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因势利导地培养中学生的写作品质,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自能作文”的热情,让真话、真情、真思想、真生活充溢于个性化作文中,是作文教学应该完成的任务;自由而个性地表达,灵活而创意地展现,才能改变中学生的畏难情绪,移植个性化写作的理念,让其个性风采飞扬于广阔的天空。
关键词: 自能作文 书面表达 写作艺术 个性魅力 鼓励机制
近年来,一些中学生的作文有假、大、空、俗的发展趋势,究其原因,是课业负担较重、生活单调、缺乏语言积淀等情况导致其孤陋寡闻、认识肤浅、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对现实生活没有独到的感受和深刻的见解。
要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必须摆正学习品质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在作文教学中增强人文心理和个性化教育意识,为学生创造一个绿色的写作空间,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须能读书,才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不仅指出了语文教育的目的,而且阐明了语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和困扰,有利于引导学生写出立意深远、见解深刻、说理透彻的文章来。
一、“自能作文”对写作要求简明宽松,摈弃应试教育的目标定位。
随着信息社会的加快发展,人们的生活内容日益丰富,写作内容也日益繁多。写作是一种个体的思维过程,是作者按照自己的观察、记忆、思考、感情、语言表达习惯等进行的心理活动,其写出的文章自然会千差万别。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了解其所好、所恶、所思、所想,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作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能作文”的热情。美国芝加哥大学招收学生,在申请表上开列了五个作文题,让申请者任选一题,并提示道:“这是你告诉我们关于你自己、你的鉴赏力、你的抱负的一个机会。每一题都可以用完全真实,或者完全虚构,或者兼而有之的方式写作——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消遣、分析(不要痛苦地挣扎)、创造、写作——让我们听一听你感兴趣的事情,听一听你的心声。”这样的写作,如果说有要求的话,就是要有“你自己”。这种写作理念很值得我们借鉴,其写作要求简明宽松,定能让学生怦然心动,自由而个性地表达,灵活而创意地展现真实的生活图景。因为,无论什么文章,没有自我,没有脉动,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个性。
二、“自能作文”注重评讲的艺术性,杜绝“作坊式”的教学思维。
“作坊式”教学的老师,是教书匠而不是教育家。在这个作坊里,“师傅”只管讲,“徒弟”只管听,“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你接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在这个作坊里,“师傅把文章分解成一个一个的零部件,一招一式地教给‘徒弟’,‘徒弟’依葫芦画瓢,再把一个一个的部件组装成一篇文章”(叶圣陶语)。在这个作坊里,没有情趣,没有生机,不重视学习品质的培养,不重视整体素质的提高,再加上应试技法之泛滥,从而造成了写作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亏损”状态,辛勤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都受到了伤害。而“自能作文”却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使观念和手法得到了更新。受其启示,我在作文指导和批改这两个方面,也作了适当的调整。
首先,在作文指导时,把文章结构、段落层次、中心思想、语言特色的讲解放在次要位置,注意营造和谐的写作氛围和阅读环境,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与学生进行商讨后再出题,所出的题既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又是能引导学生主动深入思考的题目,把教导的话隐含起来,自觉地发挥自己的指导艺术,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运思的情境。
其次,抽出高、中、低不同层次的作文,让学生讨论切磋,认真评析。同龄人的思维碰撞,会迸发出光彩夺目的火花;灵感激情,往往诞生于火花灿烂的一瞬间。学生互评互学,互品互学,与自己的作文构思进行对照;老师巡视、帮助学生找出优劣点,查漏补缺。这样就会在师生、生生之间建立一种融洽和激励的氛围。师生共同参与、主动探讨,既能提高整体的作文水平,又能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简单模式,逐步向“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的境界过渡。
作文立意的深刻全面,还有待于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力”的提高。例如《“伞”的启示》这道作文题,要求学生以具体事物——“伞”为出发点,联系现实生活,表明自己的观点。同学们纷纷发表见解:炎炎烈日,伞顶住暴晒,把阴凉留给人们;暴风骤雨,伞使人们免受淋漓之苦,可见“伞”具有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高尚风格。青年一代应该自尊自强,开拓创新,而不应该在别人的“保护伞”下虚度光阴……学生在互评互学中,慢慢地学会了从看似平凡的生活素材中,透过现象洞察本质,挖掘现象背后隐含的、比较深刻的、具有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的东西,形成自己的见解,给人以启迪作用。
三、“自能作文”注重培养观察运思能力,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魅力。
