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顺应高职教育“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提出构建《国际贸易操作实务》“双证融通”应用型课程,目的是使外贸相关专业学生在系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同时,完成外贸岗位从业人员核心职业技能的培训并在毕业前获得外贸业务员资格证书。本文以此为中心,从“双证融通”的内涵、可行性和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职 课证融合 双证融通 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国际贸易操作实务》“双证融通”课程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XJG-10-33-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12-02
2003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提出:“在学历教育的课程结构、 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为学生获得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 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 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根据要求,现行阶段,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中小型外贸企业,培养知识够用,外语表达能力强,综合素质好,能直接从事外贸行业第一线岗位群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可持续发展力的内外兼修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根据以上教育部近年高等职业教育纲领性、指导性文件精神,各高职院校纷纷对本院校传统专业课程实施改革,并融合世界职业教育课程发展模式,总结归纳出基于职业导向、就业能力培养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双证融通”的内涵
顺应高职教育“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路指导下,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将外贸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有机融合,笔者提出创新性构建《国际贸易操作实务》“双证融通”应用型课程,使国贸、国商等专业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完成外贸岗位从业人员核心职业技能的培训,并在毕业前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从而造就和培养同时拥有“高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的面向商贸第一线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所谓“双证融通”,就是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与衔接(即双证融通)进行课程开发,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完成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从而造就和培养“高职学历+高级职业资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制度体现了高职教育突出职业能力的特点,符合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
二、“双证融通”的可行性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高职涉外经济与贸易各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具体过程,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其基本内容如下图表。
根据以上图表,从外贸业务员的能力要求与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对比来看,其和《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的相似度最高。但外贸业务员培训与认证要求更高、内容更为具体,是《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内容和能力的拓展、延伸,这就为二者之间的“融通”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二者之间的“融通”,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三、“双证融通”的途径
1.确定“双证融通”模式下《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标准
为使学生在学习《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后,具备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素质,就必须对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标准和考证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以此为基础创立新型的《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不是对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标准的照搬和照抄,是对该标准的吸收和升华,必须考虑到在校学习和社会培训之间的区别、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特点。确立了新型的《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标准,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和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前提条件。
2.构建“双证融通”模式下《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结构体系
将《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目标与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标准融合,教学内荣服务于专业能力,探求“双证融通”,以培养外贸业务能力为主线的,基于工作过程、岗位职业能力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为此,需要对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标准和考证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将考证中“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中来,做到二者的有机融合;打破追求知识体系完整、忽视职业能力培养的传统编写模式,采用以外贸业务员工作任务为线索、切合外贸业务员实际工作活动为宗旨、培养外贸业务员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创新课程内容编写模式。
为了使学生能更直观和高效地顺着外贸业务流程学会进出口业务操作掌握相关知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需设计分别贯穿出口和进口业务全过程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培养职业能力、养成职业素养和掌握专业知识,达到外贸业务员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实现“教学培训与实践零距离”、“培训考试与上岗零过渡”的目标。
3.改革“双证融通”模式下《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按照外贸业务员岗位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和工作情景把《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分成各个模块,实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外贸业务员证书内容融入课程教学的教、学、做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如出口业务操作流程中,制单结汇项目下缮制发票任务,教师教授完商业发票理论知识后,采用案例、任务教学的方式,根据案例背景设置实训任务,让学生完成商业发票缮制任务。这种“理实一体化”、“学中做、做中学”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外贸业务流程、各种外贸技能,并能使知识系统化,形成整体印象。
“双证融通”模式下《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教学效果离不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以笔者学校为例,每个教学装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实训机房装有外贸仿真模拟软件,教学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教学,使学生接受立体、直观的教学方式。
4.建立“双证融通”模式下《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考核机制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符合外贸员岗位要求的、高素质的外贸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就业能力是其根本目的。我们以往课程考核机制普遍为终结性考核机制。终结性考核机制的弊端在于使学生对平时学习马虎懈怠,临到考试前复习突击、加班加点,以此希望取得好成绩,考完试后立马就忘,这种考核机制考核不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接受能力和综合能力,助长学生的不良学风。因此需要以新的过程性考核机制代替一次性、终结性的考核机制。
本课程过程性考核机制可以设计如下表:
表3 《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考核标准
参考文献:
[1]章安平,方华.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中国高教研究. 2008年第1期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3]刘江华,刘波等.基于“课证融合”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职教论坛. 2011/20
