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码0605]
2008年底,俄格武装冲突后,在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的主导下,俄军开始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陆军和空军沿用了60余年的编制体制瞬间瓦解,其它军种虽大致保留了原有的编制体制,但内在也已发生极大变化,其中又以海军表现尤为突出。指挥结构的变化
2010年中期,在各军种相继完成各自编制体制的改革后,联合作战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战争的基本样式。四个战役战略司令部将统辖下属的海陆空军部队,设有独立的海军部门、陆军部门和空军部门,这样各军种之间能够平行进行协调运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个司令部组建后被任命为东部军区司令的是原太平洋舰队司令,这在以往是比较少见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俄军走出陆军独大以及实现各军种平衡的决心。
由于指挥权下放到了四大战役战略司令部,造成了各军种司令部职能的变化。目前俄罗斯陆军和空军司令部的职权范围相比于以往都受到了限制,海军也可能会遵循陆军和空军的模式。海军司令将主要负责类似战略规划、跟踪装备的采购进度以及与科研院所合作等一些职能。
但海军是一支可以承担独立远征任务的军种,未来很可能由数个舰队联合起来执行任务,那么谁来指挥这样一只“联合舰队”?在目前海军司令部实际已经失去指挥权的情况下,类似任务的指挥权很可能交由总参谋部负责,因为海军可以执行类似任务的海军中央指挥所已经编入俄总参谋部的联合中央指挥所。
舰队编制的微调
虽然俄罗斯海军司令部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海军各舰队除了上级单位变化外,自身的指挥架构并未受太大影响,只是在编制和人员上做了许多优化调整。
此前,海军司令部以及舰队的指挥机构比较臃肿。以北方舰队为例,仅司令部就缩编了15%的军官以及17%的文职人员。继承自苏联时期政治宣传机构的士气保障单位在本次改革中就被大量裁撤,一些非战斗部门的官兵也都转换成为文职雇佣人员。在一些后勤保障部门,年届退休的人员也都做了提前退休安排。
作战单位(舰艇部队)依然沿用苏联海军舰队-区舰队-分舰队-总队-支队-大队的编制,没有做大规模的改动,但一些微调已经开始缓步进行。如北方舰队的两个潜艇分舰队就已经被合并为新的潜艇司令部,据称未来太平洋舰队的潜艇部队也将做类似调整。
此外,海军的许多单位也都进行了缩编,如一些海军基地,因为许多舰艇都已老化退役,原有的编制架构就显得臃肿了。海军航空兵的调整
改革之前,俄罗斯海军航空兵主要由岸基航空兵组成。相对特殊的是海军航空兵中有一支海军航母的配套部队,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第279独立舰载机航空团,由2个苏33战斗机中队和1个苏-25UTG强击机中队组成。
岸基航空兵与俄罗斯空军进行了同步改革。最初将岸基航空兵原有的航空兵团、大队“就近”整合成13个航空基地,但随即发现这种略显粗糙的整合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于是又在其基础上进行“功能性”整合,成立新的基地,之前的基地则部分成为新基地下属的航空大队。如波罗的海舰队所属的海军航空兵就整合成了统一的航空基地,原来的基地编制则成了航空大队。
不久俄军又决定,从2011年4月开始,海军航空兵所属的陆基战斗机和轰炸机全部移交空军,主要包括图22M系列、苏24以及苏-27/米格-31,而一些海军使用的特种飞机,如图-152、伊尔-38、别-12等海上反潜巡逻机,各型舰载直升机,仍将隶属海军。之所以会做出这种决定,一个出发点可能是新战役战略司令部建立后,海空遂行联合作战,无需将两者做太多区分,同时简化后勤保障。但黑海舰队是个例外,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及所处的复杂环境,目前其航空兵所属的苏-24并未移交空军。有消息说,俄罗斯今年新采购的30架苏30SM新型多用途战斗机,将有12架装备黑海舰队,以取代老化的苏-24。
