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建立在所谓“精英”的理论基础上,鼓吹以量少质精的“精英民族”来统治全世界,其他的民族不是杀掉,就是做奴隶。这种理论扩而广之,对德国军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精英”的坦克手、飞行员(尤其是战斗机飞行员)成为被宣传的主角,而“大众化”的炮兵几乎被遗忘;即使在前线兵员、装备都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后备军还是在按部就班地训练新兵,工厂还在追求工艺的“精湛”而不顾产量的稀少。这种近乎病态的“精英”理论结出的最“丰硕”成果,自然就是以最“精英”的军官士兵、最“精英”的武器装备,超额编制组建起来的“精英”部队了。
在整个德国武装部队中,除了德国海军外,陆军、空军、党卫军都组建过自己的“精英”陆战部队。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党卫军第1、2、3、5师(分别命名为“希特勒”、“帝国”、“骷髅”、“维京”),陆军的“大日耳曼”师,空军的“赫尔曼·戈林”部队等等。而曾经同时拥有党卫军第1、2、3师三支超级精锐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更是以实力的强大而名噪一时。
党卫军第2装甲军最初的名称是党卫军装甲军(很多资料将其误作党卫军第1装甲军)。其所属的党卫军第1、2、3师都是在1942年从东线调到西线进行补充休整。这3个师此前都是摩托化步兵师(“希特勒”师只有1个加强摩托化旅的实力),并且得到了强击火炮和88毫米高射炮的加强。但在西线休整期间,这3个师都得到了全面加强,各增编了1个2营制坦克团,并配属了最新式的“虎”式坦克连。
截止到1942年12月,“希特勒”师兵员有20844人,“帝国”师有17112人,“骷髅”师有21186人。其成员自然都是诸如魏特曼之类死硬且年轻的纳粹党卫军份子,不仅受过良好的训练,而且还要求尽量是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相貌英俊。3个师的官兵因此总是成为纳粹宣传照片的主角:穿着迷彩服(或者坦克手的黑色制服),挎着冲锋枪或者毛瑟98K,一头乱蓬蓬的黄色卷发……这些面色开朗的年轻“日耳曼”战士,成为了希特勒“前线精英”的标准形象。至于凶狠残暴方面,他们自然也是“一流”的。
3个师在1943年2月的编制情况如下:
“希特勒”装甲步兵师
第1党卫军坦克团(2个坦克营,每个营有1个指挥部和3个中型坦克连,另有第4独立重型坦克连),计有12辆II号坦克、10辆III号长身管、52辆,IV号长身管、9辆“虎”、9辆指挥坦克,总计92辆。
第1、2党卫军装甲步兵团(每团3个营)
第1党卫军装甲炮兵团(4个营括1个自行火炮营)
第1党卫军装甲侦察营
第1党卫军强击火炮营(3个连连7辆强击火炮)
第1党卫军高射炮营
第1党卫军工兵营
第1党卫军坦克歼击营
“帝国”装甲步兵师
第2党卫军坦克团(2个坦克营,每个营有1个指挥部、1个中型坦克连、2个轻型坦克连,另有第8独立重型坦克连),计有10辆II号坦克、81辆III号长身管、21辆IV号长身管、10辆“虎”、9辆指挥坦克,总计131辆。
党卫军第3“德意志”、第4“元首”装甲步兵团(每团3个营)
第2党卫军装甲炮兵团(4个营括1个自行火炮营)
“帝国”党卫军侦察营
“帝国”党卫军强击火炮营(3个连,每连7辆强击火炮)
“帝国”党卫军高射炮营
“帝国”党卫军工兵营
“兰格马克”摩托车营(5个连)
“骷髅”装甲步兵师