外贸业务员的培训和考试认证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外贸业务员,打破制约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外贸人才瓶颈。根据商务部《“十一五”人才强商规划》,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明确外贸业务员培训和认证目标,一方面,通过培训和认证使受训者具备较强的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胜任外贸业务员工作;另一方面,指导全国高等院校外贸相关专业进行专业建设和外贸业务员岗位人才培养,要求具备能力如下:
【关键词】高职 课证融合 双证融通 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国际贸易操作实务》“双证融通”课程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XJG-10-33-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12-02
2003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提出:“在学历教育的课程结构、 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为学生获得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 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 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根据要求,现行阶段,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中小型外贸企业,培养知识够用,外语表达能力强,综合素质好,能直接从事外贸行业第一线岗位群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可持续发展力的内外兼修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根据以上教育部近年高等职业教育纲领性、指导性文件精神,各高职院校纷纷对本院校传统专业课程实施改革,并融合世界职业教育课程发展模式,总结归纳出基于职业导向、就业能力培养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双证融通”的内涵
顺应高职教育“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路指导下,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将外贸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有机融合,笔者提出创新性构建《国际贸易操作实务》“双证融通”应用型课程,使国贸、国商等专业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完成外贸岗位从业人员核心职业技能的培训,并在毕业前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从而造就和培养同时拥有“高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的面向商贸第一线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所谓“双证融通”,就是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与衔接(即双证融通)进行课程开发,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完成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从而造就和培养“高职学历+高级职业资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制度体现了高职教育突出职业能力的特点,符合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
二、“双证融通”的可行性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高职涉外经济与贸易各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具体过程,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其基本内容如下图表。
根据以上图表,从外贸业务员的能力要求与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对比来看,其和《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的相似度最高。但外贸业务员培训与认证要求更高、内容更为具体,是《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内容和能力的拓展、延伸,这就为二者之间的“融通”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二者之间的“融通”,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三、“双证融通”的途径
1.确定“双证融通”模式下《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标准
为使学生在学习《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后,具备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素质,就必须对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标准和考证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以此为基础创立新型的《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不是对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标准的照搬和照抄,是对该标准的吸收和升华,必须考虑到在校学习和社会培训之间的区别、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特点。确立了新型的《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标准,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和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前提条件。
2.构建“双证融通”模式下《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结构体系
将《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目标与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标准融合,教学内荣服务于专业能力,探求“双证融通”,以培养外贸业务能力为主线的,基于工作过程、岗位职业能力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为此,需要对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标准和考证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将考证中“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中来,做到二者的有机融合;打破追求知识体系完整、忽视职业能力培养的传统编写模式,采用以外贸业务员工作任务为线索、切合外贸业务员实际工作活动为宗旨、培养外贸业务员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创新课程内容编写模式。
为了使学生能更直观和高效地顺着外贸业务流程学会进出口业务操作掌握相关知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需设计分别贯穿出口和进口业务全过程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培养职业能力、养成职业素养和掌握专业知识,达到外贸业务员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实现“教学培训与实践零距离”、“培训考试与上岗零过渡”的目标。
3.改革“双证融通”模式下《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按照外贸业务员岗位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和工作情景把《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分成各个模块,实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外贸业务员证书内容融入课程教学的教、学、做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如出口业务操作流程中,制单结汇项目下缮制发票任务,教师教授完商业发票理论知识后,采用案例、任务教学的方式,根据案例背景设置实训任务,让学生完成商业发票缮制任务。这种“理实一体化”、“学中做、做中学”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外贸业务流程、各种外贸技能,并能使知识系统化,形成整体印象。
“双证融通”模式下《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教学效果离不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以笔者学校为例,每个教学装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实训机房装有外贸仿真模拟软件,教学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教学,使学生接受立体、直观的教学方式。
4.建立“双证融通”模式下《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考核机制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符合外贸员岗位要求的、高素质的外贸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就业能力是其根本目的。我们以往课程考核机制普遍为终结性考核机制。终结性考核机制的弊端在于使学生对平时学习马虎懈怠,临到考试前复习突击、加班加点,以此希望取得好成绩,考完试后立马就忘,这种考核机制考核不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接受能力和综合能力,助长学生的不良学风。因此需要以新的过程性考核机制代替一次性、终结性的考核机制。
本课程过程性考核机制可以设计如下表:
表3 《国际贸易操作实务》课程考核标准
参考文献:
[1]章安平,方华.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中国高教研究. 2008年第1期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3]刘江华,刘波等.基于“课证融合”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职教论坛. 2011/20
外贸业务员的培训和考试认证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外贸业务员,打破制约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外贸人才瓶颈。根据商务部《“十一五”人才强商规划》,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明确外贸业务员培训和认证目标,一方面,通过培训和认证使受训者具备较强的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胜任外贸业务员工作;另一方面,指导全国高等院校外贸相关专业进行专业建设和外贸业务员岗位人才培养,要求具备能力如下: