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由于延迟退休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对延迟退休的影响议论纷纷。那么,中央为什么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实施这一方案有可能造成什么影响?如何稳妥推进延迟退休避免造成新的社会矛盾?
延迟退休进入“计划实施”阶段
近几年,关于延迟退休的话题持续受到各界关注。早在2008年11月,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就称,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2012年,由人社部、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其中提出“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
2015年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提出,我国将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2016年7月,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介绍延迟退休政策时称,未来将分三步走:一是在实施上会小步慢行、逐步到位;二是区分对待,分步实施;三是会在实施之前及时公告,也会在方案出台前广泛听取和征集意见。同年,人社部曾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将在2017年正式出台,出台后会有五年左右的过渡期,或将到2022年正式实施。
然而,2019年以后,官方推进延迟退休的力度有所减弱。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人社部曾明确在2017年底拿出延迟退休的初步方案,但是由于社会上的舆论反响较大,争议也较多,后来这个事情被暂时搁置了。
此后,关于国家将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说法一直未断。如今,相关提法更是从“研究制定”进入“计划实施”阶段。业内人士认为,与“十三五”相比,这次规划建议强调实施,就是要真正“动”起来,从顶层设计到付诸行动,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成为大势所趋。
据了解,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0岁左右提高到了2019年的77.3岁,但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定的男性60岁、女干部55岁、女职工50岁的法定退休年龄,近70年未有调整。
延迟退休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需要。有专家表示,在“十四五”期间,有一个非常严峻的“窗口期”,1963年“婴儿潮”时出生的人口马上就要满60岁,这会导致我国养老保险中缴费人群迅速减少,领取人数迅速增加,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在“十四五”期間必须提上日程。还有专家表示,随着中国人口平均年龄的增长,过早退休也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从国际横向比较,我国现行退休年龄也偏低。人社部资料显示,近年来,美、德、日等国都将法定退休年龄逐步提高到了65岁甚至更高。
专家表示,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不仅可以避免人力资源浪费,而且可以增加养老金的收入来源,减轻养老金的支出压力,对于维护养老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有必要。
方案如何实施影响几何
最近,有关如何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讨论较多,热议的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女性先延长到60岁退休,之后男女同步延长到65岁;第二种是,男女一起延长,女性速度快一点,同步达到65岁。
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由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构成。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348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3266万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的领取养老金年龄是女工人50岁、女干部55岁、男性60岁,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规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无论男女都是60周岁。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的大部分是弱势群体,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反而相对更年轻,延迟退休应先把男女退休年龄统一到60岁,也是为了制度的公平。”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
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中心主任原新则更支持第二种方案。“‘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意思是不能一步到位,如果用1~2年的时间就推迟3到5岁退休年龄,过于剧烈。”他认为,在延迟退休方案中,男女可以同时延迟,女性延迟退休的速度比男性稍微快一点。
早在2013年,原新曾做过一个推算:把女性的退休年龄每年延迟三个月,男性的退休年龄每年延迟两个月,这样大约用35年到40年的时间,便可以把男女的退休年龄都延迟到65岁。这样推算下来,累计能够释放出1.2~1.3亿的劳动力。
董登新认为,我国应该提前拿出延迟退休方案,而且要写入法律中,这样民众就会打消顾虑和侥幸心理,民众会有比较明确的预期,延迟退休年龄一定要给老百姓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和明确的告知。
“延迟退休年龄影响的群体主要是年满50岁的城镇女工人,因为女工人群体的退休年龄要延迟10岁。延迟退休对女干部群体的影响不是很大,女干部本来就是55岁退休,他们有着较强的诉求希望退休年龄延迟到60岁。”董登新说。
延迟退休百姓怎么看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到底对我们有哪些影响?据调查,大家普遍关心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第一批“面对者”担忧自己工作生活的不确定性。调查显示,许多70后对此最为敏感,因为他们是最有可能是第一批面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人。有接近退休年龄的女性劳动者表示:“已经计划好准备退休,突然又被告知要延迟。”一些网友也在各大平台留言:到了退休年龄再工作容易出现脑溢血等“老人病”,就医和药品上能否给予补偿补助?上了岁数肯定不可能像年轻人一样高强度工作,能否匀出时间来锻炼?