在改革中,第279独立舰载机航空团无论是编制和隶属关系都未发生改变,这主要取决于海军这颗独苗的重要位置。目前俄罗斯虽然暂时没有确定未来航母的建造计划,但对于维持目前唯一航母的决心却是坚定的。
在装备方面,目前俄罗斯海军航空兵的装备老化非常严重。反潜巡逻机目前仅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拥有,总共25架伊尔-38和15架图-142,黑海舰队只有4架将在2015年服役期满的别-12,波罗的海舰队则没有。目前俄罗斯正在着手将伊尔-38和图-142升级到伊尔-38N和图-142M/MR。北方舰队已经接收了改进的伊尔-38N,有消息说未来部分升级的伊尔-38N将移交给黑海舰队使用。舰载机方面,今年3月俄罗斯国防部已经与米格公司签署了采购24架米格29K的协议,这些飞机将在未来取代苏-33。在新一代舰载直升机出现之前,目前的卡27和卡-29系列仍将是主力。在2020年前,俄海军将采购70架这两款直升机的改进型卡27M和卡-29M。随着“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引进,俄军还将为其采购约30架卡-52K。它是陆基卡-52型武装直升机的舰载版,有消息说它将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够使用Kh-31/35反舰导弹。
海军陆战队和岸防部队的改革
在海军所属兵种中,海军陆战队和岸防部队是本次改革中变化较大的。它们的此次改革,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式,一个普遍做法是压缩编制,也就是降低编制等级,以前的一些师级单位缩编为旅,旅则缩编为团。但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它们的整体规模和战斗力下降,反而是提高了。俄海军陆战队沿用了苏联军队的编制结构,部队由常备部队和动员部队组成,后者只有到战时才会齐装满员,因此现在它们往往被称作“架子部队”。此次俄军的总体改革目标,就是摒弃这些“架子部队”,让俄军各部队满编满员,随时处于常备状态。
北方舰队原有的两个海军陆战旅都缩编成陆战团,但人员规模得以保留。曾参与中俄“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演的太平洋舰队中俄军唯一师级海军陆战部队——第55海军陆战师,被缩编为155海军陆战旅,不过部队的人员规模在改革中得到了加强。波罗的海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和岸防部队在此次改革中也进行了重组,去掉了大量的“架子部队”。 一些武器库被撤销,其所属武器用于装备扩充规模后的现有部队。第336海军陆战旅将扩充规模,人员由2500人增加到4000人,为此该旅还将部署到新建的基地。改革之前,里海区分舰队也有一个海军陆战旅,主要用于北高加索地区的反恐作战。目前这个旅被撤销,但两个海军陆战营的编制得以保留,并和其它部队一样转入常备状态。
唯一例外的是黑海舰队下辖的第810海军陆战团,扩编为海军陆战旅(部分人员由里海区分舰队撤编的海军陆战旅转入)。从黑海舰队所处的环境分析,这种变化可以理解。但俄罗斯和乌克兰在1997年曾有协议,黑海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及海军航空兵人员规模不得超过1987人。不过有报道称,早在2010年第810海军陆战旅在塞瓦斯托波尔的人员就已经达到2474人。
除了编制调整外,这些海军陆战部队的装备也在更新当中,升级后的BTR-80M/BTR-70M装甲车、2S9自行迫击炮以及新越野车、轻武器和通信设备都在陆续交付部队。此外,俄军也在为岸防部队换装新的导弹和火炮,如“堡垒”P岸防导弹系统已进入俄海军服役,未来BAL岸防导弹系统以及A-222“别列格”130毫米自行火炮等新型武器也都将进入海军服役。
海军陆战队和岸防部队的另一个变化在于人员配置。由于前者属于重要的快反力量,而后者的技术含量较高,因此以往它们都由合同兵组成。而在改革之后,这些部队开始招募义务兵。以北方舰队的一个海军突击营为例,以往它完全由合同兵组成,目前义务兵比例高达70%。改革之初,俄军曾设想在今年让俄军全部由合同兵组成,从而打造一支职业化武装力量。但由于高昂的成本,这个设想已经无限期延后了。
后勤保障系统的改革
在本次改革中,各舰队后勤保障单位的改革不仅是整个俄罗斯海军改革的重点,也是一大亮点。
