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是十分繁忙的一年,但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也是很值得怀念的一年。作为省教育厅,去年主要完成了三大任务。一是通过“百日会战”,我省“两基”工作迎接并顺利通过了国检,实现了20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梦想。教育投入空前高涨,还了多年的历史欠账,这些成果来之不易。虽然付出了很多艰辛,但我们无怨无悔。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为之高兴。这是对教育事业忠诚的表现、事业心的表现,是教育人应该有的作风。二是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完成了“为民办实事”的目标任务。通过三年的工程实施,生均校舍面积的占有量提高了,校舍安全工程为改善办学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两基”国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国检的成绩就没那么大。三是灾后重建特别是舟曲灾后重建圆满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省政府把5所学校重建的光荣使命交给了省教育厅,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克服面临的重重困难,还是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期目标。回想过去的一年,虽然充满苦涩与艰辛,但却迎来了来之不易的收获。兰大任务的完成,虽与“兰大战役”的胜利不可同日而语,但却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勉励和慰藉。下面,就校舍安全工程,谈几点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参考。
一、校舍安全工程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校安工程为确保我省顺利通过“两基”国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1年11月15日,我省“两基”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实现了甘肃各族人民多年的共同愿望。“两基”目标的实现,标志着我省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进步,必将作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载入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史册。在实现“两基”的艰辛旅途中,校舍安全工程功不可没,为排除中小学危房、极大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顺利实现“两基”奠定了坚实基础。因为,“消除D级危房”是“两基”国检的七个“一票否决”指标之一,办学条件是“两基”国检的六个主要考核指标之一。没有校舍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恐怕面对“两基”国检,我们还会面临更多的困难。
其实,早在2007年,我省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启动实施了“六大教育工程”中的“校舍安全工程”。2008年“5·12”地震以后,在全省较大范围内进行了校舍安全情况“普查”,为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2009年5月,我省正式启动实施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来,累计投入各类中小学校舍建设资金106.72亿元,累计开工面积912.55万平方米,累计竣工面积731.73万平方米,累计消除“09标准”危房747.38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512.77万平方米。特别是在今年“两基”国检“百日会战”中,全省各市县、各学校夜以继日、连续作战,采取情况周报制,打了一场消除危房的漂亮攻坚战,全省剩余的2008年以前“国检”标准的60万平方米D级危房在这场战役中被全部消除。在这里,我要发自内心地向为“两基”国检付出辛勤汗水的同志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助推了我省基础教育发展,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以前,2008年我省小学、初中、高中的生均校舍面积分别是4.56平方米、4.08平方米和11.07平方米,到目前,我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均校舍面积已经达到略高于“国检”标准。小学达到5.87平方米,较2008年生均提高1.31平方米,初中达到6.42平方米,较2008年生均提高2.34平方米。高中阶段生均校舍面积在学生增加的情况下有所提高,达到生均11.83平方米。无论是校舍面积的总量,还是生均校舍面积都提高了。从内涵上看,更重要是校舍的安全性能提高了。
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为排除危房、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确保我省顺利通过“两基”国检奠定了坚实基础。工程的实施保障了师生的生命安全,为今后学生和教师的学习生活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最为重要的是确保了安全。学校安全内涵丰富,有校舍安全、饮食安全、卫生安全、交通安全、政治安全等,但最基础的是校舍安全。所以说,校舍安全工程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积德行善、造福桑梓的长远工程。
2.灾后重建为改善灾区办学条件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8年以来,我省教育系统遭遇了“5·12”汶川特大地震、“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8·12”成县暴洪灾害的重创,使办学基础原本比较脆弱的灾区学校遭受了沉重打击。“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全省8682所学校受灾,受损校舍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陇南、甘南等8个重灾县区受损校舍133.45万平方米,占原有校舍的76.06%,全省校舍损失近50亿元。“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7所学校损毁,累计受损校舍面积4.62万平方米,占全县校舍总面积的33%。
灾害无情人间有爱,全国人民的心牵挂着灾区。灾害发生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社会各界乃至全世界的大力支持下,灾区人民经受住了大灾考验,灾后重建工作有序展开。在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教育重建”理念,把重建规划与教育布局调整规划紧密结合,将灾后重建项目全部纳入校舍安全工程管理。目前,已经比较圆满地完成灾后重建的预期任务。
