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比较式阅读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掌握语文阅读技巧的能力,本文从分析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入手,论述了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策略。
关键词:比较阅读;效率;扩展;素养;主体;资源;广度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点部分,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重点完成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将接触和学习的知识整合、分析,可达到更高的学习层次,将比较纳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比较式阅读方式引导和教会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对文章、作者、意境、历史、内涵的深入理解,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
一、 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 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高中语文教材中同一主体的阅读材料可能会在不同单元内出现,教师通过对语文教材的整体把握,把主体相似的文章放在一起学习,例如,《短歌行》和《赤壁赋》同样表达了“人生苦短,功名未建”的思想,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学习,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 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中外同题材文章的比较,可以使学生发现不同国家之间在风俗民情、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同”和“异”,让他们在感受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自觉进行相关知识的搜集,“以点带面”促进知识面的拓展。
(三) 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同样重要。通过比较阅读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分析事物、判断思考、求同辨异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通过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巧用等达到拓展语文学习视野和空间的作用,全面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二、 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策略
(一)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已有的高中语文比较阅读模式中,多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是一个多方对话的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材编者、阅读内容等,是不同主体之间思想碰撞与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阅读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阅读的实施,除了可以通过相同或相对文本的比较之外,还可以通过学生自己与教材文本的比较进行。如在学习《雨巷》时,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感受,以“我心目中的丁香姑娘”为题写一篇短文,写出自己对丁香姑娘的理解,在课堂学习中,通过朗读课文,交流感受——确定主题——对比课文内容与自己写的短文——结合文本寻找依据这样的环节进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自我认识方面存在的差距或不足,利于学生采用针对性的方法进行补救,进而促进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 同一作家同一时期作品的比较阅读
对比同一作家同一时期的作品,能加强学生对作家的了解。尤其是对作家的人生经历、写作风格等有更深刻的影响。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很多作品都是脍炙人口,对后世有着极大影响力,对比阅读苏轼的作品能让学生更加了解苏轼。“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是苏轼作品很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乌台诗案之前苏轼在朝为官,颇有报负和理想,所以写的作品大多意气风发,壮志豪情,且文笔犀利,对当世的不满之情。乌台诗案之后苏轼的作品不似之前豪迈大气,偏向人生感悟和自然风光。高中苏轼的作品有很多,其中《赤壁赋》、《念奴嬌·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同一时期作品,但是并不在同一册课文内,后两首词内容表达更为直观,更容易理解,《赤壁赋》的写作手法更为复杂。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将三篇作品对比阅读,让学生对苏轼后期的作品更为理解,加深对苏轼这位伟大诗人的了解。再通过苏轼被贬初期的作品《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的拓展阅读,通过其中作者悲凉的情感,来强化学生对苏轼乌台诗案之后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的理解。
(三) 深入挖掘阅读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
语文教学选才内容广泛,不一定仅仅局限于课文内容,因为受教材整体布局的影响,内容的选取毕竟是有限的,语文教材阅读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而比较阅读可以很好地弥补课文阅读内容不足的问题,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扩大阅读量。一是可以把课文与工具书进行比较。如在学习说明文《晋祠》时,通过选取《中国名胜词典》中“晋祠”条目和课文内容进行对比,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发现虽然是在说明同样的事物,但两者在陈述内容、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然后通过进一步的思考明白,不能简单地界定哪种说明方式好或不好,要充分考虑作者的写作意图,根据不同的写作需要安排内容。二是课文与影视资料的比较。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被拍成了相应的影视作品,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可以进行比较,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在比较鉴赏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选取《红楼梦》中的相应片段让学生观看;讲戏剧《雷雨》时让学生观看电影版的《雷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比较鉴赏中深化理解,提高审美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课文与挂图资料、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等进行比较,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占敏.析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4.
[2]周华贵.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7,48.
作者简介:
林玲,重庆市,重庆市石柱民族中学校。
关键词:比较阅读;效率;扩展;素养;主体;资源;广度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点部分,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重点完成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将接触和学习的知识整合、分析,可达到更高的学习层次,将比较纳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比较式阅读方式引导和教会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对文章、作者、意境、历史、内涵的深入理解,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
一、 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 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高中语文教材中同一主体的阅读材料可能会在不同单元内出现,教师通过对语文教材的整体把握,把主体相似的文章放在一起学习,例如,《短歌行》和《赤壁赋》同样表达了“人生苦短,功名未建”的思想,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学习,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 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中外同题材文章的比较,可以使学生发现不同国家之间在风俗民情、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同”和“异”,让他们在感受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自觉进行相关知识的搜集,“以点带面”促进知识面的拓展。
(三) 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同样重要。通过比较阅读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分析事物、判断思考、求同辨异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通过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巧用等达到拓展语文学习视野和空间的作用,全面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二、 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策略
(一)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已有的高中语文比较阅读模式中,多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是一个多方对话的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材编者、阅读内容等,是不同主体之间思想碰撞与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阅读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阅读的实施,除了可以通过相同或相对文本的比较之外,还可以通过学生自己与教材文本的比较进行。如在学习《雨巷》时,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感受,以“我心目中的丁香姑娘”为题写一篇短文,写出自己对丁香姑娘的理解,在课堂学习中,通过朗读课文,交流感受——确定主题——对比课文内容与自己写的短文——结合文本寻找依据这样的环节进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自我认识方面存在的差距或不足,利于学生采用针对性的方法进行补救,进而促进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 同一作家同一时期作品的比较阅读
对比同一作家同一时期的作品,能加强学生对作家的了解。尤其是对作家的人生经历、写作风格等有更深刻的影响。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很多作品都是脍炙人口,对后世有着极大影响力,对比阅读苏轼的作品能让学生更加了解苏轼。“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是苏轼作品很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乌台诗案之前苏轼在朝为官,颇有报负和理想,所以写的作品大多意气风发,壮志豪情,且文笔犀利,对当世的不满之情。乌台诗案之后苏轼的作品不似之前豪迈大气,偏向人生感悟和自然风光。高中苏轼的作品有很多,其中《赤壁赋》、《念奴嬌·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同一时期作品,但是并不在同一册课文内,后两首词内容表达更为直观,更容易理解,《赤壁赋》的写作手法更为复杂。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将三篇作品对比阅读,让学生对苏轼后期的作品更为理解,加深对苏轼这位伟大诗人的了解。再通过苏轼被贬初期的作品《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的拓展阅读,通过其中作者悲凉的情感,来强化学生对苏轼乌台诗案之后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的理解。
(三) 深入挖掘阅读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
语文教学选才内容广泛,不一定仅仅局限于课文内容,因为受教材整体布局的影响,内容的选取毕竟是有限的,语文教材阅读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而比较阅读可以很好地弥补课文阅读内容不足的问题,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扩大阅读量。一是可以把课文与工具书进行比较。如在学习说明文《晋祠》时,通过选取《中国名胜词典》中“晋祠”条目和课文内容进行对比,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发现虽然是在说明同样的事物,但两者在陈述内容、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然后通过进一步的思考明白,不能简单地界定哪种说明方式好或不好,要充分考虑作者的写作意图,根据不同的写作需要安排内容。二是课文与影视资料的比较。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被拍成了相应的影视作品,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可以进行比较,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在比较鉴赏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选取《红楼梦》中的相应片段让学生观看;讲戏剧《雷雨》时让学生观看电影版的《雷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比较鉴赏中深化理解,提高审美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课文与挂图资料、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等进行比较,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占敏.析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4.
[2]周华贵.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7,48.
作者简介:
林玲,重庆市,重庆市石柱民族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