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益气养血化瘀汤;针灸;糖尿病;周围神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89-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并发症之一。目前现代西医内科多采用B族维生素治疗。2002年以来笔者采用自拟益气养血化瘀汤并用针灸治疗该病,效果颇佳。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本次接受调查和实验的病例都符合国家糖尿病协会颁布的诊断标准,并且所有的患者都进行空腹状态下三次血糖的测量,尿糖均为阳性。这些患者都有四肢麻木、头轻脚重的感觉,并且体重低于正常水平,夜间尿多、饮食次数多等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的加重患者反应能力下降,神经系统反应会较慢。中医诊断将上述情况分为:阴虚血瘀,气虚血瘀、阳虚血瘀3型。
1.2 病例选择 所调查的患者都是在2002年5月——2006年5月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都是神经周围发生突变造成的糖尿病。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共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分别为41例、39例。其中治疗组的男女比例接近一比一,分别是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36-83岁平均58.5岁,糖尿病病程3-26年、平均14.5年;伴周围神经病变6个月-14年、平均6年;伴视网膜病变,肾病,冠心病、白内障等20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36-80岁,平均58岁;糖尿病病程5-16年,平均6.1年;伴周围神经病变6个月-15年,平均6年;伴视网膜病变、肾病、冠心病、白内障18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2 治疗方法
糖尿病患者需要适当的运动、基本知识的宣传和积极的控制饮食,通过生理、心理的调节促进血糖回归到正常水平,通过活血化瘀的针灸治疗可以将胰岛素水平控制到正常水平,患者除了用胰岛素还要用瑞彤、达美康等药物的联合治疗。
2.1 中医治疗 益气养血化瘀汤以补气养血化瘀通络。组成:生黄芪30克、太子参20克、鸡血藤20克、桂枝1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络石藤20克、天麻20克、桑枝15克、秦艽15克、石斛15克、木瓜15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14天为一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中药以上述为主,偏阴虚者加生地黄30克、知母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偏气虚者加白术10克、人参25克、赤芍15克;偏阳虚者加制附子10克、鹿角10克、忍冬藤15克、淫羊藿15克等。
2.2 针刺治疗 上肢麻木痛主取井穴;少商,商阳,少冲,少泽,关冲,配穴取二间,三间,阳溪,曲池,前谷,后溪,鱼际,大陵;下肢麻痛主取井穴;涌泉,历兑,隐白,足窍阴,大敦,至阴,配穴取然谷,太溪,阴谷,行间,太冲,曲泉,内庭,解溪等。
手足背痛病变以三阳经五输穴为主,手掌足底病变以三阴经五输穴为主。局部消毒,先用三棱针点刺井穴,放血4-6滴;再用毫针刺入所属荥,输,经,合各穴,捻转得气后,留针30分钟;同时取胃管下俞(胰俞)脾俞,足三里毫针刺,平补平泻,得气为度,针灸留针时间为30分钟,十天为一个疗程,患者需要坚持4个疗程左右。对照组的患者每日进行肌肉注射,注射液体为0.5毫克的维生素B12,然后口服100毫克维生素B1100,口服三次,疗程和治疗组相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患者肌腱反应能力逐步恢复正常水平,患者肌电图神经传输功能提高,自觉症状逐步消失。有效:患者深浅感觉和肌腱反射等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肌电图传输的速度相比之前有所增加,无效:患者腱反射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善,肌神经传输速度经过治疗并没有发生一定的变化。
3.2 治疗效果 治疗组41例,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70%。对照组39例,显效5例,有效17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55.9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为优秀。
4 典型病例
