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井研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创新发展,一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存在不客忽視的问题。通过调研,课题组认为,井研县工业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创新发展定力,打造发展新引擎,推进“四化”互动。一是增强创新意识,营造创新发展氛围。二是坚持创新发展,增强产业竞争优势。三是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创新发展的活力和水平。
关键词: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工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6.04.O1
文章编号:1009-6922(2016)04-05-03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井研如何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是需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为此,井研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经济主管部门和企业,对企业创新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新取得的成效
井研县“十二五”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方向,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工业经济向好发展。
(一)创新促进工业提质增效
“十二五”期间,井研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科技、产品、业态等创新加速工业发展。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3.19亿元,与2010相比,年均增长14.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建成4.88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54家,产业集中率达89.3%,实现总产值105亿元。2014年,产品出口企业5家,创汇2500万美元。
(二)创新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井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见》《井研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井研县科技计划管理办法》《井研县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井研县专利申请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鼓励科技进步的政策文件,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
(三)创新资金投入逐步增长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县级研究与开发经费纳入财政保留预算,2011-2014年每年财政安排研究与开发经费80万元,约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0.05%。二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近4年共争取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1600万元,用于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三是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2014年企业通过自筹、贷款等措施筹集研发经费2100万元,比上年增加500万元,企业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的1%,逐步形成了财政、企业、银行多渠道的投融资创新体系。
(四)创新主体意识有所增强
一是校(院)企业合作发展。有15家企业分别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院等校(院)开展了科技合作,基本构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万马、旭东等3家企业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哈哥、蓝雁组建了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验站。二是研发能力不断提高。2011—2014年,全县申请专利总量218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28件;全县授予专利总量16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予8件。三是积极推进成果转化。目前,井研县在四川省备案的科技型企业有15家、省级创新型示范企业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技术中心5家,城北、旭东、联益等企业在产品组合设计、外观等方面积极创新,拓宽了国内国际销售市场;意龙集团进军航天航空领域高科技功能性面料的研究与开发,促进纺织产品创新发展。
(五)创新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井研县纺织服装、机械铸造、农产品加工等企业都进行设备和技术改造升级,其中2014年,完成技改投资4.7亿元。如纺织企业织机由八九十年代的有梭75布机升级为剑杆宽幅布机,五洲纺织等企业购买了喷水织机;旭东等3家农机企业升级为数控机床。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提升了产品质量,减少了人力资源,增加了企业效益。
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井研县企业创新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科技含量低且市场竞争力不强
井研县长期以来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盐磷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导,创新型、战略型产业产品比重低,多数企业只注重新设备技术引进,或在此基础上研发“再创新”,严重存在原始创新少、产品创新科技含量低、中高端产品不多、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如井研县40多家农机生产企业,产品大多以稻麦脱粒和粉粹、碾米、磨浆组合机为主,产品有销量但利润薄,出售一台机器利润少的30—50元、多的100元左右;纺织企业80%的产品属低端产品。
(二)政策措施导向滞后且投入不足
一是创新政策乏力。政府及部门出台了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但支持力度不够。二是政策落实不力。如:县财政预算企业技术研究开发经费低于国家规定0.95个百分点;按照国发[2006]6号和财税[2006]88号文件以及国家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对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企业技术研究开发经费税前扣除等政策落实不够。三是对引进人才缺乏奖励政策。目前井研县出台企业引进人才奖励和住房补助政策等吸引力不够,人才不愿来,有的来了也留不住。
(三)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
一是创新动力不够。井研县多数企业为保生存而战,追求“短平快”项目,对创新无研发专业团队、专门人员和奖励办法。二是创新投入不足。多数企业有创新的愿望,但不愿在产品技术创新上花时间、花精力、花资金,近年来井研县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低于国家规定的一个百分点。三是创新能力培训不够。用于职工培训的资金投入较少,大部分企业职工进厂后没有参加过培训,职工缺乏创新能力。 (四)科技人才缺乏创新活力
目前井研县57家规上企业管理团队,除華象、卫东、哈哥、蓝雁等公司有部分专业人才外,其余多数公司都是家族式经营,文化水平以初高中居多,年龄较大;大多企业一线工人中基本没有大学生和职业院校生,企业创新缺乏人才支撑。
(五)园区创新型企业少且带动作用差
县工业园区企业关联度低、创新型企业不多,对“五大产业”的引领作用不明显,泽尔汇、宏翔铸造、尚锦春纺织等园区企业建厂投产两三年就停产。
三、创新是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央“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创新、绿色发展,特别强调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井研县要紧紧抓住国家把四川列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的政策机遇,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创新发展定力,打造发展新引擎,推进“四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信息化)同步发展,再创井研经济发展新辉煌。
