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草虫鉴赏及十工虫秋草图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at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代宗师齐白石一生笔耕不辍,几乎“不教一日闲过”,勤奋作画数以万计,其作品的存世量,应数写意花鸟画最多,其次是写意山水、人物,工笔草虫的数量最少。齐白石做为近现代罕见的全能型中国画大师,无论是单纯化的粗笔写意(花鸟、山水、人物),还是精确刻画的细笔写实(肖像、草虫),齐白石都表现发挥到了极致,做出了超越常人的卓越贡献。齐白石的前半生对工笔画下过苦功,工笔草虫是齐白石艺术中的一朵奇葩,由于作品数量少收藏不集中,真迹、代笔与赝品混杂等多种原因,他的工笔画成就被写意画所掩,研究齐白石艺术的学者众多,但大多注重他写意画所取得的成就,对于他的工笔画重视不够研究较少,近年来,只有画家兼学者陈履生对北京画院收藏的一批齐白石工笔草虫做过一定的研究。
  有关齐白石画工笔草虫的年代,历来众说纷纭。多数人认为:齐白石工笔草虫一般集中在四十至五十多岁之间,六十岁后就不再画了,其属60岁以后款的工笔草虫,多是在他以前画的草虫上添作写意花卉或背景后再补题,或是由家人、门生代笔。据齐白石的入室弟子娄师白(1918-)讲:齐白石七十以后,那种细笔的贝叶草虫比较难掌握,就由齐良琨(齐白石第三子)或娄师白代画,他们的配合尽力做到周全,最后在客人取画时由齐白石在代笔画上添上几笔并题款,即掩盖了可能有的弊病,又增加了可信度(大意)。还有人认为齐白石在八十多岁还在画工虫。
  


  三种说法时间相差较为悬殊。根据北京画院收藏的齐白石甲子年(1924年,齐62岁)画的工笔草虫作品之一,十开工笔草虫册中第二页的行书题款:“客有求画工致草虫者众,余目昏阳雾,从此封笔矣,白石。”(图1,13厘米×18.5厘米,《齐白石画谱——册页》,图51,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四页题有:楷书“璜制”和行书“此册乃甲子年所画,故有楷书‘璜制’二字,戊辰秋补记之,白石。”(图2,13厘米×18.5厘米,《齐白石画谱——册页》,图42,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说明此册页画于1924年(齐62岁),4年以后的1928年(戊辰年,齐66岁)又再题行书款,此册上各页的行书款,风格一致,都是1928年再题的, 说明齐白石自己对外声称封笔不再画工虫是在66岁时即1928年。但对外称封笔,只能说明从1928年起画工笔草虫少了,并不是绝对不画,齐白石是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如果买家就是特别喜欢工虫,又给予很高的报酬,(当时在齐白石的润格中曾明确:每只虫加5块银元)老人觉得划算,视力和精力又允许,还有可能画,白石写意画中的细笔松针、柳枝、水波等,从初到北京直到晚年80多岁的作品中都能找到, 说明齐白石80多岁时还是有能力画工笔画的,陈淑贞原藏一幅齐白石贝叶草虫 (图3,《齐白石绘画作品图录》,下卷,171页),草虫和贝叶用笔老辣沉稳,虽未署具体年代,但根据落款的风格判断,应是白石老人84岁(自属87岁)左右所画。另外,他的工笔草虫一直是求购的热门 (特别是朋友熟人的求购),经常出现应接不暇的局面。齐白石的学生娄师白,1918年生于北京,14岁(1932年,齐70岁)随齐白石学画,16岁(1934年)正式拜师学习书画,治印及诗词,长达25年之久。师白先生的话可信度较高。据《白石老人自述》中讲,1931年夏,齐69岁,曾入住张次溪家的张园(袁崇焕故宅)避暑,此间张的两个兄弟,在暑假期间陪伴老人,并为老人捉虫扑蝶作绘画标本。对着草虫标本写生,不大可能画大写意,画的应是工笔或小写意。说明齐69岁时可能还在画工虫,北京画院藏有一件齐白石“黄蜂与绿草”(图4,30厘米×20厘米,《草间偷活——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第31页,北京画院编,2005年8月)从用笔风格和题款观察应是那时所画,以及一些接近小写意笔法的黄蜂也画于这一时期。
  笔者认为:绝大多数齐白石的工笔草虫集中画于他40左右至70岁左右(1902年左右—1932年左右),期间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市场需求,时少时多,时断时续,持续大约有近30余年之久。齐白石30—40岁之间虽也画过草虫,但不是专攻,只是应个别客户的需求而作,为数应不多;40岁以后他画草虫用工最勤,画得最多,这时的工笔草虫已走向成熟;初到北京的第一个十年,大约从1917年至1928年,由于市场和授徒的需求,他也画了一定量的工笔草虫,有些是以壮年所画的草虫为蓝本重绘,有些是直接捉虫写生,北京画院收藏的130件工笔草虫未完成稿,绝大多数应为在北京的写生(个别代笔和重绘除外),完成于这十年间;但并不是绝对一张不画。从30年代直到50年代初,齐白石陆续为其40至60岁多岁之前的工笔草虫补写意景并题款。
  


