出的作品才会与年轻群体的人们心理上产生一种共鸣,创作的作品尽管只有一把吉他配上他那干净而又透漏出沧桑的嗓音,但是仍然不减人们对他歌曲的喜爱,或许是因为他和千千万万个年轻人一样,都有平凡哀乐,又不甘于流俗生活。既然当代民谣最大的特点是表达个人生活的细致体验,那民谣的编曲,除了传说中的知音能够帮忙之外,断然不能由他人染指,即使自己能力不够也不行。从这个角度来说,赵雷至少对自己孩子一样的作品足够忠诚。
参考文献
[1]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
[2] 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关键词:音乐美学;乐与人和;赵雷;《理想》
一、什么叫乐与人和?
什么叫乐与人和?总结一下,乐与人和指的是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由音乐来沟通、联络人之间的情感意志,并使之处于一种谐和状态,它既包括音乐审美中人与音乐的谐和状态,也包括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而达到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及其谐和状态。其实往大的方面去讲,乐与人和还指社会人生、政治伦理层面的谐和。在音乐的艺术实践活动中,音乐本身就充当一个媒介用来沟通、联络人之间的情感意志的,如果做不到乐与人和,有时候不但不会发挥音乐本身的沟通情感意志功能,反而会适得其反,使之不能达到“和”的状态。
在很多音乐活动中,有很多“乐不与人和”的情况。周景王铸钟的典故,不听单穆公劝阻,劳民伤财、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铸好无射大钟,百姓苦不堪言,怎么能做到“乐与人和”呢?
不同层次的人喜欢不同的音乐,这一点古人早已意识到。《墨子·三辩》中记载: 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殮冬藏,息于瓴缶之乐。假如你让农夫去听钟鼓之乐的话,农夫的音乐情感体验就会很差,更不要说通过音乐达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了,这样做是极不谐和的。就好像现在每个时代的人都喜欢听不同的歌曲一样,父母辈的人们大多数喜欢听邓丽君、费玉清等的歌曲,而很多年轻人对这些歌曲总是不“感冒”,喜欢听汪峰、赵雷的歌多一些,00后的青年们喜欢听TFBOYS的歌曲等。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处在人生不同的阶段,自己生活的年代环境也影响着自己的审美,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然,上面所说的只是说大多数人,并不是绝对的。所以说,每个人喜欢的音乐是不同的,作为观众要欣赏适合自己的音乐,作为演员要演适合观众的音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乐与人和。
二、赵雷《理想》的音乐美学情感分析。
提起民谣歌手赵雷,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凭借一首《成都》火遍了全国的大学校园,慢慢的被人们、尤其是年轻的人群关注和熟知。无论是上班的年轻人,还是在校的大学生,总喜欢闲暇之余听一首他的歌。在他后来创作的好多作品里面,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首《理想》。
歌曲的开头十分的平实,开头没谈坚持信念,而是说理想的苍白。之后便是一个漂亮的切镜叙事,充满极具画面感的细节。理想被拟人化,将个人的经历和环境完美的融和在一起。再往后他把时间轴瞬间拉长,表达长期的态势。在三段的描写之后,全歌的核心才渐渐出现。“理想今年你几岁”和“理想永远都年轻”相互映衬,把对理想的不解与执拗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合之前的故事背景,情感恰到好处。最后两句则把视角拉到第三人称,镜头感十足,表达对这个“人人称理想”时代的怅惘。整首歌词特别容易理解,却又相当细心。其中当然也有把理想拟人化的修辞,但这种修辞不会让人不知所云,也不显得错乱。赵雷从来不进行后现代式的解构,他只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总结和重新思考,同时再投射出一点儿当代社会的缩影。
他的音乐作品,虽然没有诗句般的柔情感动,但作品中折射出的单纯率直,正如他沉默寡言的性格,质朴坦诚。编曲方面则很粗糙,大多以吉他为主,有些基本的节奏,经常会有一些自己唱的和声,偶尔掺杂口琴、笛子等配器。歌词内容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细微见长,不做作,不矫情,又接地气,画面感极强。
记得四川在线的采访中有这样一段话:编曲,是赵雷做音乐遇到问题最多的一块。因为没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所以编曲一般都靠感觉来试。当记者问他,没想过找人来帮忙吗?有很多专业的音乐制作人应该很愿意帮忙。但赵雷说,也试过,但我要的东西他们不理解,并不是他们给的东西不好,只是并不是我想要的。说实话,这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也是许多独立音乐人的通病。但赵雷说得无比朴实“不是他们给的东西不好,只是并不是我想要的。”
我认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很多专业的音乐制作人,音乐编曲理论知识充沛,在音乐的创作中,往往会忽略音乐实践活动本身最大的功能和价值在于要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而达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及其谐和状态,用来达到“乐与人和”的状态。只顾一味的炫技,注意力全部放在编曲编的多复杂、配器配的多新颖等等,巴不得把所有的音乐编曲理论知识从作品中表现出来,这样的一种心态创作出的音乐是不能达到这种状态的。我觉得恰恰是因为赵雷这样的一种创作初衷和风格,创作出的作品才会与年轻群体的人们心理上产生一种共鸣,创作的作品尽管只有一把吉他配上他那干净而又透漏出沧桑的嗓音,但是仍然不减人们对他歌曲的喜爱,或许是因为他和千千万万个年轻人一样,都有平凡哀乐,又不甘于流俗生活。既然当代民谣最大的特点是表达个人生活的细致体验,那民谣的编曲,除了传说中的知音能够帮忙之外,断然不能由他人染指,即使自己能力不够也不行。从这个角度来说,赵雷至少对自己孩子一样的作品足够忠诚。
参考文献
[1]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
[2] 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