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期是儿童创造力的萌芽时期。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者对幼儿的绘画、音乐、讲故事、手工以及发散思维等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幻想中创造想象的成分随之增多,精细性也不断提高。幼儿园和家庭这两者作为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對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一、家园合力,满足幼儿好奇心,提高幼儿创造力
在幼儿创造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好奇心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起点。这种好奇心在幼儿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最早如新生儿的探究反射可视为好奇心的最初表现。到幼儿期,好奇心便表现在幼儿的各种行为和语言的发展中。在语言发展上,这时候非常喜欢提问题,只要他们不懂的、感兴趣的,他们就会不停地问“为什么”,提出的问题稀奇古怪、各种各样,如为什么汽车的尾巴会吐气,为什么蜗牛背上有壳等等,并且常常打破沙锅问到底,试图弄个水落石出,在这一时期让父母最困惑、最苦恼的就是回答孩子的问题。在行为上,幼儿经常表现出一种破坏行为,如为了弄清楚钟表为什么要发出嗒嗒的声音,指针是怎样走动的而将家里的闹钟拆得七零八碎,为了了解电视机里是怎样装下那么多人、房子、车而兴奋地去探究。正是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才使得幼儿开始了漫长的创造之路。有专家强调说,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并不比外国孩子差,家长们不培养也没关系,但一定不要扼杀。中国的家长很喜欢替孩子做事,比如替孩子洗碗、洗衣服、背书包、系鞋带,让孩子丧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从而遏制了想象力的发展。孩子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摸摸这儿,摸摸那儿,很多家长怕孩子弄坏东西,或者出现差错,就制止孩子,孩子在家长的限制中慢慢就变得循规蹈矩了。而家长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他自己的成长过程就是保守的,是处处被不允许的,所以他们把这个保守延续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幼儿的好奇心能使他们不停地探究事物。它能激发幼儿认真思考,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去发现、探索生活中的奥秘,从而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卡尔逊提出:教师要积极鼓励由好奇心引起的各种探索活动。注意幼儿不寻常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想法,发现新的学习经验。
二、家园合力,创设良好环境,提高幼儿创造力
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是孩子产生创造动机的重要条件。要发展孩子的创造能力,就要为其提供一个可表现创造性并能使之正常发展的家庭环境。在一个民主、宽松的家庭中,成人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爱孩子但不骄惯,使孩子感到轻松自如,没有任何精神压力,这种环境会使孩子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创造活动之中,这对孩子独特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萌发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孩子的创造力是通过多种活动实现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动脑,心灵手巧”的说法,也说明了手脑并用,有助于萌发孩子的创造性。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表现在其动作、言语、感知觉、想象、思维及个性特征等各方面的发展中。我们常常会看见这样的例子:有的儿童扮演医生拿小棍给洋娃娃打针,将一块看起来很简单的木块当成小车拉,叫外婆为“妈妈的妈妈”,用积木搭建各式各样的房子,可以将“O”想象为苹果、人脸、气球、太阳、碗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创造力的表现,是真正创造力的雏形。因而,做为父母,应鼓励支持孩子,并应提供相应的材料,或为他开辟一块自由绘画的天地和展示自己作品的地方。启发引导孩子自己去想、去做,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再创造。家庭环境对孩子早期的创造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研究显示:在特殊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儿童的家庭早年就开始为其在特殊领域的探索而提供物质和情感的支持。
三、家园合力,提供丰富可操作材料,提高幼儿创造力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艾斯纳曾说过“创造行为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要受到生活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假如这一过程没有直观世界的滋润,它就无法成为个人进行创造性工作时可以借鉴的资料……”这段话明确告诉我们,培养幼儿创造力,先要积累丰富的感知经验,才能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作品。其次,家长也共同参与了资料的收集,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家长们不光能在每次作画前共同收集资料,而且也注重平日的信息储存,家长订阅了大量刊物供孩子阅读,并根据孩子兴趣有针对性地买些图书、光碟,例如《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或者去一些专业的收集资料。这获得大量观感上的信息储存,作画时便能自由地驰骋翱翔。父母应注意发现孩子的创造力萌芽,保护孩子最原始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性得以持续和发展。就如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本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诱导,并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就会培养出创造能力,使儿童最终成为出类拔萃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否则,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萌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使他们只能在模仿顺从中成长,失去创造的机会、条件和信心,而最终成为平庸、缺乏独立见解的人。