患者金某,男67歲,于2003年5月4日就诊。患糖尿病15年长期服用万苏平,二甲双胍等口服液治疗。于2000年冬季开始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夜间尤甚)发凉感觉异常逐渐加重。查舌质紫暗,脉细涩。双下肢肌肤甲错色暗,静脉曲张。感觉定量试验显示:右腓总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38.15m/s,38.02m/s,左中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0.32m/s,40.80m/s,空腹血糖11.88nmol/l。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以补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方用:生黄芪30克、鸡血藤30克、太子参30克、桂枝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石斛10克、络石藤10克、天嘛10克、桑枝10克、秦艽15克、木瓜15克、川芎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半月为医疗程,需要坚持两个疗程。用三棱针刺双侧井穴;涌泉、历兑、隐白、足窍阴,大敦,至阴、放血4-6滴;然后毫针刺然谷,太溪,阴谷,行间,太冲,中封,曲泉,解溪等穴,平补平泻,进行穴位针灸时要留针30分钟,两天进行一次,当两个疗程过去之后患者的症状就有所好装,四肢有力,腱反射逐步恢复正常水平,患者在坚持几个疗程之后,采访人员的跟踪发现并没有复发的迹象。
5 讨 论
糖尿病发病的原因至今还没有真正了解,西医将体内代谢紊乱,身体功能循环出现障碍归为糖尿病发病的原因,而中医认为是患者经络不通、气血亏损导致的患者下肢沉重,因此如果调节患者的气血,将经络疏通那么患者四肢麻木的情况就会消失,要补气养血。因此中医提供的药房就是用秦艽、木瓜和桑枝等加强体内气血运转,疏通体内经络,并且用白芍补养阴血、太子参大补元气、黄芪、桂枝温通经脉,然后在通过针灸,针对脾胃脏进行针灸,养脾胃。五输穴分布肘膝关节以下其经脉如泉流输注,针井穴放血,打通源泉瘀去新生。续刺荥,输,经,合穴,如水流由小到大,有浅而深,流动输注,使经气会合壮大,逐步改善患者的气血,提高体内循环代谢功能,促进受损是神经修复,通过针灸加中药治疗患者的症状有所减轻,相比西医通过维生素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临床研究认为采用基础治疗,加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标本兼治通补兼施,刚柔相济的特点,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70%疗效显著。其具体作用机理有待于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89-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并发症之一。目前现代西医内科多采用B族维生素治疗。2002年以来笔者采用自拟益气养血化瘀汤并用针灸治疗该病,效果颇佳。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本次接受调查和实验的病例都符合国家糖尿病协会颁布的诊断标准,并且所有的患者都进行空腹状态下三次血糖的测量,尿糖均为阳性。这些患者都有四肢麻木、头轻脚重的感觉,并且体重低于正常水平,夜间尿多、饮食次数多等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的加重患者反应能力下降,神经系统反应会较慢。中医诊断将上述情况分为:阴虚血瘀,气虚血瘀、阳虚血瘀3型。
1.2 病例选择 所调查的患者都是在2002年5月——2006年5月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都是神经周围发生突变造成的糖尿病。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共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分别为41例、39例。其中治疗组的男女比例接近一比一,分别是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36-83岁平均58.5岁,糖尿病病程3-26年、平均14.5年;伴周围神经病变6个月-14年、平均6年;伴视网膜病变,肾病,冠心病、白内障等20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36-80岁,平均58岁;糖尿病病程5-16年,平均6.1年;伴周围神经病变6个月-15年,平均6年;伴视网膜病变、肾病、冠心病、白内障18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2 治疗方法
糖尿病患者需要适当的运动、基本知识的宣传和积极的控制饮食,通过生理、心理的调节促进血糖回归到正常水平,通过活血化瘀的针灸治疗可以将胰岛素水平控制到正常水平,患者除了用胰岛素还要用瑞彤、达美康等药物的联合治疗。
