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种保守稳健的经营策略不可避免地打击出版社投放在数字出版的资源,障碍出版行业的转型和革新的速度,甚至摧毁企业转型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踏入二十一世纪,由于资讯科技的快速成长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出版渐渐成为崭新的媒体出版领域,也是兵家们竞相占据的新大陆。但是,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在香港仍未达到成熟的阶段,业界还在摸索数字出版的版权管理、渠道、技术标准、分账比例等等问题。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阴影下,尚在萌芽发展的香港数字出版业会何去何从呢?
前方有危险,请注意!
香港的传统出版社在数字出版新领域上,从最初采取被动、拖延的态度,到最近,开始采取更积极的策略,企图从传统产业转化到新产业上。在转化的过程中,传统出版社必须投放大量资源,吸引新人才,建立团队,发展和编制电子化内容。在金融风暴下,面对全球资金紧拙,消费萎缩,投资呆滞的局面,加上前述数字出版还处于摸索的阶段,在种种不明朗因素笼罩底下,采取较保守稳健的经营策略 ——压缩研发、停止扩张、保持现金、减少开支、提高内部效率,似乎是大部分出版社的选择。这种保守稳健的经营策略不可避免地打击出版社投放在数字出版的资源,障碍出版行业的转型和革新的速度,甚至摧毁企业转型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以香港教科书出版业为例,过去十年,不少教科书出版商投放了大量金钱与时间,培养人才,建立自身管理的数字部门或分公司,发展数字化教学材料,让教材走上网络化及多媒体化。经过十年的耕耘,当今香港大部分中小学教材均配有数字资源网及光盘,促使学生更灵活地学习。在教科书电子化上,相较邻近地区,香港目前拥有明显的优势。香港政府于近期更提出探讨电子教科书的可行性研究,为业界带来一阵子的兴奋。
电子教科书是一项革命性的措施,它的推广与实施,有赖多方面的条件配合,包括软硬件的投放,教师培训、学校设备配套、电子多媒体教材的全面编制,以及改变现有行之已久的教材批发和零售的模式等等,因此,电子教科书绝非一朝一夕能全面执行,政府的长期投放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面对着香港的企业相继倒闭、失业率增加、股票与房地产市场下滑、整体经济与税收收缩等迫切问题,电子教科书的推动似乎将无可避免地延后。在缺乏政府的支援下,香港的教科书出版社要持续发展在电子教科书领域上已有的优势确实不容易。我个人认为,如果香港政府认同资讯科技在教育发展上的重要地位,可考虑调拨现有资源,鼓励学校及公共图书馆采购电子图书,并立法管理网络出版的版权事宜,从而激活数字出版业的发展空间。
有“危”的时候,是不是也有“机”呢?所谓“山穷水尽而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衰退也可能带来一些隐性的机会,让有决心的企业乘机杀出一条血路,完成革新的使命。
机遇,请抓住!
第一种机会正是在衰退的危机感的驱使下,不管是作者、出版人、中盘、技术提供者、硬件提供者、读者都可能出现求变的心态,让各方衷心协力疏解一些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问题,如:
-作者与数字出版商就版权及版税分账形式能得到合理的协调;
-数字出版平台的多元化技术标准得到确认;
-弹性销售模式(如按章节收费或订购模式)得到建立;
-是否采用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争论能得到平息;
-互联网上防止侵权行为的行业守则得到厘定。
第二种机会自然是汰弱留强,有人选择退缩离场或暂做旁观者的时候,有人会选择留守战场,积极迎战,最终可能变成未来的大赢家。最为人熟悉的例子是二十一世纪初,大陆网络游戏领域中的盛大和网上商业中介平台的阿里巴巴。
以目前的发展而言,科技的变革不但不会停下来,反而会加快脚步,杀旁观者一个措手不及。市场上的流动电话、膝上计算机和无线宽频上网的收费愈来愈便宜,记忆硬体容量的不断扩大,都为数字出版垫好发展的基础。传统出版人如果在金融风暴的阴影下,身处十字路口上,不能咬紧牙关撑下去的话,恐怕我们会在下一轮复苏中出局,让坚持战斗的企业从此控制大局。
在开拓数字出版领域上,我个人期望香港的传统出版界在未来几年能做出以下的行动:
1.努力活着,以“活着”为首要原则,同时,提升企业本身的学习能力,开怀地与同业和行外企业进行交流和合作,以增强生存能力;
2.把握资讯科技的新技术,软硬件价钱下调的趋势,努力开拓下载内容业务及建立完整的价值链,大力度开发新渠道,培育新人才及创作团队,创作新内容;
3.推动及配合政府倡议数字内容的政策,包括电子教参书的应用,电子图书馆的建立;
4.抱着屡败屡战,不怕艰苦的精神,在有限的资源下,尝试不同形式的商业模式,创造数字出版稳定的收入方式,包括广告收益、订购、网上销售等。乘消费者在衰退中寻求改变的心态,建立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5.学习海外出版社(如Random House, Harper Collins)的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作出渐进的改革转型。
“危”与“机”总是并存的。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传统出版业务急转直下,面目全非,就是我们出版人当前的“危”。同时,在不确定的日子里,人心求变,能把握“变”,就能把握“机”。假如传统出版人能以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的身份与数字原居民(digital native)的新生代读者,通过资讯科技带来的崭新沟通渠道,建立起直接而融合的关系,全新的数字内容出版产业将会为业界带来无限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