对于海军这一需要长期远离陆地的军种来说,舰艇的燃料、食物以及其它一些配套设施的保障是战斗力的最基本保证。为此,俄罗斯海军在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以及符拉迪沃斯托克等5个地点,为每个舰队分别建立了供给与保障基地,海军原有的后勤保障单位也都归入了这些基地。这些基地将集中供给燃料、食物、各种设备/硬件以及其它日用品。此外,数个类似功能的武器与弹药基地也已经建立。俄罗斯海军的这种供给方式,与现代物流颇为相似,无论效率还是成本,都非常突出,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去除军队非军事资产,在政府主导下积极将民营企业引入到俄罗斯海军的后勤保障体系,也值得关注。如北海舰队一些核动力舰艇的核反应堆燃料加注都由下属单位完成,而在改革中这个单位已经裁撤,相应的工作转由民营船厂负责。此外从住房、取暖等生活层面的保障,到部分弹药保养及武器装备、通信设备、飞机、汽车等的维修,俄海军中都已经开始尝试交由民营企业负责。
其实,我军也一直在尝试类似的后勤保障方式,被称作“保障方式社会化”,主要目标将军队的后勤保障融入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尽量用现有的社会资源保障军队运作。
对于海军舰艇来说,平时各种维护保养以及修理对于保持战斗力都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俄海军的每个舰队都与相应的修造船厂签协议,根据协议每个舰队的舰艇维修都将到相应的船厂进行,如北方舰队的舰艇对应位于北德文斯克的兹韦兹多奇卡船厂,波罗的海舰队的舰艇对应位于加里宁格勒的杨塔造船厂。目前俄罗斯国防部已经有专门部门监督协议的执行,而这以前是海军技术部门的职责。
未来改革还有余量
纵观此次海军在改革中所产生的变化,可以说最大亮点在于整个后勤体系的改革,而其它如指挥机构、海军陆战队以及海军航空兵的变化,更像是俄军总体改革下水到渠成的结果。总体而言,目前俄海军走的还是比较稳健的道路,逐步填补大批老式舰艇退役留下的空白,在确保近海防御的前提下,也不放弃对远洋的向往。
不过这对于俄罗斯海军来说未必不是件好事。因为俄海军中舰艇部队的编制架构变化并不大,这为未来留下了很大的可操作空间。
2008年底,俄格武装冲突后,在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的主导下,俄军开始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陆军和空军沿用了60余年的编制体制瞬间瓦解,其它军种虽大致保留了原有的编制体制,但内在也已发生极大变化,其中又以海军表现尤为突出。指挥结构的变化
2010年中期,在各军种相继完成各自编制体制的改革后,联合作战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战争的基本样式。四个战役战略司令部将统辖下属的海陆空军部队,设有独立的海军部门、陆军部门和空军部门,这样各军种之间能够平行进行协调运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个司令部组建后被任命为东部军区司令的是原太平洋舰队司令,这在以往是比较少见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俄军走出陆军独大以及实现各军种平衡的决心。
由于指挥权下放到了四大战役战略司令部,造成了各军种司令部职能的变化。目前俄罗斯陆军和空军司令部的职权范围相比于以往都受到了限制,海军也可能会遵循陆军和空军的模式。海军司令将主要负责类似战略规划、跟踪装备的采购进度以及与科研院所合作等一些职能。
但海军是一支可以承担独立远征任务的军种,未来很可能由数个舰队联合起来执行任务,那么谁来指挥这样一只“联合舰队”?在目前海军司令部实际已经失去指挥权的情况下,类似任务的指挥权很可能交由总参谋部负责,因为海军可以执行类似任务的海军中央指挥所已经编入俄总参谋部的联合中央指挥所。
舰队编制的微调
虽然俄罗斯海军司令部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海军各舰队除了上级单位变化外,自身的指挥架构并未受太大影响,只是在编制和人员上做了许多优化调整。
此前,海军司令部以及舰队的指挥机构比较臃肿。以北方舰队为例,仅司令部就缩编了15%的军官以及17%的文职人员。继承自苏联时期政治宣传机构的士气保障单位在本次改革中就被大量裁撤,一些非战斗部门的官兵也都转换成为文职雇佣人员。在一些后勤保障部门,年届退休的人员也都做了提前退休安排。
