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中学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uh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就聋哑中学生的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两方面的关系进行探讨。以通辽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聋哑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HKRA)的中文修订版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聋哑中学生进行测查。分析两个变量在男女生之间以及在已满18周岁与未满18周岁的聋哑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了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在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社会支持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已满18周岁学生与未满18周岁学生在心理弹性方面与社会支持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还表明,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呈非常显著正相关。所以,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聋哑中学生;心理弹性;社会支持
  聋哑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心理研究者的重视。聋哑学生占我国残障学生的很大比例[1],关注聋哑学生,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将来能够自食其力的生活是社会的责任。聋哑学生的良好发展、适应对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聋哑学生由于生理障碍,他们心理健康水平会受到很大影响。有研究者发现,生理障碍会导致人格发展不健全,产生行为和学习问题等。[1]对于由于生理障碍所导致的消极影响的研究不能帮助解决聋哑学生的适应问题[2],所以我们把心理弹性这个概念引入到对聋哑学生的研究中来。社会支持是心理弹性重要的保护性因素[2]。以往的研究者一致认为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有助于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2]
  一、聋哑中学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研究综述
  (一)聋哑中学生
  通常说的聋哑症就是听觉与语言障碍兼有的病症。凡出生后或处于幼儿时期便有严重耳聋,不能听到说话的声音,以致无法学说话,或者初步学会说话,又因耳聋重新丧失说话能力者,都叫聋哑症。[3]聋哑人不会说话,并不是语言系统的中枢部分或末梢部分有什么病变,而是由于听力障碍使之失去模仿学习的可能,丧失听到和辨别语言的能力,无法自我校正。[3]聋是因,哑则是结果。
  从已有文献看来,研究者大多是从生理障碍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4]、人格[5]、智力与社会适应能力[6]、学习能力[7]、创造思维能力[8]和行为[3]等方面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更加关注与聋哑学生有关的负面问题,而对聋哑学生起积极适应作用的社会支持方面很少涉及。
  (二)心理弹性
  Block在1950年提出了自我心理弹性 (ego-resiliency)这个概念,这可能是心理学界第一次使用心理弹性这个术语。而美国心理学家Rutter和Garmezy等人在上世纪70年代对心理弹性的大量研究为以后心理弹性的广泛研究奠定了基础。[2]
  1.心理弹性的定义
  心理弹性是在弹性力学基础上提出来的心理学概念,弹力在物理学中是指材料或物体随外力的作用发生变形并随着外力的去除而恢复变形的特性[9]。人们发现,有很多儿童身处逆境却能够成功的应对困难,而不是被困难所压倒,这些儿童似乎表现出了某种心理层面上的弹性。但是对于心理弹性的定义,心理学家们对此众说纷纭。[2]
  有的觀点认为个体必须具备以下两点才具有心理弹性。个体正在经历或者已经经历过高危情景,个体虽然正在经受打击或者遭受过严重挫折或压力事件但适应良好。对于如何界定适应良好学术界仍然没有达成一致。 [9]按照这种说法,心理弹性不具有普遍性,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
  还有的观点没有将高危情景作为具有心理弹性的前提,而是从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方面来讨论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是指能减轻处境不利儿童所受到的消极影响,促进其弹性发展的因素。保护性因素包括来自父母和重要他人的物质精神支持,学校提供的有组织的干预活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当然保护因素中还包括个体自身因素。[10]如果个体能够发展较好的保护性因素,那么他就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心理弹性,能够在逆境中良好的适应。[9]这种观点认为心理弹性并不是个别个体所具有的,而是普遍存在的,只是高低程度有所不同。
  目前对心理弹性较一致的认识认为心理弹性是保护性因素对个体遭遇逆境时进行良好适应而起的作用。[2]
  2.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
  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包括内部保护性因素和外部保护性因素。
  (1)内部保护性因素
  内部保护性因素指的是个体内部有助于其克服逆境并能积极发展的特质性因素,如积极的气质、自我控制和自我价值感、较强的自我效能和成就期望以及未来的乐观展望、正确的自我展望等。有些聋哑学生具有以上心理弹性的因素,在面对不利因素时,他们就有了更多有效的心理资源去应对。[11]
  (2)外部保护性因素
  外部保护性因素主要包括家庭保护性因素和社会保护性因素。主要是指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支持,它们都是儿童和青少年阶段非常重要的外部保护性因素。[11]
  亲密的家庭关系被看成是孩子面临困境时有良好适应的关键因素(Luthar,2006)。Luthar还指出即使危险因素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和父母中的另一个人的密切关系也能够成为保护性因素。邻居的支持也能促进孩子的良好适应能力(Sampson,1997)。还有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支持对学生对抗逆境也起保护性的作用 (Hamre&Pianta,2001),与同伴建立积极地关系也是一项重要的保护性因素(Bendar,2004)。[2]
