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以大学生为对象,目的是尝试使用心理剧对大学生的自尊进行团体干预,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研究结论:心理剧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自尊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心理剧;大学生;自尊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18-02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对象,尝试使用心理剧对大学生的自尊进行团体干预。本研究被试的选择:对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共23个班的大学生进行自尊量表测试,回收问卷608份,有效问卷99.7%。
本研究对所有班级问卷通过SPSS进行统计分析,选取2个同质的班级:汽修一班和电气一班,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班级。实验组共30人,对照组44人,实验组随机分成两个心理剧小组,应用心理剧对实验组实施两个月的辅导干预。
一、心理剧干预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心理剧干预实验效果的量化分析
1.实验组、对照组前测自尊总均分的同质性检验
由表1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时自尊水平差异不显著。这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自尊水平是同质的,都处于较低自尊水平,因而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自尊干预实验。
2.实验组对照组后测自尊总均分的差异性检验
由表2可知,经过心理剧干预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时自尊水平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实施心理剧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自尊水平的提高。
(二)心理剧干预实验效果的质化分析
1.教师观察的学生行为改变
两个月的心理剧干预,教师很欣慰地看到了心理剧带给学生人格上的成长。在心理剧活动的最初阶段,某些学生表现得比较消极、退缩、不自信,随着心理剧活动的不断进行,变得积极主动,试着挑战角色,激发自己的潜能,并主动和教师沟通。
2.学生自评的行为改变
在心理剧干预结束后让学生填写《成员行为改变的自我评价表》,学生对于自己在心理剧活动之后的心理、行为改变有了直观的了解,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加深并巩固了心理剧干预的效果。
3.学生自我心理成长报告
在学生自我心理成长报告中,学生用真诚而质朴的文字描述了心理剧带给他们的成长,普遍认为心理剧对他们来说有积极的意义,提高了人际合作能力,增强了自信,宣泄了压抑的情感,学会了解决心理问题,内心得到净化。
二、心理剧干预对大学生自尊促进的实验效果1.心理剧干预是促进学生自尊的有效方式
心理剧干预方案的内容设置要遵循心理剧的理论。内心独白、空椅技术、镜像技术、角色互换、替身技术等心理剧技术的恰当运用为干预方案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独具魅力的团体辅导形式的有效运用,使实验组的自尊水平得到有效的调节。
2.心理剧干预营造了寓教于乐、寓教于戏、寓教于演的团体氛围
剧组正如一个小社会的缩影,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有着鲜明独特的个性特点,各个角色在舞台上演绎自我,通过对角色的真实感悟塑造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剧务的每一位成员各尽其职,分工合作,在团队合作中成长。
3.心理剧干预引起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从而促进自尊
心理剧干预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宣泄不良情绪,改变不良行为方式和建立合理认知模式的平台,是一种新颖而行之有效的干预模式。在演绎过程中,深入地分析自我、演绎角色、尝试改变,在角色中学习成长,这种领悟是开放性的、主动的、触及内心的、具有创造性的,促进其提升自尊。
4.心理剧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心理剧干预帮助大学生不断完善其人格心理结构中不良的心理倾向,逐步
建立健康的人格心理参照体系和积极的行为模式。心理剧的导演、排练和演出等活动,让其接受角色,塑造个性,从而促进自尊的提升。
三、心理剧应用的教育建议
(一)第一阶段:暖身阶段
1.主题的确立要有针对性