作战单位(舰艇部队)依然沿用苏联海军舰队-区舰队-分舰队-总队-支队-大队的编制,没有做大规模的改动,但一些微调已经开始缓步进行。如北方舰队的两个潜艇分舰队就已经被合并为新的潜艇司令部,据称未来太平洋舰队的潜艇部队也将做类似调整。
此外,海军的许多单位也都进行了缩编,如一些海军基地,因为许多舰艇都已老化退役,原有的编制架构就显得臃肿了。海军航空兵的调整
改革之前,俄罗斯海军航空兵主要由岸基航空兵组成。相对特殊的是海军航空兵中有一支海军航母的配套部队,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第279独立舰载机航空团,由2个苏33战斗机中队和1个苏-25UTG强击机中队组成。
岸基航空兵与俄罗斯空军进行了同步改革。最初将岸基航空兵原有的航空兵团、大队“就近”整合成13个航空基地,但随即发现这种略显粗糙的整合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于是又在其基础上进行“功能性”整合,成立新的基地,之前的基地则部分成为新基地下属的航空大队。如波罗的海舰队所属的海军航空兵就整合成了统一的航空基地,原来的基地编制则成了航空大队。
不久俄军又决定,从2011年4月开始,海军航空兵所属的陆基战斗机和轰炸机全部移交空军,主要包括图22M系列、苏24以及苏-27/米格-31,而一些海军使用的特种飞机,如图-152、伊尔-38、别-12等海上反潜巡逻机,各型舰载直升机,仍将隶属海军。之所以会做出这种决定,一个出发点可能是新战役战略司令部建立后,海空遂行联合作战,无需将两者做太多区分,同时简化后勤保障。但黑海舰队是个例外,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及所处的复杂环境,目前其航空兵所属的苏-24并未移交空军。有消息说,俄罗斯今年新采购的30架苏30SM新型多用途战斗机,将有12架装备黑海舰队,以取代老化的苏-24。
在改革中,第279独立舰载机航空团无论是编制和隶属关系都未发生改变,这主要取决于海军这颗独苗的重要位置。目前俄罗斯虽然暂时没有确定未来航母的建造计划,但对于维持目前唯一航母的决心却是坚定的。
在装备方面,目前俄罗斯海军航空兵的装备老化非常严重。反潜巡逻机目前仅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拥有,总共25架伊尔-38和15架图-142,黑海舰队只有4架将在2015年服役期满的别-12,波罗的海舰队则没有。目前俄罗斯正在着手将伊尔-38和图-142升级到伊尔-38N和图-142M/MR。北方舰队已经接收了改进的伊尔-38N,有消息说未来部分升级的伊尔-38N将移交给黑海舰队使用。舰载机方面,今年3月俄罗斯国防部已经与米格公司签署了采购24架米格29K的协议,这些飞机将在未来取代苏-33。在新一代舰载直升机出现之前,目前的卡27和卡-29系列仍将是主力。在2020年前,俄海军将采购70架这两款直升机的改进型卡27M和卡-29M。随着“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引进,俄军还将为其采购约30架卡-52K。它是陆基卡-52型武装直升机的舰载版,有消息说它将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够使用Kh-31/35反舰导弹。
海军陆战队和岸防部队的改革
在海军所属兵种中,海军陆战队和岸防部队是本次改革中变化较大的。它们的此次改革,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式,一个普遍做法是压缩编制,也就是降低编制等级,以前的一些师级单位缩编为旅,旅则缩编为团。但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它们的整体规模和战斗力下降,反而是提高了。俄海军陆战队沿用了苏联军队的编制结构,部队由常备部队和动员部队组成,后者只有到战时才会齐装满员,因此现在它们往往被称作“架子部队”。此次俄军的总体改革目标,就是摒弃这些“架子部队”,让俄军各部队满编满员,随时处于常备状态。
