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模仿学习中,学习者要有鉴赏能力,要找准自我,在各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声乐教学中的模仿式教学由来已久并被广泛采用,模仿是为了传承,提高,是为了求得创新,更好地发展自我.
[关键词]声乐教学;模仿;找准自我;鉴赏;创新
中图分类号:J6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240-01
从事高中音乐教育已有十年了,对这块儿也颇有感受和体会,对音乐特长生的专业训练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对于没有受过任何形式音乐专业训练的普通中学学生,在本省的音乐高考中声乐作为大项,分值占得挺多,因此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声乐训练”被确定为一大主要内容。要让学生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专业水平,提高艺术修养和音乐表达能力,并能在音乐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就要求音乐老师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声乐教学方案,今天我在这里主要是谈谈模仿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声乐教学中有的教师就不大愿意提到的那就是“模仿”,总认为这是一种不动脑筋的机械性的学习方法,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发展。“模仿”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依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声乐权威夏里亚平说过:“教师必须能够说清楚,什么是他要求学生去做的事,解释和模仿是所有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笔者认为模仿在声乐学习中不是惰性、机械性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积极诚实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初学阶段应予提倡与正确引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入门,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它能使我们吸取前人的经验,早日进入声乐艺术的殿堂。在声乐学习中,注重模仿,将有利于传承发展,提高创新.还有人认为“模仿”不是艺术,不予提倡,甚至坚决反对。在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对“模仿”的概念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可有可无。另外还有一种过分强调“模仿”,认为模仿要精确到位,字字、句句以及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表情都要模仿得很精确,稍有点个性的成分、即兴的东西就是叛逆。这样,又使模仿学习完全丧失了个性,失去了自我,更谈不上发展创新。
一、在模仿中入门和提高
我们都知道,意大利美声学派的早期教学也是模仿式教学。我国的戏剧、曲艺、山歌号子、民间小调传承是口传心授,都在现代的声乐实际教学中,声乐教师给学生做示范演唱也是在向学生进行模仿的启示。模仿虽是一种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它同样也适用于现代声乐教学。模仿的首要任务是要使学习者尽早入门,更快地提高。这种方法代代相传。教师应树立良好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跟着老师的示范与磁带、光碟中的声音模唱,照着做,虽然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却是初级阶段很重要的一种练习方法。在这一阶段中,在正确气息的运用下模仿得越像越好。到了学生对老师的范唱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模仿中对歌唱的器官、气息、位置、共鸣等技能技巧有了一些体会,并能较自如地配合,较灵活地运用时,学生还应加强理性的认识,只有多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思考和反复地练习,掌握好歌唱中控制运用各器官的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模仿。这一阶段的模仿学习时间是较长的,也是模仿学习中打好基础最重要的階段。在此基础上,到了只要通过老师某一个手势、眼神或某一声乐术语的提示,学生就知道,老师是什么意思,指的什么地方,该怎样去做时,就到了模仿学习的高级阶段。这时学生能基本体会到老师的要求、方法,理解歌曲的风格、韵味,在扎实模仿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悟性、理解,去运用自己的声音,自如地发展个性,追求特色,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经过不断追求和不断地创新,便有可能会成。
二、在模仿学习中一定要找准自我
从学习模仿的初始阶段起,学习者首先最重要的是找准自我位置。第一,要正确估量自己,清楚地认识了解自己的音色、音域、乐感及音乐素质等声音条件。如果你的声音粗犷、低沉,就不要拼命去追求声音的清纯、亮丽。你的音域不宽,不能唱高音,就不要刻意地去追求音域的宽广。第二,要找准老师,千古名言曰:“师高弟子强”,所以,要拜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为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模仿学习,是模仿学习中找准自我的有利保证.当学习者找准了自我,根据自身的条件、基础、艺术水准找准了模仿对象之后,就可以去选择适合自己模仿的磁带、光碟。在模仿学习中,通过分层次、分阶段的学习,通过演唱者与老师不断磨合、不断领悟与消化,通过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持续不断的努力,他们的发声器官就能凭借听觉的音响信号作出快速的反应,从而,由心理听觉来指挥生理的条件反射,下意识地调节好发声状态,逐渐形成好的歌唱习惯。