心理剧的主题确立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以我校为例,经调查和访谈总结出我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四个维度:第一,学习心理问题:学习压力感;第二,人际交往心理问题:人际关系敏感;第三,自我意识心理问题:心理不平衡;第四,个性心理问题:适应能力。因此,本研究针对这四个维度确定对实验组进行干预的心理剧主题分别是“终极二班”“友情那么暖”“我是最棒的”“阳光总在风雨后”,经调查研究确立的主题更有针对性,从而促进干预效果的实现。
2.确立主角要典型
演员本人的气质类型要与角色本身贴近,角色潜在的心理问题或许正是扮演者自己或是他周围身边人的心理问题,通过角色扮演找到其中的是与非、对与错等,进而起到解除危机和宣泄压抑情绪的效果。因而心理剧确立的主角一定要典型,具有代表性。
3.配角要有团队意识
主角是诠释戏剧矛盾冲突的关键因素,配角是协助和配合主角完成整个戏剧表演的团体成员。倘若分配角色时,出现都争先恐后地想出演主角,不愿演配角的情景,这是一种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的不良心理表现,需及时得到心理健康教师的协调和疏导,这个过程是促进团队合作意识建立的良好契机。
(二)第二阶段:表演阶段
1.排练与演出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
剧组绝大多数学生的表演能力较薄弱,需要心理老师给予悉心的指导。这是一次全新的心理素质提升和综合能力完善。经过精心排练与艰苦创作,初步具备了能上舞台表演并使观众和指导老师满意的演出效果时,其成就感和荣誉感便会油然而生,从而促进其自尊的不断提升。
2.灵活运用内心独白
独白是指主角直接面对观众表达即时甚至是未觉察的感受和思想。独白为主角创设一个有效的契机,使其深刻地体验情感世界。对其他成员深层次地探索自我情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第三阶段:分享阶段
分享是心理剧不容忽视的重要阶段。演出结束后,导演要鼓励观众和成员们一起讨论分享,营造出一种积极而又温馨的氛围来结束演出。分享的作用在于:增加经验,宣泄情绪,得到反省,促进学生认识到问题不是他个人所独有,分享本身也是一种治疗。
心理剧干预是一种极具艺术性的干预辅导方式,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使枯燥乏味的干预变得充满趣味性、生动性,帮助大学生消除了心理阻抗,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了心理矫治功效。
参考文献:
[1]邓旭阳.心理剧与情景剧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马田.运用心理剧技术对初中生抑郁问题的干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心理剧;大学生;自尊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18-02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对象,尝试使用心理剧对大学生的自尊进行团体干预。本研究被试的选择:对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共23个班的大学生进行自尊量表测试,回收问卷608份,有效问卷99.7%。
本研究对所有班级问卷通过SPSS进行统计分析,选取2个同质的班级:汽修一班和电气一班,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班级。实验组共30人,对照组44人,实验组随机分成两个心理剧小组,应用心理剧对实验组实施两个月的辅导干预。
一、心理剧干预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心理剧干预实验效果的量化分析
1.实验组、对照组前测自尊总均分的同质性检验
由表1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时自尊水平差异不显著。这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自尊水平是同质的,都处于较低自尊水平,因而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自尊干预实验。
2.实验组对照组后测自尊总均分的差异性检验
由表2可知,经过心理剧干预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时自尊水平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实施心理剧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自尊水平的提高。
(二)心理剧干预实验效果的质化分析
1.教师观察的学生行为改变
两个月的心理剧干预,教师很欣慰地看到了心理剧带给学生人格上的成长。在心理剧活动的最初阶段,某些学生表现得比较消极、退缩、不自信,随着心理剧活动的不断进行,变得积极主动,试着挑战角色,激发自己的潜能,并主动和教师沟通。
2.学生自评的行为改变
