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求己身:杨时的格物路径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zeng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时认为,学道首先须明善,明善要先“致知”,“致知”在“格物”.在杨时看来,体上而言,即己即物,理完备于物我,“格物致知”可从内外两路着手,反求己身具可能性;向外格物尽理,而物多之不可胜穷,反求己身成为必要.转而杨时向内反求己身,一则反身格物,明目耳口鼻之则;终则反身而诚,举天下之物在我.他试图折衷小程向外格物穷理、大程向内反身而诚二说,然着手处仍流入大程之说.
其他文献
胰升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基于肠促胰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2类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可直接激活GLP-1受体,而DPP-4抑制剂通过阻止肠促胰素的
作为“形而中”的审美文化史,我们的研究方法既不是单纯的逻辑演绎,也不是单纯的经验归纳,而是一种经验描述的方法。我们的审美文化史是要借助“审美思想史”和“审美器物史
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界定了可持续技术的内涵,提出了可持续技术的分类方法,将可持续技术分为5类,探讨了技术综合评价的一般过程.对4种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分别记为A、B、C、D)进
目的:探讨高异族接触经验的汉族大学生在面孔识别中的异族效应及其脑加工机制。方法:选取高接触经验的汉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被试内实验设计,采用S1-S2延迟匹配范式,收集
开启振兴环境哲学的契机,在于实践环境哲学的功能与作用,以期在一个呼唤绿色发展的时代实现环境哲学继往开来的历史宗旨与未来使命。环境哲学是人类思维对自然存在的思考,是
人类如何改造自然界,才具有生态道德合理性,这是当今人们为了能够过上好生活和善生活而不得不认真回答的问题。由于人类历史是人性的自我实现过程,现实自然界是人本质的对象
张君劢对中国现代化的诉求,有着鲜明的中西合璧的人文思想特征.把中国建成一个与本民族传统相适配的民主宪政国家,是学贯中西的张君劢一生心志之所在.张君劢肯认现代社会的“
周敦颐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著述中蕴含着独特而精深的人格心理学思想。“由太极而人极”的人格演化观,是从宇宙自然演化的整个过程来思考人性的内涵。“
对道德概念的理解必须对“道”与“德”进行生态式诠释。“道”是“德”的前提,“德”是“道”的分享,个体必须既有“道”又有“德”才具有道德。道德感的式微与道德践履的日
耶稣会在华“传教策略”由范礼安构思,并由利玛窦富有创造性地予以实践.延续至18世纪的后继者们把此种策略与利玛窦密切联系在一起,称之为“利玛窦规矩”.此前,“利玛窦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