二是对年轻人就业的影响。不少人认为,对于传统行业和事业单位来说,几乎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年人不退休、不离岗,那么新人想要转正、升职,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也有人认为,如今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新的就业岗位在不断创造,此外,还有一些新的职业只需要年轻人,所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年轻人的就业影响并没有那么可怕。 三是有可能影响到女性生育子女的意愿。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本来是求解老龄化社会的“一副药”,但是有可能引致新生儿减少,从另一方面加剧老龄化问题。不少人表示,本来女性50岁退休之后,刚好可以替子女帶小孩,减轻年轻人的压力。如果女同胞需要工作至60岁、65岁才能退休,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替子女分担压力,此后,年轻人恐怕更不愿意多生育孩子。
此外,从国外经验来看,制定实施“延迟退休”始终把握科学审慎的原则。美国社会保障局(SSA)一直在慢慢提高退休年龄,1983年修订《社会保障法案》时提出到2025年将职工的正常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但是这一政策直到20年后的2003年才正式开始实施,并明确提出计划用22年的时间完成从65岁提高到67岁的目标。同时,为了避免让特定时间段的劳动者承担过重的转制成本,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都采取了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的做法,力求将政策调整的冲击降到最低。
可见,实施延迟退休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异常谨慎的过程,更是一个系统性的、精细化的政策安排。“十四五”期间“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将遵循“小步慢走、弹性实施、强化激励”的思路,以小幅调整的方式逐步推进。同时,通过加快推进养老制度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相关配套政策,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充实养老保险基金等,也包括降低企业缴纳费用和成本,这将最大程度减少该政策的社会震动,争取最广泛的社会支持。
让政策“走稳”避免新矛盾
根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和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指出,支持延迟退休年龄的受访者比例从2016年的63%增加到2020年的79%,年长者、教育水平高、职级较高、收入较高的群体、对于延迟退休的态度更为积极。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表示,年长者、教育水平高、职级较高、收入较高的群体、对于延迟退休的态度更为积极,单一年龄标准的退休制度很难适合所有人的意愿,延迟退休在年龄规定上应具有一定弹性。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实行的便是弹性退休制度,民众可以提前退休,最早可退休年龄为62岁,不过退休后只能领全额养老金的70%,每推迟一个月领取,可以领到多一些的退休金。正常退休年龄为66岁,可以领取全额养老金。还有一种是鼓励延迟退休,如选择70岁退休可增发30%养老金。
原新也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应该具备一定的弹性,可以通过规定领取全额养老金的年龄,采取“前扣”“延奖”的方式来设置弹性制度,把养老变成助老。如确定65岁退休可以领取全额养老金,如果因为身体等原因提前退休,需按一定的比例扣发养老金,如果在65岁之后延迟退休,则可以加发养老金。不过,这需明确奖励和扣发养老金的规则,需要做好精算。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关系到全体公民利益,要小步慢走,稳妥推进,避免造成新的社会矛盾。
一是针对不同行业、工种实施差别化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有一些工种,比如说重体力劳动者,如煤炭工人,如果非要延迟到60岁以上退休,并不现实。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各个工种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意愿,比如说医生和教师等群体可能更倾向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二是考虑实行有弹性的退休制度。即设定一个退休年龄区间段,当员工到达退休年龄的最低限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这个年龄之后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办理退休手续,到达退休年龄的最高限时,则必须办理退休手续。实行有弹性的退休制度,一方面可以给予职工更大的自主权,体现人文关怀;另一方面使一些有精力、有能力的人员可以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避免人力资源浪费。
三是领取养老金可“早减晚增”。不少专家表示,不一定非要强制某一年龄才能退休,但在养老金的领取上可以“早减晚增”,也就是早退休的人领取比例低一些,晚退休可以增加一定比例的养老金领取,这是对于坚持工作的人的一种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