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分析、多积累,才能避免东拼西凑、胡编乱造的毛病。在安排作文之前教师应先通知学生要写作的话题范围,让学生在思想上早做准备,提前观察、寻觅社会热点话题。从观察、寻觅中获得真实感受和独特见解,然后把这种感受和见解适当地加以引导,就可能触发学生写作的灵感激情。如,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后,我让学生提炼读后感的观点。同学们分析邹忌纳谏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之后,发表了不同凡响的妙见:
从齐王悬赏纳谏的角度说,纳谏需要胆识和气度;从邹忌窥镜的角度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从邹忌讽谏的角度说,提意见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从妻、妾、客恭维赞美邹忌的角度说,对讨好恭维的言辞必须警惕……
这些例子启示我们:应该教会学生用搜索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的方方面面;应该启迪学生深入思考、追根求源,“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四、“自能作文”注重增进鼓励机制,培养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
写作兴趣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写作的快乐产生在写作的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鼓励是写作活动的原动力。有些学生作文的水平较低,成绩较差。他们在心理上已承受着来自家长、同学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加之平时与教师的表扬长期无缘,就连教师的笑脸也难以见到,在内心深处“思赞若渴”。因此,当听到表扬(哪怕是一句赞许),一种扬眉吐气、与别人平起平坐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继而成为兴趣产生、走向进步的转折点。久而久之,由量变到质变,就能转化为提高写作水平的不竭动力。
综上所述,学生写作个性的形成发展,与教师的教学个性有很大关系:教学个性对学生人格的确立有着示范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教师的思想、情感、行为和表达方式,教师儒雅、率真、浪漫的授课风格,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将会产生终身的影响;教学个性使教学充满魅力,有个性的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学生会被教师独具特色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所折服,所传授的知识(包括智慧)、文学底蕴也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个性化的教学是以独立思考、创新思维为支撑的,一个缺少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教师是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个性的,作文教学尤其如此。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2]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8,(5).
关键词: 自能作文 书面表达 写作艺术 个性魅力 鼓励机制
近年来,一些中学生的作文有假、大、空、俗的发展趋势,究其原因,是课业负担较重、生活单调、缺乏语言积淀等情况导致其孤陋寡闻、认识肤浅、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对现实生活没有独到的感受和深刻的见解。
要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必须摆正学习品质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在作文教学中增强人文心理和个性化教育意识,为学生创造一个绿色的写作空间,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须能读书,才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不仅指出了语文教育的目的,而且阐明了语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和困扰,有利于引导学生写出立意深远、见解深刻、说理透彻的文章来。
一、“自能作文”对写作要求简明宽松,摈弃应试教育的目标定位。
随着信息社会的加快发展,人们的生活内容日益丰富,写作内容也日益繁多。写作是一种个体的思维过程,是作者按照自己的观察、记忆、思考、感情、语言表达习惯等进行的心理活动,其写出的文章自然会千差万别。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了解其所好、所恶、所思、所想,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作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能作文”的热情。美国芝加哥大学招收学生,在申请表上开列了五个作文题,让申请者任选一题,并提示道:“这是你告诉我们关于你自己、你的鉴赏力、你的抱负的一个机会。每一题都可以用完全真实,或者完全虚构,或者兼而有之的方式写作——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消遣、分析(不要痛苦地挣扎)、创造、写作——让我们听一听你感兴趣的事情,听一听你的心声。”这样的写作,如果说有要求的话,就是要有“你自己”。这种写作理念很值得我们借鉴,其写作要求简明宽松,定能让学生怦然心动,自由而个性地表达,灵活而创意地展现真实的生活图景。因为,无论什么文章,没有自我,没有脉动,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个性。
二、“自能作文”注重评讲的艺术性,杜绝“作坊式”的教学思维。
