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到底要不要培养更多蓝领?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xim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舶来的名词,今天,有关“蓝领”、“白领”的称谓,早就从单纯的用来区分工种和工作性质的专有名词,逐渐演化成了衡量人的价值、地位、品位的准绳,更成为引爆当下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理念之争”的导火索。大学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一个放在传统视野下审视的“伪问题”,今天却成了诸多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专家高度关注且充满争议的“真问题”。本刊刊发一组探索性的深度关注文章,以期将当前甚嚣尘上的讨论引入严肃而理性的方向。
  
  事件回放:
  
  在前不久举行的“大学校长国际论坛”上,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呼吁“大学需要培养更多蓝领”,这一论调一石激起千层浪。关注者有举手称赞的,有捍力声讨的,也有不置可否的。
  赞成者无疑直接呼应了前不久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有关教育部官员提出的“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的论调,认为高校培养更多蓝领是自我定位的合理回归。
  而声讨者却提出了诸多质疑:“术业有专攻,普通大学的培养模式和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并不相同,普通大学能够培养出优秀的蓝领吗?抑或,普通大学培养了更多蓝领就能解决当前的人才困境吗?”因此得出结论:高校培养蓝领,实际是人才培养的错位。甚至有人提出:“为什么北大、中国科技大学不去培养蓝领,却要助推其他大学培养蓝领?”
  
  海闻回应:
  
  对于上述的种种“谴责”,海闻在接受《教育与职业》采访时作出了回应:培养更多蓝领是要适当增加大学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比例,或者通过另一种教育模式去实现。
  他认为我国高校以前偏重于高层次的教育,没有把技术工人叫作人才。随着中国已进入工业化社会,人才的概念必须要更新,大学的责任不光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管理型人才,还要培养一大批能在新的产业中发挥功能的技术型人才。
  因此他提出,我们的大学需要培养更多蓝领,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学校都要去培养蓝领,而是希望大学在培养研究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的同时,要适当增加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比例,或者通过另一种教育模式去实现,比如美国的社区学院就办得很成功,值得我们借鉴。
  同时,他还指出当前妨碍培养蓝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目前高校的很多专业是从师资上来设计,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偏重理论,缺乏应用性,导致大学在经济改革中成为落后的一部分,这也是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原因。
  
  调查显示 :
  
  日前,中国第一调查网就此做了一个很详尽的调查。他们把受调查者分为三大类,共计13662名。其中5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有2162名,50岁以下25岁以上被调查者有4634名,在校学生6866名。
  


  调查总体结果显示:13662名中,认为高校应该培养更多蓝领的共有6348人,占总人数的34%;认为高校不应该培养更多蓝领的共有4592人,占总人数的46%;认为无所谓的共有2722人,占总人数的20%。(见图一)
  这说明从总体调查的结果来看,持反对态度的多于认可态度的。但游离于两者之间的却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他们的偏向也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结果。
  
  分类调查耐人寻味
  
  在分类调查中,结果是很耐人寻味的。在受调查者中,在2162名5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认为可以理解大学培养更多蓝领的只有456人,仅占该人群的21%,而难以理解的共有1604人,占该人群的74%,认为无所谓的共有102人,占该人群的5%。
  在4634名50岁以下25岁以上被调查者中,认为可以接受大学培养更多蓝领的有1808人,占该人群的39%,表示难以理解的共有2132人,占该人群的46%,认为无所谓的共有694人,占该人群的15%。
  
  “无所谓”态度折射漠视与无奈
  
  在6866名在校学生被调查者中,认为可以接受大学培养更多蓝领的共有2328人,占该人群的34%,表示难以理解的共有2612人,占该人群的38%,认为无所谓的共有1926人,占该人群的28%(见图二)。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下降,可以理解与难以理解的比例差距越来越小,而表示无所谓的比例却正好相反,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抱着无所谓态度的受调查者陡然增加,该比例甚至与可以接受、难以接受的比例相差无几。这些说明了什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大家会逐渐认同大学需要培养更多蓝领,还是在校学生的一种漠视抑或一种无奈,这的确很值得人们深思。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市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在建立教育市场化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国家主体功能对教育市场发展的作用,全方位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实现各行业劳动文化技术素质的全面替换。同时,有关教育部门还要从源头做起,彻底革新教育制度,实现与世界教育的全面接轨。  [关键词]世界教育 中国教育 教育市场化 教育质量  [作者简介]周憬(1960- ),陕西大荔人,宝鸡文理学院杂志社副社长,副编审
[摘要]当前我国职业资格证书立法宏观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法律一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立法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法规一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立法欠缺;规章一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立法不够系统。微观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证出多门,主管部门不统一;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不够具体明确;与职业资格证书配套的就业准入立法效力层级太低;职业资格证书的国际互认规定得不充分。本文对我国职业资格证书立法的建议为:修改《职业教育法》、修改
对山西旧街煤业公司通风阻力进行测定,对其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和检验,得出以下结论:设计两条线路进行通风阻力测定,两条测定线路通风阻力分别为1 026.77 Pa和1 009.35 Pa;对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