第3党卫军坦克团(2个坦克营,每个营有1个指挥部、1个中型坦克连、2个轻型坦克连,另有1个独立重型坦克连),计有71辆III号长身管、10辆III号75炮、22辆~号长身管、9辆“虎”、9辆指挥坦克,总计121辆。
第1“骷髅”、第3“骷髅”党卫军装甲步兵团(每团3个营)
党卫军“极北之地”摩托化步兵团(每团3个营)
第3党卫军装甲炮兵团(4个营)
第3党卫军侦察营
第3党卫军强击火炮营(3个连连7辆强击火炮)
第3党卫军高射炮营
第3党卫军工兵营
第3党卫军坦克歼击营
连同军属部队在内,党卫军装甲军在1943年初共有约6万人、344辆坦克、63辆强击火炮,其中包括28辆“虎”式坦克、95辆IV号长身管。步兵多数编成为225人的摩托化步兵连(搭载越野卡车),或者编成为210人的装甲步兵连(3个党卫军师每师有1个装甲步兵营,搭载在半履带装甲车上),并且得到大量自行步兵炮、自行反坦克炮、自行榴弹炮、自行20毫米高射炮和牵引式88毫米高射炮的火力支援。
相形之下,斯大林格勒反攻中最强大的红军集团军——第5坦克集团军虽然编制有6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军,第1、26坦克军,第8近卫坦克旅,第8摩托车团,第510、511独立坦克营等部队,兵力也不过104000人、378辆坦克而已。而且第5坦克集团军的兵力中还包括了后勤部队(德国军一级基本没有什么后勤单位);其步兵多数都是徒步行军;炮兵只有少量靠摩托化牵引,自然更谈不上什么装甲履带自行了。而苏军此时配备的KV、T-34/76型坦克,也远远不是德军“虎”式和IV号长身管坦克的对手。从装备和实力来说,党卫军装甲军远远超过当时苏联的任何一个集团军。
而1943年初的东线南段,也正需要这样一支精锐部队来挽救危局。自上一年11月红军发动斯大林格勒反攻以来,掩护斯大林格勒德军两翼的罗马尼亚军队、掩护沃罗涅日-上马蒙至罗斯托夫方向的意大利和匈牙利军队,以及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6集团军,先后都被红军暴风骤雨般的攻击所荡平,30多万人被赶进了战俘营。而曼施坦因用来解围的第57装甲军也被打了个七零八落。2个多月激战下来,东线南部上千千米的战线内的德国及其盟军集团几乎全军覆没,战略要点哈尔科夫岌岌可危。
为了挽救败局,来自西线、东线中部、高加索方向的大量德军蜂拥而至,其中包括大量精锐的王牌装甲部队:有来自高加索的第1装甲集团军(第3装甲军、第40装甲军),其指挥官原来是克莱斯特,现在则是名将马肯森;从东线中部窜过来的陆军头号精锐“大日耳曼”师,其兵员多达20415人,拥有95辆坦克和18辆强击火炮以及曼施坦因原有的第48、57装甲军,虽然缺额较大,但其中第11装甲师也是号称德国陆军第一的精锐装甲师。
可所有这些部队,在强大的党卫军装甲军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该军虽然由于兵力未能全部到达而一度放弃了哈尔科夫,但随后却在希特勒和曼施坦因的严令下发动反攻,重新夺回了哈尔科夫。 但为了这个胜利,该军付出的代价也相当惨重:自2月份参战到3月20日,一共伤亡了11519人,包括365名军官、11154名士兵和军士;全军300多辆坦克中只剩下35辆可动。不过这个胜利却给纳粹带来了极度的兴奋。希特勒的嘉奖,希姆莱的亲临视察,种种殊荣降临到党卫军装甲军头上。一时间,该军成了德国宣传机器的大明星。
