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会学生做好初中化学信息题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t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信息题就是根据题中提供的新信息、新知识,使考生利用已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短时间(有限)的临场阅读(自学)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初中信息题的来源主要是初中知识的延伸或扩展、高中知识及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平时学习中不易碰到或从未遇到,对考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因而考出的成绩是公平的,能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又由于这类习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而且能检查学生接受新知识,对新知识的提取、加工和知识迁移能力,因而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初中三年级既是化学起始年级又是毕业升学年级,也就是说初中学生对化学刚刚入门,一方面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不很灵活,遇此类陌生题型时容易造成失分;另一方面,学生在这一年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因此,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抓住信息特点。
  信息题的信息归纳起来大致有两个特点:一是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化学用语、化学实验及装置和物质性质等三方面的知识范围,但超越课本内容,一般是知识的纵向深入或横向拓宽,如将高中化学中氯气、氨气、甲烷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等部分内容作为问题在信息中出现;二是每道题的信息涉及知识面较窄,往往是某个知识点的延伸或是提供一个信息解决一个问题,且大部分属于直接信息,比较容易发现。
  信息题的基本结构是由“题干”和“问题”两部分构成。解答好信息题应注意以下3个环节:一是认真审题,获取信息;二是结合问题处理信息;三是根据信息,应变创新(创设新情境)。解题中不单是机械模仿,也不是随意发挥,即要求学生能把现场自学所得概念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抓住信息特征,将“新”“旧”知识衔接,问题便迎刃而解。下面举例说明。
  例1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的。已知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时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__。
  这是一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题目,是高二化学中铁的性质教学内容。显然这是一道直接信息题,其信息是:1)反应物为氧化铁和铝,生成物为铁和氧化铝;2)反应条件为高温。得到这两条信息后再按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就可得到化学方程式。解好此题的关键:1)配平;2)利用已有知识——金属在化学应中多为还原剂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则很易答出氧化剂是氧化铁,被氧化物质是铝。
  例2从含Cu2S的铜矿石中炼铜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是:先给矿石通空气高温焙烧,生成两种氧化物;将焙烧过的矿石加上比它质量少一半的未经焙烧过的矿石,混合均匀后,隔绝空气再进行高温煅烧,结果得到金属铜和一种刺激性气体。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这同样是一道写化学方程式的题,很显然与例1相比信息并不十分清晰。仔细审题后可以发现这样两条隐含信息:1)第一个过程中生成的氧化物是氧化铜和二氧化硫,理由是铜矿石主要成分是Cu2S,通空气高温焙烧生成的两种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这两种氧化物应为铜元素和硫元素形成的氧化物;2)第二个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这同样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掌握了这两条信息,就能比较顺利完成化学方程式。
  例3已知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氨气是工业上生产硝酸的重要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试回答:实验室制取氨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工业生产硝酸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有关氨气的知识是现行高一课本内容。虽然学生从未学过氨气的收集方法,但利用初中学过的几种气体收集方法可归纳出信息中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第二问同例1,分析略。
  例4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一种盐,然后在此盐溶液中加入细的食盐粉末,由于碳酸氢钠在该状态下溶解度很小,呈晶体析出。同时由于大部分酸式碳酸盐不稳定,加热后容易转变为正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将析出的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可制得纯碱。
  根据以上叙述,简要地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述方法进行时,所用的起始原料是哪些物质?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2)最终产品是哪些物质?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3)该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4)有人认为侯氏制碱法的优点有四:①生产过程中部分产品可作为起始原料使用;②副产品是一种可利用的氮肥;③反应不需要加热,可以节约能源;④副产品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此题中主要给出3条信息:1)第二个反应产物是碳酸氢钠;2)在此状态下碳酸氢钠溶解度很小,可以以晶体形式析出;3)碳酸氢钠对热不稳定,易分解。该题的解题难点:一是二氧化碳既是原料又是产品;二是根据第二个反应产物是碳酸氢钠,推断第一个反应的产物是碳酸氢铵;三是碳酸氢钠与食盐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如何利用信息处理问题?难点一,答题时只要前后联想则不易造成失误;难点二,利用已有知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其实质是互换成分,依信息则可推出反应物之一是碳酸氢铵;难点三,学生一般认为钠盐易溶于水,难将碳酸氢钠可以晶体析出联系在一起。因此需要学生对已有知识“溶解度的大小”有深刻的理解,然后用模仿即可完成此题,有点“照葫芦画瓢”的意思。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只要学生抓准信息,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并加工处理,发挥联想,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其他文献
传统的采用环芯法测定残余应力公式中的应变释放系数公式是通过数值标定或试验标定得到的,而且现有标准中释放系数的确定只是针对特定泊松比的材料。为了拓展环芯法测定残余
本文从地方经济发展与高校专业设置的协调、互动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要求及高校专业设置改革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改进的思路,为做
最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建立和完善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及各门课程的内容教法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前提条件.本文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及特点
关注弱势群体,完善体育健身社会支持系统,必须建立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社会支持模式.本文围绕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目标,构建了一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合的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社
<正>《材料热处理学报》是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登各类材料(包括金属与非金属)基础研究和应用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及行业科技信息等,重点是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彰显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这些科学论断的提出既有具体实践的需要,也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之源,本文试图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来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政治建设;实践;理论  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其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政党的政治属性,政治建设
探讨了低硫柴油燃料的润滑性和活性抗磨添加剂.低硫柴油抗磨性能既取决于含氧、含氮极性物质,又随粘度增加线性提高.醇、醚、酯、羧酸以及酰胺等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