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阅读的权利交还给学生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416784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就是通过视觉认识书写的文字符号,从中获取思想的程序。”(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来吸收知识,学习语言,开阔视野,使思想更具体、更充实,为认识和理解新问题提供依据,同时阅读中吸收的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为表达作了必要的心理准备。阅读更是学生学习的权利。学生既是语文教育的对象,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学生缺失大量阅读的语文课堂仍普遍存在,课堂上凌驾于阅读之上的大量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仍普遍存在。教师的话语仍占霸权地位,学生仍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平等对话,达到激活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的目的。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教师把阅读的权力交还给学生。
  1. 大量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好读书 ,而不求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古人留下的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实际上都是他们学习方法、成功经验的概括总结 ,揭示了学好汉语言文字的必由之路也就是要大量阅读,通过量的积累 ,达到质的飞跃。
  1.1 大量阅读对于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
  分析一篇文章,不是只取本篇中的“原料”,还需要调用本篇之外的大量的“库存”,包括以往读书和阅世得来的感性材料和已形成语感、眼光、理念的东西。大量阅读是文章内容深沉理解的根底。,涉世不深的学生,只有在读书中多多补充中外古今、社会人生得感性认识、间接经验'认识才能扩展、提升'也才能对文章深入解读。今天的学生只读《孔乙己》,很难深知孔乙己的性格、命运'对其不免有隔世之感、皮毛之见;读过《儒林外史》就会多懂一些《孔乙己》。假如只读《三国意义》中的一两个章回,就不足以理解全书的内涵。只有通读全书,了解更多内容和细节,才能对人物、故事有更深的思索。无论是对文章的形式还是内容,感性认识、直觉、感悟,都是建构理性认识不可缺少的基础。多读可以多知,多知才能善读。
  1.2 大量阅读对于写作的意义。
  写作活动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写作的思维,不仅有“方法”问题,更有“原料”问题。激活思维、创新思维、深化思维,常常是“万法具备,只欠原料”。感性材料是最基础的。没有感性材料积累的“量变”,就不会“质变”为语感、眼光、理念;语感眼光、理念的质量亦因感性材料的贫富优劣而异。社会、政治、伦理等范畴的价值观念、指导思想、理论原则,常用作思维中的高层次原料。思维活动短缺多层次的充足材料,就不会加工出好的成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对写作的意义无庸质疑。它能对语感培养、艺术熏陶、性情陶冶形成合力。对语言、内容也能留下不同程度的再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生活经历有限的中学生,大量的阅读能弥补其涉世的不深,让他们了解更为丰富的社会生活。多读才能善写。
  另外,大量的阅读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耐得住寂寞”的学习品质,自觉抵御不良诱惑,促进其终身学习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 语文教师要保证学生课内外的阅读时间 
  2.1 保证学生的课堂上的朗读时间。
  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形成,“习得”远远重于“学得”。而学生书面语言的“习得”,主要得益于诵读积累。通过反复的诵读,学生把要学习的语言烂熟于心,在语言运用时,自然会迸涌而出。陈德京教授在《现代语文教育理论》中写道:“朗读是语文课的第一教学法,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第一基本功。”可见,动口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引导学生开口读书,让琅琅读书声飘荡在校园。
  2.2 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思考时间。
  初中语文的课文分析不可过烦,坚决反对那种企图把诗文讲清,讲透的愚蠢做法。张志公先生指出,文学教育“多点拨学生认真读,不要总是教师析来析去的。”教师不要总是以作家代言人的身份高高在上地分析课文,要给学生足够的走进文本的时间。在静默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把阅读和思维、想象和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他们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2.3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学生才有赢得大量课外阅读时间的可能。它要求教师厚积薄发,在备课上狠下功夫,降低课文讲析的“精度”,留给学生自我阅读、自我感悟、自我拓展、自我升华的空间。课外作业要精心设计,避免大量的重复做题占用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3. 建立激励学生阅读的机制 
  (1)经常宣传读书的好处,教师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学生分享。
  (2)做好学生挑选书籍的参谋,定期推出推荐书目。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时空。课前三分钟的“读书分享”时间学生轮流发言,学期期末进行“读书摘录”的评比。
  (4)联合促读。让家长明白学生将读书作为主要的业余爱好。其抵御其它不良诱惑的能力就增强,成长过程中也不易产生偏差,从而支持孩子多读有益的课外书。
  当今的教学正进行着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革命,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更应传承传统,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书海中尽情遨游。
  收稿日期:2011-11-06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就学校教育而言,人的发展和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因而学校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水平。而教学作为一种教与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是发展性的主体,因此,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当前在减负的基础上提质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将力图运用主体性教育思想和原理,对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如
期刊
【摘要】爱始终是师生沟通的最好语言,有爱老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我参加工作以来曾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以下是我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首先,教育学生爱别人。教育学生学会感恩,让学生去发现爱,并在爱的海洋中学会去爱别人。其次,施爱的幸福。在工作中如何去关心学生,视班级如自己的家,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  【关键词】感恩 ;施爱   我们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教育首先是关心倍至
期刊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大批一模一样的人才,而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内教育界也日益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因为良好个性的形成,学校教育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新一轮的教改也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体育教学的特点也决定了其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的理想场所。以下是本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几点做法初探。   
期刊
【摘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育就不断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要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语文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素养,因此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必须是掌握语文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教育科研基础的新型人才。为此,本文将针对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语文教师素养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为优化现代新型语文教师的素养结构提供可资
期刊
【摘要】:对于信息技术课堂中“半成品加工”策略的使用历来是褒贬不一,很多人都认为这种策略会抹杀孩子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但实际上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在使用,特别是针对生源信息素养参差不齐的情况,这种策略是非常实用的,但“实用≠好用”,本文以丰富的课堂实例全面诠释了“半成品加工”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半成品加工;策略;信息技术     1. 西部落后校区信息技术教
期刊
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尊天重地、敬天爱人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去置身于作折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去接近自然,感受自然。以水为例,那奔腾不息的大江,烟波浩渺的大海,那绚丽的湖光山色,潺潺的小溪……常常使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因为它是那样的变幻多端,那样富有生气。李白笔下的“水”多气势磅礴
期刊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动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没有数学学习动机,就像汽车没有发动机。在初中数学学习方面,学生如果有了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就有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使动
期刊
打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我再次认真研读。通过学习,我深刻理解了它的基本理念: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3、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4、学生是数学学
期刊
实验是学习自然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中阶段对物理实验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能明确实验目的。(2)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3)能控制实验条件。(4)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5)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6)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要做到这六项要求,必然要经过一个长期积累,不断总结的过程。那些只依靠纸上谈兵式的习题解答显然
期刊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强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学科共通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 教师要有活跃课堂教学活动的意识   在课堂上,如能做到让学生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让教师从“教”的领域扩展到对“学”的参与、组织、协调,那么师生间积极的建设性的双向互动及学生间不同组合的双向互动就为课堂注入了无穷的生命活力。正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