三、技能技巧在模仿学习中找到
要认真分析模仿范本和歌唱家的演唱技法,不能盲目地照搬和复印。汉普尔认为:“对于优秀模式的模仿不会有什么害处,只是不能机械的或奴隶式的模仿。”在模仿者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时,不要去盲目地发展个性,过早地追求个性可能是没有根基的花朵。模仿学习首先要有敏锐的鉴赏能力。什么是好的、优秀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坏毛病,要分得清、看得准。好的方法,好的特点可模仿学习,不好的弃之、不可学,千万不要优点没学到,某些歌星的坏习惯、坏毛病却沾上了。例:有的学生认为某某歌星的声音有特点,有沙哑的效果,于是就捏着嗓子,伸长脖子去挤压声带,结果丢掉自己自然的声音和好听的音色。沙哑的声音学得有点像了,自己的声带却受到了损伤。自然的声音不等于不要方法,甚至可以说,自然正是要靠“方法”才能得到的。在模仿中学习理解与掌握声乐的一些技能技巧:歌唱的意识与感觉,内在的气质,正确的发声,通畅而又有支持的呼吸,高位置与“关闭”集中的声音,“打开”与整体的共鸣,音色与音质的变化,情感的处理,咬字吐字、归韵收音等等,这些声乐上的技能技巧都可在模仿学习中学到并掌握。
四、在模仿学习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声乐的演唱风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论何种演唱艺术形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会逐步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唱法、流派,这就是在模仿传承的基础上发展,提高创新的结果。声乐诸多唱法流派的产生,是声乐艺术发展繁荣的必然产物,如果我们的声乐演唱与学习总是寄托在无休无止的模仿上,那只会成为古董,尽管模仿达到惟妙惟肖,甚至达到乱真的地步,那也只是廉价的仿造品。模仿是为了学习先进经验,避免走弯路,缩短学习时间。模仿的目的是提高,但模仿的出路在创新。所以我们在声乐学习中要培养自己的情操和美德,提高我们声乐技巧和艺术修养,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怀着创造精神去观察分析每个作品,用创造的思维去表现处理每个作品。
我国许多老歌唱家都是在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特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例:胡松华的赞歌、吴雁泽的号子、何继光的渔歌、才旦卓玛的藏歌、郭颂的船歌,无不浸透着老艺术家们辛勤的汗水,模仿传承,锐意创新,终成全国人民喜爱敬重的老艺术家。
我们要知道模仿的目的是在于提高,而模仿的结果是为了传承,模仿的出路更在于创新。我们运用模仿学习方法,去学习和传承音乐大师们为我们留下的声乐演唱艺术技巧的宝贵财富,运用新的思路、新的观念,去发展、创新声乐演唱艺术,这样会使老师和学生声乐教学与学习更加规范,更加理性,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 《歌唱的基础》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
[2] 杰罗姆·汉奈斯着黄伯春译《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第91页
[关键词]声乐教学;模仿;找准自我;鉴赏;创新
中图分类号:J6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240-01
从事高中音乐教育已有十年了,对这块儿也颇有感受和体会,对音乐特长生的专业训练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对于没有受过任何形式音乐专业训练的普通中学学生,在本省的音乐高考中声乐作为大项,分值占得挺多,因此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声乐训练”被确定为一大主要内容。要让学生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专业水平,提高艺术修养和音乐表达能力,并能在音乐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就要求音乐老师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声乐教学方案,今天我在这里主要是谈谈模仿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声乐教学中有的教师就不大愿意提到的那就是“模仿”,总认为这是一种不动脑筋的机械性的学习方法,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发展。“模仿”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依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声乐权威夏里亚平说过:“教师必须能够说清楚,什么是他要求学生去做的事,解释和模仿是所有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笔者认为模仿在声乐学习中不是惰性、机械性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积极诚实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初学阶段应予提倡与正确引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入门,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它能使我们吸取前人的经验,早日进入声乐艺术的殿堂。在声乐学习中,注重模仿,将有利于传承发展,提高创新.还有人认为“模仿”不是艺术,不予提倡,甚至坚决反对。在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对“模仿”的概念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可有可无。另外还有一种过分强调“模仿”,认为模仿要精确到位,字字、句句以及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表情都要模仿得很精确,稍有点个性的成分、即兴的东西就是叛逆。这样,又使模仿学习完全丧失了个性,失去了自我,更谈不上发展创新。
一、在模仿中入门和提高