“作坊式”教学的老师,是教书匠而不是教育家。在这个作坊里,“师傅”只管讲,“徒弟”只管听,“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你接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在这个作坊里,“师傅把文章分解成一个一个的零部件,一招一式地教给‘徒弟’,‘徒弟’依葫芦画瓢,再把一个一个的部件组装成一篇文章”(叶圣陶语)。在这个作坊里,没有情趣,没有生机,不重视学习品质的培养,不重视整体素质的提高,再加上应试技法之泛滥,从而造成了写作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亏损”状态,辛勤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都受到了伤害。而“自能作文”却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使观念和手法得到了更新。受其启示,我在作文指导和批改这两个方面,也作了适当的调整。
首先,在作文指导时,把文章结构、段落层次、中心思想、语言特色的讲解放在次要位置,注意营造和谐的写作氛围和阅读环境,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与学生进行商讨后再出题,所出的题既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又是能引导学生主动深入思考的题目,把教导的话隐含起来,自觉地发挥自己的指导艺术,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运思的情境。
其次,抽出高、中、低不同层次的作文,让学生讨论切磋,认真评析。同龄人的思维碰撞,会迸发出光彩夺目的火花;灵感激情,往往诞生于火花灿烂的一瞬间。学生互评互学,互品互学,与自己的作文构思进行对照;老师巡视、帮助学生找出优劣点,查漏补缺。这样就会在师生、生生之间建立一种融洽和激励的氛围。师生共同参与、主动探讨,既能提高整体的作文水平,又能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简单模式,逐步向“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的境界过渡。
作文立意的深刻全面,还有待于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力”的提高。例如《“伞”的启示》这道作文题,要求学生以具体事物——“伞”为出发点,联系现实生活,表明自己的观点。同学们纷纷发表见解:炎炎烈日,伞顶住暴晒,把阴凉留给人们;暴风骤雨,伞使人们免受淋漓之苦,可见“伞”具有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高尚风格。青年一代应该自尊自强,开拓创新,而不应该在别人的“保护伞”下虚度光阴……学生在互评互学中,慢慢地学会了从看似平凡的生活素材中,透过现象洞察本质,挖掘现象背后隐含的、比较深刻的、具有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的东西,形成自己的见解,给人以启迪作用。
三、“自能作文”注重培养观察运思能力,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魅力。
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分析、多积累,才能避免东拼西凑、胡编乱造的毛病。在安排作文之前教师应先通知学生要写作的话题范围,让学生在思想上早做准备,提前观察、寻觅社会热点话题。从观察、寻觅中获得真实感受和独特见解,然后把这种感受和见解适当地加以引导,就可能触发学生写作的灵感激情。如,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后,我让学生提炼读后感的观点。同学们分析邹忌纳谏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之后,发表了不同凡响的妙见:
从齐王悬赏纳谏的角度说,纳谏需要胆识和气度;从邹忌窥镜的角度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从邹忌讽谏的角度说,提意见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从妻、妾、客恭维赞美邹忌的角度说,对讨好恭维的言辞必须警惕……
这些例子启示我们:应该教会学生用搜索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的方方面面;应该启迪学生深入思考、追根求源,“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四、“自能作文”注重增进鼓励机制,培养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
写作兴趣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写作的快乐产生在写作的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鼓励是写作活动的原动力。有些学生作文的水平较低,成绩较差。他们在心理上已承受着来自家长、同学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加之平时与教师的表扬长期无缘,就连教师的笑脸也难以见到,在内心深处“思赞若渴”。因此,当听到表扬(哪怕是一句赞许),一种扬眉吐气、与别人平起平坐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继而成为兴趣产生、走向进步的转折点。久而久之,由量变到质变,就能转化为提高写作水平的不竭动力。
综上所述,学生写作个性的形成发展,与教师的教学个性有很大关系:教学个性对学生人格的确立有着示范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教师的思想、情感、行为和表达方式,教师儒雅、率真、浪漫的授课风格,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将会产生终身的影响;教学个性使教学充满魅力,有个性的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学生会被教师独具特色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所折服,所传授的知识(包括智慧)、文学底蕴也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个性化的教学是以独立思考、创新思维为支撑的,一个缺少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教师是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个性的,作文教学尤其如此。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2]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