  画工笔草虫费时费力,所以在齐白石遗留的大量作品中所占比率很小,加上有一些家人和门人代笔也落齐白石亲笔款,给后人的鉴定标准造成了混乱和困难,如何辨别白石亲笔和代笔,成为齐白石艺术研究与收藏的一个难题。有些齐白石的工笔草虫,画于他40—60多岁,而画中的写意部分及题款,为他七八十岁后添加的,但也有一部分落齐白石亲笔款印的工笔草虫和贝叶,为门人王雪涛(1903—1982)、“衣钵传人”第三子齐良琨(号子如,1902—1955)、其他门人代笔或他人后添。
  代笔画始于宋代,存世的一些有宋徽宗赵佶题款的画,有些就是出自当时的画院高手;明代以后,书画成为商品,当时求购名家书画作者众多, 代笔现象更加普遍,如文人画名家沈周和董其昌等人代笔很多;清代名家“四王”等名气很大,门生众多,也出现了众多的代笔画;近现代大家,吴昌硕有赵云壑、王一亭作代笔,张大千的细笔山水中的楼阁由何海霞代笔,等等,举不胜举。
  中国艺术品的鉴定,要数绘画和书法最难,代笔书画的鉴定就更难。后人鉴定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必须多看真迹,反复对比,还要有较高的中国书画和中国文化修养,最好鉴定者自己也能书善画。这样才能从中感悟并总结出画家在不同时期的用笔、用墨和用色的风格与气韵。赝品再高超,也仅仅是形似而神离,难以达到真品的神韵,大师级画家的赝品更是如此,因为作伪者永远也达不到大师的境界,或多或少都流露出作伪者个人的笔墨特征与习惯。
  近现代大画家张大千是古画作伪的第一高手和奇才,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徐悲鸿称之为“五百年来一大千”,尽管他的传统功力很深,深谙唐宋元明清各大家的技法,采用古纸绢、古墨、雇用高手仿印章和作旧等等一系列手段,但还是在笔墨上过不了关,他仿造杜撰出的“古画”从题款到绘画虽极形似,但笔墨都流露出甜秀的个人风格与韵味。现代大家李可染学生造的李可染赝品,尽管他们极其熟悉老师的笔墨技法和作画程序,但无法达到老师的功力和境界,在赝品中都能流露出他们个 人的笔墨习性和特征。
  通常鉴定一幅绘画作品的真伪,首要的依据是题款的书法,因为书法最能体现出画家的个性与笔墨特征,也最难摹仿到家。其次是绘画,再就是印。在现代照相制版技术极其发达的今天,印章作伪的辨别变得越来越困难,但仔细对照还会发现伪造印章的不自然之处。辅以其他诸如纸绢、颜料、印泥、年久的自然包浆、装裱等方面的次要依据,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逻辑推断,尽可能多地对比确认的相近时间所作的真迹或清晰出版物,方能准确地判定一幅作品的真伪。已故著名收藏家、鉴定家张珩(字葱玉,又字希逸,1915—1963)鉴定书画,正是从研究鉴定书法入手的。
  


  齐白石的书法具有鲜明的个性,反映出他的性格和当时心情,也是作伪者几乎无法模仿到位的。齐白石自己曾说:“书法得于李北海、何绍基、金冬心、郑板桥与《天发神谶碑》的最多。写何体容易有肉无骨,写李体容易有骨无肉,写金冬心的古拙,学《天发神谶碑》的苍劲。”他27岁(1889年)拜胡沁园为师之前,学的是清代考科举流行的馆阁体楷书,后来受胡沁园和陈少蕃的影响,开始何绍基(字子贞,1799—1873,湖南人)体。他40岁(1903年)初到北京遇到李瑞荃(著名碑学大家李瑞清之弟),开始研习北碑《爨龙颜碑》和《郑文公碑》,在临摹金农画时又吸收他的“漆书”,并与颜体楷书相结合,自创出朴拙的“长颜体”楷书,用这种字体题画大多见于其40岁至60多岁。在这个时期,他还学过李邕《天发神谶碑》、郑板桥等。大约在近50岁,齐白石融诸家之长,形成了自己沉雄、挺拔的“白石体”(行书)。“白石体”结体欹侧(得力于李北海),气足神完,融倔强、酣畅、凝重与犀利为一体。大约60岁至70岁书法用笔粗细轻重变化较小,总体风格是爽健痛快、一气呵成,行笔速度较快,以笔力取胜。但也有个别特例,主要和身体状况、心情、笔、墨、纸的好坏等多种因素有关,如1925年3月齐白石大病一场,大病初愈后,写的字较软柔(图5,第98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很容易使入怀疑为赝品;70岁至80岁的书法用笔轻重粗细对比大,笔速较快,时常有酣畅淋漓之作,如1936年齐白石应四川军阀王缵绪之邀入蜀卖画,是他人生中最为得意的经历之一,此时的书法最为酣畅淋漓神采飞扬,画也是杰作频出,反映出他当时愉快的心情与旺盛的精力(虽然临回京时,王缵绪未能如约付酬金,他很不高兴,从此与王绝交)。八十岁以后,用笔的轻重对比依然强烈,但行笔速度越来越慢,行书中的楷书味越来越重,讲求用笔的内蕴,这一段也是他用墨最精到的时期,但有时个别款书,由于精力不济,开始出现拖笔和弱笔;1947年,李可染拜齐白石为师,他看了李的画后说,你写的是草书,我现在还在写楷书(大意)。说明当时他写字,李可染从此悟到笔法,作画由过去的率意快笔,变为凝重雄浑的慢笔,受益终生。九十岁后体力精力下降,写字时拖笔出现较多,笔力较前大逊。这些都是齐白石书法的普遍规律,也不乏有一些特殊性,如齐白石92岁为老舍先生画得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题款为行楷,用笔凝重苍劲,无一弱笔,画是他经过几天的冥思苦想,在精力充沛时画出的罕见佳构,款与画俱佳。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凡是齐白石的作品,题款书法精妙认真的,画也画得好,为其精品(用心之作);而大量的题款书法随意的,画往往是应酬随意之作。
  一幅好画,作画前要充分地酝酿和构思,作画时要有灵感和充沛的精力。齐白石高寿,是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 为了生活和市场的需求,有时没有兴趣时也画,心情或身体不好,不想画时也画,不免出现气力疲乏、技巧不精(败笔与弱笔),出现了大量同一底稿,在内容与题材上几乎重复的作品, 以及相对比较随意的应酬之作,这也是中国画商品化的通病,特别是晚年的许多大写意画,随意性太强。这些并不是齐白石艺术的精华和代表。早在20多年前,就有研究齐白石的学者认为,在齐白石的存世作品中,精品仅占10%左右。而齐白石亲笔画的工笔草虫往往都是精品,几乎未见败笔与不周之处。齐白石一生大约作画三万件左右,真正可称之为精品的只有三千件左右,但这些精品在内容和题材上,还是有许多重复,绝品和代表作就更少了。齐白石的赝品往往在书法上现了原形,现代个别仿得好的,形虽似,但还是拘谨,笔力不够,缺乏白石书法真迹的功力和神韵,采用现代高级印刷术加手工加墨,在用笔、用墨、用色和用纸等方面仍能露出马脚,另外查找对比《齐白石全集》(湖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为截至目前著录齐白石作品最多的书籍),往往能够找到这些伪款“集字”的出处。
  掌握了齐白石各个时期的书法规律,是鉴定齐画真伪的先决条件。最好能达到看到没有具体年代的齐白石落款,就能断出大致的年代。目前发现许多出版物,对没有具体年款的齐白石作品的标注值得商榷,有些二三十年代的作品被标注为四十或五十年代,对齐白石书法和绘画风格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未做深入的研究。对于齐白石工笔草虫的鉴定相对于他的大写意画要困难一些,因为工笔画的用笔,笔触细小,不象写意画那样笔触粗重,变化明显,笔法变化较写意画少,工笔画的用墨及用色,也较写意画变化少。一般人往往仅注重造型,而不能看到本质一齐白石特有的笔触的特征、习惯与规律,而正是这些使白石草虫表现出了独特的神韵和魅力。另外他的工笔草虫代笔和赝品不少,混淆了白石草虫的真伪,给齐白石草虫的研究者和收藏者带来了许多困惑,因此鉴定白石工笔草虫的真伪,必须要掌握齐白石本人和代笔人(齐子如或其他门人代笔)的用笔、用墨和用色特征。
  


  齐白石的工笔草虫,成熟于40至50岁,定居北京后,将主要精力用于写意画的创新与变法,除一些工笔草虫为他本人亲笔外,有不少为王雪涛、齐子如或其他家人、门人代笔,笔者在研究中发现,齐白石工笔草虫代笔,数大幅写意花鸟做点景最多(有的是他人后添虫),其次是贝叶草虫,小幅作品册页和扇面也有代笔但,有的册页中的草虫部分为齐亲笔、部分为代笔(图6,蝉体疑为代笔,虫抓为白石后添),由此验证了娄师白先生讲话的可信度。
  1920年齐白石将最喜爱的第三子齐子如(名良琨,字子如,1902—1955)及长孙齐秉灵接到北京就学,特意让子如跟自己学画工笔草虫,并拜当时北京画坛的著名画家陈半丁为师。齐白石的得意门生李苦禅曾对他的学生许鸿宾(以画草虫闻名)说,有一次白石先生画草虫,我去了,他就不画了,他只传给他的第三个儿子齐子如,那是为了生计,恐怕别人学会了,抢子如的饭碗。 笔者由此推断:可能除了家人外,门人很少有人见过齐白石画草虫的全过程,门人的代笔可能多是临摹白石画稿,因此往往得不到齐白石草虫的神髓。二是他看到喜爱工笔草虫者众 多,子如以后画工笔草虫不愁没有市场,这样就有了一个可靠的饭碗。三是为他作代笔。另外,拜陈半丁为师,表示了齐白石这个初来京城的外地画家对北京画坛的尊重,也为子如日后在北京画坛的发展打基础,可见齐白石的老谋深算。2004年苏富比香港拍卖公司,曾拍卖过一部齐子如1923年临其父的工笔草虫八开册页,每页都有陈半丁和齐白石的题跋,可见二人对子如的栽培和提携。1924年齐子如正式在琉璃厂挂单卖画,专攻草虫花卉,成为齐白石第一个子承父业的孩子,其画风工笔写意并重,豪放秀雅兼备。可以说齐白石毫无保留地将画草虫的技法与诀窍全部传给了自如,由于长期耳濡目染,齐子如工笔草虫颇具白石老人风骨,1924年后在技法上又吸收了王雪涛的长处,被誉为白石草虫的“衣钵传人”。白石老人十分喜爱这个儿子,不但亲自为其刻印多方,而且常常父子合作,共绘精品,可惜子如英年早逝,未成大器。齐子如的工虫在用笔上多少带有燥气不如白石,在造型上不如王雪涛灵动,在设色上不如王雪涛自然、靓丽,工细有余而神采略欠。
  1924年,当时画坛上初出茅庐的两位年轻人:王庭钧和徐兰贞同拜齐白石为师,白石老人为庭钧更名雪涛,为兰贞更名佩蘧,1928年王徐二人结为连理,王雪涛(号迟园,1903—1982),原名庭钧,字晓封,是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王雪涛师从齐白石后,有一段时间画风酷似乃师,深为齐白石称道,被公认为是齐白石众多弟子中花鸟画最有成就者之一。比如齐白石画蜜蜂翅膀,是用水点后,再用重墨破开;王雪涛却用于笔画出蜜蜂翅膀飞动的效果。他笔下的草虫,兼工带写,迥异于其师,有的为齐白石所未表现,为画坛所重。甚至有人认为其草虫超过了齐白石。笔者认为:齐派草虫真正发扬光大的衣钵传人,不是齐子如而应是王雪涛。
  


  王雪涛加入齐门,在色彩和造型上对白石父子的草虫影响很大。齐白石有极高的艺术天赋与悟性,深谙绘画的优与劣,并善于发现、消化、吸收、发展古今各家的优点与长处,王雪涛在色彩和造型上的长处,齐白石也有借鉴,笔者发现在北京画院收藏的一批齐白石工虫画稿中,有一小部分为绢本,设色较单调,和齐白石1924年之前落款的工笔草虫风格一致,因此可以初步断定大约画于1917至1924年(齐60岁之前,即1924年王雪涛未入齐门之前),大多数纸本草虫设色鲜艳丰富,笔法又具有白石所特有的,重点笔划用楷法、笔笔沉稳到位的特征,故初步判定这些纸本画于1924年以后。王雪涛在拜齐白石为师前,已拜王梦白为师,深得梦白绘画的灵动之趣,同时他又学过西画,有较深的造型和色彩功底。1926年齐子如离开北京后王雪涛最有可能成为齐白石工笔草虫的主要代笔人。齐白石1924年后画的草虫和王雪涛代笔最难区分,但他们的画法还是有些不同,齐用笔沉稳用墨较重,王得其老师王梦白之神髓,用笔轻灵、柔美,用墨较轻,王学过西画,在造型上比齐更精准、多样,齐画草虫较丰满,王画草虫较瘦劲。北京画院收藏的130张未完成稿中就有可确认的王雪涛代笔,北京画院编《草间偷活——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中第352页“蜻蜓图稿扇面”,在扇面边上有一行楷书小字“寿丞求画花卉”(图7、8),对比王雪涛30年代的书法(图9),发现应是王雪涛30年代所写,此为王为齐代笔的重要证据。另外还有两幅未画腿的蜻蜓扇面(北京画院编《草间偷活——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中第353页、354页)也疑为代笔,这批工虫稿(特别是纸本)中是否还有代笔有待于做深入细致的对比研究,最好能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原迹,看来传说的“王为齐代笔,画1只工虫齐给王1块银元”的“传说”绝非空穴来风。
  下面就是疑为齐白石代笔草虫的几个例子,以下疑为王雪涛代笔:图6,(《荣宝斋画谱8,花卉草虫部分,齐白石绘》,25页,荣宝斋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以下疑为齐子如代笔:图12,(《草间偷活——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第131页,北京画院编,2005年8月); 图13,(《齐白石画集下卷》,第31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图14,(《荣宝斋画谱8,花卉草虫部分,齐白石绘》,第9页,荣宝斋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图6图1O、11,草虫画的勾勒精细,灵动感很强,设色有西画韵味,很可能出自王雪涛之手。 图12,疑为齐子如早期代笔或其他家人代笔,图13、14为齐子如50年代代笔。齐子如早期仿其父,造型和白石相似,但线条单薄、死板,轻重变化少,不如白石画得活。后来造型、设色受王雪涛的影响,立体感增强设色柔丽,他画的工虫虽然大多数比白石画的更精细,但笔法略显拘谨,在细微处,如草虫的爪子,处理的有些死板不如白石灵活自然,不如白石用色单纯、通透(图15,《齐白石画集上卷》,第175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图16,(《齐白石画集上卷》,第134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均为白石亲笔)。白石画草虫,主要运用早期从民间画师学到的(擦碳法)和自创的肖像画技法,以线条勾勒取胜,他的细线条功力至今无人能敌,如写意画中的松针、柳条及水波等,由于他有深厚的线条功力和准确的造型能力,特别是所画蜻蜓的翅膀,先着力写出主筋,用笔有去有来,瘦硬挺秀,使人一望即知这翅膀好像是活的,其余大部分网纹,则是随着翅膀的结构,一笔一画地勾画出来,用笔有轻重变化,用墨有浓淡变化,表现出了透明感、质感和动感(图17《齐白石画集上卷》,第180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图18a、18b均为白石亲笔)反映出齐白石数十年来的深厚的书法功力。后期的子如草虫的造型也很准,但是并非大家的后代都能成为大家,书法是传统中国画用线的基础,而子如的书法用笔飘浮,从他的题款可以看出,他是在用小笔硬毫,写大字,侧锋很多,无肉且骨力不足,似乎未专门下过苦功,虽然工笔画笔触细,但通过高倍的放大镜观察,就可以看到他用线较为刻板、单薄,在神态、动感、轻灵的表现上子如和白石、雪涛相比,尚有些的差距。
  