“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8个重灾县区完成了512所学校的重建,完成投资34.76亿元,完成建设面积169万平方米,新增教育用地7030.9亩。其他36个一般灾县区也完成学校重建650所,完成投资23.54亿元,完成建设面积200万平方米。灾后重建,使灾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据统计,陇南等8个重灾县的生均校舍面积小学已由灾前的2.62平方米提高到6平方米,初中由3.05平方米提高到7.78平方米,高中由6.49平方米提高到13.14平方米;灾后重建,使校舍质量获得了根本性的提高,重建完成的校舍成为当地最安全、最漂亮的建筑,学生全部在安全的永久性校舍中学习,每一个崭新的学校都是党和政府重视教育,关注民生的标志;灾后重建,进一步优化了学校布局,整合了优质教育资源。陇南市结合灾后重建重构教育布局,学校数已从震前的2986所调减到目前的1117所。
舟曲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也进展顺利。省教育厅承担了城关一小、城关二小、峰迭新区小学、峰迭新区幼儿园和秦王川寄宿制高中5个项目的建设任务,计划总投资2.16亿元,已到位资金1.15亿元,5个项目建成后将建成校舍9.5万平方米,可容纳1万多名学生就读。通过成立前方指挥部、落实专人蹲点工作、督办等措施,目前,舟曲的4个项目和秦王川寄宿制高中都已主体封顶,完成了年度任务。所有项目均按照计划顺利实施,明年“8·8”之前,将能预期交付使用,给灾区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复,可以预计 到能够向省委、省政府和党中央、国务院及全国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陇南和舟曲没有在灾难面前屈服,他们在大灾面前表现出的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精神,已经汇聚成伟大的抗灾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凝炼的时代表达和生动诠释,将成为激励我们积极向上的强大精神动力。
3.工程实施中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
在校安工程实施中,各地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探索出了许多有益的做法和经验,这将是我省教育系统未来加快教育发展,实现《规划纲要》目标的宝贵财富。
一是校舍安全工程实现了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工程实施中,我们提出“拆一还一”,就是考虑到未来学龄人口的减少,不能简单地原址重建,而是要科学、合理、兼顾未来需要和提高建设效益的重建;同时提出坚持“四个集中”的原则(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将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与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有机结合,以工程实施加快布局调整。工程实施三年来,全省小学减少2517所,初中减少47所,高中减少46所。从实践效果来看,以工程实施带动的布局调整,优化、整合了教育资源,降低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有效改变了区域之间、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办学条件差距悬殊的问题,实现了保安全、增效益、促优质的目标。校舍安全工程助推了布局调整,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作中先后涌现出了。些典型经验和成功案例:酒泉市统筹考虑校舍安全工程与薄弱校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民族教育、移民教育等工程项目,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县区特点的“大集中、分片集中、相对集中和跨区集中”模式,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布局合理、办学条件大体均衡的中小学布局结构;庆阳市以“中学教育城市化,小学教育城镇化”为目标,以撤点并校为基础,以“撤、并、挂、建”等形式,以创办寄宿制学校为突破。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推行适合不同县区发展的各种模式,建设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学校,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应,提高了办学质量和效益,这都得益于布局调整。2010年,全国校安办以工作简报的形式对庆阳的做法进行了专题介绍,今年“两基”国检前。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甘肃教育》等主流媒体对庆阳等地的好的做法又进行了集中报道。
二是工程实施中探索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和典型经验。工程实施中,各级各部门、各地都能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省校安办建立了调度会、领导挂牌公示、倒排工期和项目督查“三项制度”,在“分片包干”督查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提炼总结出了“市州循环互查”督查方式,以查促改、以查促推,对督促各地加快工程进度和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平凉市按照“四抓一完善”的工作思路,抓组织领导、抓工程规划、抓资金筹措、抓工程管理,不断完善档案信息系统。集中规划,分步实施,高水平打造教育园区,不断加快教育集约化发展步伐。平凉城区教育园区前期工作已全面开展,汶川县城北教育园区计划分三期完成,静宁县计划启动实施“三万学生进城”工程;兰州市发挥省会城市优势,重视多方筹措资金,三年来整合各类投资,累计投入校安工程建设资金13.1亿元,同时注重加强工程档案建设,全国校安办副主任、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田祖荫在检查了榆中县的校安工程档案室后,给予了“建设非常规范、管理非常到位”的高度评价;白银市、甘南州落实责任,领导靠前指挥,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其他地区还有许多好的做法与经验,鉴于都有汇报材料,就不再去一列举。
二、工程实施取得的具体成效和体会
总体上来看,我省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成效显著。三年来,全省上下以“校舍安全”为中心,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主要取得以下成效。
一是基本摸请了全省中小学校舍的“安全”家底。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校,校不漏栋,栋不漏点”的原则,完成了对全省15000多所中小学,98000多栋建筑,2800多万平方米校舍的排查鉴定,基本摸清了全省中小学校舍的安全”家底,完成了我省历史上尚属首次的光荣使命。
