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三代瓷器是专指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制作的瓷器。而这一时期出产的瓷器又往往同景德镇联系在一起。从历史上看,景德镇瓷器发展于五代,成熟于宋元,辉煌于明清。从烧制的工艺看,它走过了从青瓷到白瓷,又从白瓷到彩瓷三个重要阶段。明清时期的景德镇是我国瓷业的中心,也是我国制瓷业的顶盛时期, 官窑瓷几乎成了景德镇窑的代名词。尤其是永乐年以后,西方艺术和颜料传入我国,对制瓷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明代帝王对制造瓷器极为重视,国家倾全力在景德镇烧瓷器,出产极精。明洪武二年,景德镇建窑,专供烧造御用瓷器,只求产品质量精美,不计成本多少,所以制瓷工艺得到了迅速发展,几乎所有宋瓷都能仿制,效果仿得维妙维肖,有的达到乱真的境地,令人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青、黑两色比前朝品质更加精良,纯素色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明代还创制五彩和青花五彩描绘,五彩一般以红、黄、绿、紫、赫五种色彩描绘,青花五彩一般是以红、黄、绿、紫及青花五种主要色彩描绘纹饰。
清代景德镇瓷业在明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最有成就和影响的是清代彩瓷取代青花瓷成为官窑瓷器的主流,改变了宋元明以青花瓷为主流的状况。在清代,景德镇还创制了珐琅彩瓷;发明了粉彩,又称“软彩”,可以说清代在色釉或彩瓷的烧制工艺上达到了顶峰的地步,许多品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全国技艺之精华,瓷器产量之多,品种之丰富,工艺之精湛,均无与伦比。另外,清代帝王干预要超过前朝,最典型的要数乾隆帝。由于乾隆帝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对器型、图案、品种等要求很高,须经御批审定和御出图样方可烧造。在清代还有一人不得不提,此人就是督陶官唐英。明清两都设有督陶官,成就最大、名气最大的要数乾隆时期的唐英,史称“唐窑”。唐英自雍正六年至乾隆二十一年,在景德镇督理官窑陶务长达27年,与当时的瓷匠同吃、同住、同干,而这段时期的官窑瓷生产,又集中体现了康、雍、乾三朝我国制瓷历史高峰的最突出成就。乾隆八年,唐英奉旨恭编《陶冶图编次》凡20则,较完善、系统地总结了景德镇制瓷工艺全过程,成为我国最早的一部陶瓷工艺专著。
本世纪以来,清三代瓷器在海内外市场上大放异彩。 2000年5月2日,香港苏富比艺术品拍卖会上曾推出一件1860 年被英法联军抢掠的清乾隆款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此瓶是1743年督窑官唐英亲自画样研制的贡品,它混合了几种装饰的技巧,细节非常精巧。基本的釉彩是淡乳褐色,用金银双色勾绘,及用粉绿色做枝花卉纹的背景颜色,在瓶身上的每一块通花格用圆形的版面组成,蓝色釉底。由于六方瓶不能上圆盘拉呸,成型困难;镂空工艺要求极高,镂空后的瓷胎由于应力改变,烧造中极易变形,成品率极低,故这件瓷器极为罕见。它在拍卖场亮相后,即受到海内外买家的青睐和追捧,经过几十回合的激烈竞拍,最后在1900万港元的价位上一锤定音,如果加上佣金合计2095万港元。这件弥足珍贵的瓷器就产于景德镇。近几年,清三代官窑瓷器居高不下,在2004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清康熙青花花神杯(6件)和清康熙珊瑚红五彩花卉纹碗分别被拍至165万元;在2004年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清雍正“粉彩过墙枝幅桃纹大盘”被拍至1294.2万港元;尤值得一提的是,清乾隆“胭脂红地轧道锦纹粉彩缠枝花卉纹梅瓶”更是受到藏家的热烈追捧,以4150.2万港元的天价成交。笔者以为,清三代官窑瓷器之所以屡创令人咋舌的高价成交记录,首先是稀有。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里,等级是十分森严的,作为至高无上的一国之君,他喜好的东西或是所用之物,都是百里挑一或是独一无二的,况且这些物品经历了多次改朝换代、战争和政治运动,流传至今的已十分不易,有的已凤毛麟角,故目前市场上买一件少一件。
其次是精湛。由于皇帝的独裁和权威,各地的官吏为了讨好皇帝,都会将最好的东西进贡给他。拿宫廷家具来说,当时都是用民间最好的木材,并请民间最好的木匠来定做,因此,宫廷家具无疑代表着当时最高水平和成就;同样清代慈禧太后钟爱翡翠,当时就请御用工匠专门为她设计各式各样的玉器和翡翠饰物,无论是造型和材质都是相当出色。
此外,宫廷艺术品还具有流通性好、保值增值等功能。最典型的是:在2004年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以无底价起拍,结果各路买家互不相让,志在必得,以1518.24万港元拍出,而此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嘉德拍卖成交价为440万元,如今已翻了好几倍;大大提升了清三代瓷器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价值。