  总之,白石的草虫不但造型极为准确而且生动传神、静中有动;雪涛草虫灵动传神,色彩艳丽和谐;而子如的草虫造型也准确,甚至更细腻, 但在生动传神上略逊一筹。 其他人代笔或补画的草虫,功力较白石和雪涛、子如有明显的差距,有的造型不准,有的用色单薄立体感和通透感差,有的线条板滞用色脏而腻,较易区分(图19,《齐白石画集下卷》,第282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图20、《齐白石画集上卷》,第109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十工虫秋草图”是齐白石的一幅非常罕见的作品(图21)。此画约150厘米×40厘米,纸本设色。画面由两只蜻蜓(图18a、18b),一只蝴蝶 (图22),一只蝼蛄,三只马蜂(图23),两只蝗虫和一只蛾子(图24),总共六种十只工笔草虫与大写意秋草构成(图25);右边题有:“子真先生清属,八砚楼头远别人齐白石也曾写生,时客京华二十又九年矣, 一行行书长款,下钤“齐大”白文印一方(图26),左下脚钤“雕虫小技家声”朱文印一方(图27)。上款“子真先生” 是著名哲学家熊十力,熊十力(1885—1968,图28)原名继智,号子真,晚年号漆园老人。先后在武昌文华大学、天津南开中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任教。解放后,任全国政协一、二、三、四届委员,为社会名流。“八砚楼” 为白石先生在湖南湘潭老家的居所之名,“八砚楼头远别人”多出现于齐白石八十岁后的题款中,表现出这位远在京城的耄耋老人的眷眷的思乡之情,类似的题款还有“八砚楼头久别人”,“八砚楼头旧主人”,“八砚楼主”等;此画的落款时间为“客居京华二十又九年”,白石老人1916年来京,以此推算并参考其它类似的年款,题款的时间应在1945年,此年齐白石的实际年龄应为八十二周岁,自落款一般属八十五岁。(因听信了算命先生之言,用瞒天过海法将年龄增加两岁再加上虚一岁,故他75岁后所落款的年龄,比实际周岁增加了三岁)此款的书法风格与常见的齐白石1945年左右的大写意花鸟的应酬之作不同,常见的款大多比较随意,而此款书写严谨挺拔,行笔沉雄稳健,刚中有柔,行书中带有浓重楷书韵味,与他农历1944年底(公历1945年初,即齐夫人胡宝珠去世一年后)赠给挚友王森然先生的篆书中堂的落款,风格极为接近,《美术论集》,第一楫,1982年12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122页),所以此画落款的时间,很可能是在1945年春节刚过,也说明这是白石老人用心的经意之作。从用笔、用墨及用色的风格来分析,此画创作的年代应在齐白石定居北京初期的1917年至1920年左右。象“十工虫秋草图”这样大的尺幅,通常是要添加大写意花卉的,此画也许白石老人认为是自己亲笔画的精品而不忍心喧宾夺主,没有再添加大写意花卉作背景,为了刻意突出草虫的主角地位,只简单的画了三簇大写意秋草,虽然只有简单的三簇秋草,却衬托出了十只草虫的生机勃勃,同时还确定了飞翔的草虫与地面草虫空间位置,以极写之笔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这里工与写都达到了极致,即形成了最强烈的对比,又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齐白石是构图高手,画面上草虫的排列总体呈大s形走向,局部呈倒三角形,草虫之间相互顾盼,仿佛是在悠闲地聊天,充满了天真和童趣,(齐白石的写意青蛙常采用这种三角形相互顾盼式构图),留出大面积的空白,为空中飞翔的蜻蜓和蝴蝶留下足够的活动空间,既增强了草虫的动势,又给观画者以无限的遐想空间,使画面空灵而不空洞,这样巧妙而空灵构图明显受八大山人(朱耷,的影响,并有所发展,此画堪称齐白石大幅工笔草虫的精品和代表作。)类似的大面积留白的工笔草虫画为数极少,如北京画院收藏的“出居声响图”(15厘米×102厘米),是齐白石罕见的工虫画手卷精品。画面的中部偏右用工笔划出一只蝈蝈,应画于10年代末到20年代初,旁边用大写意补画一个开盖的草虫葫芦,用笔老道拙朴,边题行书款:“出居声响,白石山翁制”下钤“木人”朱文印一方,题款书风遒劲洒脱,丛书风上可以确认此画的写意部分和款应补于30年代晚期,以勾勒法结合干擦渲染法画蝈蝈,画的灵动透明,栩栩如生,线墨色运用得恰到好处,仿佛是一只活的蝈蝈跃然纸上, 振腿欲跳。整幅画在蝈蝈前左边空白占据了画面的大约三分之二,留有如此之大的空白,是为了给这只蝈蝈留出足够的跳跃空间,白石老人可谓独具匠心和童趣,他似乎和这只蝈蝈“心灵”相通,仿佛在对它说,你闷得时间太久了,该出来活动活动伸伸腿脚了。
  


  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中国现代绘画史》认为:“精确的描写并不是他(齐白石)的特长,有很多工笔小虫与写意花草相结合的作品也不是他最好的作品。”此种观点值得商榷,齐白石从27岁就开始为人画像写真直到50多岁,40岁左右又开始用功刻画精细的草虫,直到晚年,精确的绘画前后用功达超过40年之久,他的精确描绘,既造型精准又生动传神,从青年时代就已经凸显出来。如果精确地描写…写真像画得不好,当时他不可能闻名湘潭。齐白石的写实画,特别是草虫,不仅独步当代,亦可谓前无古人,是唯齐白石始创的绝妙艺术。只不过对齐白石的写实绘画(肖像和草虫)很少有学者作深入研究。