二是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总体上来看,省、市、县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校舍安全工程高度重视,完善领导机构,靠实工作责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将工程当作头等大事并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政府统筹,部门分工协调”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通过工程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各级政府关心群众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制定了比较合理的校舍安全工程规划。按照“拆一还一”的最低标准,实事求是,经反复科学论证,制定了各级较为合理的工程规划,为建立校舍改造长效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是校舍安全工程为排除中小学危房作出了巨大贡献。三年来,按照轻重缓急,枝舍加固改造工作有序推进,三年累计消除“09标准”危房747.38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512.77万平方米。
五是奠定了全省中小学安全管理的坚实基础。工程实施中,省、市、县都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校舍安全工程档案室,省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为今后加强中小学校舍安全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了借鉴。
六是积累了实施教育工程项目的管理经验。工程实施中,各级各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项目管理模式,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为今后继续实施教育工程项目积累了成功经验。
七是锻炼了一支勇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工作队伍。三年来,奋战在校安各级战线上的同志们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发扬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保证了校舍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也正是在时间紧、任务重、强度大的工作过程中,锻炼了一支勇于奉献、业务精干的工作队伍,许多年轻人在参与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快速成长。
八是校舍安全工程已经深入民心。三年来,通过实施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通过不断加强社会宣传,人民群众理解工程、支持工程的呼声越来越高,工程实施树立了政府在百姓心中的良好形象,舆论监督得到进一步重视,为工程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仅2011年,落实工程资金20.384亿元。截止11月底,2011年已开工建设项目511个,开工建设面积180.82万平方米,占2011年“为民办实事”规划建设任务150万平方米的120.55%。已竣工交付使用中小学校舍面积264.15万平方米,全年共消除中小学危房面积245.44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年初预定的为“民办实事”任务目标。
通过工程实施,我们也深刻体会到,要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以下几个方面非常重要。
一是确保安全是首位。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确保不了校舍安全,就是对师生生命的不负责任。对老百姓不负责任,是政府的严重失职。校舍安全,永远都是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利剑,要时刻警 惕,警钟长鸣。
二是领导重视是前提。保障中小学校舍安全,是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职责。只有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主动过问,分管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加强协调,督促进度,严把质量,才能确保把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成“一把手”工程和德政工程。记得工程实施之初,时任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徐守盛同志就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相关部门一定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实施工程的重大意义;要求各地坚持“教育重建”理念,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全面加快工程进度,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实施好这一利国利民的重大教育工程,把学校建成最牢固、最安全、最让家长放心的场所,为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省政协主席冯健身、副省长郝远同志也曾多次批示,要求各地强化政府职责,把校舍安全工程组织实施好。正是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才确保了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如果没有过硬的队伍,恐怕难以完成那么繁重的任务。
三是落实政府职责是关键。“两基”攻坚和校安工程的实践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在甘肃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省份,政府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只有落实地方政府职责,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地位出发,优先安排教育发展,优先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对校舍安全工程的投入,才能保障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
四是科学规划是基础。只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规划、长远考虑,才能充分发挥校舍安全工程的持续效应。
五是严把质量是根本。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只有把校舍安全工程真正建设成为科学设计、严格施工和高质量的生命工程,才能确保千家万户家庭的和谐幸福,保障千千万万师生的生命安全。
六是资金到位是保障。没有大量资金做支撑、没有敢于为工程投入的远见和勇气,就无法确保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
三、客观认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年来,通过各方努力,我省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是危房改造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虽然我省通过了“两基”国检,通过校安工程的实施,中小学危房面积在逐步减少。但是,目前我省还有“09标准”的D级危房512.77万平方米未消除。虽然近年来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是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配套设施还很不完善,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距离标准化建设还有很大差距。所以说,今后校舍改造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校舍安全工程任重而道远。
