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殷周之际,周公"损益"殷商宗教,纳"德"于宗教信仰系统之中,作为天人沟通的根据,形成了"天人德合"的天命观.春秋时期,由于社会转型的外缘助力,西周天命论的内在矛盾日益突出,构成天命论的诸多要素,特别是天、人等要素遂逐渐发生分化,并得到了相对独立的发展.春秋战国之际,老子与孔子反思夏、商、周三代宗教及春秋时期的政治现实,借助于西周天命论分化带来的丰富文化资源,扬弃"天人德合"的思维模式,分别建构了"推天道明人道&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