  齐白石的工笔草虫,与他的工笔肖像画一脉相承,既有神形兼备惟妙惟肖的整体效果,又有细致入微的结构刻画,非常注重对草虫的体态和结构的准确刻画,反映了他极为细致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表现力。在细节上,如草虫的关节转承处,刻画得既符合昆虫的生长规律又不死板僵硬。精细的写实草虫,很容易画得刻板脏腻,匠气十足,甚至将生动的草虫画成僵死的标本,齐白石的工笔草虫,在工笔画中巧妙地加入意笔画的韵味,用笔、墨、色皆匠心独运,恰到好处,下笔既果断精准,又有轻重浓淡干湿的微妙变化与取舍,追求精细中的生机和严谨处的变化,根据不同的昆虫用不同的笔法来灵活表现,如他画蜻蜓翅膀上的网纹,用笔有轻重和浓淡变化,增加了翅膀的动感;画水中草虫的长足,一笔瘦硬的线条,就表现出了长足的强劲与动态,画苍蝇的足,用笔柔中寓刚,轻重浓淡恰到好处,等等,这些都和他后来的意笔写实画之笔法相通,体现出他的艺术天赋和数十年的绘画书法功夫。相比之下,齐子如就略有欠缺。齐白石的画不但注重草虫的结构,还注重质感的表现,他不排斥吸纳西方艺术,晚年还曾经表示,如果不是年纪大了,他也要学习西画,虽然没有学过西画,但他应见过一定数量的西画或印刷品,他画的细笔写真像和草虫中所表现的质感、透明感和光感,还有后来的色彩,看得出对西画间接借鉴和王雪涛的直接借鉴。如蜻蜓、蝉、蜂类、苍蝇的翅膀画得很透明,蝴蝶和蛾子的翅膀画的蓬松通透,有毛茸茸的质感,这些都源于早年的人像写真画裘皮外衣的表现技法。《白石老人自传》中说:“我又琢磨出一种精细画法,能够在画像的纱衣里,透出袍褂上的团龙花纹。人们都说,这是我的一项绝技。”目前尚未发现齐白石的早期肖像画上有这种绝技,但我们经常见到的他所画的蝉、蜜蜂、苍蝇等,透过翅膀隐约可以透出肚子,正是这种绝技的表现(《荣宝斋画谱75,鱼虫禽鸟部分,齐白石绘》,30页,荣宝斋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齐白石在工笔画技法上,既有对传统技法和民间画法的继承与吸收,又有许多在创作实践中的创新与变革,他画工笔画既下苦功又肯动脑筋,是一般画家难以企及的, 体现出白石老人数十年的绘画功力、学养、敏锐的观察和表现能力以及长期的生活积淀。
  


  在工笔草虫的艺术表现形式上,聪明的白石老人独具匠心的在工细写实的草虫中添加粗笔写意花 草或其它配景,迎合了当时人们的三种心态,一是买画者觉得画工笔昆虫实在是费了一番工夫,不是“随意涂抹”而成,认为钱花的值;二是迎合了民众所理解的画得好,就是要画得逼真,画得活灵活现,象活的一样;三是迎合了大众所理解的生动,一般人认为花鸟画一定要有静有动,动静结合,画面才生动,不会死气沉沉。草虫的个体小,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小,若用粗笔写意画草虫,与写意花卉相结合,草虫不容易突出夺目,齐白石工细与粗简的巧妙结合,精细复杂与粗旷简练形成最为强烈的对比,使画面生机蓬勃、雅俗共赏,独树一格。工笔与写意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艺术表现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境界。笔者认为:齐白石在1924年创造的这种“粗中有细”工写结合的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美,是前无古人的艺术创新,是他“衰年变法”的成就之一,也是对传统的中国画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
  传统的中国画家,一般擅长花鸟者几乎都能画草虫,因为花卉中点缀草虫更能使画面生机勃勃。历代花鸟画家多在画中点缀蜜蜂、蝴蝶,广及蜻蜓、蝉、蝈蝈等较为优美的昆虫。而齐白石不但画了这些经常入画的可爱的草虫,还广及蟑螂、臭虫、苍蝇甚至微小的蚊子等许多为人类所厌恶的害虫,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上游的,只要是他见过的昆虫,几乎无所不画,齐白石自己曾立下豪言:“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他一生究竟画了多少种草虫,目前尚未做出准确的统计。无所不画,以草虫的种类取胜,只能限于“能品”的范围。对于受过规范造型训练的画家来说,将自己目睹的东西画出来不难,画的形似也不难。但要做到既神形兼备,又灵动而有生机,并在画中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是极其困难的。而只有齐白石达到了这种境界。他在69岁时在日记中写道:“大笔墨之画(写意),难得形似,纤细笔墨之画(工笔),难得神似。此二者与余常笑昔人,来者有笑余者,恐余不见。”,还曾说:“善写意者专言其神;攻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形神俱见,非偶然可得也。” 这是他数十年作画的深刻感悟与总结,齐白石正式画工笔草虫于40岁左右直到晚年,其间以画写意画为主,兼画工细草虫,来京前偶画人像,他的工笔草虫融入了意笔画的笔法和韵律,工细而不拘谨,不仅注重形似,更注重神韵、动感、趣味和生命力的展示,这正是他超越历代画家的独特和高明之处。