二是进一步加大督查监管力度,确保未完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明年开春后,各级校安办、各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继续强化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部分2011年下达的项目及前两年下达项目的督查和监管力度,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督促未开工的尽快开工,督促在建项目加快施工进度,早日让师生们住进安全校舍。
编辑:李峰
一、校舍安全工程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校安工程为确保我省顺利通过“两基”国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1年11月15日,我省“两基”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实现了甘肃各族人民多年的共同愿望。“两基”目标的实现,标志着我省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进步,必将作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载入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史册。在实现“两基”的艰辛旅途中,校舍安全工程功不可没,为排除中小学危房、极大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顺利实现“两基”奠定了坚实基础。因为,“消除D级危房”是“两基”国检的七个“一票否决”指标之一,办学条件是“两基”国检的六个主要考核指标之一。没有校舍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恐怕面对“两基”国检,我们还会面临更多的困难。
其实,早在2007年,我省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启动实施了“六大教育工程”中的“校舍安全工程”。2008年“5·12”地震以后,在全省较大范围内进行了校舍安全情况“普查”,为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2009年5月,我省正式启动实施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来,累计投入各类中小学校舍建设资金106.72亿元,累计开工面积912.55万平方米,累计竣工面积731.73万平方米,累计消除“09标准”危房747.38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512.77万平方米。特别是在今年“两基”国检“百日会战”中,全省各市县、各学校夜以继日、连续作战,采取情况周报制,打了一场消除危房的漂亮攻坚战,全省剩余的2008年以前“国检”标准的60万平方米D级危房在这场战役中被全部消除。在这里,我要发自内心地向为“两基”国检付出辛勤汗水的同志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助推了我省基础教育发展,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以前,2008年我省小学、初中、高中的生均校舍面积分别是4.56平方米、4.08平方米和11.07平方米,到目前,我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均校舍面积已经达到略高于“国检”标准。小学达到5.87平方米,较2008年生均提高1.31平方米,初中达到6.42平方米,较2008年生均提高2.34平方米。高中阶段生均校舍面积在学生增加的情况下有所提高,达到生均11.83平方米。无论是校舍面积的总量,还是生均校舍面积都提高了。从内涵上看,更重要是校舍的安全性能提高了。
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为排除危房、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确保我省顺利通过“两基”国检奠定了坚实基础。工程的实施保障了师生的生命安全,为今后学生和教师的学习生活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最为重要的是确保了安全。学校安全内涵丰富,有校舍安全、饮食安全、卫生安全、交通安全、政治安全等,但最基础的是校舍安全。所以说,校舍安全工程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积德行善、造福桑梓的长远工程。
2.灾后重建为改善灾区办学条件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8年以来,我省教育系统遭遇了“5·12”汶川特大地震、“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8·12”成县暴洪灾害的重创,使办学基础原本比较脆弱的灾区学校遭受了沉重打击。“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全省8682所学校受灾,受损校舍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陇南、甘南等8个重灾县区受损校舍133.45万平方米,占原有校舍的76.06%,全省校舍损失近50亿元。“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7所学校损毁,累计受损校舍面积4.62万平方米,占全县校舍总面积的33%。
灾害无情人间有爱,全国人民的心牵挂着灾区。灾害发生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社会各界乃至全世界的大力支持下,灾区人民经受住了大灾考验,灾后重建工作有序展开。在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教育重建”理念,把重建规划与教育布局调整规划紧密结合,将灾后重建项目全部纳入校舍安全工程管理。目前,已经比较圆满地完成灾后重建的预期任务。
“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8个重灾县区完成了512所学校的重建,完成投资34.76亿元,完成建设面积169万平方米,新增教育用地7030.9亩。其他36个一般灾县区也完成学校重建650所,完成投资23.54亿元,完成建设面积200万平方米。灾后重建,使灾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据统计,陇南等8个重灾县的生均校舍面积小学已由灾前的2.62平方米提高到6平方米,初中由3.05平方米提高到7.78平方米,高中由6.49平方米提高到13.14平方米;灾后重建,使校舍质量获得了根本性的提高,重建完成的校舍成为当地最安全、最漂亮的建筑,学生全部在安全的永久性校舍中学习,每一个崭新的学校都是党和政府重视教育,关注民生的标志;灾后重建,进一步优化了学校布局,整合了优质教育资源。陇南市结合灾后重建重构教育布局,学校数已从震前的2986所调减到目前的1117所。
