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起,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产生了校本教研这种学校一级的教研方式。实践证明,努力实践校本教研是深化课程改革,有效实施新课程,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教师职业生存状况,促进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
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
一、校本教研文化的结构
校本教研主要由校本教研的精神文化;校本教研的制度文化;校本教研的行为文化;校本教研的物质文化等方面构成。
校本教研的精神文化是指:实施校本教研的价值观。也就是对校本教研的认识和态度。
校本教研的制度文化是指:开展校本教研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建设。
校本教研的行为文化是指: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群体和个体的研究行为与方式。
校本教研的物质文化是指:开展校本教研的设备、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创设。
这样划分校本教研文化的结构,有利于分析校本教研已有的实践,有利于研究校本教研未来的发展。
二、校本教研的价值
校本教研的价值区别于专业教研,它决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对专业教研的补充。课程改革健康地发展,有效地实施新课程,需要这种以解决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主的,学校一级的教研活动方式。校本教研既与专业教研一样,在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又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解决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在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发挥着专业教研难以启及的重要作用。
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特殊性,它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是其它学校的经验所不能完全或充分诠释、验证和替代的。学校的发展,只有不断解决学校中特有的、具体的问题与矛盾,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学校的自我努力、自我觉醒、自我提升,才是学校发展的内因。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校本教研要求教师要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学,教师自觉地把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具有可能性。教师是专业人员,所谓教师的专业,不仅指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而应包括教师的全部教育、教学活动。这是由教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性质所决定的。
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对于提升教师职业生存状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同样有精彩的论述:“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三、校本教研文化的发展方向
在对校本教研进行诸多分析时,总要把校本教研与文化联系在一起。如“校本教研文化的结构”、“校本教研的精神文化”等等。这是由实施校本教研的价值观,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与态度所决定的。
校本教研不仅是一种教研方式,或是一种教研制度,而应该将其提升到文化层面这个高度上来,做为文化现象来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产生并树立进行校本教研的自觉意识,并由此在学校教学中形成教师个体热情的研究态度;教师群体合作互助的研究行为;民主的研究风气;智慧的研究策略。随着校本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就会由此逐渐产生并形成促进学校发展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就是文化。
所以把校本教研提升到“校本教研文化”这个层面上来,追求的就是形成促进学校发展的精神财富,而不仅仅是进行一种教研方式的实践。而这种精神文化财富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决策与发展方向,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
四、实施校本教研的策略
纵观校本教研已有的实践,不难发现,围绕校本教研的实施,建立了一批旨在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发展的制度,形成了极具操作价值的实施策略。其基本要求归纳起来大至有以下八个方面。
1、教师要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教学工作。这是校本教研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只有把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其适应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2、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重点,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主要研究目的,这是校本教研的基本任务。教师要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意识,通过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以上两点是产生校本教研的根本原因,是校本教研与专业教研的主要区别之处。在课程改革和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学校与教师都会遇到因学校和教师而异的诸多复杂的问题,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困惑。要解决这些问题与困惑,专业教研是难以胜任的。只有在学校中,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研究并善于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
3、校本教研在组织结构上,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研组是基本的活动单位。校长如何从繁杂的行政事物中摆脱出来,真正成为校本教研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校本教研能否切有实效实施的关键。教研组的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人们开始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和功能有效实现的问题。
4、校本教研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是进行正常的校本教研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证。这些规章制度一般有:组织领导制度;活动开展制度;活动标准与检查评估制度;反思制度;集体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合作学习制度等等。
5、自我反思是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对自己的研究行为和教学行为所做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题,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自我反思不仅包括教师对自己的研究行为和教学行为的回顾、思考、检查与总结,还应包括创新和发展。
6、教师集体的互助与合作是校本教研文化的标志与灵魂。唯有教师集体参与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校本教研文化的形成才具有可能性。这种集体性教研行为的形成,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
7、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不可或缺的因素。专业研究人员如何在校本教研建设中有效发挥职能作用,是课程改革与新课程实施所赋予的新课题。
8、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是确保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基础。改善物质条件,逐步形成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的校本教研物质文化,是开辟校本教研发展新天地的有力保障。
