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古至今对于艺术的思考从未停滞。对于艺术又是谁人的艺术,艺术品的目的何在,艺术品的本质为何?这些与艺术相关、丰富艺术内含的思考让我们更了解它,无限接近它。艺术围绕人的存在而存在,以人为创造主体而展开。艺术,它也是人学的一个表现方面。作为人学的艺术以艺术家为创造主体,从人的视觉角度去认知世界,力求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它的存在不仅仅在于艺术品本身,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意义。
关键词:艺术;人学;表现方面;特征;意义
一、艺术是人学的一个表现方面
对于艺术的探求众多,对于人学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兴起。却鲜少有把这两者相联系,放在同一个平台来认识和比较。若是需要证明这样一个命题:艺术是人学的一个方面。毋容置疑的是,首先需认识人学的内涵,并且对艺术这个概念有所了解。对比它们的共性和异性,寻找其关联性,甚至推导其从属关系。
人学,顾名思义是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及其产生、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新兴科学(此处多指广义的人学概念)。它首先以人自身为研究对象,并将人纳入自然界和宇宙之中予以通观。对于以上这段话的内容,不难得出几点信息。人学研究的对象是以人为主体的,围绕与人相关的所有造物活动的一门学科。
而艺术呢?艺术是人类造物活动的一种。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艺术家在这里是艺术活动的主体,艺术作品是最好的实物证明。艺术,它是人创的艺术。它以人为主体,借以外物来表达人的观念、想法。它有时代的印记,有历史的刻痕,但其主线总是围绕着人来进行的。通过了解艺术作品、艺术家,我们可以去追溯人类的起源,去了解我们祖先的思想,了解时代的更迭,人类发展的历史变迁。
在法国拉斯科洞窟原始壁画,描绘了原始人打猎场面。壁画中有约100种动物形象,描绘细致,色彩丰富,栩栩如生。这幅壁画作品给观者一个具象生动的视觉画面。观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原始人类鲜活的生活环境,对生命的执着向往。威伦道夫的维纳斯雕塑,展现了一位女性夸张突出的乳房、厚实的臀部这些显著的生理特征。这些毫不遮掩的、对生殖纯粹而又简单的原始崇拜,表述了原始人类的理想追求。在这些遗留不多的、时代久远的艺术作品中,记录了人的存在,见证了人类的发展,诠释着当时人们的渴望和想法。
艺术的主体和人学的主体无疑是有一定的一致性。只是人学的主体包含的是所有的人,而艺术的创作主体则范围圈定在了艺术家。同时,每一个参与到艺术欣赏当中的人都是艺术发展的参与者。艺术表现的内容与人学的研究领域也是有一定的重叠。并不是所有人类的造物活动都被称作艺术的创作行为,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造物都是艺术作品。
艺术的母题异彩纷呈,它饱含了人类的思考。这些思考有的与人紧密相关,它询问人类的起源,思考人类的归途;有的则是对物质世界一些规律的探知与疑问,等诸多的内容。在法国19世纪,后印象主义画家高更的绘画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中,直白的表述了这位艺术家从对个体人的人生思考,引渡到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的思索过程。它描摹着人生的三部曲,询问着人生的真谛,探求着人类发展的规律。
人学研究的范围更为宽广,包含的的内容更为繁多。相对而言,艺术的创作主体范围更为狭小,参与欣赏的人居多,却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艺术活动的参与者。这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或者审美心理、审美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其次,对于人类艺术创作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的界定也非常之严格。所以说,人学包含了艺术的大部分内容,而艺术可以说是人学的一个表现方面。
二、作为人学的艺术的特质
既然艺术是人学的一个表现方面,那作为人学的艺术又有什么特质?