在此后的一段时期,党卫军装甲军一直在东线南段休整,准备参加库尔斯克战役。按照希特勒的命令,这次战役将动用德国“最好的部队、最好的武器、最好的指挥官”。而为了使“最好部队”的党卫军装甲军处于最佳状态,德国人还送来了大量的补充兵员和武器装备。但在人员日益匮乏的大背景下,党卫军装甲军的补充兵员也只好降低标准,其“希特勒”师甚至接受了2500名空军人员,全军的陆军配属人员在库尔斯克战役前夕也达到了5712人。1943年6月,党卫军装甲军改称为党卫军第2装甲军。
虽然困难重重,“精英云集”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在库尔斯克战役前还是达到了齐装满员的“最佳状态”。其实力之强大,是任何一个军指挥官都梦寐以求的。全军领取补给的总员额(包括4164名苏联苦力)达到68796人,其中步兵、师属战斗工兵和侦察营共有26202人。除了党卫军第1、2、3装甲步兵师外,军属部队包括:
第122炮兵司令部:第861轻型榴弹炮营、第III/818轻型榴弹炮营(RSO自行);
第3火箭炮司令部:第1教导火箭炮团(3个营,2个各装备12门150毫米6管火箭炮,1个装备12门210毫米5管火箭炮),第55火箭炮团;
第680工兵团司令部:第627、666工兵营,第929舟桥地区指挥部,第2./41、11、21、31、537、840轻型舟桥营,第8建筑部队司令部、第26桥梁建筑营、第508轻型道路建筑营、第410建筑营。
作为装甲军主力的3个装甲步兵师,每个师人员都在2万以上,并分别拥有8000~9000名步兵、战斗工兵和侦察兵。每个师的6个步兵营中,5个为搭载越野卡车的摩托化步兵营,1个为搭载半履带装甲车的装甲步兵营。装甲步兵团直属1个高射炮连(10门20毫米自行高射炮),1个步兵炮连(6门150毫米slGGw 38t自行步兵炮),1个侦察连,1个工兵连。各师所属的6~8个高射炮连中,有3个是装备88毫米高射炮的重型连。每个师都拥有12门88炮,另有几十门20毫米自行高射炮。
3个装甲步兵师的师属炮兵拥有10~12个连(105~150毫米榴弹炮,100毫米加农炮),其中各有3个连装备自行火炮、2个连装备12门Wespe105H自行榴弹炮、1个连装备6门Hummel 150H自行榴弹炮。连同军属炮兵,全军共有100~150门加农炮、179门榴弹炮(66门自行火炮),138门150~210毫米火箭炮。
党卫军装甲步兵师的反坦克火力主要是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每个师还编制有1~2个Marde型自行反坦克炮连(11~21门),全军共有44门自行反坦克炮。“帝国”师坦克歼击营第3连还装备了26辆苏联T-34/76坦克。
较之哈尔科夫战役时,3个党卫军师的坦克团的编制变化不大,但实力有所增强。坦克强击火炮总数达到494辆之多,另有98辆自行榴弹炮和自行反坦克炮(不含自行步兵炮和自行高射炮)。其中“虎”式坦克数量增加到42辆,接近于一个满编重型坦克营(45辆);IV号长身管坦克达到144辆以上;同样安装长身管75毫米炮的强击火炮达到104辆。也就是说,即使不包括自行反坦克炮,党卫军第2装甲军拥有的安装长身管75毫米或者88毫米火炮的装甲战斗车辆就有约300辆。在当时的苏联坦克面前,这些战车几乎是无敌的。
有了火力如此强大,完全摩托化、装甲化,训练有素的精锐大军,也难怪希特勒宣称库尔斯克战役将成为“照亮世界的火炬”了。