  五代黄荃的“写生珍禽图”(故宫博物院藏)是目前发现的存世最早的工笔虫禽画稿,宋至元代草虫入画已相当普遍,并逐渐成为传统花鸟画中的一个分支,宋代画家注重写生,善于抓住对象外形特征,注意真实而巧妙的艺术表现,并努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的写实能力;元代失意的文人投身绘画者相当普遍,将书法的意趣和文人的情感融入画中,遗形取神,逸笔草草,但也有部分画家延续着宋人的传统。 明清两代文人画兴盛,重山水轻人物花鸟,更轻草虫,重摹古轻写生,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纵观中国绘画史,善画草虫者不乏其人,古代有:黄荃(五代)、赵昌(宋)、钱选(元)、孙隆、赵文淑、杜大成、陈洪绶(明)、华喦、王武、马元驭、居廉(清)等等,近现代有:程璋、于非闇、刘奎龄、许鸿宾等等,没有任何人对草虫,像齐氏父子、王雪涛那样倾心,并达到他们的艺术深度与广度。齐白石的工笔草虫在题材和表现上,独具一格,即继承了宋代画家极注重对动植物形象的观察写生的优秀传统,又融入了他热爱生命关爱自然的纯朴思想感情,将草虫表现到了极致,正像徐悲鸿所赞美的:“致广大,尽精微”,可谓画中神品。 齐氏草虫的出现,更正了传统的“评画以禽鸟为下,而蜂蝶禅虫又次之”(宋·董迥《广川画跋》)的赏画等级观念,将传统的不登大雅之堂的草虫带入了最高的艺术殿堂。
  


  齐白石画草虫所取得的成就不是偶然的,齐白石出身于湖南湘潭的贫苦农民家庭,长期的农村生活,造就了他朴素善良的性格,对土地、自然和生灵的真挚情感,决定了他情不自禁地要用手中的画笔来倾注对昆虫——这一大自然中可爱种群的关爱。在他的笔下,昆虫没有了益害与美丑,有的是和谐共存和生活情趣。在他的心中,任何昆虫无论害益都有生存权,它们美与丑、益与害的自然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把他们的自然性变为艺术美,化丑恶为美善。真正的艺术品的价值体现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齐白石画工虫虽然写实但又不是纯粹的自然主义表现,而是为我们创造出高于现实生活的草虫世界,他除了画人们眼中美丽的蝴蝶、蜜蜂、蜻蜓等,还把那些被人们厌恶的昆虫也搬上了画面,甚至还让它们爬上餐桌,与人类共享美餐,我们看到他画的这些“丑恶”的昆虫,似乎忘记了它们的属性,感觉到的几乎全是美好的生活情趣,是人与自然万物的“天人合一”,这是一个和平共处、生态平衡的世界,没有憎恨与残杀,自然界中的物种是美的和谐共存的。这正是白石老人为我们创造的理想的草虫艺术境界,只可惜无声。现在,人类为了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更加自觉地强化了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也就更加突显出齐白石草虫艺术的超前魅力。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已呈多元化趋势,各种画法流派之多是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如何真正继承和发展传统推陈出新,创造出真正代表时代精神的更新更美的中国画?是摆在每位真正艺术家面前的严峻课题。
  齐白石属于长寿型的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他不得不画了大量的重复题材的应酬之作。早在20多年前,就有研究齐白石的学者认为,在齐白石的存世作品中,精品仅占10%左右。据不完全统计齐白石作品的存世量在三万件左右,约有三分之二,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初被国内外大小公立博物馆或单位收藏,其中包括齐白石的多数精品,成为不可流通部分;仍有大约万件左右的齐白石作品被私人收藏,而这一可流通部分中,真正可称之为精品的只有千件左右,而这千件中还有许多在内容和题材上的重复,绝品就更少了。“十工虫秋草图”可谓集精品与绝品于一画。而大师级作品,只有代表作、精品、绝品才能流芳百世。
其他文献
香港佳士得(CHRISTIE'S)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举行的亚洲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超过4亿9千万港元,创下历来举行的亚洲艺术品拍卖之最高总成交额纪录,并打破多项拍卖世界纪录。  首日(10月31日)举行五项拍卖,包括“中国近现代画”、“中国古代书画”、“东南亚画作”、“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及亚洲当代艺术”,以及“重要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国巨基金会藏品专拍”。全日共500多件作品的总成交额逾2亿
期刊