北方舰队原有的两个海军陆战旅都缩编成陆战团,但人员规模得以保留。曾参与中俄“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演的太平洋舰队中俄军唯一师级海军陆战部队——第55海军陆战师,被缩编为155海军陆战旅,不过部队的人员规模在改革中得到了加强。波罗的海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和岸防部队在此次改革中也进行了重组,去掉了大量的“架子部队”。 一些武器库被撤销,其所属武器用于装备扩充规模后的现有部队。第336海军陆战旅将扩充规模,人员由2500人增加到4000人,为此该旅还将部署到新建的基地。改革之前,里海区分舰队也有一个海军陆战旅,主要用于北高加索地区的反恐作战。目前这个旅被撤销,但两个海军陆战营的编制得以保留,并和其它部队一样转入常备状态。
唯一例外的是黑海舰队下辖的第810海军陆战团,扩编为海军陆战旅(部分人员由里海区分舰队撤编的海军陆战旅转入)。从黑海舰队所处的环境分析,这种变化可以理解。但俄罗斯和乌克兰在1997年曾有协议,黑海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及海军航空兵人员规模不得超过1987人。不过有报道称,早在2010年第810海军陆战旅在塞瓦斯托波尔的人员就已经达到2474人。
除了编制调整外,这些海军陆战部队的装备也在更新当中,升级后的BTR-80M/BTR-70M装甲车、2S9自行迫击炮以及新越野车、轻武器和通信设备都在陆续交付部队。此外,俄军也在为岸防部队换装新的导弹和火炮,如“堡垒”P岸防导弹系统已进入俄海军服役,未来BAL岸防导弹系统以及A-222“别列格”130毫米自行火炮等新型武器也都将进入海军服役。
海军陆战队和岸防部队的另一个变化在于人员配置。由于前者属于重要的快反力量,而后者的技术含量较高,因此以往它们都由合同兵组成。而在改革之后,这些部队开始招募义务兵。以北方舰队的一个海军突击营为例,以往它完全由合同兵组成,目前义务兵比例高达70%。改革之初,俄军曾设想在今年让俄军全部由合同兵组成,从而打造一支职业化武装力量。但由于高昂的成本,这个设想已经无限期延后了。
后勤保障系统的改革
在本次改革中,各舰队后勤保障单位的改革不仅是整个俄罗斯海军改革的重点,也是一大亮点。
对于海军这一需要长期远离陆地的军种来说,舰艇的燃料、食物以及其它一些配套设施的保障是战斗力的最基本保证。为此,俄罗斯海军在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以及符拉迪沃斯托克等5个地点,为每个舰队分别建立了供给与保障基地,海军原有的后勤保障单位也都归入了这些基地。这些基地将集中供给燃料、食物、各种设备/硬件以及其它日用品。此外,数个类似功能的武器与弹药基地也已经建立。俄罗斯海军的这种供给方式,与现代物流颇为相似,无论效率还是成本,都非常突出,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去除军队非军事资产,在政府主导下积极将民营企业引入到俄罗斯海军的后勤保障体系,也值得关注。如北海舰队一些核动力舰艇的核反应堆燃料加注都由下属单位完成,而在改革中这个单位已经裁撤,相应的工作转由民营船厂负责。此外从住房、取暖等生活层面的保障,到部分弹药保养及武器装备、通信设备、飞机、汽车等的维修,俄海军中都已经开始尝试交由民营企业负责。
其实,我军也一直在尝试类似的后勤保障方式,被称作“保障方式社会化”,主要目标将军队的后勤保障融入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尽量用现有的社会资源保障军队运作。
对于海军舰艇来说,平时各种维护保养以及修理对于保持战斗力都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俄海军的每个舰队都与相应的修造船厂签协议,根据协议每个舰队的舰艇维修都将到相应的船厂进行,如北方舰队的舰艇对应位于北德文斯克的兹韦兹多奇卡船厂,波罗的海舰队的舰艇对应位于加里宁格勒的杨塔造船厂。目前俄罗斯国防部已经有专门部门监督协议的执行,而这以前是海军技术部门的职责。
未来改革还有余量
纵观此次海军在改革中所产生的变化,可以说最大亮点在于整个后勤体系的改革,而其它如指挥机构、海军陆战队以及海军航空兵的变化,更像是俄军总体改革下水到渠成的结果。总体而言,目前俄海军走的还是比较稳健的道路,逐步填补大批老式舰艇退役留下的空白,在确保近海防御的前提下,也不放弃对远洋的向往。
不过这对于俄罗斯海军来说未必不是件好事。因为俄海军中舰艇部队的编制架构变化并不大,这为未来留下了很大的可操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