1943年7月5日,包括党卫军第2装甲军在内的近百万德军“精英”部队向红军严密设防的库尔斯克弧形防御圈发动了凶猛的进攻。希特勒的这些“最好的部队、最好的武器、最好的指挥官”,在狭窄地段上以密集的坦克集群掀起的一轮轮攻击狂潮,给红军造成了巨大损失。但“精英”自己也在对方顽强的还击下伤亡惨重。战斗开始第一天就被击毙1726人、击伤11162人(不少重伤员后来死亡)、失踪346人,损失总数达13234人。其中包括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1047人(击毙187人、受伤841人、失踪19人),党卫军“希特勒”师的伤亡占到了其中的一半(97人阵亡、522人受伤)。而在突入红军阵地后,德国人又不得不应付一波波涌来的红军坦克预备队。虽然德国人依仗坦克性能上的绝对优势,把冲击的苏联坦克打成遍地残骸,但自身的损失也在不断上升。7月5~20日,党卫军第2装甲军被击毙1487人、受伤6442人、失踪166人,总计8095人。而在7月16日,全军的494辆坦克强击火炮中,只有292辆还可以使用,其中“虎”式坦克从42辆下降到23辆。
希特勒对库尔斯克进攻已经丧失了信心,下令将党卫军第2装甲军司令部以及留下了全部重型武器的“希特勒”师调往意大利。而接受了“希特勒”师全部坦克的“帝国”和“骷髅”师,以及配属给第6集团军的军属部队,则继续留在地狱般的东线经受红军的反击。在7月1日拥有23800人的“骷髅”师,到7月20日仅剩下19630人,8月30日只剩下8976人、战备坦克31辆;而接受了1个新编“黑豹”坦克营的“帝国”师只剩下13592人、战备坦克只有22辆。随着库尔斯克大会战的结束,德国“精英”的相当一部分已经化作地狱游魂。德国火炬在库尔斯克熄灭了。
此后,曾经“精英云集”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继续转战于意大利、巴尔干、法国、匈牙利、奥地利等地;而德国人也不得不放下了“精英”的臭架子,把一批一批越来越不“精英”的补充兵员塞到包括党卫军第2装甲军在内的“精英”旗号下。直到希特勒狂暴地命令他的党卫军精锐师团把“精英”臂章摘下来,直到整个德国及其全部武装部队最后投降为止。在德国纳粹的追随者看来,这个军的“光荣战斗历程”意味着无数“西方浪漫主义”的英雄传说,意味着金发碧眼、在88炮管子上画满了战果道道的“王牌”和“精英们”。而对东方的研究者而言,党卫军第2装甲军以及希特勒德国的最终覆灭,却正是一部“精英”神话在“大众”狂潮中最终崩溃覆灭的历史。而战胜“精英”的,则是按照希特勒原来的计划,应该被杀掉或是做奴隶的民族。令希特勒在地狱仍然耿耿于怀的是,“精英”毕竟还是没有能够战胜“奴隶”。
在整个德国武装部队中,除了德国海军外,陆军、空军、党卫军都组建过自己的“精英”陆战部队。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党卫军第1、2、3、5师(分别命名为“希特勒”、“帝国”、“骷髅”、“维京”),陆军的“大日耳曼”师,空军的“赫尔曼·戈林”部队等等。而曾经同时拥有党卫军第1、2、3师三支超级精锐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更是以实力的强大而名噪一时。
党卫军第2装甲军最初的名称是党卫军装甲军(很多资料将其误作党卫军第1装甲军)。其所属的党卫军第1、2、3师都是在1942年从东线调到西线进行补充休整。这3个师此前都是摩托化步兵师(“希特勒”师只有1个加强摩托化旅的实力),并且得到了强击火炮和88毫米高射炮的加强。但在西线休整期间,这3个师都得到了全面加强,各增编了1个2营制坦克团,并配属了最新式的“虎”式坦克连。
截止到1942年12月,“希特勒”师兵员有20844人,“帝国”师有17112人,“骷髅”师有21186人。其成员自然都是诸如魏特曼之类死硬且年轻的纳粹党卫军份子,不仅受过良好的训练,而且还要求尽量是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相貌英俊。3个师的官兵因此总是成为纳粹宣传照片的主角:穿着迷彩服(或者坦克手的黑色制服),挎着冲锋枪或者毛瑟98K,一头乱蓬蓬的黄色卷发……这些面色开朗的年轻“日耳曼”战士,成为了希特勒“前线精英”的标准形象。至于凶狠残暴方面,他们自然也是“一流”的。
3个师在1943年2月的编制情况如下:
“希特勒”装甲步兵师
第1党卫军坦克团(2个坦克营,每个营有1个指挥部和3个中型坦克连,另有第4独立重型坦克连),计有12辆II号坦克、10辆III号长身管、52辆,IV号长身管、9辆“虎”、9辆指挥坦克,总计92辆。
第1、2党卫军装甲步兵团(每团3个营)
第1党卫军装甲炮兵团(4个营括1个自行火炮营)
第1党卫军装甲侦察营
第1党卫军强击火炮营(3个连连7辆强击火炮)
第1党卫军高射炮营
第1党卫军工兵营
第1党卫军坦克歼击营
“帝国”装甲步兵师
第2党卫军坦克团(2个坦克营,每个营有1个指挥部、1个中型坦克连、2个轻型坦克连,另有第8独立重型坦克连),计有10辆II号坦克、81辆III号长身管、21辆IV号长身管、10辆“虎”、9辆指挥坦克,总计131辆。
党卫军第3“德意志”、第4“元首”装甲步兵团(每团3个营)
第2党卫军装甲炮兵团(4个营括1个自行火炮营)
“帝国”党卫军侦察营
“帝国”党卫军强击火炮营(3个连,每连7辆强击火炮)
“帝国”党卫军高射炮营
“帝国”党卫军工兵营
“兰格马克”摩托车营(5个连)
“骷髅”装甲步兵师
第3党卫军坦克团(2个坦克营,每个营有1个指挥部、1个中型坦克连、2个轻型坦克连,另有1个独立重型坦克连),计有71辆III号长身管、10辆III号75炮、22辆~号长身管、9辆“虎”、9辆指挥坦克,总计121辆。
第1“骷髅”、第3“骷髅”党卫军装甲步兵团(每团3个营)
党卫军“极北之地”摩托化步兵团(每团3个营)
第3党卫军装甲炮兵团(4个营)
第3党卫军侦察营
第3党卫军强击火炮营(3个连连7辆强击火炮)
第3党卫军高射炮营
第3党卫军工兵营
第3党卫军坦克歼击营
连同军属部队在内,党卫军装甲军在1943年初共有约6万人、344辆坦克、63辆强击火炮,其中包括28辆“虎”式坦克、95辆IV号长身管。步兵多数编成为225人的摩托化步兵连(搭载越野卡车),或者编成为210人的装甲步兵连(3个党卫军师每师有1个装甲步兵营,搭载在半履带装甲车上),并且得到大量自行步兵炮、自行反坦克炮、自行榴弹炮、自行20毫米高射炮和牵引式88毫米高射炮的火力支援。
相形之下,斯大林格勒反攻中最强大的红军集团军——第5坦克集团军虽然编制有6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军,第1、26坦克军,第8近卫坦克旅,第8摩托车团,第510、511独立坦克营等部队,兵力也不过104000人、378辆坦克而已。而且第5坦克集团军的兵力中还包括了后勤部队(德国军一级基本没有什么后勤单位);其步兵多数都是徒步行军;炮兵只有少量靠摩托化牵引,自然更谈不上什么装甲履带自行了。而苏军此时配备的KV、T-34/76型坦克,也远远不是德军“虎”式和IV号长身管坦克的对手。从装备和实力来说,党卫军装甲军远远超过当时苏联的任何一个集团军。
而1943年初的东线南段,也正需要这样一支精锐部队来挽救危局。自上一年11月红军发动斯大林格勒反攻以来,掩护斯大林格勒德军两翼的罗马尼亚军队、掩护沃罗涅日-上马蒙至罗斯托夫方向的意大利和匈牙利军队,以及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6集团军,先后都被红军暴风骤雨般的攻击所荡平,30多万人被赶进了战俘营。而曼施坦因用来解围的第57装甲军也被打了个七零八落。2个多月激战下来,东线南部上千千米的战线内的德国及其盟军集团几乎全军覆没,战略要点哈尔科夫岌岌可危。
为了挽救败局,来自西线、东线中部、高加索方向的大量德军蜂拥而至,其中包括大量精锐的王牌装甲部队:有来自高加索的第1装甲集团军(第3装甲军、第40装甲军),其指挥官原来是克莱斯特,现在则是名将马肯森;从东线中部窜过来的陆军头号精锐“大日耳曼”师,其兵员多达20415人,拥有95辆坦克和18辆强击火炮以及曼施坦因原有的第48、57装甲军,虽然缺额较大,但其中第11装甲师也是号称德国陆军第一的精锐装甲师。
可所有这些部队,在强大的党卫军装甲军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该军虽然由于兵力未能全部到达而一度放弃了哈尔科夫,但随后却在希特勒和曼施坦因的严令下发动反攻,重新夺回了哈尔科夫。 但为了这个胜利,该军付出的代价也相当惨重:自2月份参战到3月20日,一共伤亡了11519人,包括365名军官、11154名士兵和军士;全军300多辆坦克中只剩下35辆可动。不过这个胜利却给纳粹带来了极度的兴奋。希特勒的嘉奖,希姆莱的亲临视察,种种殊荣降临到党卫军装甲军头上。一时间,该军成了德国宣传机器的大明星。
在此后的一段时期,党卫军装甲军一直在东线南段休整,准备参加库尔斯克战役。按照希特勒的命令,这次战役将动用德国“最好的部队、最好的武器、最好的指挥官”。而为了使“最好部队”的党卫军装甲军处于最佳状态,德国人还送来了大量的补充兵员和武器装备。但在人员日益匮乏的大背景下,党卫军装甲军的补充兵员也只好降低标准,其“希特勒”师甚至接受了2500名空军人员,全军的陆军配属人员在库尔斯克战役前夕也达到了5712人。1943年6月,党卫军装甲军改称为党卫军第2装甲军。
虽然困难重重,“精英云集”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在库尔斯克战役前还是达到了齐装满员的“最佳状态”。其实力之强大,是任何一个军指挥官都梦寐以求的。全军领取补给的总员额(包括4164名苏联苦力)达到68796人,其中步兵、师属战斗工兵和侦察营共有26202人。除了党卫军第1、2、3装甲步兵师外,军属部队包括:
第122炮兵司令部:第861轻型榴弹炮营、第III/818轻型榴弹炮营(RSO自行);
第3火箭炮司令部:第1教导火箭炮团(3个营,2个各装备12门150毫米6管火箭炮,1个装备12门210毫米5管火箭炮),第55火箭炮团;
第680工兵团司令部:第627、666工兵营,第929舟桥地区指挥部,第2./41、11、21、31、537、840轻型舟桥营,第8建筑部队司令部、第26桥梁建筑营、第508轻型道路建筑营、第410建筑营。
作为装甲军主力的3个装甲步兵师,每个师人员都在2万以上,并分别拥有8000~9000名步兵、战斗工兵和侦察兵。每个师的6个步兵营中,5个为搭载越野卡车的摩托化步兵营,1个为搭载半履带装甲车的装甲步兵营。装甲步兵团直属1个高射炮连(10门20毫米自行高射炮),1个步兵炮连(6门150毫米slGGw 38t自行步兵炮),1个侦察连,1个工兵连。各师所属的6~8个高射炮连中,有3个是装备88毫米高射炮的重型连。每个师都拥有12门88炮,另有几十门20毫米自行高射炮。
3个装甲步兵师的师属炮兵拥有10~12个连(105~150毫米榴弹炮,100毫米加农炮),其中各有3个连装备自行火炮、2个连装备12门Wespe105H自行榴弹炮、1个连装备6门Hummel 150H自行榴弹炮。连同军属炮兵,全军共有100~150门加农炮、179门榴弹炮(66门自行火炮),138门150~210毫米火箭炮。
党卫军装甲步兵师的反坦克火力主要是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每个师还编制有1~2个Marde型自行反坦克炮连(11~21门),全军共有44门自行反坦克炮。“帝国”师坦克歼击营第3连还装备了26辆苏联T-34/76坦克。