谢举贤,生于湖南茶陵,祖籍广东省梅县。1975定居于香港,1978年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个人画展,1979年由第七届香港艺术节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个人画展,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此后又多次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现为香港著画会会长、泰国泰华艺术家协会顾问、香港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华收藏家协会顾问。      一次偶然认识了《鉴藏》杂志社的社长赖东平女士,谈及了香港谢举贤先生,
期刊
程熙是我的老小友或小老友。初识程熙时她还是个芳华双十左右的少女,聪颖温良,善解人意,气韵非凡。可能由于智商超越等伦,很少与同龄人来往,而是愿意与比她年长至少一倍的朋友对话。钱钟书第一次在我家见到她,就意味深长地悄悄对我说,咱们不要妄自托大,她可不是一般年轻人。五十年代末或六十年代初,她和她喜欢的言二姐(京剧名演员言慧珠)不时会出现在我的客厅里,听我东拉西扯闲话古今——我把这个小朋友看作忘年交。  
期刊
历经多年研究测试,雅昌艺术网现正隆重推出“雅昌书画拍卖指数体系”。  雅昌书画拍卖指数体系由成分指数、流派指数、艺术家个人作品价格指数构成,全面反映艺术品拍卖市场各层面的发展趋势;  雅昌书画拍卖指数统计样本为国内10家最大拍卖公司大中型艺术品拍卖会的拍品,总数占所有书画拍晶90%以上。入选样本拍卖公司为:嘉德、翰海,中贸、荣宝、朵云轩、敬华、崇源、华辰、佳士得(香港)、苏富比(香港)。    国
期刊
陈半丁(1876~1970年),浙江绍兴人。是我国北方著名的花鸟画家。早年离家到上海谋生,结识上晦诸多名家,如任伯年、吴昌硕,尤其是深得吴昌硕真传。后又迁居北京,与陈师曾、王梦白、齐白石名重京华艺坛。陈半丁早年画风出自“海派”,以后涉猎广泛,从徐渭、石涛笔意中得其精妙,自创写意花鸟新风,独具风采。他的书法、篆刻也是匠心独运,功力深厚,为后人所称道。    陈半丁出身医学世家。幼年他家境贫寒,6岁丧
期刊
贵州省政府大院健身气功活动站,早期为1987年组建的贵阳市北京路社区晨练队和贵州省直属机关老体协辅导站,2005年注册成立健身气功活动站。三位一体,优势互补。25年来,秉持科学健身、重在快乐的理念,引导晨练者不断提高参与健身的自觉意识,着力营造崇尚科学健身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健身活动,强身健体、愉悦精神,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共享健身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2010年活动站荣获中华全国妇女联合
期刊
苏宁,1957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皖南太平。198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为南京博物院画家、副研究员      我从传统中感悟自由,现代的精神。对传统讲,我是现代的;对现代讲,我是传统的,融会贯通,艺无古今。  一个民族的道德伦常,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因。然而,特定的情形(历史阶段)下,它会有障碍或迷失,而得以潜藏,潜藏在了无声息的文化历史当中,潜藏在了精英人群的灵魂当中,直待新的轮回,
期刊
孙成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就职于中国美术出版总社。2002年《草原魂》获中日水墨联展最佳优秀奖,2003年10月孙成新在美国波士顿格劳斯岛画廊举办绘画个展,《瞬间》被美国波斯顿市议会收藏,并授予美利坚合众国波斯顿市荣誉市民。  孙成新的作品被国内外各界广泛收藏。  《胡同印象》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武夷山居图》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长江万里图》被收藏于钓鱼台国宾馆  《漓江春雨》被收藏于法国海霸
期刊
于愚公,曾用名于少平,号白云。山东省黄县人。1957年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举办画展二十余次。出版画册多部。现定居北京。
期刊
解小青,女,1971年生于山西太原。1995年获山西大学古代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攻读书法博士学位,是中国第一位书法女博士。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日本广岛大学客座研究员。    与小青相识有年。她性秉纯正,不染俗尘。人极朴诚、阔达。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