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班的幼儿从家庭单独照顾环境进入幼儿园社会化抚养环境,并且还受到自身发育成熟能力的限制,自理能力相对较弱。同时,由于刚入园的分离焦虑而产生不安全感,使得学会生活自理技能更加困难,怎样提高小班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幼教和家长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简要梳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园小班儿童的意义,讨论幼儿园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的策略,以此为幼教和家长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策略
三四岁的小班幼儿刚刚脱离婴儿期,向幼儿期发展,脑发育和身体发育非常迅速。并且基于身体各项机能的发育成熟,也逐渐具备了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条件。幼儿园集体生活与家中单独照料不同,对幼儿必然提出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要求,因此,小班教师往往要解决如何提高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难题。尽管小班儿童口语能力还较差,情绪波动也较大,但是小班儿童的可塑性极强,也乐于模仿。所以只要教师耐心细致地指导儿童,按照幼儿成长规律教学,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小班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园小班儿童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班儿童刚刚脱离父母、亲人在家中的照顾来到幼儿园,虽然家庭重视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这部分幼儿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大部分儿童刚进入幼儿园自理能力基本为零。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生活习惯培养来训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教会幼儿餐前、便后要洗手,午餐能吃多少盛多少,午睡之后要漱口。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又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2.有利于为幼儿树立安全感
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幼儿往往由于分离焦虑而出现情绪低落、哭泣、厌食等情况,这时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而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儿童尽快适应新环境。例如,向幼儿教授穿衣口诀,鼓励幼儿学会自己穿衣,可以提升幼儿的自信心,为幼儿树立安全感。
二、幼儿园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策略
1.以幼儿为核心的策略
幼儿园是幼儿的快乐天地。幼儿在幼儿园中游戏、学习、交流成长,幼儿园的各项安排应以幼儿为核心,培养幼儿生活的自理能力当然也不例外。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尊重幼儿的成熟发展规律,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在平时的生活技能训练中要以鼓励为主,以示范模仿为主,尽量营造快乐、宽松的氛围,以促进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
以洗漱训练为例。幼儿园小班的幼儿身体协调性较差,动作发展不好,在洗手时会将衣袖弄湿。这时,需要教师耐心向幼儿演示如何挽起衣袖,让幼儿模仿。之后,还要在幼儿洗手时进行多次提醒和再次演示。此外,幼儿园内安排的硬件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特征,为培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供便利。再以洗漱为例,幼儿园安排洗漱池和置物架时,应该安排高、中、低多种高度,为幼儿拿毛巾和杯子进行洗漱提供方便。以幼儿为核心的理念需要体现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也需要深刻烙印在每个幼教心中。
2.幼儿自主体验的策略
幼儿园小班的儿童由于操作能力较差常常会有教师包办的现象出现。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幼儿活动时的干预程度,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幼儿自我服务、自我体验,真正地从做中学,通过自我摸索、自我总结经验,最终使得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小班幼儿午睡过程中,有些幼儿由于不适应环境变化,难以入眠。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宜强制要求,可以将幼儿带到游戏室,让其玩一会儿玩具,缓解其紧张之后再询问儿童意愿。若其由于不会穿衣而不想脱衣睡觉,那可以指导其系纽扣等动作,陪伴几天,解决了问题幼儿自然愿意积极午睡,生活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3.幼儿家庭共同参与的策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不可或缺。幼儿园应当积极与幼儿家庭进行合作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教师可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与家长商量确立符合幼儿发展情况的阶段性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目标。将幼儿园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和家庭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加快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培养儿童独自吃饭能力时,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可能会出现撒饭、挑食、偏食的情况。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召开家园联动会议,让家长一起参与讨论解决方案,鼓励家长为孩子做出表率,带领孩子面对自己不喜爱但是有营养的食物,在平时用餐时进行引导,倡导培养合理饮食习惯。
三、结语
幼儿园是幼儿从自己家庭来到社会接触到的第一个场所,也是幼儿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独立生存的起点。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心智尚未成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都较弱,在指导幼儿习得生活自理技能时,需要幼教付出巨大的耐心和努力。只有真正地拥有关爱之心,树立陪伴幼儿成长的理念,再加上上述各种提高策略的运用,才能真正帮助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儿在学习生活中获得自信,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徐晓雪.浅述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36-37.