(一)增强创新意识,营造创新发展氛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是要增强创新发展认识。经济主管部门要引导鼓励企业主深化“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和增强由要素趋动向创新趋动发展的认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信心走创新引领未来发展之路,积极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等提升传统产业,转变粗放经营模式,提高企业效益。二是增强企业创新主体意识。政府部门要突出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意识,在工作中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政府、企业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大力支持企业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政府部门要为企业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使研发成果在井研转化,推动经济发展迈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三是为创新发展营造氛围。要通过新闻媒体或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企业创新发展的典型;县委、县政府对获得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企业和著(驰)名商标给予表彰奖励,在全社会营造创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掀起创业创新的高潮。
(二)坚持创新发展,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积极加快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是井研经济加快发展的希望所在。
1.创新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东部地区纺织企业停产或半停产多,给井研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带来了又一次机遇。要鼓励企业主动承接沿海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延伸纺织产业链,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面向市场调结构升档次,产品向中高端发展,通过3-5年把纺织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以意龙服装孵化园项目建设为平台,建立纺织服装研发中心、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打造国内国际中高端服装基地。
2.创新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井研县有蓝雁、哈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户,有农产品加工企业9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重大、品牌响,要以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为重点,构建以华象、哈哥、食品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创新体系,通过对产品、工艺和关键设备的新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提高企业利润,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改造升级,打造全国精品农产品加工基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3.创新做强机械铸造产业。要鼓励、引导机械铸造企业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对接,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姻”,引进转化科研成果,以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为重点,生产市场需求产品;扶持城北、万马、旭东等农机产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引领全县农机产业发展,使农机产品由井研制造向井研创造转变,增强市场竞争力,建成省农业机械制造基地;以鸿翔汽车电器公司、卫东机械厂为龙头,创新发展汽车电器、石油工程机械和车床等配套产品,使更多的农机铸造产品销往“一带一路”国家,加快井研县机械制造产业发展。
4.创新发展盐磷化工产业。以乐山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和井研县交通优势凸显的优势,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建盐浴为主的飘海,使国内外游客看了峨眉游大佛到井研盐浴;由生产食用盐、工业用盐向生产精细化工转变。
5.努力发展新兴产业。井研县工业集中区已初具规模,要坚持“创新发展、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关联发展、成链发展、合作发展”的原则,努力把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新兴产业集群区、开放创新示范区。一是要支持以福斯科技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做强做大,在生产食品、电子极磷酸等方面加快发展。二是要打造投资“洼地”,积极引进培育以知识技术密集、绿色低碳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产业,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三是要充分利用井研县民间资本优势、技术人才优势、交通发达优势,招商引资发展新兴产业。
(三)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抓住发展新机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将给井研县未来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县“十三五”规划要筛选、包装、储备一批创新型项目,主动与国家、省、市创新项目对接,力争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发展项目规划,并强力抓好项目落地。二是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地区)战略精准对接,抓好旭东、万马、城北等农机和意龙、玉扬、尔爽时装等纺织服装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使更多的农机和纺织服装产品销往“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做大做强企业。三是要充分发挥“四高三铁两干道”交通次枢纽作用,大力发展以生产型物流、仓储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四)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创新发展的活力和水平
一是建立激励政策机制。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支持创业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尽快出台《创业创新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施意见》等文件,引导县域工业企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产业产品转型升级;政府加大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供给,促进大众创业创新,让创业创新在井研蔚然成风。二是完善创新倒逼机制。要充分运用产业政策、资源配置和竞争机制,对设备落后、产能过剩、社会贡献率低和环境污染大的企业依法重拳整治,对整治不达标的要坚决淘汰;建立企业土地产出效益、企业成长性、企业研发能力等评价指标体系和电价、水价、节能减排等价格杠杆机制,引导和促进企业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形成市场对企业创新的“倒逼”机制,由“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的转变,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使井研制造向井研创造转变。三是探索新的投融资机制。通过设立县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实体经济通过创新提质增效,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投资力度;政府按不低于财政收入1%的政策预算企业研发经费,强化定向调控,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核心技术研发或引进新技术,让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精准发力,增强创新发展新动力;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支持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给予奖励。四是建立培养和集聚创新人才机制。分批安排规上企业主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培训,政府为辅、企业为主共同承担培训经费;相关部门要支持鼓励企业开展多形式的职工技能培训,提高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规划建设人才集聚的专家院或拿出部分公租和廉租房,引进高科技人才,为他们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交流平台;政府为辅、企业为主设立员工创新突出贡献奖,激励大众创新。五是拓展“互联网+”模式。政府出台政策,积极推进“互联网+科技”,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杨静
