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总要求和趋势,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实际出发,由于数学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和其它原因,教师除传授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多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以及增强参与意识,引导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才能创造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
关键词:数学教学 有效课堂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173-02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则是这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这门艺术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学质量好坏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过程,因此,高等数学教学中有效课堂的构建是很重要的,就此我谈谈我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课堂构建的几点体会。
1 高等数学教学中要做好课前准备
由于高等数学本身所固有的课程特点和其它原因,在教学中要真正意义上构建好高效率的课堂,对教师来说是基本功,但往往是说起容易做着难,实际上高等数学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许多目的不明确的现象,因此我认为关键还是特别要注意做好课前备课:
(1)明确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性纲领,完全领会了教学大纲,教师讲课才能目的明确,详略得当,同时还要根据教学对象、专业的不同选取不同的题材内容。
(2)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的教师才能在学生面前站稳脚跟,学生才能敬慕教师,学生才能够产生学习动力,同时激发学生自发的去探求问题、解决问题,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3)了解学生。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总要求和趋势,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实际出发,适当降低难度,减少死记硬背以减轻学生负担,因此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发的去求解,并能够对一些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
(4)注重教法。教学方法是课堂链接学生和教师的纽带,是传播知识的桥梁。
2 搞好课堂教学的导入
数学课本让人感觉枯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很难高涨、愉快,无法主动、愉悦地接受知识,因而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更好地创造有效课堂。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视自己为录音机的方音键,错把学生当成录音机,一味地埋头讲授,无视学生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不利于构建有效课堂。因为知识的遗忘率很高,“填鸭式”的教学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课堂的构建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2.1 注重引人,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某种动机,激发感情,还能改变人的态度,培养人的意志,一堂课若引入得当,就可以抓住契机,多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及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必须做到这些,学生才能“学”有新“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学生才能慢慢体会到数学美,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以该研究者在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引入”为例,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国过去的习俗,孩子都随父亲的姓氏,比如父亲姓张,他的孩子也都姓张,假设知道一个男子姓张,假设每代都有男子,并严格按照我国过去的习俗,那么他的儿子姓什么?孙子呢?玄孙呢?……若他有32代孙,能够确定他的32代孙的姓吗?如果他有无限子孙呢?从课堂检测反馈的信息来看,这样的引入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
2.2 设置疑问,引起悬念
思维一直是开始于问题。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师只要有意识地创设悬念,学生的求知欲就能从“悬”中激发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愿闻其详”的心情,学生有了思考问题的平台,解决问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3 例题设置有梯度,激发新奇感
例题的选择有梯度,学生更能产生新奇感,将对数学枯燥、抽象的印象转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例如:(1)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①
②
③≤0
分析:要为本节课求解单调区间做准备,重视对学生讨论参数的引导,参数的取值范围对解集的影响(分类讨论思想)。
(2)函数的单调性与函数的关系:对于。
1)若,单调递增(增区间);
2)若,单调递减(减区间)导数的几何意义;
3)若,常数函数(与轴平行)。
3 抓好课堂提问
课堂教学是靠师生的共同活动完成的,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中的基本矛盾,课堂提问是解决矛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是提问。如何抓好提问这一环节?
3.1 目的明确,语言简明
对于每一节课,应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需要,将设计好的问题有目的地提出,提问问题时,语言简明,一般不重复提问,从而既培养了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还能使教师的有效课堂更好地完成。
3.2 有针对性,时机要恰当,语言要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材,提问的时机要有启发性,要恰当,提出问题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产生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实现诱发思维的目的,从而解决问题。
3.3 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止想到少数学生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因此,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控制提问的难度和方式。提问时不能只提问所谓的“优生”,不要只想到少数学生,而“中等生”和“差生”就忽略不记,这样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4 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由此可见,学生提问对学生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或许提不出问题,教师这时应给予帮助,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猜想、多分析、多比较,另外,即使学生提出不合理或不是很好的问题时,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例如:
(1)引导学生类比例题的区别?
(2)函数单调性和导数关系逆推是否成立?(充要)思考:函数的单调性问题 结论:
①若≥0且相等不充满子区间 单调递增(增区间)。
②若≤0且相等不充满子区间 单调递减(减区间)。
3.5 适当降低难度,注意推导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全员参与,由于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故而设计课堂时提出的问题难度不能过高,设计问题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是导演,而学生不是观众,是演员,要用师生共同“表演”代替单纯的教师“主演”。例如在讲解《导数的几何意义》时,老师往往会给出公式,然后教学生如何运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而忽略了公式本身的意义和它的推导过程,这样学生只是机械性地记忆和模仿。但如果老师在上课时能改变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归纳推导得出结论,那么学生不但不容易遗忘或混淆,而且即使一时忘记了,他也能自己重新推导出结论,使所获得的知识从感性熟悉飞跃到理性熟悉。
4 拓展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和学的基本特征与重要目标是学以致用。如果学生不能体会到知识的应用功能,那么对于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是结合起来了的,体会到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如象“导数的几何意义、微分的几何意义”等内容,都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进一步增强学生数学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去概括、抽象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高等数学教学中有效课堂的构建,要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教师要激励学生说,让学生陈述见解,谈感想,作评论,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意识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灵感,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锻炼、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拓展学生潜在的素质,以求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珑.高等数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 黄永红,王胜奎.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2):70-71.
[3] 黄叶炯.浅谈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J].数学教学研究,2007.