舟曲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也进展顺利。省教育厅承担了城关一小、城关二小、峰迭新区小学、峰迭新区幼儿园和秦王川寄宿制高中5个项目的建设任务,计划总投资2.16亿元,已到位资金1.15亿元,5个项目建成后将建成校舍9.5万平方米,可容纳1万多名学生就读。通过成立前方指挥部、落实专人蹲点工作、督办等措施,目前,舟曲的4个项目和秦王川寄宿制高中都已主体封顶,完成了年度任务。所有项目均按照计划顺利实施,明年“8·8”之前,将能预期交付使用,给灾区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复,可以预计 到能够向省委、省政府和党中央、国务院及全国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陇南和舟曲没有在灾难面前屈服,他们在大灾面前表现出的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精神,已经汇聚成伟大的抗灾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凝炼的时代表达和生动诠释,将成为激励我们积极向上的强大精神动力。
3.工程实施中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
在校安工程实施中,各地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探索出了许多有益的做法和经验,这将是我省教育系统未来加快教育发展,实现《规划纲要》目标的宝贵财富。
一是校舍安全工程实现了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工程实施中,我们提出“拆一还一”,就是考虑到未来学龄人口的减少,不能简单地原址重建,而是要科学、合理、兼顾未来需要和提高建设效益的重建;同时提出坚持“四个集中”的原则(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将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与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有机结合,以工程实施加快布局调整。工程实施三年来,全省小学减少2517所,初中减少47所,高中减少46所。从实践效果来看,以工程实施带动的布局调整,优化、整合了教育资源,降低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有效改变了区域之间、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办学条件差距悬殊的问题,实现了保安全、增效益、促优质的目标。校舍安全工程助推了布局调整,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作中先后涌现出了。些典型经验和成功案例:酒泉市统筹考虑校舍安全工程与薄弱校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民族教育、移民教育等工程项目,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县区特点的“大集中、分片集中、相对集中和跨区集中”模式,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布局合理、办学条件大体均衡的中小学布局结构;庆阳市以“中学教育城市化,小学教育城镇化”为目标,以撤点并校为基础,以“撤、并、挂、建”等形式,以创办寄宿制学校为突破。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推行适合不同县区发展的各种模式,建设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学校,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应,提高了办学质量和效益,这都得益于布局调整。2010年,全国校安办以工作简报的形式对庆阳的做法进行了专题介绍,今年“两基”国检前。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甘肃教育》等主流媒体对庆阳等地的好的做法又进行了集中报道。
二是工程实施中探索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和典型经验。工程实施中,各级各部门、各地都能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省校安办建立了调度会、领导挂牌公示、倒排工期和项目督查“三项制度”,在“分片包干”督查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提炼总结出了“市州循环互查”督查方式,以查促改、以查促推,对督促各地加快工程进度和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平凉市按照“四抓一完善”的工作思路,抓组织领导、抓工程规划、抓资金筹措、抓工程管理,不断完善档案信息系统。集中规划,分步实施,高水平打造教育园区,不断加快教育集约化发展步伐。平凉城区教育园区前期工作已全面开展,汶川县城北教育园区计划分三期完成,静宁县计划启动实施“三万学生进城”工程;兰州市发挥省会城市优势,重视多方筹措资金,三年来整合各类投资,累计投入校安工程建设资金13.1亿元,同时注重加强工程档案建设,全国校安办副主任、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田祖荫在检查了榆中县的校安工程档案室后,给予了“建设非常规范、管理非常到位”的高度评价;白银市、甘南州落实责任,领导靠前指挥,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其他地区还有许多好的做法与经验,鉴于都有汇报材料,就不再去一列举。
二、工程实施取得的具体成效和体会
总体上来看,我省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成效显著。三年来,全省上下以“校舍安全”为中心,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主要取得以下成效。
一是基本摸请了全省中小学校舍的“安全”家底。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校,校不漏栋,栋不漏点”的原则,完成了对全省15000多所中小学,98000多栋建筑,2800多万平方米校舍的排查鉴定,基本摸清了全省中小学校舍的安全”家底,完成了我省历史上尚属首次的光荣使命。
二是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总体上来看,省、市、县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校舍安全工程高度重视,完善领导机构,靠实工作责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将工程当作头等大事并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政府统筹,部门分工协调”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通过工程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各级政府关心群众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制定了比较合理的校舍安全工程规划。按照“拆一还一”的最低标准,实事求是,经反复科学论证,制定了各级较为合理的工程规划,为建立校舍改造长效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是校舍安全工程为排除中小学危房作出了巨大贡献。三年来,按照轻重缓急,枝舍加固改造工作有序推进,三年累计消除“09标准”危房747.38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512.77万平方米。
五是奠定了全省中小学安全管理的坚实基础。工程实施中,省、市、县都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校舍安全工程档案室,省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为今后加强中小学校舍安全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了借鉴。