关键词: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工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6.04.O1
文章编号:1009-6922(2016)04-05-03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井研如何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是需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为此,井研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经济主管部门和企业,对企业创新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新取得的成效
井研县“十二五”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方向,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工业经济向好发展。
(一)创新促进工业提质增效
“十二五”期间,井研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科技、产品、业态等创新加速工业发展。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3.19亿元,与2010相比,年均增长14.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建成4.88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54家,产业集中率达89.3%,实现总产值105亿元。2014年,产品出口企业5家,创汇2500万美元。
(二)创新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井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见》《井研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井研县科技计划管理办法》《井研县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井研县专利申请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鼓励科技进步的政策文件,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
(三)创新资金投入逐步增长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县级研究与开发经费纳入财政保留预算,2011-2014年每年财政安排研究与开发经费80万元,约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0.05%。二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近4年共争取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1600万元,用于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三是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2014年企业通过自筹、贷款等措施筹集研发经费2100万元,比上年增加500万元,企业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的1%,逐步形成了财政、企业、银行多渠道的投融资创新体系。
(四)创新主体意识有所增强
一是校(院)企业合作发展。有15家企业分别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院等校(院)开展了科技合作,基本构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万马、旭东等3家企业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哈哥、蓝雁组建了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验站。二是研发能力不断提高。2011—2014年,全县申请专利总量218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28件;全县授予专利总量16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予8件。三是积极推进成果转化。目前,井研县在四川省备案的科技型企业有15家、省级创新型示范企业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技术中心5家,城北、旭东、联益等企业在产品组合设计、外观等方面积极创新,拓宽了国内国际销售市场;意龙集团进军航天航空领域高科技功能性面料的研究与开发,促进纺织产品创新发展。
(五)创新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井研县纺织服装、机械铸造、农产品加工等企业都进行设备和技术改造升级,其中2014年,完成技改投资4.7亿元。如纺织企业织机由八九十年代的有梭75布机升级为剑杆宽幅布机,五洲纺织等企业购买了喷水织机;旭东等3家农机企业升级为数控机床。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提升了产品质量,减少了人力资源,增加了企业效益。
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井研县企业创新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科技含量低且市场竞争力不强
井研县长期以来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盐磷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导,创新型、战略型产业产品比重低,多数企业只注重新设备技术引进,或在此基础上研发“再创新”,严重存在原始创新少、产品创新科技含量低、中高端产品不多、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如井研县40多家农机生产企业,产品大多以稻麦脱粒和粉粹、碾米、磨浆组合机为主,产品有销量但利润薄,出售一台机器利润少的30—50元、多的100元左右;纺织企业80%的产品属低端产品。
(二)政策措施导向滞后且投入不足
一是创新政策乏力。政府及部门出台了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但支持力度不够。二是政策落实不力。如:县财政预算企业技术研究开发经费低于国家规定0.95个百分点;按照国发[2006]6号和财税[2006]88号文件以及国家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对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企业技术研究开发经费税前扣除等政策落实不够。三是对引进人才缺乏奖励政策。目前井研县出台企业引进人才奖励和住房补助政策等吸引力不够,人才不愿来,有的来了也留不住。
(三)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
一是创新动力不够。井研县多数企业为保生存而战,追求“短平快”项目,对创新无研发专业团队、专门人员和奖励办法。二是创新投入不足。多数企业有创新的愿望,但不愿在产品技术创新上花时间、花精力、花资金,近年来井研县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低于国家规定的一个百分点。三是创新能力培训不够。用于职工培训的资金投入较少,大部分企业职工进厂后没有参加过培训,职工缺乏创新能力。 (四)科技人才缺乏创新活力
目前井研县57家规上企业管理团队,除華象、卫东、哈哥、蓝雁等公司有部分专业人才外,其余多数公司都是家族式经营,文化水平以初高中居多,年龄较大;大多企业一线工人中基本没有大学生和职业院校生,企业创新缺乏人才支撑。
(五)园区创新型企业少且带动作用差
县工业园区企业关联度低、创新型企业不多,对“五大产业”的引领作用不明显,泽尔汇、宏翔铸造、尚锦春纺织等园区企业建厂投产两三年就停产。
三、创新是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央“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创新、绿色发展,特别强调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井研县要紧紧抓住国家把四川列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的政策机遇,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创新发展定力,打造发展新引擎,推进“四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信息化)同步发展,再创井研经济发展新辉煌。
