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究中医治疗47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给予综合西医治疗,观察组行中医辨证施治,治疗3周后,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7.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9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辩证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显著,标本兼治,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中医辩证;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87-01
分泌性中耳炎(OME)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多发症之一,各个年龄层均可发病,以儿童发病居多,临床常表现为中耳积液、听力下降,若临床治疗不彻底,病情迁延,易引起听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西医治疗OME近期疗效尚可,但易复发,达不到理想的治疗目的。为此本文将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7例OME患者行中医辩证分型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OME患者,其中男56例,女38例;年龄3-64岁;平均年龄(42.3±4.5)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2±0.8)年;单侧78例,双侧16例,共110耳;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耳鸣、耳闷胀感及听力减退。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耳鼻咽喉科学》的诊断标准,且经病史、临床癥状,耳镜检查、声阻抗检查确诊,排除耳咽部肿瘤。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47例(57耳)和对照组47例(53耳),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每周行鼓膜穿刺抽液一次,并给予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滴鼻2次/d。对照组给予综合西医治疗,给予0.5g阿奇霉素口服治疗,首次口服3d,停药4d,再连续口服14d,并给予沐舒坦口服14d;观察组行中医辨证施治,分别为:
1.2.1 肺经不清、涕浊蕴盛型16例,宜清宣肺气,利湿通窍,方用辛夷清肺饮+通气散,组方为:柴胡、辛夷、白芷、苍耳子、菖蒲、桔梗、黄芩、桑白皮、香附、僵蚕。
1.2.2 脾失健运、水湿停聚型10例,宜健脾益气,利湿通窍,方用参苓白术散+通气散,组方为:黄芪、党参、白术、柴胡、陈皮、香附、茯苓、生苡仁、桔梗、菖蒲、僵蚕。
1.2.3 肝气郁结、气机不利型14例,宜疏肝理气,解郁通窍,方用柴胡疏肝散+通气散,组方为:柴胡、川芎、陈皮、枳壳、白芍、泽泻、香附、生地、菖蒲、僵蚕。
1.2.4 痰淤阻滞型7例,宜活血化瘀,祛痰通窍,方用通窍活血汤+通气散,组方为柴胡、川芎、昆布、生地、白芷、海藻、三棱、僵蚕、红花、桃仁、菖蒲、香附。各辩证分型患者均每日一剂,煎取药液600ml,早晚各服300ml。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3周后,观察评定临床疗效。治疗12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复发情况。
1.4 疗效评定 治愈:耳鸣及耳闷胀感消失,鼓膜正常,恢复正常听力,且声阻抗呈A型,电测听平均听阈<10bB;好转:耳鸣及耳闷胀感明显减轻,听力显著提高,鼓膜内陷有少量积液,但颜色接近正常,声阻抗呈C型,电测听平均听阈在15-25bB;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变,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2 结 果
2.1 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随访观察 治疗12个月后,53耳治疗有效的观察组,复发4耳,复发率为7.55%;42耳治疗有效的对照组,复发13耳,复发率为30.9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分泌型中耳炎(OME)病因尚未明确,西医治疗常采用鼓膜穿刺、全身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综合治疗,尽管取得一定疗效,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远期疗效不佳。
祖国医学认为分泌型中耳炎属“耳闭”、“耳聋”范畴,常因他病移毒至耳窍,标实为气滞、血瘀、湿阻,本虚于肺、脾、肾。给药治疗中,应以扶正祛邪为原则,通气散为临床常用祛邪药方,方中僵蚕可祛痰通络,菖蒲、柴胡、香附、川芎、可益气活血,再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情况辨证分型对症施治[2]。
OME发病初期,因湿邪上受,首先范肺,肺失宣畅,邪壅鼻窍,而耳鼻相通,致使鼻塞而耳聋,为此初期宜宣肺行气,行气通窍;该症耳胀失治,病情迁延不愈;发病至中期,因肺气失宣,津液阻散,炼津为痰,或因患者水谷不能运化,脾胃虚弱,聚湿为痰,为此宜行健脾祛湿,益气利湿治疗;病情继续发展,易引起肾阴不足,致使肝郁气滞和痰浊阻络两证,为此后期易软坚化痰,重在活血通窍[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2.98%和7.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25%和30.95%,结果提示,中医辩证治疗OME临床效果显著,且复发率较低。
综上所述,中医辩证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显著,发病初期宜宣肺利湿,中期宜健脾祛湿,病久宜行气活血治疗,标本兼治,消除临床症状,改善听力,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茉.中医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近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3(04):303-305.
[2] 赵永志.辨证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7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01(05):125-127.