[2]曹娟.幼儿园小班进餐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2019.
关键词: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策略
三四岁的小班幼儿刚刚脱离婴儿期,向幼儿期发展,脑发育和身体发育非常迅速。并且基于身体各项机能的发育成熟,也逐渐具备了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条件。幼儿园集体生活与家中单独照料不同,对幼儿必然提出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要求,因此,小班教师往往要解决如何提高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难题。尽管小班儿童口语能力还较差,情绪波动也较大,但是小班儿童的可塑性极强,也乐于模仿。所以只要教师耐心细致地指导儿童,按照幼儿成长规律教学,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小班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园小班儿童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班儿童刚刚脱离父母、亲人在家中的照顾来到幼儿园,虽然家庭重视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这部分幼儿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大部分儿童刚进入幼儿园自理能力基本为零。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生活习惯培养来训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教会幼儿餐前、便后要洗手,午餐能吃多少盛多少,午睡之后要漱口。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又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2.有利于为幼儿树立安全感
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幼儿往往由于分离焦虑而出现情绪低落、哭泣、厌食等情况,这时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而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儿童尽快适应新环境。例如,向幼儿教授穿衣口诀,鼓励幼儿学会自己穿衣,可以提升幼儿的自信心,为幼儿树立安全感。
二、幼儿园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策略
1.以幼儿为核心的策略
幼儿园是幼儿的快乐天地。幼儿在幼儿园中游戏、学习、交流成长,幼儿园的各项安排应以幼儿为核心,培养幼儿生活的自理能力当然也不例外。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尊重幼儿的成熟发展规律,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在平时的生活技能训练中要以鼓励为主,以示范模仿为主,尽量营造快乐、宽松的氛围,以促进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
以洗漱训练为例。幼儿园小班的幼儿身体协调性较差,动作发展不好,在洗手时会将衣袖弄湿。这时,需要教师耐心向幼儿演示如何挽起衣袖,让幼儿模仿。之后,还要在幼儿洗手时进行多次提醒和再次演示。此外,幼儿园内安排的硬件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特征,为培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供便利。再以洗漱为例,幼儿园安排洗漱池和置物架时,应该安排高、中、低多种高度,为幼儿拿毛巾和杯子进行洗漱提供方便。以幼儿为核心的理念需要体现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也需要深刻烙印在每个幼教心中。
2.幼儿自主体验的策略
幼儿园小班的儿童由于操作能力较差常常会有教师包办的现象出现。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幼儿活动时的干预程度,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幼儿自我服务、自我体验,真正地从做中学,通过自我摸索、自我总结经验,最终使得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小班幼儿午睡过程中,有些幼儿由于不适应环境变化,难以入眠。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宜强制要求,可以将幼儿带到游戏室,让其玩一会儿玩具,缓解其紧张之后再询问儿童意愿。若其由于不会穿衣而不想脱衣睡觉,那可以指导其系纽扣等动作,陪伴几天,解决了问题幼儿自然愿意积极午睡,生活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3.幼儿家庭共同参与的策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不可或缺。幼儿园应当积极与幼儿家庭进行合作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教师可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与家长商量确立符合幼儿发展情况的阶段性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目标。将幼儿园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和家庭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加快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培养儿童独自吃饭能力时,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可能会出现撒饭、挑食、偏食的情况。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召开家园联动会议,让家长一起参与讨论解决方案,鼓励家长为孩子做出表率,带领孩子面对自己不喜爱但是有营养的食物,在平时用餐时进行引导,倡导培养合理饮食习惯。
三、结语
幼儿园是幼儿从自己家庭来到社会接触到的第一个场所,也是幼儿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独立生存的起点。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心智尚未成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都较弱,在指导幼儿习得生活自理技能时,需要幼教付出巨大的耐心和努力。只有真正地拥有关爱之心,树立陪伴幼儿成长的理念,再加上上述各种提高策略的运用,才能真正帮助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儿在学习生活中获得自信,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徐晓雪.浅述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36-37.
[2]曹娟.幼儿园小班进餐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