(一)增强创新意识,营造创新发展氛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是要增强创新发展认识。经济主管部门要引导鼓励企业主深化“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和增强由要素趋动向创新趋动发展的认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信心走创新引领未来发展之路,积极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等提升传统产业,转变粗放经营模式,提高企业效益。二是增强企业创新主体意识。政府部门要突出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意识,在工作中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政府、企业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大力支持企业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政府部门要为企业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使研发成果在井研转化,推动经济发展迈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三是为创新发展营造氛围。要通过新闻媒体或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企业创新发展的典型;县委、县政府对获得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企业和著(驰)名商标给予表彰奖励,在全社会营造创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掀起创业创新的高潮。
(二)坚持创新发展,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积极加快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是井研经济加快发展的希望所在。
1.创新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东部地区纺织企业停产或半停产多,给井研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带来了又一次机遇。要鼓励企业主动承接沿海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延伸纺织产业链,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面向市场调结构升档次,产品向中高端发展,通过3-5年把纺织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以意龙服装孵化园项目建设为平台,建立纺织服装研发中心、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打造国内国际中高端服装基地。
2.创新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井研县有蓝雁、哈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户,有农产品加工企业9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重大、品牌响,要以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为重点,构建以华象、哈哥、食品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创新体系,通过对产品、工艺和关键设备的新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提高企业利润,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改造升级,打造全国精品农产品加工基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3.创新做强机械铸造产业。要鼓励、引导机械铸造企业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对接,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姻”,引进转化科研成果,以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为重点,生产市场需求产品;扶持城北、万马、旭东等农机产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引领全县农机产业发展,使农机产品由井研制造向井研创造转变,增强市场竞争力,建成省农业机械制造基地;以鸿翔汽车电器公司、卫东机械厂为龙头,创新发展汽车电器、石油工程机械和车床等配套产品,使更多的农机铸造产品销往“一带一路”国家,加快井研县机械制造产业发展。
4.创新发展盐磷化工产业。以乐山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和井研县交通优势凸显的优势,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建盐浴为主的飘海,使国内外游客看了峨眉游大佛到井研盐浴;由生产食用盐、工业用盐向生产精细化工转变。
5.努力发展新兴产业。井研县工业集中区已初具规模,要坚持“创新发展、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关联发展、成链发展、合作发展”的原则,努力把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新兴产业集群区、开放创新示范区。一是要支持以福斯科技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做强做大,在生产食品、电子极磷酸等方面加快发展。二是要打造投资“洼地”,积极引进培育以知识技术密集、绿色低碳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产业,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三是要充分利用井研县民间资本优势、技术人才优势、交通发达优势,招商引资发展新兴产业。
(三)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抓住发展新机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将给井研县未来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县“十三五”规划要筛选、包装、储备一批创新型项目,主动与国家、省、市创新项目对接,力争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发展项目规划,并强力抓好项目落地。二是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地区)战略精准对接,抓好旭东、万马、城北等农机和意龙、玉扬、尔爽时装等纺织服装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使更多的农机和纺织服装产品销往“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做大做强企业。三是要充分发挥“四高三铁两干道”交通次枢纽作用,大力发展以生产型物流、仓储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四)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创新发展的活力和水平
一是建立激励政策机制。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支持创业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尽快出台《创业创新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施意见》等文件,引导县域工业企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产业产品转型升级;政府加大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供给,促进大众创业创新,让创业创新在井研蔚然成风。二是完善创新倒逼机制。要充分运用产业政策、资源配置和竞争机制,对设备落后、产能过剩、社会贡献率低和环境污染大的企业依法重拳整治,对整治不达标的要坚决淘汰;建立企业土地产出效益、企业成长性、企业研发能力等评价指标体系和电价、水价、节能减排等价格杠杆机制,引导和促进企业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形成市场对企业创新的“倒逼”机制,由“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的转变,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使井研制造向井研创造转变。三是探索新的投融资机制。通过设立县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实体经济通过创新提质增效,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投资力度;政府按不低于财政收入1%的政策预算企业研发经费,强化定向调控,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核心技术研发或引进新技术,让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精准发力,增强创新发展新动力;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支持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给予奖励。四是建立培养和集聚创新人才机制。分批安排规上企业主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培训,政府为辅、企业为主共同承担培训经费;相关部门要支持鼓励企业开展多形式的职工技能培训,提高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规划建设人才集聚的专家院或拿出部分公租和廉租房,引进高科技人才,为他们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交流平台;政府为辅、企业为主设立员工创新突出贡献奖,激励大众创新。五是拓展“互联网+”模式。政府出台政策,积极推进“互联网+科技”,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