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利比里亚商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k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比里亚商业市场特点
  
  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口高度集中。在利的人口分布中,首都蒙罗维亚所在地蒙彻塞拉多州占全国人口总数32%多,达112万;其次是宁巴州47万人,占13.5%;而人口最少的五个州皆不足十万,加起来也才36万。二是富裕群体高度集中。首都蒙罗维亚集中了利绝大多数较为富裕的人群,消费能力较高的外国使团、国际组织代表机构和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也主要居住在蒙罗维亚。人口的集中和高收入群体的聚居使得利销售市场高度集中。同时,蒙罗维亚地区的物流、银行、保险等各行业发展也相对完整。
  以中低层次消费需求为主。利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人均GDP仅200美元,失业率
  高达80%,绝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消费能力较低,主要以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食品、纺织品、家用品等为主,以价格便宜为第一选购条件。部分富裕群体购买力相对较高,需求集中在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上,对建材装潢、家具家电、富营养食品等有一定需求,对商品价格敏感度较低。
  同质化激烈竞争和相对垄断现象并存。利市场上产品种类较少,品种不齐全。部分产品进口渠道较广导致多数销售商同时销售相同品种产品,竞争激烈,而竞争手段主要为价格是否低廉和交通是否便利。部分产品进口渠道单一或集中在某一家进口商手中,导致市场相对垄断,价格高企。而进口渠道的垄断更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他销售商的进入。
  生产资料销售占一定比重。利处在战后重建和生产恢复阶段,对生产资料需求较大。大型投资项目生产资料主要靠自己从国外采购后输入;一般小型项目或个体户的生产资料则从市场采购,对各类价格低廉的生产资料尤其是机械设备需求较高。商工部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前9个月机械和交通设备及杂项机械制成品进口总额为1.18亿美元。
  
  利比里亚商业市场的吸引力
  
  潜在市场容量较大利处于战后重建期,长期的积弱和物资贤乏使得市场对各类产品都有较大需求。随着农业、矿业、林业及其他大型投资项目的相继启动,经济发展增速加快,就业率逐步提高,其消费市场正在扩大。
  同时,利政局稳定,既是方便船籍国,又是西共体成员。随着经济的复苏,其商业市场可辐射至整个西非地区,尤其是周边的塞拉利昂、科特迪瓦和几内亚三个马诺河联盟成员。
  利润率较高 受供给有限、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利市场产品零售价普遍较高。许多中国制造产品零售价超过中国国内正常售价的4—6倍,部分相对垄断产品售价甚至超过10倍,而受资金规模、渠道建设、经营能力等限制,该高利润率尚未引致商人大规模涌入零售市场,也未导致进口大幅度增加。
  利政府和社会欢迎中国企业来利投资经营 中利双边关系良好,利政府欢迎中国企业来利投资,其政府高官多次表示希望中国企业在各领域加大对利投资。中国产品在利已经打开了市场,建立起较好的声誉;已经在利发展的中国商人大都合法经营,与所在社区相处和谐,博得了较好的口砷,以上都为更多的中国商人来利投资打下了扎实恭础。
  我企业竞争优势明显一是渠道优势明显。由于产晶依靠进口,是否能从较为便利的渠道以较为优势的价格进口产品是体现商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从驻利经商参处接受的利客商咨询来看,关于如何从中国进口所需产品的咨询占有很大比例,显示部分客商缺乏进口渠道。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工业部¨齐全,产品品种丰富,能够按照不同客户的需求生产不同要求的产品,我国企业只需在国内采购即可满足利市场各类需求,而无需从多国采购,贸易洽谈等较为便利,渠道优势十分明显。
  二是价格优势显著,一方面,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竞争力较强。另一方面,同样进口自中国的产品,利商人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洽谈,经过的中间环节较多,成本较高,还面临外汇波动等风险;而我国企业可直接从国内进口各类产品,支付条件较好,从而降低了采购成本。
  三是技术实力雄厚。经过多年内战,利技术人才严重匮乏。无论是大型机械设备、高精的电子仪器,还是普通家电,普遍缺乏保养和维护,零配件严重匮乏,一旦出现故障,往往只能淘汰更换。因此,利各企业基本不为其产品提供任何形式的售后服务。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能够生产各类零配件,对我国产各类产品能够提供完整的售后保障和维修服务。我国企业可从国内引进相关技术人员,从而促进产品销售。如山东一家发电设备销售商,由于拥有两位技术人员,提供较为良好的包括安装、调试、维修等在内的各类售后服务,虽然仅开业不到半年,其经营效果已经凸现,尤其是技术人员,更是马不停蹄,时常要连续工作。技术优势不仅促进了销售,其业务本身也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中国企业投资利商业市场面对的挑战
  