六是积累了实施教育工程项目的管理经验。工程实施中,各级各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项目管理模式,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为今后继续实施教育工程项目积累了成功经验。
七是锻炼了一支勇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工作队伍。三年来,奋战在校安各级战线上的同志们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发扬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保证了校舍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也正是在时间紧、任务重、强度大的工作过程中,锻炼了一支勇于奉献、业务精干的工作队伍,许多年轻人在参与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快速成长。
八是校舍安全工程已经深入民心。三年来,通过实施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通过不断加强社会宣传,人民群众理解工程、支持工程的呼声越来越高,工程实施树立了政府在百姓心中的良好形象,舆论监督得到进一步重视,为工程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仅2011年,落实工程资金20.384亿元。截止11月底,2011年已开工建设项目511个,开工建设面积180.82万平方米,占2011年“为民办实事”规划建设任务150万平方米的120.55%。已竣工交付使用中小学校舍面积264.15万平方米,全年共消除中小学危房面积245.44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年初预定的为“民办实事”任务目标。
通过工程实施,我们也深刻体会到,要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以下几个方面非常重要。
一是确保安全是首位。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确保不了校舍安全,就是对师生生命的不负责任。对老百姓不负责任,是政府的严重失职。校舍安全,永远都是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利剑,要时刻警 惕,警钟长鸣。
二是领导重视是前提。保障中小学校舍安全,是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职责。只有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主动过问,分管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加强协调,督促进度,严把质量,才能确保把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成“一把手”工程和德政工程。记得工程实施之初,时任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徐守盛同志就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相关部门一定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实施工程的重大意义;要求各地坚持“教育重建”理念,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全面加快工程进度,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实施好这一利国利民的重大教育工程,把学校建成最牢固、最安全、最让家长放心的场所,为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省政协主席冯健身、副省长郝远同志也曾多次批示,要求各地强化政府职责,把校舍安全工程组织实施好。正是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才确保了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如果没有过硬的队伍,恐怕难以完成那么繁重的任务。
三是落实政府职责是关键。“两基”攻坚和校安工程的实践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在甘肃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省份,政府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只有落实地方政府职责,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地位出发,优先安排教育发展,优先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对校舍安全工程的投入,才能保障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
四是科学规划是基础。只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规划、长远考虑,才能充分发挥校舍安全工程的持续效应。
五是严把质量是根本。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只有把校舍安全工程真正建设成为科学设计、严格施工和高质量的生命工程,才能确保千家万户家庭的和谐幸福,保障千千万万师生的生命安全。
六是资金到位是保障。没有大量资金做支撑、没有敢于为工程投入的远见和勇气,就无法确保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
三、客观认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年来,通过各方努力,我省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是危房改造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虽然我省通过了“两基”国检,通过校安工程的实施,中小学危房面积在逐步减少。但是,目前我省还有“09标准”的D级危房512.77万平方米未消除。虽然近年来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是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配套设施还很不完善,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距离标准化建设还有很大差距。所以说,今后校舍改造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校舍安全工程任重而道远。
二是进一步加大督查监管力度,确保未完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明年开春后,各级校安办、各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继续强化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部分2011年下达的项目及前两年下达项目的督查和监管力度,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督促未开工的尽快开工,督促在建项目加快施工进度,早日让师生们住进安全校舍。
编辑: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