作为人学的艺术,它必然是以人为创作主体。这个创造主体是能被称之为艺术家的人。这样的人在认识和表现事物时,能够有意识的、目的明确地寻求认知对象的某一“主要特征”,并使之形象更加清晰明朗。
同时,作为人学的艺术,它包含众多不一的母题,却都是以人的视角为出发点,传达着人的思想与感情。举例而言,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是最明显不过的、带有浓重人学色彩的艺术。这个时期的艺术倡导以重视人的价值为核心的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如此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艺术的母题更是以如何强调人的重要性,表现人的观念想法、渴望展开的。对比而言,中世纪的艺术难道就不是作为人学的艺术吗?中世纪的艺术,一样是作为人学的艺术而存在着的。它们依旧是以人为创造主体。只是艺术创作的母题是歌颂神,以神为主导而已。从中世纪的艺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无疑不证明了人的存在,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的转变。所以说,作为人学的艺术包含了丰富的母题,不变的是以人为创造主体,围绕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再者,作为人学的艺术同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揭示着事物的结构、组织与配合,力求表现事物的本质。它表现在何处呢?它展现在作为人学的艺术作品的目的中。作为人学的艺术作品的目的,应该着力表现的是事物的某个突出而显著的属性,某个重要的观点,某个主要的状态。它揭示的是某一事物的本质,发展的内在规律。
三、作为人学的艺术存在的意义
作为人学的艺术存在的意图又是什么呢?
它的存在,是人类认识发展和创造性的劳动结合的必然结果。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其创作的过程和结果所带来的益处是使人更好的感受事物。
这样的艺术创作它反映了认知对象最主要的特征,这些特征被人为地提炼,强调加以突出来完善其典型性。以达到感觉事物的存在,为了使石头更像石头,帮助我们真正的去看待一个对象。就像什克洛夫斯基所说的那样,把事物提供为一种可观之物,而不仅仅是可认可知之物。这是作为人学的艺术存在的最直观、最首位的意图。除此之外,作为人学的艺术,也被视作某个时代和社会的化石。它从侧面映照出人类发展的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的文明模式。宏观可以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细微可以是对社会中的各个成员所起的作用为何。
这样的范例,在中国的墓葬艺术当中便能窥得一二。在中国传统的墓葬艺术中,无论是下葬的方式、墓室整体构造、墓室中的陪葬品的数目和成列的位置都是受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社会礼制、风俗习惯的影响。一个汉代丧葬建筑中,呈现的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墓地不仅仅是家族内部祖先崇拜的中心,同时也是社会联系的焦点;丧葬纪念碑不仅是死者的财产,同时也是生者各种关系的见证。
故而,作为人学的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不仅像人学一样把人纳入自然界和宇宙之中予以通观,也把自身视为一个体系纳入其中。探知它,不仅要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系统来理解,同时也要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时代精神以及风俗概貌有所了解。即使这种种没有直观地影响着艺术,却是实实在在地影响着艺术家这个艺术创作的主体,间接地影响其创作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2]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滕守尧.艺术社会学描述[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4]巫鸿.黄泉下的美术[M].施杰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艺术;人学;表现方面;特征;意义
一、艺术是人学的一个表现方面
对于艺术的探求众多,对于人学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兴起。却鲜少有把这两者相联系,放在同一个平台来认识和比较。若是需要证明这样一个命题:艺术是人学的一个方面。毋容置疑的是,首先需认识人学的内涵,并且对艺术这个概念有所了解。对比它们的共性和异性,寻找其关联性,甚至推导其从属关系。
人学,顾名思义是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及其产生、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新兴科学(此处多指广义的人学概念)。它首先以人自身为研究对象,并将人纳入自然界和宇宙之中予以通观。对于以上这段话的内容,不难得出几点信息。人学研究的对象是以人为主体的,围绕与人相关的所有造物活动的一门学科。
而艺术呢?艺术是人类造物活动的一种。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艺术家在这里是艺术活动的主体,艺术作品是最好的实物证明。艺术,它是人创的艺术。它以人为主体,借以外物来表达人的观念、想法。它有时代的印记,有历史的刻痕,但其主线总是围绕着人来进行的。通过了解艺术作品、艺术家,我们可以去追溯人类的起源,去了解我们祖先的思想,了解时代的更迭,人类发展的历史变迁。
在法国拉斯科洞窟原始壁画,描绘了原始人打猎场面。壁画中有约100种动物形象,描绘细致,色彩丰富,栩栩如生。这幅壁画作品给观者一个具象生动的视觉画面。观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原始人类鲜活的生活环境,对生命的执着向往。威伦道夫的维纳斯雕塑,展现了一位女性夸张突出的乳房、厚实的臀部这些显著的生理特征。这些毫不遮掩的、对生殖纯粹而又简单的原始崇拜,表述了原始人类的理想追求。在这些遗留不多的、时代久远的艺术作品中,记录了人的存在,见证了人类的发展,诠释着当时人们的渴望和想法。
艺术的主体和人学的主体无疑是有一定的一致性。只是人学的主体包含的是所有的人,而艺术的创作主体则范围圈定在了艺术家。同时,每一个参与到艺术欣赏当中的人都是艺术发展的参与者。艺术表现的内容与人学的研究领域也是有一定的重叠。并不是所有人类的造物活动都被称作艺术的创作行为,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造物都是艺术作品。
艺术的母题异彩纷呈,它饱含了人类的思考。这些思考有的与人紧密相关,它询问人类的起源,思考人类的归途;有的则是对物质世界一些规律的探知与疑问,等诸多的内容。在法国19世纪,后印象主义画家高更的绘画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中,直白的表述了这位艺术家从对个体人的人生思考,引渡到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的思索过程。它描摹着人生的三部曲,询问着人生的真谛,探求着人类发展的规律。
人学研究的范围更为宽广,包含的的内容更为繁多。相对而言,艺术的创作主体范围更为狭小,参与欣赏的人居多,却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艺术活动的参与者。这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或者审美心理、审美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其次,对于人类艺术创作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的界定也非常之严格。所以说,人学包含了艺术的大部分内容,而艺术可以说是人学的一个表现方面。
二、作为人学的艺术的特质
既然艺术是人学的一个表现方面,那作为人学的艺术又有什么特质?