  虽然我国企业进入利商业市场机遇较多,优势明显,但而对的挑战也不可忽视:
  法律政策的限制利法律规定批发商不得兼作零售商,并规定了禁止外国人投资的26个行业,限制了我企业经营的规模和方式。
  不同文化的考验 虽然利在许多方面与美国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利本地员工普遍较为懒散,文化程度较低,工作效率不高,不熟悉中国产品,在宣传和介绍上面临困难。而大多数利比里亚人使用具有明显当地口音的英语,给交流和沟通带来一定阻碍。
  最大的挑战是,黎巴嫩商人已经先入为主占领了利商业市场 目前,利绝大多数进口商和销售商为黎巴嫩人,他们在利经营历史超过五十年,经受过十三年内战的洗礼,与利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系根深蒂固,其在利商业市场的控制地位短期内不可能动摇。中国企业一旦大规模进入利商业市场,势必对黎巴嫩商人造成冲击。
  
  中国企业在利发展商业的建议
  
  我国企业投资利商业领域,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对利出口,进一步巩固两国经贸关系,推动我企业实施“走出去”,长期来看甚至有可能将利比里亚发展为我在西非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把商业市场扩散至其周边国家(西共体和马诺河联盟)。为推动我国企业到利投资商业,有以下建议:
  以市场为导向 中利两国国情不同,因此要加强市场调研,明确市场定位,充分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特殊需求,努力提供适销对路、价格便宜、质量可靠的产品,丰富产品品种,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
  以批发业务为基础 利市场上多数商业企业规模较小,个体户和小商贩众多,对批发市场依赖较大。我国企业可充分发挥进口渠道的优势,以批发业务为基础,扩大产品市场份额,而后逐步进入零售市场。
  以机电和纺织产品为主要内容 据中国海关统计,利对我国商品需求主要为机电和纺织产品。调查显示,这两类产品在利市场销售商较为分散。我国企业可以这两类市场为主要内容,在批发和零售网络上争取实现突破。
  以售后服务为杀手锏 要充分发挥我技术优势,适当引进技术人才,提供相对较好的售后服务,并加强对当地维修人员的培养,获取消费者的信赖,进而扩大商品销售。
  以与黎巴嫩商人开展合作为重要方式考虑到黎巴嫩商人在利商业市场的控制地位,我国企业应与其开展适当的合作。要充分利用黎商人业已建立的销售渠道来壮大批发业务。由于我国企业具有的渠道优势和价格优势,为黎巴嫩零售企业提供货源是可行的。
  以使馆经商处和商会为依靠 我驻利使馆经商参处会为我国企业来利投资提供良好的服务,做好商务咨询和行业分析工作,合理进行引导,并为其合法经营活动提供有效的保护。我国企业还可加入利商会或组成自己的商会,加大与经商界的沟通与联系,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其他文献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既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心理机能
西部地区水资源基本状况rn水资源总量rn西部地区地表水资源每年为14563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地表水资源总量(每年27100亿立方米)的54%;地下水资源为4613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地下水
[摘要]在国家推进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为实现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努力做着各类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三江学院以人才培养修订为抓手,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积极探索地方经济发与行业企业发展趋势,重构“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现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同时坚持多元协同育人,搭建多元化的教学平台作为支撑,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确保教学质
就区域发展模式与战略选择而言,诸侯经济和一体化经济是两个重要方面,前者强调城市个体经济增长,后者注重区域统筹发展.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历程回顾,检视两种区域发展
<正>管e管队长:原嘉爽(西安交通大学)队员:薛婉晴(中国人民大学)、戴荣竹(中央财经大学)我们的作品叫管e管:管住自己的手,理好大家的财。它的核心理念就是"管",定位在为大学
国有企业具有其特殊属性,而领导人又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廉洁从业的企业领导人精神振奋,自身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可以“登高一呼,众山响应”.也正是领导者的廉洁从业,一
当前国际国内的舆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处在世界行为主体多元化以及网络四通八达的自媒体时代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应对外来思想对于国内思想政治工作所带来的冲击与改变。如
本文集中讨论了农业贸易条件变化问题。对二十多年来国际上对农业贸易条件趋于恶化的研究进行文献分析表明学者观点并不一致;如果加入产品品质改进因素或者与服务业价格进行
卫星遥感技术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了一种科学、翔实、快速的技术与手段。有关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如植被及建设用地的变化,都可以利用遥感手段获取。耕地占用前是一种情况,耕地变为建设用地后又是一种情况,通过对两个时点遥感数据的比较,可以大范围掌握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原国家土地管理局从1996年开始,适应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我国部分地区以县、市为单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