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促进海马神经发生改善糖尿病大鼠空间记忆损伤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70607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糖尿病脑病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制备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脑病模型,以低、中、高剂量的姜黄素治疗12周,检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Morris水迷宫检测姜黄素对糖尿病脑病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BrdU标记法检测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表达。

结果

姜黄素高剂量组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25.73±3.62对29.81±4.22)mmol/L,P<0.05]、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11.98±2.94对5.37±1.83)mU/L,P<0.05]。姜黄素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空间记忆障碍,促进糖尿病大鼠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每张海马切片的BrdU阳性细胞数38.33±3.51对20.34±2.08,P<0.01),增加海马区BDNF的蛋白水平(P<0.05)和CREB的磷酸化(P<0.05)。

结论

姜黄素通过调控BDNF/CREB通路促进海马区神经发生,从而改善糖尿病脑病大鼠的空间记忆障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对人未分化型甲状腺癌肿瘤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检测甲状腺癌HTh74及HTh74R细胞增殖、实时定量PCR检测干细胞相关基因OCT4、ATP结合转运体G2(ABCG2)及CD133的表达,克隆形成实验观察IL-6对甲状腺癌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IL-6可促进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HTh74及HTh74R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并可维持sphere细胞的形成,能够
分析1例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3型缺陷症病例家系的HSD17B3基因序列变化。先证者社会性别女性,15岁,因"原发性闭经"就诊,双侧腹股沟区可扪及睾丸,激素检查高雄烯二酮、低睾酮,妇科超声未探及子宫卵巢,染色体核型46,XY。其妹8岁,因"家族史"就诊,查染色体核型46,XY。HSD17B3基因测序显示姐妹二人为c.852G>A(p.W284X)纯合突变,父母为相应的杂合突变。
2016年3月,欧洲甲状腺学会/欧洲Graves眼病专家组(EUGOGO)发布了Graves眼病管理指南。与2008年版的专家共识相比,新指南采用GRADE推荐及证据级别系统,纳入新近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结果,对轻度突眼的硒制剂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突眼的一线、二线治疗选择、中重度非活动性突眼的手术治疗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给出明确的推荐条目共17条。新指南同时提及,重症Graves眼病、激素治疗无
目的了解维生素D水平及其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根据Mogensen等介绍的标准将178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非肾病组、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组,另选择4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上述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采用PCR-LDR检测上述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VDR基因rs731236、rs1156882
期刊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TDLBCL)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49例PTDLBC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结果全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29例;中位年龄为68岁(35~86岁),Ann
采用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多肽(GIP)干预诱导分化成熟的棕色脂肪细胞,以Western印迹分析GIP受体(GIPR)、解耦联蛋白1(UCP-1)、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等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内cAMP浓度变化。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大鼠脂肪细胞光镜下呈典型棕色脂肪细胞形态,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内大量脂滴聚集;免疫组化检测可见细胞内UCP-1表达;在棕色脂肪细胞分化后期GIPR
期刊
目的探讨血清胎球蛋白A(AHSG)及脂联素水平变化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本院726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HSG及脂联素水平。结果与非MS组相比,MS组血清AHSG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在MS组及非MS组中AHSG与脂联素均呈负相关,尤其在MS组更为显著;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S组中以AHSG为因变量,脂联素经校正
目的了解内分泌科医务人员血脂异常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为广大医务人员血脂异常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国50所三甲医院内分泌科1 735名医务人员血脂及颈动脉超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分泌科医务人员有血脂异常危险因素比例较高,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人群总患病率为60.37%,男性66.87%,女性55.59%。随着年龄增加,内分泌科医务人员血脂异常患病率升高,其中在40~49岁及50~59岁年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