校本教研文化是一个处于建设和发展中的事物。目前,校本教研实践已经呈现出轰轰烈烈的态势,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相信,随着校本教研文化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校本教研文化一定会对深化课程改革、有效实施新课程,一定会对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突出的贡献。
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
一、校本教研文化的结构
校本教研主要由校本教研的精神文化;校本教研的制度文化;校本教研的行为文化;校本教研的物质文化等方面构成。
校本教研的精神文化是指:实施校本教研的价值观。也就是对校本教研的认识和态度。
校本教研的制度文化是指:开展校本教研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建设。
校本教研的行为文化是指: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群体和个体的研究行为与方式。
校本教研的物质文化是指:开展校本教研的设备、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创设。
这样划分校本教研文化的结构,有利于分析校本教研已有的实践,有利于研究校本教研未来的发展。
二、校本教研的价值
校本教研的价值区别于专业教研,它决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对专业教研的补充。课程改革健康地发展,有效地实施新课程,需要这种以解决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主的,学校一级的教研活动方式。校本教研既与专业教研一样,在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又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解决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在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发挥着专业教研难以启及的重要作用。
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特殊性,它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是其它学校的经验所不能完全或充分诠释、验证和替代的。学校的发展,只有不断解决学校中特有的、具体的问题与矛盾,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学校的自我努力、自我觉醒、自我提升,才是学校发展的内因。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校本教研要求教师要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学,教师自觉地把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具有可能性。教师是专业人员,所谓教师的专业,不仅指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而应包括教师的全部教育、教学活动。这是由教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性质所决定的。
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对于提升教师职业生存状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同样有精彩的论述:“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三、校本教研文化的发展方向
在对校本教研进行诸多分析时,总要把校本教研与文化联系在一起。如“校本教研文化的结构”、“校本教研的精神文化”等等。这是由实施校本教研的价值观,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与态度所决定的。
校本教研不仅是一种教研方式,或是一种教研制度,而应该将其提升到文化层面这个高度上来,做为文化现象来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产生并树立进行校本教研的自觉意识,并由此在学校教学中形成教师个体热情的研究态度;教师群体合作互助的研究行为;民主的研究风气;智慧的研究策略。随着校本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就会由此逐渐产生并形成促进学校发展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就是文化。
所以把校本教研提升到“校本教研文化”这个层面上来,追求的就是形成促进学校发展的精神财富,而不仅仅是进行一种教研方式的实践。而这种精神文化财富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决策与发展方向,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
四、实施校本教研的策略
纵观校本教研已有的实践,不难发现,围绕校本教研的实施,建立了一批旨在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发展的制度,形成了极具操作价值的实施策略。其基本要求归纳起来大至有以下八个方面。
1、教师要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教学工作。这是校本教研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只有把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其适应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2、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重点,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主要研究目的,这是校本教研的基本任务。教师要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意识,通过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以上两点是产生校本教研的根本原因,是校本教研与专业教研的主要区别之处。在课程改革和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学校与教师都会遇到因学校和教师而异的诸多复杂的问题,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困惑。要解决这些问题与困惑,专业教研是难以胜任的。只有在学校中,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研究并善于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
3、校本教研在组织结构上,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研组是基本的活动单位。校长如何从繁杂的行政事物中摆脱出来,真正成为校本教研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校本教研能否切有实效实施的关键。教研组的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人们开始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和功能有效实现的问题。
4、校本教研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是进行正常的校本教研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证。这些规章制度一般有:组织领导制度;活动开展制度;活动标准与检查评估制度;反思制度;集体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合作学习制度等等。
5、自我反思是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对自己的研究行为和教学行为所做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题,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自我反思不仅包括教师对自己的研究行为和教学行为的回顾、思考、检查与总结,还应包括创新和发展。
6、教师集体的互助与合作是校本教研文化的标志与灵魂。唯有教师集体参与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校本教研文化的形成才具有可能性。这种集体性教研行为的形成,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
7、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不可或缺的因素。专业研究人员如何在校本教研建设中有效发挥职能作用,是课程改革与新课程实施所赋予的新课题。
8、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是确保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基础。改善物质条件,逐步形成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的校本教研物质文化,是开辟校本教研发展新天地的有力保障。
校本教研文化是一个处于建设和发展中的事物。目前,校本教研实践已经呈现出轰轰烈烈的态势,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相信,随着校本教研文化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校本教研文化一定会对深化课程改革、有效实施新课程,一定会对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