我们都知道,意大利美声学派的早期教学也是模仿式教学。我国的戏剧、曲艺、山歌号子、民间小调传承是口传心授,都在现代的声乐实际教学中,声乐教师给学生做示范演唱也是在向学生进行模仿的启示。模仿虽是一种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它同样也适用于现代声乐教学。模仿的首要任务是要使学习者尽早入门,更快地提高。这种方法代代相传。教师应树立良好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跟着老师的示范与磁带、光碟中的声音模唱,照着做,虽然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却是初级阶段很重要的一种练习方法。在这一阶段中,在正确气息的运用下模仿得越像越好。到了学生对老师的范唱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模仿中对歌唱的器官、气息、位置、共鸣等技能技巧有了一些体会,并能较自如地配合,较灵活地运用时,学生还应加强理性的认识,只有多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思考和反复地练习,掌握好歌唱中控制运用各器官的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模仿。这一阶段的模仿学习时间是较长的,也是模仿学习中打好基础最重要的階段。在此基础上,到了只要通过老师某一个手势、眼神或某一声乐术语的提示,学生就知道,老师是什么意思,指的什么地方,该怎样去做时,就到了模仿学习的高级阶段。这时学生能基本体会到老师的要求、方法,理解歌曲的风格、韵味,在扎实模仿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悟性、理解,去运用自己的声音,自如地发展个性,追求特色,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经过不断追求和不断地创新,便有可能会成。
二、在模仿学习中一定要找准自我
从学习模仿的初始阶段起,学习者首先最重要的是找准自我位置。第一,要正确估量自己,清楚地认识了解自己的音色、音域、乐感及音乐素质等声音条件。如果你的声音粗犷、低沉,就不要拼命去追求声音的清纯、亮丽。你的音域不宽,不能唱高音,就不要刻意地去追求音域的宽广。第二,要找准老师,千古名言曰:“师高弟子强”,所以,要拜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为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模仿学习,是模仿学习中找准自我的有利保证.当学习者找准了自我,根据自身的条件、基础、艺术水准找准了模仿对象之后,就可以去选择适合自己模仿的磁带、光碟。在模仿学习中,通过分层次、分阶段的学习,通过演唱者与老师不断磨合、不断领悟与消化,通过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持续不断的努力,他们的发声器官就能凭借听觉的音响信号作出快速的反应,从而,由心理听觉来指挥生理的条件反射,下意识地调节好发声状态,逐渐形成好的歌唱习惯。
三、技能技巧在模仿学习中找到
要认真分析模仿范本和歌唱家的演唱技法,不能盲目地照搬和复印。汉普尔认为:“对于优秀模式的模仿不会有什么害处,只是不能机械的或奴隶式的模仿。”在模仿者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时,不要去盲目地发展个性,过早地追求个性可能是没有根基的花朵。模仿学习首先要有敏锐的鉴赏能力。什么是好的、优秀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坏毛病,要分得清、看得准。好的方法,好的特点可模仿学习,不好的弃之、不可学,千万不要优点没学到,某些歌星的坏习惯、坏毛病却沾上了。例:有的学生认为某某歌星的声音有特点,有沙哑的效果,于是就捏着嗓子,伸长脖子去挤压声带,结果丢掉自己自然的声音和好听的音色。沙哑的声音学得有点像了,自己的声带却受到了损伤。自然的声音不等于不要方法,甚至可以说,自然正是要靠“方法”才能得到的。在模仿中学习理解与掌握声乐的一些技能技巧:歌唱的意识与感觉,内在的气质,正确的发声,通畅而又有支持的呼吸,高位置与“关闭”集中的声音,“打开”与整体的共鸣,音色与音质的变化,情感的处理,咬字吐字、归韵收音等等,这些声乐上的技能技巧都可在模仿学习中学到并掌握。
四、在模仿学习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声乐的演唱风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论何种演唱艺术形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会逐步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唱法、流派,这就是在模仿传承的基础上发展,提高创新的结果。声乐诸多唱法流派的产生,是声乐艺术发展繁荣的必然产物,如果我们的声乐演唱与学习总是寄托在无休无止的模仿上,那只会成为古董,尽管模仿达到惟妙惟肖,甚至达到乱真的地步,那也只是廉价的仿造品。模仿是为了学习先进经验,避免走弯路,缩短学习时间。模仿的目的是提高,但模仿的出路在创新。所以我们在声乐学习中要培养自己的情操和美德,提高我们声乐技巧和艺术修养,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怀着创造精神去观察分析每个作品,用创造的思维去表现处理每个作品。
我国许多老歌唱家都是在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特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例:胡松华的赞歌、吴雁泽的号子、何继光的渔歌、才旦卓玛的藏歌、郭颂的船歌,无不浸透着老艺术家们辛勤的汗水,模仿传承,锐意创新,终成全国人民喜爱敬重的老艺术家。
我们要知道模仿的目的是在于提高,而模仿的结果是为了传承,模仿的出路更在于创新。我们运用模仿学习方法,去学习和传承音乐大师们为我们留下的声乐演唱艺术技巧的宝贵财富,运用新的思路、新的观念,去发展、创新声乐演唱艺术,这样会使老师和学生声乐教学与学习更加规范,更加理性,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 《歌唱的基础》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
[2] 杰罗姆·汉奈斯着黄伯春译《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第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