[3] 韩秀丽.祛风通络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2(14):147-149.
【关键词】 中医辩证;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87-01
分泌性中耳炎(OME)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多发症之一,各个年龄层均可发病,以儿童发病居多,临床常表现为中耳积液、听力下降,若临床治疗不彻底,病情迁延,易引起听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西医治疗OME近期疗效尚可,但易复发,达不到理想的治疗目的。为此本文将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7例OME患者行中医辩证分型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OME患者,其中男56例,女38例;年龄3-64岁;平均年龄(42.3±4.5)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2±0.8)年;单侧78例,双侧16例,共110耳;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耳鸣、耳闷胀感及听力减退。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耳鼻咽喉科学》的诊断标准,且经病史、临床癥状,耳镜检查、声阻抗检查确诊,排除耳咽部肿瘤。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47例(57耳)和对照组47例(53耳),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每周行鼓膜穿刺抽液一次,并给予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滴鼻2次/d。对照组给予综合西医治疗,给予0.5g阿奇霉素口服治疗,首次口服3d,停药4d,再连续口服14d,并给予沐舒坦口服14d;观察组行中医辨证施治,分别为:
1.2.1 肺经不清、涕浊蕴盛型16例,宜清宣肺气,利湿通窍,方用辛夷清肺饮+通气散,组方为:柴胡、辛夷、白芷、苍耳子、菖蒲、桔梗、黄芩、桑白皮、香附、僵蚕。
1.2.2 脾失健运、水湿停聚型10例,宜健脾益气,利湿通窍,方用参苓白术散+通气散,组方为:黄芪、党参、白术、柴胡、陈皮、香附、茯苓、生苡仁、桔梗、菖蒲、僵蚕。
1.2.3 肝气郁结、气机不利型14例,宜疏肝理气,解郁通窍,方用柴胡疏肝散+通气散,组方为:柴胡、川芎、陈皮、枳壳、白芍、泽泻、香附、生地、菖蒲、僵蚕。
1.2.4 痰淤阻滞型7例,宜活血化瘀,祛痰通窍,方用通窍活血汤+通气散,组方为柴胡、川芎、昆布、生地、白芷、海藻、三棱、僵蚕、红花、桃仁、菖蒲、香附。各辩证分型患者均每日一剂,煎取药液600ml,早晚各服300ml。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3周后,观察评定临床疗效。治疗12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复发情况。
1.4 疗效评定 治愈:耳鸣及耳闷胀感消失,鼓膜正常,恢复正常听力,且声阻抗呈A型,电测听平均听阈<10bB;好转:耳鸣及耳闷胀感明显减轻,听力显著提高,鼓膜内陷有少量积液,但颜色接近正常,声阻抗呈C型,电测听平均听阈在15-25bB;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变,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2 结 果
2.1 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随访观察 治疗12个月后,53耳治疗有效的观察组,复发4耳,复发率为7.55%;42耳治疗有效的对照组,复发13耳,复发率为30.9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分泌型中耳炎(OME)病因尚未明确,西医治疗常采用鼓膜穿刺、全身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综合治疗,尽管取得一定疗效,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远期疗效不佳。
祖国医学认为分泌型中耳炎属“耳闭”、“耳聋”范畴,常因他病移毒至耳窍,标实为气滞、血瘀、湿阻,本虚于肺、脾、肾。给药治疗中,应以扶正祛邪为原则,通气散为临床常用祛邪药方,方中僵蚕可祛痰通络,菖蒲、柴胡、香附、川芎、可益气活血,再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情况辨证分型对症施治[2]。
OME发病初期,因湿邪上受,首先范肺,肺失宣畅,邪壅鼻窍,而耳鼻相通,致使鼻塞而耳聋,为此初期宜宣肺行气,行气通窍;该症耳胀失治,病情迁延不愈;发病至中期,因肺气失宣,津液阻散,炼津为痰,或因患者水谷不能运化,脾胃虚弱,聚湿为痰,为此宜行健脾祛湿,益气利湿治疗;病情继续发展,易引起肾阴不足,致使肝郁气滞和痰浊阻络两证,为此后期易软坚化痰,重在活血通窍[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2.98%和7.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25%和30.95%,结果提示,中医辩证治疗OME临床效果显著,且复发率较低。
综上所述,中医辩证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显著,发病初期宜宣肺利湿,中期宜健脾祛湿,病久宜行气活血治疗,标本兼治,消除临床症状,改善听力,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茉.中医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近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3(04):303-305.
[2] 赵永志.辨证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7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01(05):125-127.
[3] 韩秀丽.祛风通络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2(14):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