作为人学的艺术,它必然是以人为创作主体。这个创造主体是能被称之为艺术家的人。这样的人在认识和表现事物时,能够有意识的、目的明确地寻求认知对象的某一“主要特征”,并使之形象更加清晰明朗。
同时,作为人学的艺术,它包含众多不一的母题,却都是以人的视角为出发点,传达着人的思想与感情。举例而言,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是最明显不过的、带有浓重人学色彩的艺术。这个时期的艺术倡导以重视人的价值为核心的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如此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艺术的母题更是以如何强调人的重要性,表现人的观念想法、渴望展开的。对比而言,中世纪的艺术难道就不是作为人学的艺术吗?中世纪的艺术,一样是作为人学的艺术而存在着的。它们依旧是以人为创造主体。只是艺术创作的母题是歌颂神,以神为主导而已。从中世纪的艺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无疑不证明了人的存在,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的转变。所以说,作为人学的艺术包含了丰富的母题,不变的是以人为创造主体,围绕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再者,作为人学的艺术同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揭示着事物的结构、组织与配合,力求表现事物的本质。它表现在何处呢?它展现在作为人学的艺术作品的目的中。作为人学的艺术作品的目的,应该着力表现的是事物的某个突出而显著的属性,某个重要的观点,某个主要的状态。它揭示的是某一事物的本质,发展的内在规律。
三、作为人学的艺术存在的意义
作为人学的艺术存在的意图又是什么呢?
它的存在,是人类认识发展和创造性的劳动结合的必然结果。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其创作的过程和结果所带来的益处是使人更好的感受事物。
这样的艺术创作它反映了认知对象最主要的特征,这些特征被人为地提炼,强调加以突出来完善其典型性。以达到感觉事物的存在,为了使石头更像石头,帮助我们真正的去看待一个对象。就像什克洛夫斯基所说的那样,把事物提供为一种可观之物,而不仅仅是可认可知之物。这是作为人学的艺术存在的最直观、最首位的意图。除此之外,作为人学的艺术,也被视作某个时代和社会的化石。它从侧面映照出人类发展的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的文明模式。宏观可以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细微可以是对社会中的各个成员所起的作用为何。
这样的范例,在中国的墓葬艺术当中便能窥得一二。在中国传统的墓葬艺术中,无论是下葬的方式、墓室整体构造、墓室中的陪葬品的数目和成列的位置都是受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社会礼制、风俗习惯的影响。一个汉代丧葬建筑中,呈现的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墓地不仅仅是家族内部祖先崇拜的中心,同时也是社会联系的焦点;丧葬纪念碑不仅是死者的财产,同时也是生者各种关系的见证。
故而,作为人学的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不仅像人学一样把人纳入自然界和宇宙之中予以通观,也把自身视为一个体系纳入其中。探知它,不仅要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系统来理解,同时也要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时代精神以及风俗概貌有所了解。即使这种种没有直观地影响着艺术,却是实实在在地影响着艺术家这个艺术创作的主体,间接地影响其创作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2]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滕守尧.艺术社会学描述[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4]巫鸿.黄泉下的美术[M].施杰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