  (三)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12]
  社会支持可以分为客观支持、主观体验到的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客观支持也称实际社会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直接存在和参与,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是人们赖以满足他们社会、生理和心理需求的重要资源;主观体验到的支持也称领悟社会支持,即个体所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也就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因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是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有些人虽然可以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12]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因为聋哑学生的良好发展和适应对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聋哑中学生即将面临复杂的社会,为了他们能够有更高的适应能力,所以解决他们的适应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水平已经迫在眉睫。提高心理弹性的关键在于个体内部以及个体外部的保护性因素的提高[2]。社会支持是心理弹性非常重要的外部保护性因素[12]。这一外部保护性因素在提高聋哑学生的心理弹性方面是否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试图从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进行相关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一)研究被试
  通辽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聋哑中学生共60名,男女均等,回收有效问卷53份。
  (二)测量工具
  1.心理弹性量表
  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HKRA)的中文修订版,共11个因子,其中外部保护因子7个(教师关怀、亲戚关怀、家庭平等与自主、学校社会积极参与、同伴高期望值、同伴亲密关系、家庭高期望值),心理弹性特质因子4个(社会能力、自我察觉、问题解决与自我效能、目标与志向)。量表符合测量学的信度和效度要求,各因子的同质性信度均在0.68-0.84之间,可以作为考察国内青少年心理弹性高低的工具。量表采用4点计分,分数越高,心理弹性水平越高。
  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是由肖水源于1993年编制的。有10个条目组成,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体验到的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较好的反映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该量表经长期使用表明设计基本合理, 有效、简便、条目易于理解无歧义, 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重测信度为0.92, 各条目的一致性在0.89~0.94之间, 适合我国人群使用。
  (三)研究过程
  将两个量表编排于同一份问卷上,每个量表均附有指导语。在班主任的帮助下由专业人员充当主试发放问卷,当场回收问卷。
  (四)统计分析
  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分析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被试基本情况
  由于通辽市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人数有限,所以只对该学校的60名中学部聋哑学生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3份,占总问卷的88.3%,所以该测量有效。
  (二)基本情况与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聋哑中学生在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总量上的差异比较。
  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聋哑中学生在心理弹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的心理弹性分数均值明显低于男生的心理弹性的平均分数,这说明女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低于男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不同性别的聋哑中学生在社会支持总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还表明,不同年龄段的聋哑学生在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已满18周岁的聋哑學生心理弹性水平低于未满18周岁的聋哑学生。社会支持方面,已满18周岁聋哑学生的社会支持高于未满18周岁聋哑学生。
  (三)基本情况与心理弹性各因子的关系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 不同年龄段的聋哑中学生在心理弹性各个因子上的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聋哑中学生在亲属关怀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亲属关怀水平高于女生,而在其他各因子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段的聋哑学生在教师关怀与同伴高期望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已满18周岁学生的教师关怀水平与同伴高期望值都高于未满18周岁的学生,两者在其他各因子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基本情况与社会支持各因子的关系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聋哑中学生在社会支持各个因子上的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聋哑中学生都在主观体验到的支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男生主观体验到的支持高于女生,已满18周岁的学生高于未满18周岁学生。
  (五)聋哑中学生的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