[4] 沈华.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2014.
[5] 孙健.探析如何构建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5):3.
关键词:数学教学 有效课堂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173-02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则是这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这门艺术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学质量好坏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过程,因此,高等数学教学中有效课堂的构建是很重要的,就此我谈谈我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课堂构建的几点体会。
1 高等数学教学中要做好课前准备
由于高等数学本身所固有的课程特点和其它原因,在教学中要真正意义上构建好高效率的课堂,对教师来说是基本功,但往往是说起容易做着难,实际上高等数学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许多目的不明确的现象,因此我认为关键还是特别要注意做好课前备课:
(1)明确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性纲领,完全领会了教学大纲,教师讲课才能目的明确,详略得当,同时还要根据教学对象、专业的不同选取不同的题材内容。
(2)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的教师才能在学生面前站稳脚跟,学生才能敬慕教师,学生才能够产生学习动力,同时激发学生自发的去探求问题、解决问题,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3)了解学生。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总要求和趋势,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实际出发,适当降低难度,减少死记硬背以减轻学生负担,因此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发的去求解,并能够对一些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
(4)注重教法。教学方法是课堂链接学生和教师的纽带,是传播知识的桥梁。
2 搞好课堂教学的导入
数学课本让人感觉枯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很难高涨、愉快,无法主动、愉悦地接受知识,因而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更好地创造有效课堂。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视自己为录音机的方音键,错把学生当成录音机,一味地埋头讲授,无视学生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不利于构建有效课堂。因为知识的遗忘率很高,“填鸭式”的教学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课堂的构建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2.1 注重引人,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某种动机,激发感情,还能改变人的态度,培养人的意志,一堂课若引入得当,就可以抓住契机,多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及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必须做到这些,学生才能“学”有新“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学生才能慢慢体会到数学美,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以该研究者在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引入”为例,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国过去的习俗,孩子都随父亲的姓氏,比如父亲姓张,他的孩子也都姓张,假设知道一个男子姓张,假设每代都有男子,并严格按照我国过去的习俗,那么他的儿子姓什么?孙子呢?玄孙呢?……若他有32代孙,能够确定他的32代孙的姓吗?如果他有无限子孙呢?从课堂检测反馈的信息来看,这样的引入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
2.2 设置疑问,引起悬念
思维一直是开始于问题。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师只要有意识地创设悬念,学生的求知欲就能从“悬”中激发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愿闻其详”的心情,学生有了思考问题的平台,解决问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3 例题设置有梯度,激发新奇感
例题的选择有梯度,学生更能产生新奇感,将对数学枯燥、抽象的印象转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例如:(1)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①
②
③≤0
分析:要为本节课求解单调区间做准备,重视对学生讨论参数的引导,参数的取值范围对解集的影响(分类讨论思想)。
(2)函数的单调性与函数的关系:对于。
1)若,单调递增(增区间);
2)若,单调递减(减区间)导数的几何意义;
3)若,常数函数(与轴平行)。
3 抓好课堂提问
课堂教学是靠师生的共同活动完成的,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中的基本矛盾,课堂提问是解决矛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是提问。如何抓好提问这一环节?
3.1 目的明确,语言简明
对于每一节课,应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需要,将设计好的问题有目的地提出,提问问题时,语言简明,一般不重复提问,从而既培养了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还能使教师的有效课堂更好地完成。
3.2 有针对性,时机要恰当,语言要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材,提问的时机要有启发性,要恰当,提出问题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产生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实现诱发思维的目的,从而解决问题。
3.3 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止想到少数学生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因此,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控制提问的难度和方式。提问时不能只提问所谓的“优生”,不要只想到少数学生,而“中等生”和“差生”就忽略不记,这样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4 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由此可见,学生提问对学生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或许提不出问题,教师这时应给予帮助,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猜想、多分析、多比较,另外,即使学生提出不合理或不是很好的问题时,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例如:
(1)引导学生类比例题的区别?
(2)函数单调性和导数关系逆推是否成立?(充要)思考:函数的单调性问题 结论:
①若≥0且相等不充满子区间 单调递增(增区间)。
②若≤0且相等不充满子区间 单调递减(减区间)。
3.5 适当降低难度,注意推导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全员参与,由于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故而设计课堂时提出的问题难度不能过高,设计问题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是导演,而学生不是观众,是演员,要用师生共同“表演”代替单纯的教师“主演”。例如在讲解《导数的几何意义》时,老师往往会给出公式,然后教学生如何运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而忽略了公式本身的意义和它的推导过程,这样学生只是机械性地记忆和模仿。但如果老师在上课时能改变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归纳推导得出结论,那么学生不但不容易遗忘或混淆,而且即使一时忘记了,他也能自己重新推导出结论,使所获得的知识从感性熟悉飞跃到理性熟悉。
4 拓展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和学的基本特征与重要目标是学以致用。如果学生不能体会到知识的应用功能,那么对于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是结合起来了的,体会到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如象“导数的几何意义、微分的几何意义”等内容,都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进一步增强学生数学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去概括、抽象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高等数学教学中有效课堂的构建,要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教师要激励学生说,让学生陈述见解,谈感想,作评论,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意识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灵感,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锻炼、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拓展学生潜在的素质,以求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珑.高等数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 黄永红,王胜奎.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2):70-71.
[3] 黄叶炯.浅谈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J].数学教学研究,2007.
[4] 沈华.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2014.
[5] 孙健.探析如何构建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