总之幼儿期是儿童创造力的萌芽时期,父母、老师、儿童结成三位一体对其进行引导与开发,儿童的创造力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幼儿园和家庭这两者作为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一、家园合力,满足幼儿好奇心,提高幼儿创造力
在幼儿创造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好奇心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起点。这种好奇心在幼儿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最早如新生儿的探究反射可视为好奇心的最初表现。到幼儿期,好奇心便表现在幼儿的各种行为和语言的发展中。在语言发展上,这时候非常喜欢提问题,只要他们不懂的、感兴趣的,他们就会不停地问“为什么”,提出的问题稀奇古怪、各种各样,如为什么汽车的尾巴会吐气,为什么蜗牛背上有壳等等,并且常常打破沙锅问到底,试图弄个水落石出,在这一时期让父母最困惑、最苦恼的就是回答孩子的问题。在行为上,幼儿经常表现出一种破坏行为,如为了弄清楚钟表为什么要发出嗒嗒的声音,指针是怎样走动的而将家里的闹钟拆得七零八碎,为了了解电视机里是怎样装下那么多人、房子、车而兴奋地去探究。正是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才使得幼儿开始了漫长的创造之路。有专家强调说,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并不比外国孩子差,家长们不培养也没关系,但一定不要扼杀。中国的家长很喜欢替孩子做事,比如替孩子洗碗、洗衣服、背书包、系鞋带,让孩子丧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从而遏制了想象力的发展。孩子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摸摸这儿,摸摸那儿,很多家长怕孩子弄坏东西,或者出现差错,就制止孩子,孩子在家长的限制中慢慢就变得循规蹈矩了。而家长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他自己的成长过程就是保守的,是处处被不允许的,所以他们把这个保守延续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幼儿的好奇心能使他们不停地探究事物。它能激发幼儿认真思考,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去发现、探索生活中的奥秘,从而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卡尔逊提出:教师要积极鼓励由好奇心引起的各种探索活动。注意幼儿不寻常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想法,发现新的学习经验。
二、家园合力,创设良好环境,提高幼儿创造力
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是孩子产生创造动机的重要条件。要发展孩子的创造能力,就要为其提供一个可表现创造性并能使之正常发展的家庭环境。在一个民主、宽松的家庭中,成人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爱孩子但不骄惯,使孩子感到轻松自如,没有任何精神压力,这种环境会使孩子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创造活动之中,这对孩子独特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萌发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孩子的创造力是通过多种活动实现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动脑,心灵手巧”的说法,也说明了手脑并用,有助于萌发孩子的创造性。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表现在其动作、言语、感知觉、想象、思维及个性特征等各方面的发展中。我们常常会看见这样的例子:有的儿童扮演医生拿小棍给洋娃娃打针,将一块看起来很简单的木块当成小车拉,叫外婆为“妈妈的妈妈”,用积木搭建各式各样的房子,可以将“O”想象为苹果、人脸、气球、太阳、碗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创造力的表现,是真正创造力的雏形。因而,做为父母,应鼓励支持孩子,并应提供相应的材料,或为他开辟一块自由绘画的天地和展示自己作品的地方。启发引导孩子自己去想、去做,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再创造。家庭环境对孩子早期的创造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研究显示:在特殊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儿童的家庭早年就开始为其在特殊领域的探索而提供物质和情感的支持。
三、家园合力,提供丰富可操作材料,提高幼儿创造力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艾斯纳曾说过“创造行为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要受到生活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假如这一过程没有直观世界的滋润,它就无法成为个人进行创造性工作时可以借鉴的资料……”这段话明确告诉我们,培养幼儿创造力,先要积累丰富的感知经验,才能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作品。其次,家长也共同参与了资料的收集,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家长们不光能在每次作画前共同收集资料,而且也注重平日的信息储存,家长订阅了大量刊物供孩子阅读,并根据孩子兴趣有针对性地买些图书、光碟,例如《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或者去一些专业的收集资料。这获得大量观感上的信息储存,作画时便能自由地驰骋翱翔。父母应注意发现孩子的创造力萌芽,保护孩子最原始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性得以持续和发展。就如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本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诱导,并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就会培养出创造能力,使儿童最终成为出类拔萃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否则,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萌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使他们只能在模仿顺从中成长,失去创造的机会、条件和信心,而最终成为平庸、缺乏独立见解的人。
总之幼儿期是儿童创造力的萌芽时期,父母、老师、儿童结成三位一体对其进行引导与开发,儿童的创造力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幼儿园和家庭这两者作为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起着主导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