  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心理弹性及其各因子与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聋哑中学生的社会支持总量及其各因子都和心理弹性及其各因子之间大多都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社会支持程度越大,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其中主观体验到的支持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系数为0.766,相关度最高。这说明,聋哑中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心理弹性水平越高。主观体验到的支持越多,心理弹性水平越高。
  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总体上呈正相关。从第5页图1可知,男生体得到的社会支持多,心理弹性水平高。女生得到的社会支持少,心理弹性水平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年龄段上,已满18周岁的学生得到的社会支持多,心理弹性水平底,未满18周岁的学生得到的社会支持少,心理弹性水平高。
  五、讨论与分析
  (一)不同性别的聋哑中学生在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差异比较
  不同性别的聋哑中学生在心理弹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心理弹性量表平均分数低于女生的心理弹性量表平均分数。这说明,聋哑女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低于男生。通过比较男女生心理弹性各因子的均值,不难发现,在教师关怀、亲戚关怀、社会能力、自我察觉、问题解决与自我效能方面女生都略低于男生的心理弹性水平。这可能是在学校、家庭、社会方面,给予聋哑男生的关注多于女生,尤其是有生理缺陷的女生多内向,敏感[5],如得不到足够的来自多方面的支持,会影响她们的心理发展,从而影响到她们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健康的人格发展。在亲属关怀方面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聋哑女生在家庭中得到的来自亲属的关怀往往少于男生,可能是由于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的影响,长辈们更关注男孩而忽视了女孩。   在社会支持总量方面,女生的社会支持水平低于男生,但不存在显著差异。许多研究者认为在社会支持上存在着性别差异。Kessler等人(1985)认为在社会支持上存在着性别的差异,更多的社会联系被发现对女性更有价值,她们能从社会支持上获得更多的益处。[2]但是在本研究中,选取的被试是特殊被试,又由于本地位于较落后的地区,许多人们还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这就导致了人们给予男生的社会支持多于女生。
  在社会支持各因子方面,不同性别的聋哑中学生在主观体验到的支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聋哑男中学生在主观体验到的支持方面优于女生。由于男女生在亲属关怀这一因子上存在差异,男生得到的亲属关怀往往多于女生,这就难免会导致女生在主观体验的支持方面会不如男生。
  (二)不同年龄段的聋哑中学生在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差异比较
  不同年龄段的聋哑学生在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已满18周岁的聋哑学生心理弹性水平低于未满18周岁的聋哑学生。社会支持方面,已满18周岁聋哑学生的社会支持高于未满18周岁聋哑学生。这一结果表明已满18周岁的聋哑学生虽然得到的社会支持多于未满18周岁的学生,但是他们的心理弹性反而低于未满18周岁的学生。已满18周岁的学生已经步入成年人的行列,他们要面临复杂的社会,要努力的适应社会。所以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尊重与认可,需要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但是要提高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光从社会支持入手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对聋哑学生的心理教育,让他们学会自主克服困难,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的聋哑中学生在心理弹性各因子上的差异比较,不同年龄段的聋哑学生在教师关怀与同伴高期望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各因子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同伴高期望值方面,已满18周岁的聋哑学生的同伴高期望值高于未满18周岁的学生。在教师关怀方面,已满18周岁的聋哑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来自教师的关怀, 这可能由于教师意识到聋哑学生在即将步入社会之时会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他们面临着要离开家长与老师的保护,背负的责任也将更大,来自家庭与朋友的期望也更多,他们必须要依靠自己的能力立足与社会。
  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的聋哑学生在社会支持各个因子上的差异比较,不同年龄段的聋哑中学生在主观体验到的支持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已满18周岁的聋哑学生主观体验到的支持明显高于未满18周岁的学生。
  (三)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聋哑中学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总量之间在整体上呈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对处于压力下的个体所承受的压力有有益的缓冲作用。社会支持作为压力缓冲剂的关键因素是个体知觉到他人会提供恰当的支持,这将会减轻个体压力的情绪和生理反应。[12]因此,聋哑中学生获得的来自周围的支持越多,其心理弹性水平越高。
  从第5页的图1可知,在男女生之间,男生得到的支持多于女生,其心理弹性也高于女生,呈正相关。而在不同年龄段之间,已满18周岁学生得到的支持多于未满18周岁的学生,其心理弹性却低于未满18周岁的学生,呈负相关。这说明了,已满18周岁聋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值得人们关注的,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与引导来面对纷杂的社会,也需要加强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与适应能力。