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富裕了,手头上的闲钱多了,许多人已不满足于一般收藏,对高档艺术品的需求日益殷切,而高档艺术品中宫廷艺术品往往成为人们首选品种。对藏家来说,能觅得皇帝喜爱的艺术品或是御用之物,无疑是藏家梦寐以求的,因为拥有清三代官窑不仅可以显示身份、提高身价,而且可以保值增值。所以,一掷千金甚至倾囊而出收购清三代官窑大有人在。
清代景德镇瓷业在明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最有成就和影响的是清代彩瓷取代青花瓷成为官窑瓷器的主流,改变了宋元明以青花瓷为主流的状况。在清代,景德镇还创制了珐琅彩瓷;发明了粉彩,又称“软彩”,可以说清代在色釉或彩瓷的烧制工艺上达到了顶峰的地步,许多品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全国技艺之精华,瓷器产量之多,品种之丰富,工艺之精湛,均无与伦比。另外,清代帝王干预要超过前朝,最典型的要数乾隆帝。由于乾隆帝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对器型、图案、品种等要求很高,须经御批审定和御出图样方可烧造。在清代还有一人不得不提,此人就是督陶官唐英。明清两都设有督陶官,成就最大、名气最大的要数乾隆时期的唐英,史称“唐窑”。唐英自雍正六年至乾隆二十一年,在景德镇督理官窑陶务长达27年,与当时的瓷匠同吃、同住、同干,而这段时期的官窑瓷生产,又集中体现了康、雍、乾三朝我国制瓷历史高峰的最突出成就。乾隆八年,唐英奉旨恭编《陶冶图编次》凡20则,较完善、系统地总结了景德镇制瓷工艺全过程,成为我国最早的一部陶瓷工艺专著。
本世纪以来,清三代瓷器在海内外市场上大放异彩。 2000年5月2日,香港苏富比艺术品拍卖会上曾推出一件1860 年被英法联军抢掠的清乾隆款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此瓶是1743年督窑官唐英亲自画样研制的贡品,它混合了几种装饰的技巧,细节非常精巧。基本的釉彩是淡乳褐色,用金银双色勾绘,及用粉绿色做枝花卉纹的背景颜色,在瓶身上的每一块通花格用圆形的版面组成,蓝色釉底。由于六方瓶不能上圆盘拉呸,成型困难;镂空工艺要求极高,镂空后的瓷胎由于应力改变,烧造中极易变形,成品率极低,故这件瓷器极为罕见。它在拍卖场亮相后,即受到海内外买家的青睐和追捧,经过几十回合的激烈竞拍,最后在1900万港元的价位上一锤定音,如果加上佣金合计2095万港元。这件弥足珍贵的瓷器就产于景德镇。近几年,清三代官窑瓷器居高不下,在2004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清康熙青花花神杯(6件)和清康熙珊瑚红五彩花卉纹碗分别被拍至165万元;在2004年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清雍正“粉彩过墙枝幅桃纹大盘”被拍至1294.2万港元;尤值得一提的是,清乾隆“胭脂红地轧道锦纹粉彩缠枝花卉纹梅瓶”更是受到藏家的热烈追捧,以4150.2万港元的天价成交。笔者以为,清三代官窑瓷器之所以屡创令人咋舌的高价成交记录,首先是稀有。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里,等级是十分森严的,作为至高无上的一国之君,他喜好的东西或是所用之物,都是百里挑一或是独一无二的,况且这些物品经历了多次改朝换代、战争和政治运动,流传至今的已十分不易,有的已凤毛麟角,故目前市场上买一件少一件。
其次是精湛。由于皇帝的独裁和权威,各地的官吏为了讨好皇帝,都会将最好的东西进贡给他。拿宫廷家具来说,当时都是用民间最好的木材,并请民间最好的木匠来定做,因此,宫廷家具无疑代表着当时最高水平和成就;同样清代慈禧太后钟爱翡翠,当时就请御用工匠专门为她设计各式各样的玉器和翡翠饰物,无论是造型和材质都是相当出色。
此外,宫廷艺术品还具有流通性好、保值增值等功能。最典型的是:在2004年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以无底价起拍,结果各路买家互不相让,志在必得,以1518.24万港元拍出,而此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嘉德拍卖成交价为440万元,如今已翻了好几倍;大大提升了清三代瓷器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价值。
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富裕了,手头上的闲钱多了,许多人已不满足于一般收藏,对高档艺术品的需求日益殷切,而高档艺术品中宫廷艺术品往往成为人们首选品种。对藏家来说,能觅得皇帝喜爱的艺术品或是御用之物,无疑是藏家梦寐以求的,因为拥有清三代官窑不仅可以显示身份、提高身价,而且可以保值增值。所以,一掷千金甚至倾囊而出收购清三代官窑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