2.1 中医治疗 益气养血化瘀汤以补气养血化瘀通络。组成:生黄芪30克、太子参20克、鸡血藤20克、桂枝1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络石藤20克、天麻20克、桑枝15克、秦艽15克、石斛15克、木瓜15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14天为一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中药以上述为主,偏阴虚者加生地黄30克、知母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偏气虚者加白术10克、人参25克、赤芍15克;偏阳虚者加制附子10克、鹿角10克、忍冬藤15克、淫羊藿15克等。
2.2 针刺治疗 上肢麻木痛主取井穴;少商,商阳,少冲,少泽,关冲,配穴取二间,三间,阳溪,曲池,前谷,后溪,鱼际,大陵;下肢麻痛主取井穴;涌泉,历兑,隐白,足窍阴,大敦,至阴,配穴取然谷,太溪,阴谷,行间,太冲,曲泉,内庭,解溪等。
手足背痛病变以三阳经五输穴为主,手掌足底病变以三阴经五输穴为主。局部消毒,先用三棱针点刺井穴,放血4-6滴;再用毫针刺入所属荥,输,经,合各穴,捻转得气后,留针30分钟;同时取胃管下俞(胰俞)脾俞,足三里毫针刺,平补平泻,得气为度,针灸留针时间为30分钟,十天为一个疗程,患者需要坚持4个疗程左右。对照组的患者每日进行肌肉注射,注射液体为0.5毫克的维生素B12,然后口服100毫克维生素B1100,口服三次,疗程和治疗组相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患者肌腱反应能力逐步恢复正常水平,患者肌电图神经传输功能提高,自觉症状逐步消失。有效:患者深浅感觉和肌腱反射等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肌电图传输的速度相比之前有所增加,无效:患者腱反射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善,肌神经传输速度经过治疗并没有发生一定的变化。
3.2 治疗效果 治疗组41例,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70%。对照组39例,显效5例,有效17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55.9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为优秀。
4 典型病例
患者金某,男67歲,于2003年5月4日就诊。患糖尿病15年长期服用万苏平,二甲双胍等口服液治疗。于2000年冬季开始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夜间尤甚)发凉感觉异常逐渐加重。查舌质紫暗,脉细涩。双下肢肌肤甲错色暗,静脉曲张。感觉定量试验显示:右腓总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38.15m/s,38.02m/s,左中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0.32m/s,40.80m/s,空腹血糖11.88nmol/l。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以补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方用:生黄芪30克、鸡血藤30克、太子参30克、桂枝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石斛10克、络石藤10克、天嘛10克、桑枝10克、秦艽15克、木瓜15克、川芎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半月为医疗程,需要坚持两个疗程。用三棱针刺双侧井穴;涌泉、历兑、隐白、足窍阴,大敦,至阴、放血4-6滴;然后毫针刺然谷,太溪,阴谷,行间,太冲,中封,曲泉,解溪等穴,平补平泻,进行穴位针灸时要留针30分钟,两天进行一次,当两个疗程过去之后患者的症状就有所好装,四肢有力,腱反射逐步恢复正常水平,患者在坚持几个疗程之后,采访人员的跟踪发现并没有复发的迹象。
5 讨 论
糖尿病发病的原因至今还没有真正了解,西医将体内代谢紊乱,身体功能循环出现障碍归为糖尿病发病的原因,而中医认为是患者经络不通、气血亏损导致的患者下肢沉重,因此如果调节患者的气血,将经络疏通那么患者四肢麻木的情况就会消失,要补气养血。因此中医提供的药房就是用秦艽、木瓜和桑枝等加强体内气血运转,疏通体内经络,并且用白芍补养阴血、太子参大补元气、黄芪、桂枝温通经脉,然后在通过针灸,针对脾胃脏进行针灸,养脾胃。五输穴分布肘膝关节以下其经脉如泉流输注,针井穴放血,打通源泉瘀去新生。续刺荥,输,经,合穴,如水流由小到大,有浅而深,流动输注,使经气会合壮大,逐步改善患者的气血,提高体内循环代谢功能,促进受损是神经修复,通过针灸加中药治疗患者的症状有所减轻,相比西医通过维生素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临床研究认为采用基础治疗,加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标本兼治通补兼施,刚柔相济的特点,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70%疗效显著。其具体作用机理有待于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