较之哈尔科夫战役时,3个党卫军师的坦克团的编制变化不大,但实力有所增强。坦克强击火炮总数达到494辆之多,另有98辆自行榴弹炮和自行反坦克炮(不含自行步兵炮和自行高射炮)。其中“虎”式坦克数量增加到42辆,接近于一个满编重型坦克营(45辆);IV号长身管坦克达到144辆以上;同样安装长身管75毫米炮的强击火炮达到104辆。也就是说,即使不包括自行反坦克炮,党卫军第2装甲军拥有的安装长身管75毫米或者88毫米火炮的装甲战斗车辆就有约300辆。在当时的苏联坦克面前,这些战车几乎是无敌的。
有了火力如此强大,完全摩托化、装甲化,训练有素的精锐大军,也难怪希特勒宣称库尔斯克战役将成为“照亮世界的火炬”了。
1943年7月5日,包括党卫军第2装甲军在内的近百万德军“精英”部队向红军严密设防的库尔斯克弧形防御圈发动了凶猛的进攻。希特勒的这些“最好的部队、最好的武器、最好的指挥官”,在狭窄地段上以密集的坦克集群掀起的一轮轮攻击狂潮,给红军造成了巨大损失。但“精英”自己也在对方顽强的还击下伤亡惨重。战斗开始第一天就被击毙1726人、击伤11162人(不少重伤员后来死亡)、失踪346人,损失总数达13234人。其中包括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1047人(击毙187人、受伤841人、失踪19人),党卫军“希特勒”师的伤亡占到了其中的一半(97人阵亡、522人受伤)。而在突入红军阵地后,德国人又不得不应付一波波涌来的红军坦克预备队。虽然德国人依仗坦克性能上的绝对优势,把冲击的苏联坦克打成遍地残骸,但自身的损失也在不断上升。7月5~20日,党卫军第2装甲军被击毙1487人、受伤6442人、失踪166人,总计8095人。而在7月16日,全军的494辆坦克强击火炮中,只有292辆还可以使用,其中“虎”式坦克从42辆下降到23辆。
希特勒对库尔斯克进攻已经丧失了信心,下令将党卫军第2装甲军司令部以及留下了全部重型武器的“希特勒”师调往意大利。而接受了“希特勒”师全部坦克的“帝国”和“骷髅”师,以及配属给第6集团军的军属部队,则继续留在地狱般的东线经受红军的反击。在7月1日拥有23800人的“骷髅”师,到7月20日仅剩下19630人,8月30日只剩下8976人、战备坦克31辆;而接受了1个新编“黑豹”坦克营的“帝国”师只剩下13592人、战备坦克只有22辆。随着库尔斯克大会战的结束,德国“精英”的相当一部分已经化作地狱游魂。德国火炬在库尔斯克熄灭了。
此后,曾经“精英云集”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继续转战于意大利、巴尔干、法国、匈牙利、奥地利等地;而德国人也不得不放下了“精英”的臭架子,把一批一批越来越不“精英”的补充兵员塞到包括党卫军第2装甲军在内的“精英”旗号下。直到希特勒狂暴地命令他的党卫军精锐师团把“精英”臂章摘下来,直到整个德国及其全部武装部队最后投降为止。在德国纳粹的追随者看来,这个军的“光荣战斗历程”意味着无数“西方浪漫主义”的英雄传说,意味着金发碧眼、在88炮管子上画满了战果道道的“王牌”和“精英们”。而对东方的研究者而言,党卫军第2装甲军以及希特勒德国的最终覆灭,却正是一部“精英”神话在“大众”狂潮中最终崩溃覆灭的历史。而战胜“精英”的,则是按照希特勒原来的计划,应该被杀掉或是做奴隶的民族。令希特勒在地狱仍然耿耿于怀的是,“精英”毕竟还是没有能够战胜“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