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评教”数据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对高校进行教学质量管理与决策非常重要.效度定量评价指标和标准缺失是当前教学质量测评数据质量分析的难点.本文基于测量系统分析理论,将“生评教”系统视为一种“软”测量系统,设计了数据分级数作为效度定量评价指标,建立了效度评价标准,实现了“生评教”测评数据质量分析.基于3097个班次、77536人次测评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生评教”总体数据分级数为2.2,最高为4.1,当前“生评教”数据质量不合格,有待改进.研究表明基于测量系统分析理论进行高校教学质量测评数据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评教”数据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对高校进行教学质量管理与决策非常重要.效度定量评价指标和标准缺失是当前教学质量测评数据质量分析的难点.本文基于测量系统分析理论,将“生评教”系统视为一种“软”测量系统,设计了数据分级数作为效度定量评价指标,建立了效度评价标准,实现了“生评教”测评数据质量分析.基于3097个班次、77536人次测评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生评教”总体数据分级数为2.2,最高为4.1,当前“生评教”数据质量不合格,有待改进.研究表明基于测量系统分析理论进行高校教学质量测评数据质量定量分析是可行的,这为高校教学质量测评数据效度的定量分析和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其他文献
基于职教本科研究现状知识图谱分析与典型工科类职教本科合作办学案例分析,从生源入口、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职业发展五方面与对应普通本科专业、高职专业进行深度比对以及学生满意度重要性-绩效分析,由点及面归纳出工科类职教本科办学的焦点、难点与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职教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启动专业教学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增进社会了解与支持;各办学主体需加快办学条件建设,科学研制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培养模式创新,加强学生学业指导.
创业意向是预测创业行为的关键指标,激发大学生创业意向是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依据社会资本理论和心理资本理论构建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模型,采用问卷法对10所高校的2025名大学生进行创业意向调研,探究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关系,考察心理资本和主动性人格对不同社会资本水平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①社会资本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创业意向;②心理资本在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与创业意向关系模型受主动性人格调节,调节的是社会资本对创业意向的直接路径,以及社会
受专业群建设本身所具备的模糊性程度和冲突性程度,以及高职院校自身行动逻辑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选择“纸上谈兵式”“命令服从式”“趋易避难式”和“名不副实式”的“悬浮化”专业群建设行动.为推进专业群建设落地,需明确专业群建设标准及优化建设环境,重塑实践性行动逻辑;嵌入专业群建设“时间—结构—关系”维度,完善适当性行动逻辑;基于专业群建设“标准+特色”的弹性考评,优化结果性行动逻辑.
德国“工匠大师资格证书”考试从“技”“理”“营”“传”四方面进行“全面能力”考察,为各从业人员提供多元成功机会,实现政校行企协同共育,催生“大国工匠”标杆形象,集中体现了德国工匠精神和职业教育选拔人才标准,保证了其人才资源储备.2019-2020年德国手工业联合会的考试模式,包括考试内容、组织形式、支撑保障等内容的特色和策略分析,对我国深入推进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促进产业升级和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适应性”是职教本科的本质特征,唯有“技术适应”,职教本科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工作世界中,“技术适应性”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岗位及岗位群所需功能型技术的掌握、迁移和拓展.工作世界对“技术适应性”的要求与现有教育体系人才培养固化之间的矛盾是职教本科诞生的根本源泉.作为擎秉职业教育希望之光的职教本科,必须有决心和智慧承担起“培育学生技术适应性”这一教育的根本使命.
智能制造催生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的重构,需要与之相应的人才.高校作为人才的供给侧,如何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培养满足智能制造需要的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德国是最早提出“工业4.0”的国家,其高校在应对“工业4.0”的专业课程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研究型工业大学采取3阶段渐进式改革模式:第1阶段大工科,第2阶段活模块,第3阶段精方向,保证了工业研究型大学内在独立性与外在共生性之间的平衡和张力;应用技术大学采取增设新智能制造或相关专业的模式,新设专业具有理论课程系统化、实践与理论课程均衡化、专业及实践课程
MIT新工程教育改革引发了全球关注,但已有研究对其课程改革缺乏有效分析.以项目为中心、采用串编方法、面向新机器和新系统人才需求开展课程组织,是NEET改革的精髓.本文采用文本材料与实地调研交互推进、交叉验证的形式,围绕NEET课程改革“面向未来与重大挑战的课程理念变革”“以项目为中心的课程内容变革”及“以串编为模式的课程组织变革”三个层次展开讨论,对其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与核心价值进行深层次探究,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理念变革、体系设计与具体实践提供启示.
美国高校研究生教育模式与我国有很大不同.对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电力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要求进行分析,对电力系统研究生教学和科研融合典范的Robert W.Galvin电力创新中心进行介绍,对其研究生教育特点的总结,为我国电气工程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荷兰应用技术大学工程教育专业以其全面能力导向和精确职业定位获得大量学生和用人单位青睐.基于对其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模式三方面的分析发现:荷兰应用技术大学工程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建立了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目标系统;在课程结构上,采用以职业和岗位为导向的定制化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实施以任务和实践为载体的渐进式教学.
本文分析了近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748项成果,对成果奖的完成单位、完成人、合作情况以及内容主题进行了描述性研究.论文发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高校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985工程”高校与“211工程”高校,学科排名为B+及以上的高校日益成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重要参与者;教学成果奖的第一完成人主要由承担行政职务的资深教授构成;在近20年的时间里,教学成果奖呈现出合作规模扩大的趋势,成果内容也 日益集中于“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总体性主题,并且广泛覆盖服务国家与行业、校企合作、多元协同、国际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