在心理剧干预结束后让学生填写《成员行为改变的自我评价表》,学生对于自己在心理剧活动之后的心理、行为改变有了直观的了解,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加深并巩固了心理剧干预的效果。
3.学生自我心理成长报告
在学生自我心理成长报告中,学生用真诚而质朴的文字描述了心理剧带给他们的成长,普遍认为心理剧对他们来说有积极的意义,提高了人际合作能力,增强了自信,宣泄了压抑的情感,学会了解决心理问题,内心得到净化。
二、心理剧干预对大学生自尊促进的实验效果1.心理剧干预是促进学生自尊的有效方式
心理剧干预方案的内容设置要遵循心理剧的理论。内心独白、空椅技术、镜像技术、角色互换、替身技术等心理剧技术的恰当运用为干预方案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独具魅力的团体辅导形式的有效运用,使实验组的自尊水平得到有效的调节。
2.心理剧干预营造了寓教于乐、寓教于戏、寓教于演的团体氛围
剧组正如一个小社会的缩影,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有着鲜明独特的个性特点,各个角色在舞台上演绎自我,通过对角色的真实感悟塑造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剧务的每一位成员各尽其职,分工合作,在团队合作中成长。
3.心理剧干预引起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从而促进自尊
心理剧干预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宣泄不良情绪,改变不良行为方式和建立合理认知模式的平台,是一种新颖而行之有效的干预模式。在演绎过程中,深入地分析自我、演绎角色、尝试改变,在角色中学习成长,这种领悟是开放性的、主动的、触及内心的、具有创造性的,促进其提升自尊。
4.心理剧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心理剧干预帮助大学生不断完善其人格心理结构中不良的心理倾向,逐步
建立健康的人格心理参照体系和积极的行为模式。心理剧的导演、排练和演出等活动,让其接受角色,塑造个性,从而促进自尊的提升。
三、心理剧应用的教育建议
(一)第一阶段:暖身阶段
1.主题的确立要有针对性
心理剧的主题确立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以我校为例,经调查和访谈总结出我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四个维度:第一,学习心理问题:学习压力感;第二,人际交往心理问题:人际关系敏感;第三,自我意识心理问题:心理不平衡;第四,个性心理问题:适应能力。因此,本研究针对这四个维度确定对实验组进行干预的心理剧主题分别是“终极二班”“友情那么暖”“我是最棒的”“阳光总在风雨后”,经调查研究确立的主题更有针对性,从而促进干预效果的实现。
2.确立主角要典型
演员本人的气质类型要与角色本身贴近,角色潜在的心理问题或许正是扮演者自己或是他周围身边人的心理问题,通过角色扮演找到其中的是与非、对与错等,进而起到解除危机和宣泄压抑情绪的效果。因而心理剧确立的主角一定要典型,具有代表性。
3.配角要有团队意识
主角是诠释戏剧矛盾冲突的关键因素,配角是协助和配合主角完成整个戏剧表演的团体成员。倘若分配角色时,出现都争先恐后地想出演主角,不愿演配角的情景,这是一种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的不良心理表现,需及时得到心理健康教师的协调和疏导,这个过程是促进团队合作意识建立的良好契机。
(二)第二阶段:表演阶段
1.排练与演出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
剧组绝大多数学生的表演能力较薄弱,需要心理老师给予悉心的指导。这是一次全新的心理素质提升和综合能力完善。经过精心排练与艰苦创作,初步具备了能上舞台表演并使观众和指导老师满意的演出效果时,其成就感和荣誉感便会油然而生,从而促进其自尊的不断提升。
2.灵活运用内心独白
独白是指主角直接面对观众表达即时甚至是未觉察的感受和思想。独白为主角创设一个有效的契机,使其深刻地体验情感世界。对其他成员深层次地探索自我情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第三阶段:分享阶段
分享是心理剧不容忽视的重要阶段。演出结束后,导演要鼓励观众和成员们一起讨论分享,营造出一种积极而又温馨的氛围来结束演出。分享的作用在于:增加经验,宣泄情绪,得到反省,促进学生认识到问题不是他个人所独有,分享本身也是一种治疗。
心理剧干预是一种极具艺术性的干预辅导方式,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使枯燥乏味的干预变得充满趣味性、生动性,帮助大学生消除了心理阻抗,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了心理矫治功效。
参考文献:
[1]邓旭阳.心理剧与情景剧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马田.运用心理剧技术对初中生抑郁问题的干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