  心理弹性各维度与社会支持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主观体验到的支持与心理弹性水平相关程度最高。高心理弹性的聋哑中学生与低心理弹性的聋哑中学生,由于其在主观体验到的支持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弹性的高。高心理弹性的学生能体验到较为充分的社会支持,人格发展健全,心理能够健康发展。在面对困难与压力时可以从周围获得帮助,可较为有效的减小压力。
  六、结论
  (一)本研究的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聋哑中学生的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并研究了其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分析。结论如下:
  第一,聋哑中学生的心理弹性在不同性別、不同年龄段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心理弹性水平高于女生。已满18周岁学生心理弹性水平低于未满18周岁学生。
  第二,聋哑中学生的社会支持在不同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年龄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已满18周岁学生的社会支持高于未满18周岁的学生。
  第三,不同性别的聋哑学生在心理弹性各因子之中的亲属关怀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得到的亲属关怀明显多于女生。
  第四,不同年龄段的聋哑学生在心理弹性各因子之中的教师关怀与同伴高期望值两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已满18周岁的聋哑学生得到的教师关怀与来自同伴的期望均高于未满18周岁的聋哑学生,
  第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聋哑中学生在社会支持各因子中的主观体验到的支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男生主观体验到的支持高于女生,已满18周岁的学生主观体验到的支持高于未满18周岁学生。
  第六,聋哑中学生的社会支持总量及其各因子都和心理弹性及其各因子之间大多都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从整体上而言,社会支持程度越大,心理弹性水平越高。
  (二)本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期待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第一,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虽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收集数据,便于定量分析,但其局限性在于部分被试可能隐匿真实的想法,因此无法深入了解有关问题,同时难以保证所收回问卷的效度。
  第二,由于人力、物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只在通辽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高中部发放问卷,被试人数有限,样本的抽取范围狭窄,样本数量较少,不能完全说明聋哑学生的整体情况。   七、本研究对聋哑学生的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对聋哑女中学生的关注。聋哑女中学生的心理弹性低于聋哑男中学生。研究结果表明男女生在亲属关怀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所以要提高聋哑女生的心理弹性水平,给予更多的家庭支持,亲属关怀是必要的。女生之所以在主观体验到的支持方面与男生存在差异,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来自家庭支持方面的差异。亲属给予更多的关怀,聋哑学生才能体会到更多的爱,在爱的怀抱中成长才有利于他们的心理、人格健康的发展。在学校的教育中也同样,女生的性格不同于男生,她们敏感,思维细腻,需要更多的呵护与关注。所以,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都应该摒弃重男轻女的观念。
  第二,加强对已满18周岁聋哑学生的正确引导。已满18周岁的聋哑中学生得到的社会支持虽高于未满18周岁的学生,其心理弹性水平却不可观。已满18岁的聋哑学生即将面对社会,要想立足于社会,良好的适应能力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这其中固然少不了家长、老师乃至社会的正确引导,锻炼他们的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三,加强对聋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支持作为心理弹性的重要保护因素,对心理弹性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但要提高聋哑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单靠社会支持还是不够的。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除了外部保护性因素外还包括内部保护性因素,如积极的气质、自我控制和自我价值感、较强的自我效能和成就期望以及未来的乐观展望、正确的自我展望等。因此,加强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设立一些咨询辅导机构,帮助聋哑学生学会正确、积极地面对生活中各种消极生活事件,学会从逆境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静华.影响聋哑儿童的心理健康因素及对策[J].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2006(9):60-61
  [2]骆鹏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的研究[D]. 河南大学.2007
  [3]夏惠芬.聋哑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问题[J].健康博览. 2007(03):51-52
  [4]郑裴,马伟娜.国内外聋哑儿童心理特点研究及心理健康建议[J].杭州师范大学学院报2008(3): 197-200
  [5]张鸿雁. 聋哑儿童人格特质的研究综述[D].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0
  [6]张雪娇,赵亚茹.聋哑儿童智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1):53-54
  [7]赵美荣,陈卫,花桂萍.聋哑儿童学习能力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8(04):33-34
  [8]于亮.8——16岁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及相关因素的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8
  [9]李海垒,张文新.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51(3):149-152
  [10]卢静,邢伟荣.特殊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現状及启示[J].社会心理科学,2008(5):472-480
  [11]曹瑞,卢国华.心理弹性研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0(3):60-63
  [12]刘晓,黄希庭.社会支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D].2010
其他文献
【授课年级】  二年级  【设计思想】  根据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中指出,在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指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掌握沟通技巧,学会倾听与表达,培养合作意识,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培养学生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学校、适应社会等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受宠
期刊
摘要: 特需生是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能回避的难题,他们身上存在的一些瑕疵往往会让他们看起来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不仅是学习成绩上跟不上大家,就连与人相处上可能都存在困难。如何另这类孩子在班级中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如何融入我们的班集体,最大化发挥自己的潜能,心理如何健康成长成了我思索的问题。  爱是永恒的主题,爱与永恒从来都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教师要具有大爱情怀。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要与普通生建立
期刊
一、背景资料:  时××,女,四年级学生,家中有一姐一妹。一年级时由医生测得的智商为87,属轻度智力缺损。时××的父亲,45岁,小学未毕业,说话不太清楚。平时总是早出晚归,对女儿的学习关心不够。母亲,41岁,没上过学,对学习一窍不通。辅导她功课的重任就落在姐姐身上。而上初中的姐姐功课忙时就无暇顾及她了。对于学习自觉性很差的她来说,在没有姐姐辅导时,学习就成了比登天还难的一件事。她的性格比较内向,非
期刊
摘要:当我第一脚踏进学校的大门,我眼中是一片神奇世界的景象。小巧的身体,纯洁的眼眸,稚嫩的童声,当然还有孩子特有的天真与莽撞。使我如置身桃源,我的第一感觉是:孩子们的世界是多么单纯啊!虽然这我早就想到了,但还是令我吃惊和感叹。直到我亲自与学生面对面亲密接触,我才发现:孩子们的世界是很单纯,但却是很丰富的。  关键词:爱;责任;方法  当我第一脚踏进学校的大门,我眼中是一片神奇世界的景象。小巧的身体
期刊
活动准备:  1、水彩笔  2、心的距离卡片  3、彩纸(每位学生大约10张)  辅导重点:  通過画心的距离的对比、读心的活动,引导孩子体验从对父母话语的抵触、反感到理解、接受的情绪与心态变化,挖掘孩子和父母内心的冰山;  辅导难点:  因为孩子的年龄和阅历很难理解、体验父母的内心和想法。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有效地造就各级各类的人才。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教育偏重学生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而忽视了其他多项智能。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聪明的!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至少同时具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这
期刊
摘要:有时,学生犯的错误是处于主观想法的偏差,有时,他们的错误是由于习惯不良,还可能他们犯的错误是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上,对于这两种错误的处理不能一概而论,要分清情况,由于后者所犯的错误,都是无心的,那就要从孩子角度去思考,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不能只一味地苛责他们,而是帮他们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当学生明白了自己到底犯的是什么错误后,学生自然就不会再去做错事了。对待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是教
期刊
摘要:学生的发展离不开五花八门的社会群体。以群体的社会关系是否存在严格规定为标准,可将社会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根据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的情况进行了一次三至六年级学生的非正式群体成员交往的影响分析。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状况,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着非正式群体成员的交往。  关键词:家庭因素;非正式群体  1.1研究背景  非正式群体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当代著名
期刊
辅导目的:  唤起学生的自我觉察,使学生更加了解自我,以萨提亚理论和焦点治疗理论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内动力,从而改善学生的课上状态,提升自我价值感。  辅导过程:  一、热身小游戏:小青蛙接龙(专注力的小游戏)  游戏规则:每人说一个数,遇到有3(13、23、30、33等)或3的倍数(6、9、12等)时就不说数字说“呱”,后面的人接着往后数  请同学说一说,玩这个游戏的秘诀。  二、画一画
期刊
摘要:“柔水之爱”是我偶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篇小文,文中写到一块棱角分明的顽石,许多力量都想改變它,烈日炙烤,狂风劲吹,冷雨抽打,都无济于事。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跃入溪水,静卧溪底。溪水在它身上温柔的爱抚着,一遍又一遍……终于有一天,它变成了一颗令人惊叹的鹅卵石。这篇文章给了我深深的启示,我们接触的个别孩子不正像那顽石吗?我们为何不做溪水,以“柔水之爱”化顽石呢?  做班主任多年,送走过几届毕业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